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及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8
《归去来兮辞》⽂⾔知识归纳(全)《归去来兮辞》⽂⾔知识归纳⼀、通假字(1)曷不委⼼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2)景翳翳以将⼊(景,通“影”,⽇光)⼆、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家庭有婚姻关系或⾎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话;今义:男⼥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今义:指⼥⼦⽂静⽽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6.征夫古义:⾏⼈;今义:出征的⼠兵7.扶⽼古义:⼿杖;今义:扶持⽼⼈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来⽐喻乱⼦9.⼈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作⼈员的录⽤、调配、奖惩等⼯作10.去留古义:指⽣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名词的活⽤1.名词作状语①园⽇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每天②时矫⾸⽽遐观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①策扶⽼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或棹孤⾈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迷途(⼆)动词的活⽤1.动词作名词①⽣⽣所资动作名,⽣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屋2.动词作状语感吾⽣之⾏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1.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得的⼼情②携幼⼊室形作名,幼⼉,⼉童2.形容词作状语⼼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法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词多义1.⾏Xíng①感吾⽣之⾏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
)③为吾⼦之将⾏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之⾏,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
归去来兮辞原文译文及知识点总结一、《归去来兮辞》原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攘攘,夫役绳绳。
山原旷其盈虚,泾渭湛其清浊。
君子未有恃,众则何依?留侯之懿,贾谊之贤,都人士之耻,朝妻良之姦,后宫之艳主,夕贵妃之媚。
荃不察阴阳之随,杂乱太仁之域。
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日暮,孰云〔云从踪〕?问客行之报命或不遇。
苟富贵,无相忘。
子车单于将何及?终风且乐,何罪之有?尔生曾为乐,尔后何为病?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久。
男儿欲自守,青春岂不留。
二、《归去来兮辞》译文我归去来了,我的田园已漫芜草难回吗?既然自认心灵被形势所累,为何心烦意乱而独自悲伤?觉悟往事再不能警告,意识到未来是可以追寻的。
实际上迷途尚未远离,感受到现在与过去的不同。
船飘远了,轻轻地飘着,风吹拂衣角。
问正在担心前路的征夫,为何悔恨晨光的微弱。
我仰望宏伟的宫阙,心情喜悦地边走边奔,仆人们忙碌着,士兵们守卫着。
山野辽阔,一片浩瀚而空虚,江水湖泊清澈而混浊。
君子仍未有所依靠,众人又该何去何从?留侯之行为崇高,贾谊之忠正,都市人士则感到惭愧,朝廷的良民却品行不端,后宫的女性主人们生活放荡,傍晚的贵妃们娇媚。
姜太公不明白阴阳的变化,挂着太多仁爱而乱了方寸。
你可曾思考过吗?房屋远了就是日暮,又有谁能找到云行的轨迹呢?问行人却无法得到报喜的信息。
如果财富富裕,不再相互遗忘。
子车单于将无法到达何境?终究风还是且快乐,何罪之有?你生来曾经是愉快的,之后又为何病态?人生有爱情就会流泪,江水江花又岂能永久。
男子欲自我保护,青春岂能不留下痕迹。
三、知识点总结《归去来兮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被收录于《楚辞》中。
本篇通过描绘主人公归去来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现实社会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疑惑。
1. 地理景观描写:诗中通过对田园乡村和山水风景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和对山水的热爱。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一)文言实词1、策(1)振长策.而御宇内: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3)蒙故业,因遗策.:____________ (4)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2、审(1)审.容膝之易安:____________ (2)欲知亿万,则审.一二:____________(3)故审.名以定位:____________3、畴(1)将有事于西畴.:____________ (2)草木畴.生:____________ (3)畴.觉之战:____________4、期(1)帝乡不可期.:____________ (2)期.我乎桑中:____________ (3)度已失期.:____________5、绝(1)请息交以绝.游:____________(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3)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二)文言虚词1、之(1)求之.靡途:____________ (2)四方之.事:____________ (3)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_____ (5)审容膝之.易安:____________(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____________ (7)恨晨光之.熹微:____________(8)胡为乎遑遑欲何之.:____________2、以(1)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2)舟遥遥以.轻飏:____________(3)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4)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5)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6)园日涉以.成趣:____________(7)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____________(8)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9)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10)乐琴书以.消忧:____________(11)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____(12)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13)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3、而(1)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2)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____(3)风飘飘而.吹衣:____________(4)门虽设而.常关:____________(5)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6)鸟倦飞而.知还:____________(7)抚孤松而.盘桓:____________(8)泉涓涓而.始流:____________(9)或植杖而.耘籽:____________(10)临清流而.赋诗:____________二、通假字1、乃瞻衡.宇:____________2、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3、曷.不委心任去留:____________三、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____________。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学问点归纳及训练《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辞章。
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学问点归纳及训练。
一、作品内容概述:《归去来兮辞》描绘了陶渊明在西晋末年成为隐士后的生活状态和对现实的思考。
他以归去来兮之辞,表达了归隐田园的愿望以及对乱世的忧虑和绝望。
作品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心境和追求。
二、作品特点:1. 归隐田园的主题:作品通过描述陶渊明在山水之间过着安静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憧憬。
2.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作品中揭示了作者对当时乱世的不满和对人情冷暖的触动,并借此反思了人类存在的逆境。
3. 抒发情感的手法:陶渊明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方、借代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作品中的知名词句:1.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了陶渊明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憧憬和对世事的厌倦。
2. “落叶填兮,秋水共长天一色。
”:通过描绘秋天飘落的落叶和四周景色一片和谐的景象,表达了隐居后的安静与安逸。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况复秦兮,得似此良人。
”:通过这句话来表达对过去和现实的对比,对乱世的不满和对归隐生活的憧憬。
四、真题训练:1. 《归去来兮辞》主要表达了作者_____。
A. 对归隐田园的憧憬和对乱世现实的不满B.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奇特生活的追求C. 对自由与公平的追求和对奇特生活的憧憬D. 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2. 以下哪句话的意思与《归去来兮辞》中“田园将芜”相反?A. 人间万事,不过花飞尽、蝶舞时。
B.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C.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 陶渊明通过《归去来兮辞》的描写,既抒发了自己对归隐田园的憧憬,又批判了乱世的现实。
这一描写手法叫做_____。
A. 对比手法B. 夸张手法C. 借代手法D. 排比手法4. 以下哪句话可以作为《归去来兮辞》的开篇?A. 茑萝共长天一色。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及训练引导语: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大家学习过?下面是关于这首抒情小赋的知识点整理及阅读练习题的训练,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qì),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yì)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关于作者陶潜(365—427),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挖空练习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 )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参考答案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师者,所以(用来……的)传道受(同“授”,传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却)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本来)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在我的前头,我也应该跟从他而且把他当做老师)吾师(学习)道也,夫庸(表示反问语气)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没有)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归去来兮辞》教与学知识点梳理一、基本常识1、题解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
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
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2、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贫寒。
29岁起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职归。
以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不堪行役之苦,转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即辞归田园。
晋安帝义熙末,50多岁时,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
晚年穷到“窥灶不见烟”(《泳贫士》)的程度。
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岁。
陶渊明的诗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写田园生活和景色的田园诗。
这些诗冲破当时“玄言诗”的风气,为五言诗开辟了新境界。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
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
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
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3、写作背景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二、字词语言1、古今异义词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指农事今:泛指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觉今是而昨非是古:正确今:判断词非古:过错、错误今:不恨晨光之熹微恨古:埋怨、遗憾今:仇恨、怨恨2、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2)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儿童、小孩子(3)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书:抚琴、读书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4)使动眄庭柯以怡颜怡:使。
《归去来兮辞》相关知识点及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舟遥遥以轻飏B.临清流而赋诗C.乃瞻衡宇D.抚孤松而盘桓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会有四方之事/恰逢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B.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恨晨光之熹微/痛恨C.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接近审容膝之易安/明白,知道D.善万物之得时/羡慕,喜好临清流而赋诗/面对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可追:可以补救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征夫:出征的人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情话:知心话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乘化:顺随自然4.对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①舟遥遥以轻飏②木欣欣以向荣③乐琴书以消忧④园日涉以成趣⑤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⑥问征夫以前路⑦农人告余以春及⑧眄庭柯以怡颜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何,为什么B.知来者之可追追:追赶C.引壶觞以自酌引:举起D.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6.下列句子中,“一”都作数词的一组是()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②悟言一室之内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②岂敢定居?一月三捷7.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实迷途其未远B.或棹孤舟C.园日涉以成趣D.乐琴书以消忧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悦亲戚之情话B.将有事于西畴C.曷不委心任去留D.善万物之得时9.下列与“既自以心为形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军中无以为乐B.僮仆欢迎,稚子候门C.临清流而赋诗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10.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一篇著名辞赋,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文体知识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开创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2、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既窈窕以寻壑(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3)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
今义: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3、一词多义(1)行:①感吾生之行休(副词,将要)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动词,行走)(2)引:①引壶觞以自酌(动词,拿来)②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动词,拉)(3)策:①策扶老以流憩(名词,拐杖)②振长策而御宇内(名词,鞭子)(4)审:①审容膝之易安(动词,明白,知道)②博学之,审问之(动词,详细询问)4、词类活用(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2)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世的情怀)(4)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5)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富贵非吾愿(“非”表否定判断)2、宾语前置句(1)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状语后置句(1)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春及”作状语后置)(2)将有事于西畴(“于西畴”作状语后置)4、被动句(1)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表被动)四、文章内容理解1、主旨《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归田宣言,文中着重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高尚情操。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归去来兮辞〔魏晋〕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2、译文: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
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
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
《归去来兮辞(并序)》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作者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文化知识:(1)吏:指县丞、县尉,是县吏中职位较高的官吏。
②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中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以“三径”代指隐士住处。
③家叔:对人谦称自己的叔叔为家叔,指陶夔,当时任太常卿。
对别人谦称自己家里年纪大的人,如家严、家父、家慈、家母、家兄、家姊等。
④仲秋: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春夏秋冬,四时成岁,每季都有孟、仲、季三个月,“孟”是第一,“仲”是第二。
古时称仲秋,民间称为中秋。
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民间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赏桂花、猜灯谜等多种习俗。
中秋这个节气一般与秋分相距最近,偶然也有碰上中秋的。
⑤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二、重要词语释义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小孩)盈室,瓶无储粟,生(维持)生(动作名,生活)所资(凭借),未见其术。
亲故(故交)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无,没有)途。
会(适逢)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战乱)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距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道理)?质性自然,非矫厉(造作勉强)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身心都感到痛苦)。
尝从人事(做官),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感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成熟),当敛裳宵逝(离去)。
寻(不久)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离开)职。
仲秋(农历八月)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心意),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为什么)不归?既自以心(内心)为形役,奚(为什么)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2)曷不委心任去留二、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今义:古义:今义:2.将有事于西畴古义:今义:3.既窈窕以寻壑古义:今义:4.知来者之可追古义:今义:5.问征夫以前路古义:今义:6.曷不委心任去留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园日涉以成趣2. 时矫首而遐观3 策扶老以流憩 4. 乐琴书以消忧5. 或棹孤舟6. 实迷途其未远(二)形容词的活用1.倚南窗以寄傲2. 携幼入室3.善万物之行休(三)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四)意动用法1. 悦亲戚之情话2. 乐琴书以消忧四、一词多义(一)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③为吾子之将行也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⑧《琵琶行》háng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二)引①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②相如引车避匿③引壶觞以自酌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三)乘①聊乘化以归尽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⑤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shèng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四)策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②策扶老以流憩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④蒙故业,因遗策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五)怀①怀良辰以孤往②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③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④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⑤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⑥怀其璧,从径道亡五.虚词归纳(一)而①觉今是而昨非②门虽设而常关③时矫首而遐观④鸟倦飞而知还⑤泉涓涓而始流(二).之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②恨晨光之熹微③悦亲戚之情话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⑥求之靡途⑦公田之利,足以为酒⑧会有四方之事⑨感吾生之行休(三)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舟遥遥以轻飏③农人告余以春及④引壶觞以自酌⑤聊乘化以归尽⑥园日涉以成趣⑦木欣欣以向荣⑧问征夫以前路⑨乐琴书以消忧⑩耕植不足以自给⑾诸侯以惠爱为德⑿家叔以余贫苦⒀策扶老以流憩六、特殊句式(一)皆口腹自役(二)倒装句1.①将有事于西畴②农人告余以春及③问征夫以前路2.①复驾言兮焉求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③乐夫天命复奚疑④皆口腹自役(三)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遂见用于小邑(四)①寓形宇内复几时? ②稚子候门③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五)固定句式载欣载奔七、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及训练《归去来兮辞》是唐代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辞章,以描写自然风光来表达作者内心的追求和感慨,传达了陶渊明对乡村生活和自由自在的向往。
以下是对这篇作品的知识点归纳及训练。
知识点一:作品背景《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后期创作的一篇作品,写于晚年时期。
陶渊明在此期间已经从政治事务中解脱出来,过上了隐居生活,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安宁。
这篇辞章是陶渊明对隐居生活的感慨和思考的结晶。
知识点二:作品主题《归去来兮辞》的主题是归去来兮的念想。
陶渊明通过描写自然风光,表达了对自由自在、隐居山林的向往和追求。
他希望能够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心灵的自由。
知识点三:作品结构《归去来兮辞》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归去来兮”开头,通过描写不同的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重复的结构有助于加强作品的整体效果,并突出了作者对归去的渴望。
知识点四:主要写景《归去来兮辞》通过描写山川、森林、湖泊、花草等自然景观来表达作者对自由、宁静的向往。
陶渊明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语言,将美丽的自然景物与心灵的追求相结合。
知识点五:主要感情色彩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归去来兮辞》以婉约、忧郁的情感色彩贯穿全篇。
陶渊明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乡村的向往。
他渴望摆脱尘世的纷扰,回归自然,过上简朴宁静的生活。
训练题1. 《归去来兮辞》的主题是什么?2. 这篇作品的结构如何?3. 陶渊明通过描写哪些自然景观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4. 《归去来兮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色彩?5. 这篇作品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4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5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6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7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2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城趣
时矫首而遐观
2、动词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策扶老以流憩动词用作名词拐杖
3、形容词活用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孩子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作动词羡慕
4、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5、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四.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五.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富贵非吾愿(“菲”表否定判断
2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倒装句
宾语前置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
“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状语后置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归去来兮辞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觉今是而昨非②三径就荒
③引壶觞以自酌④策扶老以流憩
⑤请息交以绝遊⑥乐琴书以消忧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役:役使
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长桨
C.眄庭柯以怡颜(怡:使……现出愉悦
D.景翳翳以将入(景:日光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奚惆怅而独悲
B.实迷途其未远
C.僮仆欢迎
D.悦亲戚之情话
4. 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②木欣欣以向荣③乐琴书以消忧④聊乘化以归尽
⑤请息交以绝游⑥问征夫以前路⑦农人告余以春及⑧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5.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
6.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吾谁与归
D.大王来何操
7.对文意概括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段交待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为下文抒写弃官归田的决心作铺垫。
B.第二段描写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令诗人留连忘返、自得其乐,同时也通过对夕阳晚照、苍松兀立、引壶自酌等场景的描写,揭示出诗人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
C.第三段描写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字里行间体现出诗人躬耕陇亩的舒心惬意,游山玩水的幽雅闲适和琴书相伴、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
大自然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促使诗人欢欣鼓舞,诗性大发。
D.第四段抒发了诗人委心乘化、乐天安命的情志。
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返朴归真,但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叹和接二连三的反问中却隐含着诗人去留难定、取舍难决的矛盾和苦闷。
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②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③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参考答案:
1.①正确的,对的②接近③举起④拄着⑤停止⑥以……为乐
2.B(用棹划船
3.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亲属和外戚。
今义是有婚姻关系的成员或有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C.(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5.A项为被动句。
B、C、D三项为倒装句。
6.C(介词宾语前置句。
其余三项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
7.C(看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诗人不是欢欣鼓舞,诗性大发,而是悲愁叹老,自伤自悼,这种敏感与哀伤是诗人郁闷难展的苦痛隐忧的自然流露。
8.①(我已经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了,可恨(这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以前路”是后置了的介宾短语作的状语。
“之”实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
②园子(由于每天涉足已经成了有趣的园子,大门虽然安设了却常常闭关。
【“日”为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而”为转折关系的连词。
】
③时而沿着幽深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
【“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活用为介宾短语,“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
④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