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分析及实验心得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姓名:小叶9101学号:小叶9101班级:小叶9101指导老师:小叶目录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概念实验二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实验三误差的合成与分配实验四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五回归分析实验心得体会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概念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熟悉误差的来源、误差分类以及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
二、实验原理1、误差的基本概念:所谓误差就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可以用下式表示误差=测得值-真值1、绝对误差:某量值的测得值和真值之差为绝对误差,通常简称为误差。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因测得值与真值接近,故也可以近似用绝对误差与测得值之比值作为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绝对误差/测得值2、精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称为精度,它与误差大小相对应,因此可以用误差大小来表示精度的高低,误差小则精度高,误差大则精度低。
3、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含有误差的任何近似数,如果其绝对误差界是最末位数的半个单位,那么从这个近似数左方起的第一个非零的数字,称为第一位有效数字。
从第一位有效数字起到最末一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不论是零或非零的数字,都叫有效数字。
数字舍入规则如下:①若舍入部分的数值,大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加1。
②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小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加1。
③若舍去部分的数值,等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凑成偶数。
即当末位为偶数时则末位不变,当末位为奇数时则末位加1。
三、实验内容1、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编程实现对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求解。
2、按照数字舍入规则,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编程实现对下面数据保留四位有四、实验数据整理(一)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编程实现对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求解。
1、分析: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相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绝对误差/测得值2、程序%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求解x=1897.64 %已知数据真值x1=1897.57 %已知测量值d=x1-x %绝对误差l=(d/x)%相对误差3、在matlab中的编译及运行结果(二)按照数字舍入规则,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编程实现对下面数据保留四位有效数字进行凑整。
4)毛细管的粗细均匀程度及磨损程度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5)出泡速度会影响△P值的读数,而出泡速度并不能精确控制使得每次的速度相同,若气泡产生速率偏快,会使测定最大压力差值偏大,过慢则会偏小;6)装置气密性不好,有些许漏气会使测定最大压力差值偏小;7)其它系统误差,如恒温槽温度的小幅变动。
1)由σ~c图可知,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σ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为正吸附,故正丁醇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
当正丁醇的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溶液的表面张力σ的随浓度的变化较小,此时有可能已经形成了单分子层的饱和吸附层;2)由Г-c图可知,当浓度较小时,随着浓度的升高,吸附量逐渐增加。
2.哪些因素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结果?如何减小以致消除这些实验的影响?答∶温度、气泡逸出速度、毛细管是否干净及毛细管的尖端是否与液面相切会影响测定结果。
减少或消除这些因素引起误差的措施是∶恒温、控制气泡逸出速率恒定、毛细管干净以及毛细管与液面相切。
1.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运用单一毛细管插入液面以下一定深度进行溶液表面张力测定,它既能够克服气泡逸出不稳定,难以调节毛细管端面正好与液面相切的缺点,又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等优点.对于物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数据的准确获得,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此外,还可通过某溶液两温度时的表面张力,测定另一温度时溶液的密度.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垂直相切没调好(2)读高度差时误差较大3)实验心得本次实验我学到了关于溶液表面张力的相关知识,并了解了最大气泡法的相关操作。
虽然实验操作步骤简单,但造成误差的因素较多,操作时要格外仔细。
另外,调节气泡使其均匀冒出且速度适中是本实验的难点,我在第一组测量中遇到了较大的麻烦,经过助教老师的帮助,我也渐渐掌握了调气泡的要领,即先把气泡调出来,然后关闭活塞使其稳定,中途大概估计出泡时的压力,再缓缓打开活塞,一直微调到压力数在一定区间稳定波动。
科学实验心得体会必备[15篇]科学实验心得体会1科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不仅需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还需要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科学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在进行科学实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实验目的是指我们希望通过实验研究和验证的问题或假设。
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步骤和选取实验材料。
例如,当我们希望验证光线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实验目的应为“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变化”。
在明确了实验目的后,我们需要设计实验步骤,并列出需要的材料和仪器。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确保实验可行性和结果的有效性。
第二段:认真观察和记录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观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专注和细致的态度,尽可能多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例如,在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时,我们可以记录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和颜色变化等。
只有通过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我们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得出准确的结论。
第三段:准确分析实验数据在科学实验中,我们收集到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处理。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和规律,并根据数据进行推理和探究。
在分析实验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选取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工具,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判断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关联性,以便更好地解释结果和得出结论。
只有在准确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第四段:总结经验和反思教训在进行科学实验后,我们应该总结经验和反思教训。
通过总结经验,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以期提高实验效果和减少误差。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他人的实验经验中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技巧,以便更好地提高自身实验能力。
一、误差分析:
1.配制MS培养基母液的过程中有些许沉淀产生,可能是因为①前一个没彻底溶解就
加入了后一个药品②蒸馏水pH值过高。
解决方法①应每加完一种药品都要搅拌均
匀使其彻底溶解再加入下一种药品②可滴加几滴盐酸校正。
2.实验过程中称量药品时可能有不够准确以及将药品倒入容量瓶中定容时可能会有
药品的洒出和未平视容量瓶的刻度线而造成误差。
二、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主要是关于MS培养基母液和消毒液的配制,通过这次实验我掌握了配制培养基和消毒液的基本技能,也了解到了为什么需要提前配制母液。
提前配制MS培养基母液不但可以保证各物质成分的准确性及配制时的快速移取,而且还便于低温保藏,可多次利用。
在实验前要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
实验前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重视老师讲的重点部分。
实验过程中应操作规范,严格按照配制方法配制,而且称量时要认真仔细,称量要准确以减小误差。
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要耐心一点,比如加入药品后要让它彻底溶解后再加入下一种药品。
配制好的培养基母液要注意贴好标签,注明培养基母液的名称、浓缩倍数、日期等。
实验后要清理好自己所产生的垃圾。
实验生产过程监控图的编制的实验报告
实验工作者:蔡鸿明学号:201113010131 实验时间:2013年3月20日
实验名称:
生产过程监控图绘制
实验目的:
实验通过对某化工厂正常生产过程中120次HgCl2浓度的测量数据,编制对生产过程中
HgCl2浓度的监控图,保证产品质量
实验原理:
工程测量与生产过程的参数都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因此我们依据这些数据是否符
合正态分布来判断数据是否正常。
一旦当检测数据超过平均值加减三倍均方误差区间,我
们就可以判定其为不正常数据,预示着生产过程或者测量仪器除了问题,需要进行调整,
从而实现监控的目的。
实验设备:
安装有EXCEL软件的计算机一台
实验步骤:
(1)根据数据,统计平均值、标准差,并将统计结果记录
(2)按照平均值加减一倍、两倍、三倍均方误差编制质量监控图。
(3)将监测数据标绘在所绘制的监控图上
(4)分析时间段中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5)根据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
对HgCl2(g/L)浓度120次重复测量结果
表5.1.3 数据统计表
数据处理:
2.质量监控图。
误差分析及实验心得(最终五篇)第一篇:误差分析及实验心得误差分析及实验心得误差分析系统误差:使用台秤、量筒、量取药品时产生误差;随机误差:反应未进行完全,有副反应发生;结晶、纯化及过滤时,有部分产品损失。
1、实验感想:在实验的准备阶段,我就和搭档通过校园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阅到了很多的有关本实验的资料,了解了很多关于阿司匹林的知识,无论是其发展历史、药理、分子结构还是物理化学性质。
而从此实验,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实验室制备阿司匹林的各个过程细节,但毕竟是我们第一次独立的做实验,导致实验产率较低,误差较大。
在几个实验方案中,我们选取了一个较简单,容易操作的进行实验。
我与同学共做了3次实验,第一次由于加错药品而导致实验失败,第二次实验由于抽滤的时候加入酒精的量过多,导致实验产率过低。
因此,我们进行了第三次实验,在抽滤时对酒精的用量减少,虽然结果依然不理想,但是我们仍有许多的收获:(1)、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通过此次的开放性实验,使我们了解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使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明白了在实践中我们仍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
(2)、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这次的开放性实验要求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同学一起完成,而且不像以前实验时有已知的实验步骤,这就要求我们自己通力合作,独立思考,查阅资料了解实验并制定方案,再进行实验得到要求中的产物。
我们彼此查找资料,积极的发表个人意见,增强了团队之间的协作精神,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我们科学严谨的求知精神,敢于追求真理,不怕失败的顽强毅力。
当然我们也在实验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
九、实验讨论及心得体会本次实验练习了乙酰水杨酸的制备操作,我制得的乙酰水杨酸的产量为理论上应该是约1.5g。
所得产量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分析得到以下可能原因:a、减压过滤操作中有产物损失。
b、将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时有产物残留。
c、结晶时没有结晶完全。
作实验报告的心得体会7篇心得体会是指把实践中的领悟用文字记载下来的重要文体,正因为心得体会事记录我们内心想法的文章,所以我们写的时候更加要谨慎,以下是精心为您推荐的作实验报告的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作实验报告的心得体会篇1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面,开始的时候完全是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
但是之后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
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后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状况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
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的感受就是,必须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状况,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取恰当的顺序就能够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就应要有良好的习惯,就应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就应怎样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就应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
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就应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就应完成的学习任务。
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
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个性仔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
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个性准确。
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模块。
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
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数码显示个性需要细致,由于我自己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误差分析及实验心得
误差分析
1 系统误差:使用台秤、量筒、量取药品时产生误差;
2 随机误差:反应未进行完全,有副反应发生;结晶、纯化及过滤时,有部分产品损失。
1、实验感想:
在实验的准备阶段,我就和搭档通过校园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阅到了很多的有关本实验的资料,了解了很多关于阿司匹林的知识,无论是其发展历史、药理、分子结构还是物理化学性质。
而从此实验,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实验室制备阿司匹林的各个过程细节,但毕竟是我们第一次独立的做实验,导致实验产率较低,误差较大。
在几个实验方案中,我们选取了一个较简单,容易操作的进行实验。
我与同学共做了3次实验,第一次由于加错药品而导致实验失败,第二次实验由于抽滤的时候加入酒精的量过多,导致实验产率过低。
因此,我们进行了第三次实验,在抽滤时对酒精的用量减少,虽然结果依然不理想,但是我们仍有许多的收获:
(1)、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通过此次的开放性实验,使我们了解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使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明白了在实践中我们仍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
(2)、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这次的开放性实验要求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同学一起完成,而且不像以前实验时有已知的实验步骤,这就要求我们自己通力合作,独立思考,查阅资料了解实验并制定方案,再进行实验得到要求中的产物。
我们彼此查找资料,积极的发表个人意见,增强了团队之间的协作精神,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我们科学严谨的求知精神,敢于追求真理,不怕失败的顽强毅力。
当然我们也在实验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
九、实验讨论及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练习了乙酰水杨酸的制备操作,我制得的乙酰水杨酸的产量为理论上应该是约1.5g。
所得产量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分析得到以下可能原因:
a、减压过滤操作中有产物损失。
b、将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时有产物残留。
c、结晶时没有结晶完全。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有些操作导致的损失可以避免所以我在以后的实验中保持严谨的态度。
我通过本次实验我学到了乙酸酐和水杨酸在酸催化下制备乙酰水杨酸的操作方法初步了解有机合成中乙酰化反应原理巩固和进一步熟悉了减压过滤、重结晶基本操作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到乙酰水杨酸中杂质的来源及其鉴别方法通过误差分析可能原因进一步更深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养成严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