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第三章判断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8
《形式逻辑》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一、下列语境哪些直接表达判断?为什么?(3)、(5)直接表达判断二、下列命题属于何种性质命题?其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1.全称肯定命题。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全称肯定命题。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3.全称肯定命题。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没有一个不是”=“全都是”)。
4.全称否定命题。
主项谓项均周延(“没有一个是”=“全都不是”)。
5.特称否定命题。
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6.特称肯定命题。
主项谓项均不周延。
7.全称肯定命题(更具体地讲,单称肯定命题)。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8.全称否定命题。
主项谓项均周延。
三、根据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解:1.“所有商品都有商标”(属于SAP)与“所有商品没有商标”(属于SEP)是上反对关系,由SAP假不能够推出SEP真;“所有商品都有商标”(属于SAP)与“有些商品没有商标”(属于SOP)是矛盾关系,由SAP假能够推出SOP真。
(注意,在运用对当关系进行推断之前,所有的命题都要先转换为同素材的性质命题。
下同。
)2.“有些零件不是次品”(属于SOP)与“有些商品是次品”(属于SIP)是下反对关系,由SOP假能够断定SIP为真;“有些零件不是次品”(属于SOP)与“所有零件不是次品”(属于SEP)是差等关系,所以由SOP假可推断SEP为假。
3.这三个命题分别属于A、I、O和E命题,由它们为真可以推断它们各自的同素材的性质命题的真假如下:a.SAP真⊢SOP假、SIP真、SEP假b.SIP真⊢SEP假、SAP和SOP真假不定c.SOP真⊢SAP假、SEP和SIP真假不定d.SEP真⊢SAP假、SIP假、SOP真四、将下列命题进行换质,并用公式表示之。
1.S EP⊢S A P2.SIP⊢SO P3.SAP⊢SE P4.SOP⊢SI P五、下列命题能否换位?若能,请用公式表示之。
1.SIP⊢PIS2.SAP⊢PIS3.SOP不能换位4.SEP⊢PES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若正确,请把省略的推理步骤补充完整。
第三章判断(一)学习目得与要求:了解什么就是性质判断及其结构;理解掌握对当关系与主、谓项得周延情况;掌握各种判断得逻辑形式及其特征。
第一节判断得概述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什么就是判断?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得思维形式。
概念就是反映思维对象得。
但就是,思维对象不就是孤立存在得,它们之间就是相互联系得。
某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某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甲对象与乙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或不具有某种关系,这些都就是事物得情况。
事物得情况与事物得情况之间也有联系,这种联系也就是一种事物得情况,就是较为复杂得事物情况。
反映事物情况不就是概念这种思维形态能够胜任得,必须用概念组成判断这种思维形态,才能反映种种事物情况,即反映对象之间得种种联系。
事物情况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当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了某种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然后才能在思维中肯定或否定这种事物情况,即对这种事物情况做出断定,形成判断。
例如:①文学就是社会生活得反映。
②语言不就是生产工具。
2、判断得基本特征(1)判断总有所断定。
判断反映事物情况得存在就就是在进行断定,它或者肯定某事物情况存在,或者否定某事情情况存在,都就是在断定。
任何判断总要对事物情况做出断定。
如果一个语句表达得思想无所断定,就不就是判断。
(2)判断总有真有假。
符合客观实际得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得就是假判断。
具体判断在事实上得真假问题虽然就是逻辑所关心得,却不就是逻辑所着重研究得。
逻辑学主要研究判断得逻辑形式得真假条件及真假关系,从而由判断组成推理,进行有效得思维活动。
二、判断与语句判断与语句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1、判断与语句得密切联系同任何概念都就是用语词表达得一样,任何判断都就是用语句表达得。
语句就是判断得物质载体,而判断则就是语句所表达得思想内容。
在传统逻辑中,可表达判断得语句通常叫命题,陈述句都就是命题,也都表达判断。
2、判断与语句得区别第一,判断与语句属于不同学科得研究对象。
第一章:引论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4、矛盾律要求:在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假的,而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15、排中律要求:在互相矛盾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真的,即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性。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2、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论证思想,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5、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
20、逻辑学有两千多年历史,发源地为古代中国、印度、希腊。
《形式逻辑》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一、下列语境哪些直接表达判断?为什么?(3)、(5)直接表达判断二、下列命题属于何种性质命题?其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1.全称肯定命题。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全称肯定命题。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3.全称肯定命题。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没有一个不是”=“全都是”)。
4.全称否定命题。
主项谓项均周延(“没有一个是”=“全都不是”)。
5.特称否定命题。
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6.特称肯定命题。
主项谓项均不周延。
7.全称肯定命题(更具体地讲,单称肯定命题)。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8.全称否定命题。
主项谓项均周延。
三、根据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解:1.“所有商品都有商标”(属于SAP)与“所有商品没有商标”(属于SEP)是上反对关系,由SAP假不能够推出SEP真;“所有商品都有商标”(属于SAP)与“有些商品没有商标”(属于SOP)是矛盾关系,由SAP假能够推出SOP真。
(注意,在运用对当关系进行推断之前,所有的命题都要先转换为同素材的性质命题。
下同。
)2.“有些零件不是次品”(属于SOP)与“有些商品是次品”(属于SIP)是下反对关系,由SOP假能够断定SIP为真;“有些零件不是次品”(属于SOP)与“所有零件不是次品”(属于SEP)是差等关系,所以由SOP假可推断SEP为假。
3.这三个命题分别属于A、I、O和E命题,由它们为真可以推断它们各自的同素材的性质命题的真假如下:a.SAP真⊢SOP假、SIP真、SEP假b.SIP真⊢SEP假、SAP和SOP真假不定c.SOP真⊢SAP假、SEP和SIP真假不定d.SEP真⊢SAP假、SIP假、SOP真四、将下列命题进行换质,并用公式表示之。
1.S EP⊢S A P2.SIP⊢SO P3.SAP⊢SE P4.SOP⊢SI P五、下列命题能否换位?若能,请用公式表示之。
1.SIP⊢PIS2.SAP⊢PIS3.SOP不能换位4.SEP⊢PES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若正确,请把省略的推理步骤补充完整。
第一章引论第一节普通逻辑的对象一、普通逻辑的定义逻辑:(1)表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2)表示人类思维的规律、规则。
(3)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学问——逻辑学。
逻辑学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在形式逻辑中,又可以分为传统形式逻辑(简称传统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简称现代逻辑)。
“普通逻辑”指传统的形式逻辑。
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二、什么是“思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直接感受性是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
接触外界事物,在人脑中产生感觉(个别属性)、知觉(感觉的综合)和表象(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第二阶段、理性认识阶段:一是思维具有概括性,如:人。
二是思维具有间接性。
如光速。
普通逻辑是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分析来实现对思维的逻辑形式的研究的。
三、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形式。
反映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叫做思维的具体内容。
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叫做思维的逻辑形式。
如:一切S 都是P思维的逻辑形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逻辑常项,二是逻辑变项。
逻辑常项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的唯一根据。
四、什么是“思维的基本规律”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五、什么是“简单的逻辑方法”简单的逻辑方法,是相对于辩证逻辑来说的。
主要包括: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寻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方法;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的方法。
第二节、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一、普通逻辑的性质普通逻辑是一门工具性的科学,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普通逻辑没有阶级性。
二、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三、怎样学习普通逻辑第三节逻辑简史一、逻辑学的产生逻辑学的发源地有三个:中国、印度和希腊。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逻辑思想有很大发展。
《墨经》提出“以名(概念)举实,以辞(判断)抒意,以说(推理)出故”。
形式逻辑第三章判断第三章形式逻辑是逻辑学中的基础部分,主要涉及判断、范畴和命题等相关概念。
通过对判断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语言中的推理和论证。
判断是逻辑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和概括。
形式逻辑研究的判断主要包括对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以及判断的真假性进行分析。
判断中的主语和谓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陈述,其真假代表了判断的真实性。
在判断中,主语是判断的论据,谓语是对主语的说明或描述。
判断可以被表示为一个简单的陈述,例如"A是B"。
这个陈述可以被表示为"A属于B"或"A具有B的属性"。
在这个判断中,A是主语,B是谓语。
通过判断,我们可以根据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结论。
判断有时也可以用一个普遍命题来表示,例如"所有的狗都会叫"。
这个命题可以被表示为"对于所有的狗,它们具有叫的能力"。
这个命题是一个普遍的判断,它是一个关于狗的特征或属性的一般性描述。
在判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进行推理和判断的重要依据。
根据主谓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三种基本的推理方式:泛化、特殊化和否定。
泛化是指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A是B",那么根据这个判断,我们可以推断出"A是B的一种"。
这是因为判断中的主语是一个特殊的个体,谓语是一个一般的概念,因此可以进行泛化的推理。
特殊化是指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所有的狗都会叫",那么根据这个判断,我们可以推断出"这只狗会叫"。
这是因为判断中的谓语是一个普遍的命题,主语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因此可以进行特殊化的推理。
否定是指对判断进行否定的推理方式。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A是B",那么根据这个判断,我们可以推断出"A不是非B"。
《形式逻辑简明读本》读书笔记第一章概念概念是事物及其特有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 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结果。
概念是思想的细胞。
概念要明确。
不允许偷换概念。
所谓一个概念明确,就是它的外延和内涵明确。
概念不明确会引起思想上的混乱, 或者写出不通的文章,甚至产生工作中的错误。
定义是明确概念的一种方法。
要下好定义,必须遵守四条规则:( 1 )定义者的外延与被定义者的外延必须相等。
( 2 )定义不能是否定判断。
( 3 )定义不能是比喻。
( 4 )定义不能循环。
下定义的最好方法,是以内涵定义为主,外延定义为辅。
分类是明确概念的一种辅助方法。
要做好分类, 必须遵守三条规则:( 1 )在每一次分类时,应当用同一个分类标准。
( 2 )分类后的各个子类的和应当与母类相等。
( 3 )分类后的各个子类,,不能互相重叠。
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之间有反变关系。
利用反变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概念准确。
第二章判断判断就是断定事物情况的思想。
判断是用语句来表达的。
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简单判断就是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包括单称肯定、单称否定、特称肯定、特称否定、全称肯定、全称否定等六种。
简单判断一般地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
. 换位就是互相交换判断的主谓项,但不改变量项和联项, 也就是把话倒转过来说。
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新可以换位,全称肯定判新、特称否定判断不能换位。
简单判断的主项与谓项有周延和不周延的问题。
矛盾关系、反对关系、蕴涵关系, 是三种从形式方面来看的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掌握了它们,就可以使我们知道,作了某种判断,就一定能作或者不能作另外一些判断。
第三章推理推理是从一个或者几个已知的判断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
推理由前提与结论构成。
正确的推理要求: ( 1 )前提是真实的; ( 2 )推理形式是正确的。
形式逻辑研究推理,就是要研究推理的形式。
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大类。
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演绎推理在一般情形下, 是把一般的知识应用于特殊的场合。
形式逻辑学(金岳霖)第一章绪论一、逻辑学的发展历史(一)、西方1、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工具论》。
演绎逻辑;2、近代早期:培根,《新工具》;穆勒,《逻辑体系》。
归纳逻辑3、近代后期:黑格尔,《逻辑学》,辩证逻辑4、现代:罗素等,《数学原理》,数理逻辑(二)中国1、古代:墨子,《墨经》2、近代:严复,《穆勒名学》3、现代:金岳霖《形式逻辑》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一)什么是思维1、广义思维含义思维是指人的全部心理现象和认识过程。
2、狭义的思维含义思维是指理性思维。
(二)思维形式思维形式是指思维内容的组成和表达方式。
(三)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形式组成的要素的联系方式,各种具体思维形式中所隐含的最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简单判断结构:主项(S)、谓项(P)、联项、量项。
主项(S)和谓项(P),又称为变项。
联项和量项又称为常项。
复合判断结构:p –>q。
三段论推理结构:三概念、三个判断组合。
三、逻辑的类型(一)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以形式规律为研究对象。
非形式逻辑是以非形式规律为研究对象。
(二)演绎逻辑(必然性推理)与归纳逻辑(或然性推理)第二章概念一、概念概述(一)概念的含义思维是反映思维的对象和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特有属性:性质和关系。
1、简单性质、简单关系;复杂性质、复杂关系2、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形成一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分别形成不同的类。
3、组成某类的那些个别事物,叫做某类分子。
4、特有属性和偶有属性5、本质属性和固有属性(两者为特有属性)6、真实概念和虚假概念(二)概念与语词1、联系。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
2、区别:①概念具有全人类性,语词具有民族性②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名、动、形、量、连),但并非所有的词语(大部分虚词)都表达概念。
虚词中的连词表达事物之间的条件、因果关系。
③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词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目录《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第二章概念....................................................................................................................1.01说明概念的特征和作用。
......................................................................................1.02形式逻辑为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提出了那些方法?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要注意那些问题?..............................................................................................................1.03说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1.04为什么说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而不是事物特有属性本身?1.05指出下列各概念的内涵和某些外延:..................................................................1.06指出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话是由内涵方面或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1.07对下列各概念进行一次限制和一次扩大:..........................................................1.08下列各组概念从前到后,作为连续的限制或扩大,是否正确,为什么?......1.09说明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是哪一种概念:..................................................1.10什么是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明下列各句子中带括号的概念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1.11指出下列各概念的矛盾概念和反对概念:..........................................................1.12什么是论域?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的论域是什么?..................................1.13说明真实定义和语词定义的区别和作用。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逻辑: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同时也研究一些认识现实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
还研究一些简单的逻辑方式11. 思维的特点:.1)间接性:2)概括性: 3 )语言密不可分:形式逻辑的性质:客观性,工具性,全人类性第二章概念1.概念:反映事物的范围和本质的思维形式。
概念反映的事物包括一切认识对象。
它既包括客观事物,又包括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思想认识,即主观的认识对象8、1)概念:语词的思想内容;2:)语词: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个语词当它能独立的指称事物范围和本质时,它才表达概念;而当它不能独立地指称事物范围和本质时,它就不表达概念。
◎第三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所具有的逻辑特征。
任何反映现实事物的概念都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
)1. 1)内涵:是概念对事物的本质的反映。
2)外延:是概念对事物的范围的反映。
2. 内涵和外延的关系:1)属概念的内涵少于种概念的内涵2)属概念的外延大于种概念的外延。
[注:内涵越多的概念其外延越小,内涵越少的概念其外延越大。
]1. 根据外延的不同来分1.1 普遍概念:反映若干个别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
1.2 单独概念:反映由一个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
1.3 零概念:反映空类的概念。
2. 根据内涵的不同来分: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实体概念是反映各种具体事物的概念。
如长江、黄河。
3. 根据有无某一质的规定性来分3.1 正概念:反映事物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
3.2 负概念: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
4、集合概念:反映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个别事物的集合体的概念。
实际上,非集合概念是指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即类概念。
第五节概念间的关系1. 相容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相同,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容关系。
第三章判断(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什么是性质判断及其结构;理解掌握对当关系和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掌握各种判断的逻辑形式及其特征。
第一节判断的概述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什么是判断?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
但是,思维对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某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某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甲对象与乙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或不具有某种关系,这些都是事物的情况。
事物的情况与事物的情况之间也有联系,这种联系也是一种事物的情况,是较为复杂的事物情况。
反映事物情况不是概念这种思维形态能够胜任的,必须用概念组成判断这种思维形态,才能反映种种事物情况,即反映对象之间的种种联系。
事物情况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当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了某种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然后才能在思维中肯定或否定这种事物情况,即对这种事物情况做出断定,形成判断。
例如:①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②语言不是生产工具。
2.判断的基本特征(1)判断总有所断定。
判断反映事物情况的存在就是在进行断定,它或者肯定某事物情况存在,或者否定某事情情况存在,都是在断定。
任何判断总要对事物情况做出断定。
如果一个语句表达的思想无所断定,就不是判断。
(2)判断总有真有假。
符合客观实际的是真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假判断。
具体判断在事实上的真假问题虽然是逻辑所关心的,却不是逻辑所着重研究的。
逻辑学主要研究判断的逻辑形式的真假条件及真假关系,从而由判断组成推理,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
二、判断和语句判断和语句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1.判断和语句的密切联系同任何概念都是用语词表达的一样,任何判断都是用语句表达的。
语句是判断的物质载体,而判断则是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容。
在传统逻辑中,可表达判断的语句通常叫命题,述句都是命题,也都表达判断。
2.判断和语句的区别第一,判断和语句属于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
判断是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语句是语言形式,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判断都要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
述句表达判断,而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
第三,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第四,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三、命题和命题形式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语句。
命题形式是命题的逻辑形式。
命题有真假,命题形式没有真假。
四、判断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根据可以把判断作不同的分类。
1.按照判断形式中是否包含“必然”、“可能”这些模态词,可将判断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
2.按照判断形式中是否还包含其他判断,将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是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简单判断由单句表达,但是,单句不一定表达简单判断。
如:有的单句不表达判断;联合短语做主语或做谓语的单句表达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是还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它是由它所包含的其他判断与逻辑联结项构成的判断。
按照逻辑联结项的不同,复合判断又可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
复合判断一般由复句和复句的紧缩式表达,但是,复句并不都表达判断,因果复句就不表达判断而表达推理。
第二节性质判断一、什么是性质判断1.什么是性质判断?是指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传统逻辑称为直言判断。
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这些判断都是对某类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做出断定,所以,称为性质判断。
由于这些判断的断定是直接的、无条件的,所以,又称为直言判断。
2.性质判断的结构每个性质判断都是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部分组成的。
判断的主项是表示判断对象的概念。
判断的谓项是表示判断对象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概念。
判断的联项是联结主项和谓项的概念。
联项决定判断的质。
判断的量项是表示判断中主项所反映对象的数量或围的概念。
量项决定判断的量,有全称、特称和单称的区别。
二、性质判断的种类按判断联项的不同,即按质来划分,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按判断的量项的不同,即按量来划分,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
按质和量结合来划分,性质判断可分为以下六种: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1.全称肯定判断:就是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例如:所有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这是个全称肯定判断。
它断定“干部”全部都具有“人民的勤务员”的性质。
全称肯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所有S都是P2.全称否定判断:就是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例如:所有的国家都不是超阶级的。
这是个全称否定判断。
它断定“国家”全部都不具有“超阶级的”的性质。
全称否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所有S都不是P3.特称肯定判断:就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有的学生是用功的。
这是个特称肯定判断,它断定“学生”这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具有“用功的”性质。
特称肯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有S是P4.特称否定判断:就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有的学生不是用功的。
这是个特称否定判断,它断定“学生”这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不具有“用功的”性质。
特称否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有S不是P全称判断与特称判断的主项都是普遍概念。
但是,特称判断的主项的外延受到量项“有”的限制,表示对某类对象的至少一个对象作了断定。
那么,特称量项“有”或“有的”所表示的对象数量究竟是多少呢?它表示的数量是不确定的。
“有”、“有的”的逻辑含义是“至少有一个”,至多呢?并不排斥“可以有全部”。
“有S是P”是说“至少有一个S是P”,或者说,“是P的S是存在的”,所以,特称判断又称为存在判断,“有”又称为存在量词。
“有”的逻辑含义与日常语言的习惯用法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说“有S是P”的时候,往往暗含有“有S不是P”的意思。
当我们说“有S不是P”的时候,往往暗含有“有S是P”的意思。
在传统逻辑中,特称量项还经常用“有些”来表示。
但是,“有些”的含义在日常使用中与“有”有细微差别,它表示“至少有两个”,至多“可以有全部”。
所以,虽然“有些”和“有”都可以表达全称量项,一般不加区别,但总的说来,还是用“有”、“有的”更能准确表达这种判断的逻辑特性。
5.单称肯定判断:就是断定某一个别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是泉城。
这是个单称肯定判断,它断定“”这一个别对象具有“泉城”的性质。
单称肯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某个S是P6.单称否定判断:就是断定某一个别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某个S不是P单称判断的主项是个单独概念时,量项省略。
单称判断的主项是普遍概念时,要加单称量项的限制,表示对某类对象中的个别对象作了断定。
表达单称的语词有“这(个)”、“那(个)”、“某(个)”等等。
由于单称判断是对某一个别对象的断定,也就是对反映某一单独对象的概念——单独概念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因此,在判断变形和三段论推理中,单称判三、自然语言中性质判断的规化自然语言中的性质判断,有些以标准形式表达,是规的;还有大量以非标准形式表达,是不规的。
如:没有无因之果。
(可整理为:所有的结果都是有原因的。
)天鹅不都是白的。
(可整理为:有些天鹅不是白色的。
)鱼目岂能混珠?(所有的鱼目都不是能混珠的。
)在规化自然语言时,要注意两点:1.不能改变原义。
2.可以整理成不同的形式。
四、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1.什么是对当关系?具有同一素材(即主项,谓项分别相同)的A、E、I、O四种命题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称为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
2.性质判断A、E、I、O的真假情况3.素材相同的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所谓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是指:什么判断之间是互相排斥的,不能同真;什么判断之间是相容的,可以同真,如此等等。
判断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判断间的真假关系是很复杂的。
这里我们只介绍具有相同主项和谓项(即“素材相同”)的A、E、I、O四种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从上面的真假情况表,可以看出A、E、I、O四种判断之间有如下四种真假关系。
(1)反对关系。
A与E之间是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反对关系:当A真时E必假,当E真时A必优;而当A假时,E可真可假,当E假时,A可真可假。
例如:A:某车间所有产品都是合格的。
E:某车间所有产品都不是合格的。
这两个判断:当A真时E必假,当E真时A必假。
当A假时,有两种可能情况:或者某车间产品都不是合格的,这样E是真的;或者某车间产品有一部分合格,一部分不合格,这样E是假的。
可见,A假,E可真可假。
当E假时,也有两种可能情况:或者某车间产品都合格,这样A是真的;或者某车间产品一部分合格,一部分不合格,这样A是假的。
可见,E假,A可真可假。
(2)下反对关系。
I与O之间是可以同真,不能同假的下反对关系:当I真时,O可真可假;当O真时,I可真可假;当I假时,O必真;当O假时,I必真。
(3)矛盾关系。
A与O、E与I之间是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当A真时O必假,当A假时O必真;当O真时A必假,当O假时A必真;当E真时I必假,当E 假时I必真;当I真时E必假,当I假时E必真。
E与I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说明。
(4)差等关系(从属关系)。
A与I、E与O之间是可以同真、可以同假的从属关系:当全称判断(A或E)真时,特称判断(I或O)必真;当全称判断假时,特称判断可真可假;当特称判断假时,全称判断必假;当特称判断真时,全称判断可真可假。
E与O的关系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来说明。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关系,称为对当关系。
对当关系可用下面的方形图来刻划,这个方形图称为逻辑方阵。
A 反对关系 E关于性质判断的真假关系,还有两点必须引起注意。
第一,由于单称肯定判断与全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的主、谓项周延情况完全一样,因而在推理中普通逻辑把单称肯定判断当作A判断,把单称否定判断当作E判断。
但是,单称肯定判断与单称否定判断的真假关系,不同于A与E的真假关系,它们之间是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
第二,上述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是建立在主项并非空概念这个基础之上的。
在现代逻辑中,如果S为空集,逻辑方阵中的矛盾关系成立,其他三种关系不成立。
五、性质判断主项、谓项的周延性所谓性质判断主项、谓项的周延性是指,一个判断对它的主项、谓项的外延的断定情况.一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就是指,这个判断确定地断定了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一个判断主项或谓项是不周延的,就是指,这个判断没有确定地断定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
普通逻辑并不研究某个具体判断的容及其主谓项是否周延,而是研究判断的一般形式,确定一些关于主谓项周延性的一般原则,以便在推理中正确运用。
下面我们分别考察一下A、E、I、O上种判断主项、谓项的周延性。
1.全称肯定判断的主项是周延的,谓项是不周延的。
SAP是S类与P类具有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的概括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