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微专题:三角洲的形成
- 格式:docx
- 大小:627.74 KB
- 文档页数:5
三角洲是水流将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沉积物搬运至河口区后,因水流分散或海水侵入,发生沉积作用所致。
三角洲一般由两个主要的沉积物源组成:陆上来源和水下来源。
陆上来源通常为粉砂和粘土,而水下来源则包括粉砂和粘土、淤泥和粘土质碎屑。
三角洲的形状主要取决于河流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当地地形和气候因素。
当河流流入海洋时,由于潮汐、水流和波浪的作用,通常会形成一个三角形或多边的沙洲,称为前三角洲。
这个沙洲的形成是由于水流将河流或海洋的沉积物从原来的位置搬运到水下沉积物源的位置。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在前三角洲的顶部不断堆积,逐渐形成一个较大的沉积体,称为顶层三角洲。
三角洲进一步发育于潮汐作用的地区,沉积物的搬运和堆积主要是在潮汐的影响下进行的。
随着沉积体不断扩大,三角洲开始向海延伸并进一步向两侧伸展。
此时,由于沉积物供应逐渐减少,海水的侵入和淡水的影响,水流逐渐减弱,三角洲开始分叉。
分叉的方向取决于河流的方向、海底地形以及海水入侵的程度。
当分叉出现时,三角洲就形成了典型的三角形的地貌形态。
三角洲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在三角洲地区,河流的沉积作用不仅改变了河流的流速,还增加了地表面积和淡水资源的供给。
此外,三角洲的形成还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为农业、城市和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以及有助于塑造海岸线和防止洪水等灾害的发生。
总的来说,三角洲的成因是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和海水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地貌特征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了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三角洲地理知识大全
三角洲是指河流在进入海洋或湖泊时,由于流速减慢而形成的三角形或扇形的沉积地带。
下面是有关三角洲的地理知识大全:
1. 形成:三角洲形成的原因是河流带入的泥沙在进入海洋或湖泊时速度减慢,导致泥沙沉积下来。
泥沙在三角洲上逐渐累积形成陆地。
2. 组成:三角洲由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物组成,包括沉积的砂、泥、卵石等。
3. 结构:三角洲通常具有三角形或扇形的形状,由主河道、支流和分流构成。
主河道负责将泥沙带入三角洲,支流则将泥沙输送到不同的地方,而分流是指在三角洲上形成的多条河道。
4. 类型:根据形成方式和地理特征,三角洲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三角洲、扇形三角洲、弧形三角洲、团块三角洲等。
5. 特征:三角洲通常位于河流入海口或湖泊入口的位置,是河口地区的重要地理特征。
三角洲上的泥沙沉积物非常肥沃,常用于农业和种植。
6. 影响:三角洲对河流流量和河道形态具有重要影响。
三角洲还可以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7. 例子: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三角洲包括尼罗河三角洲、恩普佐湾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密西西比三角洲等。
总结:三角洲是河流进入海洋或湖泊时由于流速变慢而形成的沉积地带,主要由泥沙沉积物组成。
其结构特征通常是三角形或扇形,对河流地貌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三角洲形成原因
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流水的搬运作用.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三角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从河口区的动力特点来看,在潮流界上下移动的范围内,因河水受潮流的顶托,流速较小最易形成心滩和江心洲,使河流发生分叉,在河口口处,因水流扩散,流速减缓泥沙常堆积成浅滩,横阻河口,故名拦门沙,为河口区航运的主要障碍,有的三角洲是胶体,出现在河流入海口,如上海,是因为河水和海水的成分不同,所含的胶体微粒就不同当带正电的微粒与带负电微粒相遇时,就发生胶体的聚沉,产生了沉淀。
有的三角洲则是泥沙的沉淀,如江汉平原。
长江自西徂东、汉水由北向南在此汇聚它们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此不断沉降聚集形成大小不等的陆上三角洲。
日积月累,这些陆上三角洲不断合并形成典型的内河冲积平原。
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河流携带的泥沙必须达到一定的量。
毕竟,三角洲是由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形成的。
如果河流携带的泥沙很少,就很难形成三角洲。
比如福建闽江,其实没有明显的河口三角洲。
第二,河口必须是浅海地形。
如果河口面向深海,河流携带的泥沙就不容易沉积出河口三角洲。
像美国西海岸,很多地方都是直接与太平洋深海相连,所以不容易形成河口三角洲。
比如美国径流量第二大的哥伦比亚河,其实没有明显的河口三角洲。
此外,强海流的顶托作用对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也有明显的影响。
如果洋流的流向对河流没有明显的支撑作用,河流的河水流速较快,那么河流的河口三角洲发育也不明显。
比如径流量世界第二的刚果河,其河口附近有一股远离大陆向西流动的洋流,其本身的河流流速非常迅速,因此其河口三角洲的发展也不显著。
一、什么是三角洲?三角洲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流水地貌。
二、三角洲的形成条件1、大量的河流冲积物。
2、受水盆地的水深较浅,便于泥沙堆积。
3、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
三、三角洲的成因河流进入海洋、湖泊和水库等受水盆地,因水流能量减弱,其所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区沉积,故形成三角洲。
四、三角洲的典型形状(1)鸟足状三角洲多形成于汊(cha )流发育的弱潮河口,形如鸟足,因而岸线极曲折,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2)尖头状三角洲这类三角洲呈尖头状向海凸出,岸线平直,沿岸发育沙嘴或沙堤,如埃布罗河三角洲。
(3)扇形三角洲该类三角洲的前缘受海浪作用,岸线圆滑并基本上被沙堤和堡岛封闭,如尼罗河三角洲。
(4)多岛型三角洲其形态主要受潮流作用控制,汉流河口多成喇叭形,口门外有长条状潮流沙坝,如湄公河三角洲。
五、三角洲的组成三角洲沉积包括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其中前者为三角洲的陆上部分,而后两者属于三角洲的水下部分。
(1)三角洲平原当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时,在河口附近发生大量堆积,形成堆积体。
堆积体逐渐加积,脱水成陆,并向海(湖)域推进,发育成三角洲平原,表面平缓微向海(湖)倾,流动在三角洲平原上的河流善淤易决,许多成分支、汉道或湖沼洼地。
(2)三角洲前缘陆侧以海岸线与三角洲平原相接,海侧过渡到前三角洲海底。
主要由水下汉道河床、水下沙坝等部分组成。
(3)前三角洲向陆一侧接三角洲前缘,向海一侧逐渐过渡到陆架浅海海底。
六、三角洲对人类的影响(1)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土地肥沃,利于农业发展。
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中国农业高产区。
(2)三角洲地区因为沉淀了含有有机质的淤泥,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能形成石油天然气。
意大利波河三角洲和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都是著名油气产地。
(3)河网密布,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港口发育。
七、高考地理中常考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位于印度恒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角洲之一。
三角洲形成原因高一知识点三角洲是指河流在汇入湖泊、海洋等水体时所积聚的沉积物形成的三角形地带。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介绍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一、河流流速减慢当河流流速减慢时,固体颗粒悬浮在水中的时间增加,会导致颗粒的沉积。
河流流速减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水体淤积:由于河流上游源头区域的地面坡度逐渐降低,水流速度减小,导致了悬浮颗粒的沉积。
同时,上游进入河道的支流也会为水体带来更多的悬浮物质,进一步降低了流速。
2. 水力拖曳力减小:河水在弯曲、转弯的地方产生旋涡,使得悬浮颗粒在水流中受到水力拖曳力的作用,导致沉积物减少。
而在三角洲地区,水流变得较为平直,减小了水力拖曳力,有利于沉积物的沉积。
3. 沉积物积聚:河流水体携带的颗粒越细小,沉积速度越慢。
因此,在河流流速减慢的情况下,容易形成三角洲。
二、河流携带能力降低河流携带能力的降低会导致沉积物的沉积,进而形成三角洲。
以下是影响河流携带能力的因素:1. 河流流量减小:水量减少将导致河水流速下降,减小了其携带能力。
2. 河床梯度降低:当河床的倾斜度降低时,河流的流速减小,携带能力也会相应降低。
3. 流域土壤可蚀性增加:流域的土壤可蚀性增加时,河流将携带更多的颗粒物,增加了沉积物的可能性。
三、河流输沙与沉积物沉积不平衡河流输沙与沉积物沉积不平衡也是导致三角洲形成的一个原因:1. 输沙量超过沉积量:当河流输沙量超过沉积量时,多余的颗粒便会沉积在河床上,逐渐形成三角洲。
2. 沉积量超过输沙量:由于输沙量减少或沉积物增加,河床上的沉积物将越积越多,最终形成三角洲。
四、海洋湖泊环境影响海洋湖泊的环境也会影响三角洲的形成:1. 水体深度变浅:当河流进入水深变浅的海洋或湖泊时,水流减慢,容易导致沉积物的沉积,从而形成三角洲。
2. 海洋或湖泊对降水的接纳能力减弱:当海洋或湖泊对来自河流的降水排放的能力减弱时,沉积物将会积聚在河口,逐渐形成三角洲。
综上所述,三角洲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携带能力降低、河流输沙与沉积物沉积不平衡以及海洋湖泊环境的影响。
三角洲的形成原理
三角洲的形成原理主要与河流的输沙能力和地势条件有关。
当河流冲刷、侵蚀固体岩石时,会将悬浮物质、泥沙和碎石带入河道,这些沉积物会在临近河口的平缓水域中逐渐沉积。
首先,河流沿着其下游路径流动时,由于地势的变化而减速。
此时,河流的输沙能力减小,导致泥沙开始聚集和沉积。
其次,当河流进入海洋或湖泊时,遇到了更大的水体体积,流速急剧减小,泥沙开始沉淀。
这种沉积物的堆积形成了一块较大的三角洲。
此外,河口附近的泥沙也可因河流进入海洋潮汐区域或湖泊波浪影响,而沉积在海岸线附近形成三角洲沉积物的增长。
总的来说,三角洲的形成需要有以下条件:河流输沙能力的减小、流速的减小以及适宜沉积的地势条件。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导致了三角洲的形成。
微专题:三角洲的形成
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河口地带地壳沉降,涌潮明显,常形成1.5~2.44米高的大潮。
下图为亚马孙河流域示意图。
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10分)
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
材料一: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由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大部分位于孟加拉国,小部分位于印度。
这里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是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下图为恒河三角洲的位置及孟加拉国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下面两幅为恒河三角洲某民居在不同季节景观图。
(1)分析恒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的原因。
(2)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你认为恒河三角洲的面积将会扩大还是缩小?说明理由。
(3)简述恒河三角洲农业发达的自然原因。
(4)结合自然环境特征,推测该房屋采用“吊脚式”建筑的原因。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2.河流堆积地貌
组成及分布形成机制及图示
洪积—冲积
平原(山前)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
形成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最后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由粗到细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废弃的河漫滩,连接成
河漫滩平原。
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
(河口地区)
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三角洲,若干个河口三角洲连成三角
洲平原。
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
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提示洪积扇发育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冲积扇发育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前。
1、亚马孙河口地带位于地壳沉降区域(2分);流域内(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植被覆盖高,(水土流失较少,)河流含沙量小(2分);加上河流流经广阔的平原地区,泥沙中途沉积,河口输沙量小(2分);河口地带潮汐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2分);有暖流流经,泥沙被大量带走,沉积作用弱。
(2分)
2、(1)由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两条大河冲积而成,泥沙数量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带来泥沙多;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泥沙易沉积;孟加拉湾海潮势力强,海水对河水顶托能力强。
(2)扩大:全球变暖,河流上游(青藏高原)冰川融化,河流流量增大,带来泥沙增多;全球变暖,蒸发量加大,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增大,带来泥沙增多;全球变暖,农业热量
条件增加,人们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加剧,带来泥沙增多。
缩小:全球变暖,蒸发加大,降水减少,河流流量减小,带来泥沙减少;全球变暖,植被生长旺盛,水土流失减弱,带来泥沙减少;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三角洲。
(3)位于三角洲,地形平坦;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河流冲积,土壤肥沃。
(4)恒河三角洲,河网密布;雨季降水多且强度大;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水位上升快;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受孟加拉湾风暴潮影响,海水易倒灌,导致河水泛滥,“吊脚式”建筑可以避免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