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教程第一讲
- 格式:ppt
- 大小:626.00 KB
- 文档页数:36
第一讲绪论内容提要:时代呼唤翻译,翻译促进时代的发展。
信息时代的特点之一是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翻译同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密切相关。
中国的翻译事业任重而道远。
介绍外国和对外介绍中国同样紧迫。
翻译的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和课堂教学都亟待加强。
一、为什么要学翻译翻译是语言工作者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是语言交流的一种手段,是不同语言使用者之间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各国人民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更是各国进行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的有效工具,是世界各国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翻译的定义、过程和性质翻译是一种交际方式,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
广义上的翻译包括所有的符号之间、非符号之间、符号和非符号之间的转换行为。
比如,一个手势变成一种语言,把汉语的文言文转变成白话文(语内翻译),把语言转化为计算机符号,甚至把你的所想所思诸于笔端,都是一种翻译。
狭义上的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即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这样的一种活动包括口头的和笔头的,即口译(interprettion)和笔译(translation)。
异化(foreignizing)指的是根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按字面意思将和源语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标语。
例如,将“九牛二虎之力”译为“the strength of nine bulls and two tigers”。
异化能够很好地保留和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使译文具有异国情调,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
但对于不熟悉源语及其文化的读者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异化和同化具有相对性,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愈来愈紧密,原先对于目标语读者很陌生的词句也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即异化的程度会逐步降低。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遵守目标语言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公然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需求(Venuti,2001:240)〔1〕;或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transparent, fluent style),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strangeness)的翻译策略(Shuttleworth&Cowie,1997:43-44)〔2〕。
《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总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等1983)我国早期典籍《周礼·秋官司寇》篇里就有“象胥”(谓通言语之官)这一名目,唐朝贾公彦所作的《义疏》里提到“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这条注疏,关于翻译的定义,足以给人不少启发。
用现代文艺理论和语言理论,也许可以诠释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换易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而并不变更所蕴含的意义,——或用近年流行的术语说,并不变更所传递的信息,——以达到彼此沟通,互相了解的目的。
(罗新璋1984)一、关于翻译何谓翻译?关于翻译的定义很多。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根据《剑桥语言百科全书》,“翻译”这个中性术语是指将一种语言(“原语”)里的词句的意思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目的语”)的意思所做的一切,不论其手段是说话、写字还是做手势。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奈达论翻译》,1984)有人把翻译看作是一门科学(science),因为它有自身的规律可循;有人看作是一门艺术(art),因为它是译者对原文再创造的过程;也有人看作是一门手艺(craft),因为原语的信息需要用地道恰当的目的语再现。
在自动化数据处理中,翻译又被定义为:“将计算机信息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将字符从一种表示转换成另一种表示。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但是,在经济和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翻译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
翻译是国际间理解的钥匙,据说西欧的文明归功于翻译者(据L·G·凯里1979)。
季羡林教授也说,翻译是永葆中华文明青春的万应灵药。
前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凌青先生说,从中国来讲,没有翻译工作,就没有中国***和中国近代的革命运动,就没有中国成功的对外开放和四个现代化;从世界范围来讲,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和平,就没有各种国际交往,就没有一个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的未来。
《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多年的光辉历史。
早在公元前六年西汉哀帝时代,伊存到中国口传一些佛教经句,但还谈不上佛教的翻译。
佛经的翻译是在东汉桓帝建和两年(公元148年)开始的,译者是安世高,他是安息人(即波斯),他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
过些时候,娄迦谶来中国,因为他是月支人,所以又称支娄迦谶。
他也译了十多部佛经,但文笔生硬,不易看懂,所以从那时起,大概就有直译和意译这个问题了。
他有个学生叫支亮,支亮又有个弟子叫支谦,他们三人号称“三支”,都是当时翻译佛经很有名的人。
就在那时,月支派里出现了一个叫竺法护的大翻译家,他译了175部佛经,对于佛法的流传贡献很大。
但这些翻译活动还只是民间私人事业。
到了符秦时代,释道安设置了“译场”,成了有组织的活动,他本人不懂梵文,惟恐失真,主张严格的直译,在这期间他请来了天竺人(即印度)鸠摩罗什,他全改以前群家的直古风格,主张“意译”,他的译著为我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到南北朝时,一个叫真谛的印度佛教学者应梁武帝之聘来到中国,他译了49部经论,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影响。
从隋代(公元590年)起到唐代,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隋代有个释彦琮,梵文造诣很深。
在他以后出现了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与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我国佛经三大翻译家),他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他自创了“新译”。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清学”时期,佛经翻译呈现一片衰落现象,但却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琴南)、严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
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
林纾和他的合伙人以口述笔记的方式译了160多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记》、《王子复仇记》等。
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担任过北大校长),等到八国联军战役以后,他避居上海,搞翻译工作,他“曾查过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破天荒第一次在《天演论·译例言》里正面提出了信达雅作为译事楷模。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第一讲翻译原则简介一、教学目的:了解基本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研究的问题二、教学过程:1.翻译的定义和内涵:(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Translation is an art/ science/craf2.中国几位翻译家的理论(influential translation principles)严复:信达雅-—-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
The “three character guide" is regarded as a plumb—line of long standing to measur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ranslating.傅雷:神似--—spiritual conformity。
Emphasizing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flavor of the original。
强调原作神韵再现。
钱钟书:化境--—sublimed adaptation. Focus on the translator’s smooth and idiomatic Chinese version for the sake of the Chinese reader.刘重德:信、达、切-——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closeness.3.中国翻译史上的论争:鲁迅:宁信而不顺-—-rather to be faithful than smooth。
目的:引入英文句式的表达法梁实秋、赵景深:宁顺而不信--—rather to be smooth than faithful 目的:可读性强,便于交流.4.直译与意译: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意译:free translation直译的例子: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 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 chain reaction连锁反应;gentlemen's agreement君子协定;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The three religions and the nine schools of thought 三教九流;paper tiger 纸老虎; Breath one’s last——-断气; go to one’s external rest——-安息; the long sleep——-长眠;see Marx 见马克思; Go west 上西天; go to heaven 上天堂; blow out the candles 吹灯拔蜡kick the bucket 蹬腿:直译不等于死译(dead translation):街道妇女应动员起来打扫卫生:Women in the street should be called on to do some cleaning.“In the street" should be replaced by “in the community”.她一大早起床,进城,见到了她的公爹:She got up early, went to the town and saw her public father。
《汉英翻译教程》第一章词的选择词义的正确选择首先取决于对原文的确切理解,而对原文词义的确切理解又取决于对原文上下文的推敲。
有些词看起来很简单,翻译时一下子就会想到常用的对应词。
但又是最常用的对应词却不能准确地表达原作的意思。
例如:还要努力读一点历史和小说。
We should also find time to read some history books and novels.这里“努力”一词理解为“挤出时间”是对的,如译为make an effort,则会使人误解为我们文化水平低,读历史和小说很费力。
再比如“水平”一词译成英语,不一定都是level, 要根据句子的含义确定译法。
1.他的英语水平比我的高。
He knows more English than I.这里,汉语“水平”一词虽未译出,但其以已含在句子中。
若照汉语字面应译成:The level of his Englis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ine.就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2.要奋发图强,把我军的军政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We must work hard to raise to a new height the military and politicalquality of our army…….这里“水平”指高度,故译作height,和动词搭配也比较顺。
3.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领导水平。
Cadres at all levels should improve their art of leadership.这里的“领导水平”,实际上指领导能力、领导艺术、故译作art of leadership. 以上的例子说明一个词的具体含义往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在翻译的时候也只有结合上下文来考虑怎样处理这个词,才能译得准确。
因此在辨析词义和正确选词时可注意下列几种情况。
(一)注意词的广义与狭义英语中有不少同义词的词义有广、狭之区别,运用范围也就各不相同。
汉英翻译讲义第一章汉英翻译的过程:正确理解——充分表达——校核翻译时译者要牢记:1. The meaning of a sign is determined by the meanings of other signs.2. 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3. Words have no meanings, and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them.1.1正确理解(Correct Comprehension) 理解原文要对原文进行语言分析、语境分析和逻辑分析等1.扑克牌打烂了。
2. 他的衣服穿烂了。
3. 走一步看一步。
4. 我银行里为你挂个名,你白天去走走,晚上教教我儿子,一面找机会,好不好?《围城》5. 海上花园海上仙山6. 国际旅游年7. 汉语茶话会8. 世界风云9. 半边天10.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11. 经济半小时12. 此复印件与原件相符。
1.2 充分表达(Adequate Representation)13. 虽败犹荣14. 特快专递15. 真好玩儿!16. 招贴即撕17. 减肥法18.中央电视台对外广播节目19. 他的节目不理想。
译文1:Her performance is not ideal.译文2:Her performance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3:Her performance is ____________________.20. 他的英文水平比我高。
译文1:His English level is higher than mine.译文2: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n I (do).译文3: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n English than I (am).21. 这山望见那山高。
《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 总论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的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等国的读奈达认为更准确地反映出好的翻译的实际过程是:(1)分析:从语法和语义两方面对原文的信息进行词层不对等的情况 词层不对等采取的策略 对等译法的实例 第二章 词语翻译 相关链接 family的------------------------2009年11月30日阅读 三、修辞引申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为使译文增色,除了真实地再现原作中包含的内容外We should simplify procedures and take prompt action to import urgently needed technology ( Georges 是他的大臣Cardinal Georges )。
本例背景是美国前国务卿黑格辞职,而由 George Schu Despite their differences , their love will conquer. 尽管他们之间存在着分歧,他们的恋爱1.运用语境 这种手段主要用于语篇上找不到明显的衔接标记,但从意义上来讲是连贯统一的。
接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等 1983) 我国早期典籍《周礼·秋官司寇》篇里就有“象胥于英俄日德法等国的读者从原文得来的概念。
(瞿秋白:1931)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是奈方面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分析;(2)传译:译者在脑子里把经过分析的信息从原语转译成译语;(3)重新组织:把相关链接 family的译法: 原文:Do you have a family? 译文1:你有家庭吗? 译文2:你成家了吗? 辨析:现原作中包含的内容外,还得讲究修辞。
这样,在翻译时,往往因修辞需要而增添一些引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