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傅永刚)感知觉与社会知觉
- 格式:ppt
- 大小:7.66 MB
- 文档页数:25
第三节知觉与行为一、知觉和社会知觉的内涵与特征1.知觉的内涵与特征(1)知觉的内涵所谓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整合与解释的过程。
但是这种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2)知觉的种类根据人脑对事物特性的认知,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①空间知觉:主要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等方面的信息,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征的反映,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等。
空间知觉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是由视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视觉在空间知觉中起着主要作用。
②时间知觉:主要对事物延续性及顺序性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处理,它是人们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及顺序性的反映。
③运动知觉:处理的是物体在空间位移等方面的信息,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物体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运动知觉与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密不可分。
④错觉:人们对客观现实不正确的知觉,包括几何形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触觉错觉等。
(3)知觉的特点①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指个体根据兴趣和需要,有意识地把知觉对象优化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并进行组织、加工、整合的特征。
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②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个体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能够把许多部分或属性的客观对象当做一个整体来反映的特征。
③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对当前的知觉对象进行解释并作出最合理的说明,使其有一定的意义的特性。
知觉的理解性与知觉的选择性和整体性密切相关。
④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会保持其稳定性的特性。
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在: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2.社会知觉的内涵与特征(1)社会知觉的内涵社会知觉是在知觉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过程,是社会生活中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第 4 章 知觉、判断与管理4.1 知觉1、知觉的概念:所谓知觉,是个体选择、组织、贮存、翻译从感觉器官得到的信息的过程。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和联系:2、社会知觉与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指的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 对人知觉,是指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感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
✓ 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 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出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因果关系知觉,是指在有关的一系列社会知觉中,对原因与结果关系的知觉。
➢ 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
3、研究知觉的意义①现象绝对论:它相信人的知觉,就是客观事物最真实的反映。
②典型的社会知觉失真现象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通过对某人的知觉而留下的最初印象,能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后来对他再次发生的知觉。
晕轮效应(以点代面效应):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特征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
近因效应: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并在后来对该类对象的知觉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因果知觉角色知觉人际知觉对人知觉起着强烈的影响。
定型效应(社会刻板作用):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
4.2 知觉与判断过程4.3 选择阶段1、选择环境中信息的方式及作用✓ 信息的控制性处理 ✓ 信息的自动处理2、影响信息选择的外部因素✓ 强度 ✓ 反差 ✓ 频度 ✓ 新颖性 ✓ 动态✓ 对象的组合3、影响信息选择的内部因素✓ 期望✓ 需要和兴趣 ✓ 经验与知识4、信息选择的管理要点✓ 加强正确舆论的宣传力度 ✓ 强化目标行为意识 ✓ 提高观察的频度 ✓ 避免误导✓ 要寻找与当前所相信的不一致或矛盾的信息4.4 组织阶段1、信息组织的概念及必要性环境刺激因素 人的感觉器官选择判断翻译 组织 决 策 与 行 为精确性判断对选择的反作用判断对感觉的反作用✓ 信息组织的概念:指将许多离散的信息,组合成较高层次、抽象概念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第二讲知觉感觉一、个体心理所谓个体心理,确切地说是个体的社会心理,即个体在特定的社会部门或组织系统中,因其所处的角色地位而表现出的心理现象。
二、感觉的概念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局部属性的反映。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三、感觉的种类第二节知觉一、知觉的概念1、定义一切较高级、复杂的心理过程活动,都以感觉与知觉作为基础,即在感觉与知觉所获得的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
在一定程度上,行为是以人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知觉(perception):是对感觉印象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的心理过程。
换言之,知觉是对情景的解释,而不是准确的纪录。
当知觉之门一尘无染时,人们才能毫不受限制地洞察事物的真面目。
――布雷克2、比较感觉与知觉举例:手、黑板感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部分)在人脑中反映。
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共同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反映,产生的主观印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区别: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先有感觉,后有知觉。
感觉是零碎的、孤立的、表面的。
知觉是整体的、综合的、深化的。
知觉的作用是使感觉有意义。
3、知觉过程环境刺激观察感觉视、听、味、嗅、触外部因素大小、强度、对比运动、重复、新奇内部因素兴趣、需要、动机个性、经验知觉的判断选择图形与背景知觉归类连续性、封闭性接近性、相似形知觉偏见的原因组织对人或物的假设(总看法)解释隐蔽的态度公开的行为反应4、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对物的知觉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可根据计时器、自然界昼夜、四季的变化及生物钟来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物体运动太快或太慢人们都不能知觉。
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通过对外部特征的知觉,了解人的动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