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_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94.50 KB
- 文档页数:8
备考2019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2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单选题(共9题;共40分)1.下列水体中,目前人们大量利用很难的是()A. 浅层地下水B. 淡水湖泊水C. 河流水D. 冰川水2.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性质等影响。
左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图,右图为左图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地中农作物生长最缺水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与图中东部地区农田水分由盈转亏的分界线最接近的是()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B. 400mm年降水量线C. 水稻种植最北界线D. 1月0℃等温线(3)甲城市所在区域出现农田水分亏损的主要原因()A. 气温过高,蒸发旺盛B. 人口过多,耗水量大C. 岩溶发育,下渗量大D. 植被破坏,涵养水少3.解决全球水危机需从人类自身找原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水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图为世界主要城市用水价格比较。
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1)2019年北京水价上调到3.7元/立方米,我国其他城市的水价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水价上涨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节约用水B. 与国际水价接轨C. 增加国家税收D.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2)水资源是否丰富的标志是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多少。
表中城市中径流量比较稳定的是()A. 北京B. 巴黎C. 罗马D. 悉尼(3)北京市是一个缺水城市,而且近几年无法有根本性改变,北京市缺水的原因正确的是()①地表径流量少②过量开采地下水③水污染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水量大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4.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1平方千米。
永兴岛是西沙、南沙、东沙、中沙四个群岛的军事、政治中心,是海南省三沙市政府驻地。
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困扰永兴岛发展的重要因素。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专题分析题一、选择题1.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
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湖泊水D.高山冰川融水解析:河水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四选项中地下水补给最稳定并且是枯水期的主要补给水源。
答案:B2.“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
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这段文字主要涉及()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C .水循环的降水和蒸发环节 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段文字主要涉及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
答案:B下图为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3~4题。
3.该水库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江淮地区C.西北内陆D.横断山区解析:该水库全年都有水流入且流入水量在夏季最丰富,故它不可能位于西北内陆,而应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该水库7~8月的流入量较小,可能受副高影响,伏旱天气,降水较小;故该地可能位于江淮地区。
答案:B4.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A.5月B.6月C.9月D.10月解析:提前图示信息.当水库的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时,水库的蓄水水位就持续上升;由图可知,10月之前的几个月,基本都是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故10月份蓄水水位达最大值;之后,流出水量大于流入水量,蓄水水位下降。
答案:D水循环在促进水资源更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据此完成5~7题。
5.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环流B.海陆间循环C.地壳物质循环D.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解析:海陆间水循环能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
答案:B6.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更新周期最短的是()A.河流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冰川水解析:河流水属地表水,和海洋水直接相连,更新周期最短。
考点规范练10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循环主要由降水、下渗和蒸发散失组成,降水蓄存于土壤中可应对气候干旱问题,被称为土壤水库效应。
土壤干层是指含水量低于6%的土壤层,土壤恢复层是指土壤水分逐渐恢复到正常含水量的土壤层。
下图为黄土高原南部冬小麦区一年内两时段土壤干层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土壤干层分布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B.4—6月C.6—8月D.10—12月2.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土壤水分()A.自上而下恢复B.自下而上恢复C.自中部向上、下层恢复D.自上、下层向中部恢复3.土壤水库效应对冬小麦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A.春雨秋用B.夏雨冬用C.夏雨春用D.冬雨夏用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湖。
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
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
读图,完成第4~6题。
4.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雨水B.湖泊水C.地下水D.人工提水5.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A.2—6月B.5—9月C.8—12月D.11月至次年4月6.当洞里萨湖沿岸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时,下列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我国也达到最广的是()A.甘蔗B.棉花C.油菜D.花生(2021山东青岛检测)我国的气候干旱地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代表水循环环节。
读图,完成第7~8题。
7.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A.①增加B.②增加C.③增加D.⑤增加8.水循环()A.只能使外流区的一部分水体不断更新B.促使物质不断从陆地向海洋单向迁移C.可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D.使水资源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取之不尽(2021广西钦州期末)钦州市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裸露土地等,因地制宜建设了口袋公园(图甲),拓展了城市生态空间。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点解读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过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具体措施。
知识清单1.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3.合理利用水资源参考答案1.①海洋水汽蒸发②海洋上空降水③海洋水汽输送到大陆④陆地外流区域降水⑤陆地外流区域植物蒸腾⑥陆地外流区域湖泊蒸发⑦陆地外流区域地表径流⑧陆地水下渗⑨陆地地下径流⑩陆地内流区域蒸发和植物蒸腾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一个地区________规模的大小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________的效益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________对人类社会影响程度不同;科技落后时代,人类主要在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发展;科技发达时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大大拓展了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________,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________,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开源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________意识改进农业________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节流措施合理利用________持续增长________高速发展数量:需水量增大质量:可用的水资源减少是由于________污染水资源危机合理利用水资源2.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数量和质量沿河沿湖3.人口经济水体修筑水库开渠引水节水灌溉要点精析要点一:水圈总论1.组成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图示法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本讲复习脉络:考纲: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考点一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向1 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考向2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考点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考向1 陆地水体的补给 考向2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考点三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考点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向1 水资源的分布及成因考向2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主要环节:①⑧蒸发,②④降水,③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⑨蒸腾。
2.其中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①③④⑤⑥⑦,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①②,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④⑧⑨。
(填序号)3.写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图文助记1.当前人类能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水循环过程: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以及径流。
目前,人类能干涉的主要是水分下渗和径流两个环节。
2.城市地面硬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地面硬化后,地表水渗不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也不能被蒸发上来,对自然界水循环影响很大。
1.水循环类型的主要环节及特点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类型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例证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海洋上的狂风暴雨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江苏南京模拟)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B.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D.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2.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A.修建水库B.植被覆盖率下降C.降水强度增大D.上游河道采砂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①箭头向上指,应为蒸发蒸腾,A、C错;②位于冠层与土壤之间,为地表调蓄,B错;③包括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地下调蓄应为河网调蓄,④是径流,D正确。
第2题,修建水库可拦水拦沙,会引起河流含沙量变小;植被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降水强度增大,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含沙量变大;上游河道采砂,河流侵蚀作用增强,导致河道中含沙量增大。
答案:1.D 2.A(2019·重庆一中质检)读大西洋沿岸两个海湾地区略图,回答3~4题。
3.甲图中M河与乙图中N河比较()A.含沙量:M小于NB.水位季节变化:M大于NC.补给方式:M为雨水,N为积雪融水为主D.结冰期:M短于N4.关于P河流的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A.河网密布,向心状的水系B.促进了高低纬热量的交换C.径流量大,促进冰川移动D.促进该流域内陆水体的更新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M河位于非洲西北部,为尼日尔河,河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以及热带雨林气候区,流域内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河流含沙量大;N河位于欧洲西部,主要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域内降水均匀,含沙量小,故A错;从两地气候类型可看出水位季节变化,M大于N,B对;两条河流的补给类型都以降水补给为主,C错;两条河流流经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没有结冰期,D错。
第4题,读图可知,P河为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地区,河流发育程度高,河网密布,流经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水系呈向心状,但这属于水系特征,不是地理意义,A错;P河流经低纬度地区,不会促进高低纬热量的交换,B错;P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径流量大,地处赤道地区,气温高,海拔不高,没有冰川分布,C错;刚果河参与海陆循环,促进该流域内陆地水体的更新,D对。
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
A.下渗、坡面流、壤中流B.壤中流、下渗、坡面流
C.坡面流、下渗、壤中流D.坡面流、壤中流、下渗
2.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A.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慢
B.植被覆盖密,截留雨水多
C.岩体破碎多,地下径流小
D.降水强度大,坡面下渗多
答案:1.C 2.B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甲和河道降水是地表径流的来源,而地表径流包括河道径流和坡面径流,则甲是坡面流;丙是地下径流的组成部分,而地下径流包括地下河的径流和土壤中的径流,故丙为壤中流;乙是地下径流的来源,必然是地表水的下渗环节。
故C项正确。
第2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则植被覆盖率高,截留的雨水较多,故B项正确。
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快、降水强度大不利于坡面水的下渗,故A、D项错误;岩体破碎,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地下径流大,故C项错误。
和田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是昆仑山北坡最大河流。
下图为40多年来新疆夏季0 ℃层平均高度变化和河流径流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示信息可知,和田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冰雪融水C.湖泊水
B.雨水D.地下水
4.下列有关和田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
B.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D.冬季不存在断流现象
答案:3.A 4.C解析:第3题,依据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约6 ℃的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夏季0 ℃层平均高度越高,说明近地面气温越高,而图中显示河流平均流量与夏季0 ℃层平均高度呈正相关,说明河流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再结合新疆地处内陆而降水稀少,可排除雨水,则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
第4题,河流径流量受气温影响大,而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季节变化大,故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内流河是消失在内陆地区的河流,故下游水量逐渐减小。
全球水循环包括大循环和小循环,下图是全球水循环模式图。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既属于大循环又属于小循环的环节是()
A.①④B.②③C.③⑤D.⑤⑥
6.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图中各环节水量发生变化,其中与海平面上升直接相关的是()
A.①减少B.④增加C.⑤减少D.⑥增加
7.实践证明,干旱的内流区大面积造林最终可能导致干旱加剧,原因是() A.降水总量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大气水体总量减少
B.地表水下渗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地表水体总量减少
C.向区域外输送的大气水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水体总量减少
D.向区域外输送的地表径流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水体总量减少
答案:5.C 6.B7.C解析:第5题,甲、乙分别代表海洋和陆地上空,丙、丁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⑤是海洋水汽蒸发,⑥是海洋降水,①是海洋向陆地水汽输送,③是陆地降水,②是陆地蒸发蒸腾,④是陆地径流回到海洋。
③既属于陆地内循环,也属于海陆间大循环;⑤既属于海上内循环,也属于海陆间大循环。
第6题,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汇入海洋的径流量增加。
第7题,干旱的内流区干旱加剧,说明水分减少。
内流区径流范围局限在内流区,水分减少只能通过空中路径。
下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最终会进入大气。
读图,回答8~9题。
8.据图()
A.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相同
B.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相同
C.绿水主要指地表和地下径流
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
9.绿水()
A.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
B.对海陆间循环产生明显影响
C.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D.对湿润地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答案:8.A9.C解析:第8题,由图可看出,绿水和蓝水均来自于大气降水。
第9题,绿水是土壤水蒸发到大气的部分,是空气中的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2016·淮北模拟)“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农产品是虚拟水的主要研究对象。
读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单位:亿m3)流向关
系图,回答10~11题。
10.读图可知虚拟水()
A.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
B.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
C.国际调入量小于调出量
D.全国范围内西“水”东调
11.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
A.减少华北地区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
B.华南地区大量调入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
C.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
D.当前我国的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10.A11.C解析:第10题,从图中数据看,东北国际调出量为69亿m3,国内调出量为258亿m3,是各区域中总体调出量最多的。
第11题,减少华北地区虚拟水调出,会降低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华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我国水资源北少南多,当前我国的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会加剧北方水资源的短缺,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二、综合题
12.(2016·四川成都二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图。
材料二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
(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
(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1)海陆间循环。
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
(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
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
(3)①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②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③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面积减小,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解析:第(1)题,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参与海陆间的大循环。
太平洋水汽蒸发,随东南季风输送到该区域形成降水,再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流回太平洋。
第(2)题,白天湖泊气温低,气流下沉,降水少;夜间湖泊气温高,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
第(3)题,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面积缩小自净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局部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其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天然的蓄水池,洞里萨湖湖面最大时可达1万平方千米,水深可达11米以上,最小水面只有2 700~3 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为1米左右。
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少见的定期逆向改流的河流之一。
材料三湄公河三角洲分布着由湄公河及众支流形成的稠密河网,它包括越南南部的一大部分和柬埔寨的东南部,面积44 000平方千米(39 000平方千米属于越南),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和鱼米之乡,也是越南最富庶的地方。
(1)指出洞里萨河的流向变化及其对应的大致月份,并说明其成因。
(2)试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湄公河三角洲的形成。
答案:(1)5~10月(6~9月),由东南流向西北;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由西北流向东南。
成因:5~10月(6~9月)为雨季,湄公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水位;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洞里萨湖水位高于湄公河水位。
(2)水循环可以通过径流等环节完成物质的转移和能量的交换,并塑造地表形态;湄公河属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它流经北部高原和山区时,将侵蚀下来的大量泥沙搬运至河口地区堆积,形成湄公河三角洲(水循环通过地表径流以搬运方式完成了物质的迁移,以侵蚀和堆积方式塑造了河流地貌)。
解析:读图可知,洞里萨河位于洞里萨湖与湄公河之间,当湄公河处于丰水
期时,河水由洞里萨河流向洞里萨湖;处于枯水期时,河水由洞里萨湖流向洞里萨河。
水循环主要通过地表径流影响地表形态,即河流主要在上、中游侵蚀泥沙并搬运至下游堆积形成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