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619.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属原核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广义上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狭义上专指其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

1. 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2.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1)细胞壁

➢G+菌:肽聚糖(50%)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组成;磷酸壁(50%)分为壁磷酸壁和膜磷酸壁。

➢G-菌:肽聚糖(20%)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组成;外膜(80%)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组成。

脂蛋白:位于肽聚糖和脂质双层之间,稳定外膜。

脂质双层:类似于细胞膜结构,双层内镶嵌着多种蛋白质称为外膜蛋白。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

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异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细胞L型:缺少细胞壁,“油煎蛋样”

➢功能:维持菌体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表面的多种抗原表位能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

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层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

(2)细胞膜

➢功能:①物质转运;②呼吸和分泌;③生物合成;④参与细菌分裂: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

(3)细胞质

①核糖体;②质粒;③胞制颗粒

(4)核质

(5)荚膜: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是细菌致病的重要毒力因子。➢功能:①抗吞噬作用;②粘附作用;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6)鞭毛:包括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具有高度抗原性,为鞭毛(H)抗原。

➢功能: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自由游动,速度迅速。细菌的运动有化学趋向性,常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7)菌毛: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①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与其致病性有关。

②性菌毛:仅见于少数G-菌。具有传递遗传物质作用。与耐药性有关。

(8)芽胞:细菌的休眠形式,G+菌独有。

➢功能:对环境的抵抗力极强。

G-菌肽聚糖含量少且位于较内层,其外有外膜保护,溶菌酶不能直接作用于肽聚糖,因此溶菌酶对G-菌无明显作用。G-菌的肽聚糖没有青霉素的作用点,所以青霉素对G-菌无作用。

迟缓期、对数期(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稳定期(产生外毒素和抗生素等)、衰亡期

代时:适宜条件下,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多数为20~30分钟,结核分枝杆菌最长,达18-20h。

热源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I:吲哚试验大肠杆菌有色氨酸酶,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

M:甲基红试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

Vi:VP试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

C:枸橼酸盐利用实验产气杆菌以枸橼酸盐为碳源、以铵盐为氮源→分解铵盐产氨(碱性)→指示剂淡绿变深蓝为阳性

IMViC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如大肠埃希菌+ + - -,产气杆菌- - + +。

毒性噬菌体:能够在宿主菌内繁殖并使之裂解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DNA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

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注意:温和噬菌体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而毒性噬菌体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

溶原性转换:指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组整合,成为溶原性细菌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裂解释放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性状。

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给受体菌的方式。

转导:由噬菌体介导,将供体菌DNA片段转给受体菌使之获得部分遗传性状。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前者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都能介导;后者仅温和噬菌体介导。

灭菌:杀灭物体上包括细菌的芽孢在内所有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无菌:无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

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

巴氏消毒法:61.1~62.8℃30min 或71.7 ℃15~30s,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用于牛乳、酒类的消毒。

机制:紫外线通过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

应用: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

正常菌群: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存在于体表或体内的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也有利,称为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某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机会下可以致病。

致病性:细菌对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

(1)毒力: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扩散的能力。包括黏附素、荚膜、侵入性物质和细菌生物被膜等。

➢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

(2)细菌侵入的数量

(3)细菌侵入的途径

类毒素:采用0.4%甲醛液脱去外毒素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

抗毒素:类毒素注入机体,可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中和外毒素作用的抗体。

G+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

G-球菌:奈瑟菌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

(1)生物学性状

➢无芽胞无鞭毛

➢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于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后在菌落周围还可见完全透明溶血环( 溶血)。➢多数能分解糖类,产酸不产气;分解甘露醇,产酸;触酶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