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一轮总复习几点教学心得(林达彬)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几点想法(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届高三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强化对象的针对性:狠抓中等生,立足中等题,拿足中等分,为高考物理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1、准确定位,主动迎接新课程改革,精研《考试大纲》,把握复习的重点2、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掌握知识结构仔细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每一道题,都需要考生的认真审题、思考、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
因此,教学中夯实学科基础知识,训练学科的基本技能,仍是教学的重点。
同时要根据物理学科特点,从整体上把握物理的主干知识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结构,融会贯通,特别是要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网络。
3、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想学好物理,必须切实提高理解能力,这是最基础的一环,这个基础薄弱,其它方面的能力也就失去了依据。
4、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穿插渗透,即学科内知识的综合由于考试重视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常有一道题覆盖多个知识点,所以在复习时应重视那些前后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
要注意物理学科不同部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提高学生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5.注重对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二、一轮复习工作重点及工作措施1.认清复习课的功能,探究可行的教学模式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1)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并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结构。
(2)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
高三的教学大面积的是复习课,一方面我们教师要把复习课上精采,不能把复习课上成新课的简单重复加枯燥的训练。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反思和二轮复习的思考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的思索旧州中学潘斌几点反思一轮复习已完成,回顾一轮复习,我们感觉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由于对选修学科在高考及录用中的地位、作用的熟悉有反复,同学对物理等选修学科的重视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同学更是由不重视走向了不愿学,学不好,到现在则在学习上积重难返,存在极大的困难。
差生队伍较大,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又很无奈。
其次,总体上说, 我校高三物理的课时较往年少,一轮复习非常匆忙,感觉远未达到复习目标,一些原有的教学方案、设想未能实现。
又由于同学物理基础相对薄弱, 因此一轮复习下来,感觉整体上同学的力量水平达不到要求,基本功不扎实,娴熟度不够,少数同学甚至还没有入门。
第三,过去说“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现在则是感到尽管有考试说明,但毕竟考试的学问要求、难度要求、题型特征怎样总觉心中没底,摸着石头过河,摸错了方向对同学的影响就大了;另外,新课程只是给出了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标准,“以本为本”找不到“本”了。
而且将教材分割成多个模块后,教材显得凌乱,系统性较原教材差,同学的物理学问系统性很差,难以形成学问网络,进而形成分析力量、综合力量。
第四,对于选考内容的复习也令我们感到心中担心:由于课时紧,选考内容3-4和3-5的复习我们只有2月25日到3月15日短短的三周时间,复习过程可以说是“走马观花”,虽说选考内容要求较低,但学问量不小,不经肯定的训练、反复难以很好地把握。
实际状况是同学对一些基础学问一知半解,对一些重点应用非常生疏,力量低下。
况且,“要求较低”低到什么程度,唯恐也只有等高考考过了才能明确。
二轮复习的准备在以“夯实基础”为目标的一轮复习没有完全达成目标的状况下,二轮复习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终的机会”。
二轮复习,我们认为仍需从“考试说明”的研读开头,真正明确什么要考、什么不考、何处要深化、何处不必做无用功,思索可能消失的题型,分析前几1年考题的特点,探讨考题的进展方向;结合对一轮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排查和同学学习中暴露的学问缺陷和力量缺陷;探究弥补学问、力量缺陷的途径的方法,并从同学的现有基础动身、充分考虑同学的力量提升空间和心理接受度;细心设计复习教学的内容、程序、方法。
高三物理复习点滴体会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校高考复习都采用三轮复习方式,这种复习方式比较切合实际。
而每一轮复习目的各有侧重。
我就对我在三轮复习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交流,有不妥之处敬请同仁们赐教。
1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
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要全面阅读教材,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要重视对物理状态、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二、三轮复习中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重要,在一轮复习中逐渐打下基础。
1.1全面复习基础知识。
打好基础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而是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就拿交流电的有效值来说,同学们都知道最大值是有效值的倍关系(这是有条件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盲目死记公式,根本没有理解透彻有效值的定义,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要理解透彻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1.2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
解物理问题时,应该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
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及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这一点很多学生是做不到的,所以要加强落实到位),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
为了尽可能少出错误,解题时可选择这样的思路:逐字逐句通读全文→想情景→画草图→选研究对象→建模型→分析状态和过程→找规律→列方程→验证结果。
1.3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提高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上。
有的同学为了加快答题速度,题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着急去写,写到一半才发现写的不对。
原来题没有审清,结果是想快反到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所以在审题环节很重要。
在平时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比如在做计算题时,规定学生在几分钟内把题读完,边读题边用铅笔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免得题读完了题中说什么都不知道,稀里糊涂就开始做题,正确率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实际操作中,要慢慢来,一遍不行,那就两遍,甚至三遍,练多了,逐渐减少,坚持做,对提升同学们的审题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回顾与总结周海云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二轮复习的质量和高考成败。
高三一轮复习目标是使学生扎实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物理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物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样的目标,我采取的复习策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加强研究,把握高考方向,发挥整体优势。
我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教材、高考考试大纲,只有吃透大纲,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
《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才能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
并在开学一周内拿出全学期的教学计划,这种计划能具体细化到每一章、每一节,具体到重点、难点,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二、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应试能力。
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
一轮复习我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
复习内容细而全。
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对重点性的基础知识,逐人、逐章、逐节地过关。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占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高中物理学知识多而零乱,一轮复习中我们以主干知识为主线,以知识交汇点为纽带,把高中物理书融为一体,前后贯通。
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串、结成线、形成网。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整合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检查。
一轮复习中我们注重抓好学生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1、审题能力,在平时的授课中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对概念中的重点字词要学生划出、圈出、点出,明确运用范围,使学生形成遇到问题时能迅速通过圈、点、划提取问题中的重要信息,解决审题关。
2、分析综合能力,通过一定量的解题训练,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教会学生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高三第一轮物理复习方法总结
高三物理期末考,注重复习方法
选定科学的物理复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规律的复习,归纳各单元知识结构网络,熟识基本物理模型,并通过练习完成对基本概念的辨析理解、对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2)注重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如外推法、等效法、对称法、理想法、假设法、逆向思维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要认真领会并掌握运用;(3)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重点热点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
通;(4)用记图方式快速做好笔记,整理易错点,并经常性地针对笔记进行“看题”训练,掌握重要物理规律的应用。
如:动能定理的应用、用图象法求解物理问题、极值临界问题的分析研判等。
高三物理期末考,处理好几个关系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表现、思维是核心。
(1)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以课本为本,利用好复习资料,掌握物理问题的主要分析方法与解题技巧,突出查漏补缺;(2)处理好做题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高考物理题常以不同的情景或不同的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对于新题要科学有效地加以应用,提高应变能力,不能专门做难题、怪题;(3)培养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要认真审题,区分背景材料,挖掘隐含条件;要明确研究对象,通过画示意图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解题要注意科学规范;(4)处理好理论与实验的关系,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训练,注重运用物理知识、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开放性的实际应用题。
总之,要搞好高考物理总复习,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得力的措施,要重视对物理状态、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要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高考的胜利。
高分生分享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五点心得当了三年物理课代表,对物理的学习深有感触,也经历了从疑惑迷茫到豁然开朗的过程,高考中物理考了143分,虽然离最高分还有差距,但愿意跟同学分享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五点心得:1.观察生活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五点心得物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很多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逐渐积累起来,而这些生活中的常识、现象会经常在题目中出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会在你不经意间发挥作用。
比如,你仔细体会过坐电梯在加速减速时的压力变化吗?这对你理解视重、超重、失重这些概念很有帮助。
你考虑过自行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区别吗?你观察过发廊门口的旋转灯柱吗?你尝试过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观察杯内外水面的变化吗?我觉得物理学习也需要一种感觉,这就是凭经验积累起的直觉。
2.知识分层通常进入高三后,老师一定会帮我们梳理知识结构,物理的知识不单纯是按板块分的,更重要是按层次分的。
比如,力学知识从基础到最高级可以这样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公式,牛顿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越高级的知识越具有一般性,通常高考中关于力学、电学、能量转化的综合性问题,需要用到各个层次的知识。
这也提醒我们,当遇到一道大题做不出或过程繁杂时,不妨换个层次考虑问题。
3.大胆猜想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
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提供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4.模型归类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
高三物理总复习感悟紧张有序的高三物理教学工作已经圆满的结束了,回顾一年来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经历,感触颇多,积累了一些经验,特将我复习中的一些感悟与大家一起交流以下:一. 规范地做好各项练习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我们有一句话说:“向规范要成绩”。
想要向规范要成绩,我的观点是“三年磨一剑”,须从高一抓起。
具体说规范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①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
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判断感应电流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闭合回路及此回路中的原磁场方向,进而判断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楞次定理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最后根据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方向。
实际上解决这类题目只要弄清这四个问题,我们的题目也就解决完了。
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
②要将题做完整,很多问题、方法是在解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很多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等,都不肯将题解到底。
他们之中不乏最后失败的实例,均因为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习中得到收益。
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
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等,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
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
二、切实弄清楚各轮复习的目的和作用第一轮复习中侧重把高中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提炼,把物理知识体系化,第二轮复习则侧重抓住学生对解题方法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中应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高三物理复习的几点体会广东仲元中学张莉一、复习时间安排:1、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复习)2、实验复习3、第二轮复习(即专题复习)+ 套题训练4、考前知识梳理二、具体做法:广州市组织的高三教研活动,每年都请一些参加高考评卷的专家做指导,对当年高考情况做出分析评估,提出高考复习的教学建议。
还请经验丰富的高三骨干老师做专题复习的指导。
积极参加这些活动,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高考复习方向。
1、第一轮复习:认真研究考纲,制定出第一轮的复习计划,重在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忌“求快”,“求难”,“求偏”,忌搞题海战术。
第一轮复习是将高中主干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只有在第一轮复习中夯实了基础,才能很好的将它们综合运用起来。
【学案】高三的复习资料铺天盖地,我们选用的资料是教研室负责编写的《高考物理复习指导》和《高考备考指南·物理》专题训练用书与系统复习用书,再根据本班学生的能力和特点,编写出适合他们用的学案。
学案内容包括:知识目标、重点、难点、试题精选(基础题、能力题和提高题)。
学生在课前先做好预习,然后有重点地听课。
【精讲】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多讲,其它少讲;学生易错的地方多讲,其他少讲;单元?废暗姆椒ê陀ψ⒁獾奈侍舛嘟玻 渌 俳病V厥游锢砉 痰姆治觯 厥幽P偷慕 ⅰ⒓ 鹩胗τ谩W⒁庵 兜淖酆辖徊妫 怀瞿芰Φ呐嘌 嘤 Ρ淠芰Α?【精练】作业的布置要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时间的分配,精选习题。
时间过长,学生厌烦,下次作业会将时间转移到其他易完成的科目上,过易,学生又觉得了无情趣,缺乏动力和挑战感。
学案中留的作业分为基础题、能力题和提高题,要求能力有限的学生基础题必做,能力题尽量做,提高题选择性地做,甚至可以放弃。
【精评】考后及作业的讲评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
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
在讲课中,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讲评有三“忌”:忌逐题评讲,重复、重演一遍;忌老师唱独角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做法,鼓励学生在原题设问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鼓励学生改题、编题;忌就题论题。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总结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总结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总结四川省什邡中学物理组()王树斌高三物理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
第一轮按章节复习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轮可进行专题复习,重在对学生学科内各项能力的提高,如可以分为基本知识体系专题、基本理论专题、实验设计专题、题型专题等;第三轮查缺补漏,重点突破。
各阶段复习的知识有重合的地方,但是复习的侧重点和着眼点不同。
下面根据自己的体会对高三一轮复习进行一个概括性的总结:(一)一轮复习总结高三第一轮复习主要任务是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重点是对知识点的全面梳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建立知识体系和网络,加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将各章节的独立的知识点串起来,重点进行基础复习。
结合一轮复习的情况,我觉得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教材、夯实基础从历届高考试卷反馈的信息中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很多。
有的是概念不清,比如将动能定理与功能原理混淆,将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搞不清,对热力学第一定律中做功、热量和内能的符号法则不能熟记等等。
例:将一电量为q=2×10C的点电荷从电场外一点移至电场中某点,电场 -5力做功4×10J,求A点的电势。
6【错解】【错因分析】错误混淆了电势与电势差两个概念间的区别。
在电场力做功的计算式W=qU中,U是指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而不是某点电势。
这主要是不少同学在高一、高二的物理学习中,对物理学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重视不够,理解不透,进入高三后,又出现了重教辅而轻教材的情况。
物理教材就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课本,纵观这几年的高考试题,很多的基础题都是来源于教材的,许多试题在课本中都能直接找到原型,如:2001年理科综合第30题,源于物理第三册第七章的章末练习。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在高三物理一轮复教学结束之际,我对这段时间的教学进行了
反思。
通过这一轮的复教学,我对于高三物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
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意识到在复教学中,注重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高
三物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学科,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
理解更深层次的概念和原理。
因此,在复教学中,我更加注重对基
础知识的复和巩固,通过多次练和解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我认识到在复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的
重要性。
高三学生压力较大,研究动力容易下降。
因此,在教学过
程中,我采取了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比如利用案例分析、实
验演示等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研究中,提高研究的效果。
另外,我也注意到在复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
段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方式可能不同,因此,
我尝试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解、讨论、合作研究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总的来说,通过这一轮的复习教学,我深刻认识到高三物理教
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基础知识的
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对高三物理总复习的教学体会高三物理总复习要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将各章节零散、杂乱的知识点按一定的规律串成线、联成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基本方法的总结提高学生的能力,并且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升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速度。
为了圆满完成高三的复习任务,顺利通过高考,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明确要求,扫除思想障碍1、树立信心,确立努力方向根据学生自己两年多的物理学习经历,分折自己的水平,确定自己在物理学科的奋斗目标,对整个复习过程有着深远的意义。
这绝不是说几句空话,要把奋斗目标定得高些,必须按照很高的标准去努力,确定合理的目标对最后阶段的复习会产生有利的指导作用。
2、注重平时,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复习是指导学生的关键环节,有的学生轻课堂听讲、重课后练习,这是很不好的。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处理高三复习的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相应的方法,以帮助班里绝大多数学生搞好复习工作。
因此,在课堂上将教师指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消化吸收,比在课下用更多的时间毫无目的地翻阅参考书有用得多。
3、合理安排,协调学科关系。
物理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效率。
即便是在最紧张的复习阶段,也不能搞疲劳战术。
建议每晚复习最好在10点以前结束,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身体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障。
另外,复习备考也要讲究策略,在精力和时间投入上要力求各科分配平衡,不要因物理难题多就一味多学物理或放弃物理。
二、研究高考,把握前进方向近年高考物理试卷在遵循双纲的基础上,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很少出现“繁、难、偏”的试题,强调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考查,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查;注重将物理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及现代科技的应用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物理学科特色。
1、近年高考物理试卷的明显特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回归课本、推陈出新,这也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2、关注热点,注重实际,体现创新是高考物理的另一特点。
高三物理学科复习的体会和想法引言高三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紧张而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学生需要面对高考的临近以及每一科目的全面复习。
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比重,因此物理学科的复习备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享我在高三物理学科复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想法,以及我所采用的有效复习方法。
复习方法1.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在开始物理学科的复习之前,我首先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每一天需要复习的内容、复习的时间段以及复习的方法。
通过制定这个计划,我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进行复习,并且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学习进程中的位置。
2. 理解重点知识点和难点在复习物理学科的过程中,我发现重点知识点和难点的理解非常重要。
通过认真学习、分析和思考,我努力消化和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我会积极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 刷题巩固知识在复习物理学科的过程中,我发现刷题非常有效。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解题,我可以更好地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刷题也可以帮助我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强化。
4. 考前模拟在高三物理学科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会参加各种模拟考试,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解题能力。
通过模拟考试,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对自己的复习进行最后的调整和优化。
复习的体会1. 专注力和坚持不懈在高三物理学科的复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专注力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由于物理学科的内容较为复杂,我必须全神贯注地学习和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并进行大量的练习。
同时,由于高三学习任务繁重,我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复习,不能放松。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物理学科不仅仅是理论的学科,它更强调实践和实验的重要性。
在复习过程中,我也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际问题的解答,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高三物理复习的几点体会[摘要]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试题越来越体现了高考改革的精神,物理学科的复习就需要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注重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切实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加强审题能力,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方法等方面的深入训练来应对高考。
[关键词]高三物理物理复习夯实基础加强实验培养审题能力新课改已经实施4年了,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试题越来越体现了高考改革的精神,根据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特点和考查内容,现对高三物理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愿与同仁探讨。
一、夯实基础,提高能力高考物理命题一贯坚持全面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另外将原来的实验能力改为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这五项能力的前三项是有着层次递进的关系,理解能力是基础、是关键,推理能力是在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分析综合能力是更高的要求。
新课改下高考命题改革虽然强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新课改下高考命题仍是以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和背景,要求在所提供的新情境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
如果离开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空谈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考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许多考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理解概念或规律的含义,不理解物理过程的实质,而导致了许多基本的错误。
因此,在高三物理教学中,不要老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难题、偏题和怪题,不做毫无根据的预测和猜题,不盲目追赶时髦、紧跟形势搞“热点问题”,更无须刻意追求跨学科的综合训练。
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始终依据《考试说明》指导复习全程,因为它是最具权威、最有价值的备考资料。
二、注重渗透学科思想方法理综高考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的教学。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人们从生产生活现象或需要出发,通过抽象归纳形成理论知识,而后又依据理论知识指导、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学习方法总结1.以教材为本,全面复习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全面阅读教材,让学生树立“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的观点,对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每个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对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定律逐字逐句进行理解。
有意识的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习题、阅读材料、思考与讨论、做一做等,要扫清知识死角,把书本念厚。
打好基础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而是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清楚高中物理力、热、电、光、原五大部分所涉及到的力、运动、能量的相关问题是在不同知识背景下的同一个内容,是一个整体。
2. 夯实基础,落实双基,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第一轮复习中在知识内容的讲解上求全和实,在学生练习题上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方法的训练。
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
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及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
为了尽可能少出错误,解题时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画草图-想情景——选对象——建模型——分析状态和过程——找规律——列方程——检查结果。
3. 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是解题的关键一步,提高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应把重点放在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上。
要分析并提炼出题目所给的物理过程、物理情景、物理模型,再去找相应的物理规律、物理定理、定律解题。
有些老师总是剥夺学生的思考时间,讲课时喜欢代替学生审题,讲解大量的题目,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
这样的课,学生很快生厌,觉得是老生常谈,没有新鲜感,老师讲过的内容“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情绪没被调动起来,没有进入思考状态,当然复习效率低,能力提高慢了。
提高审题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对干扰因素的排除。
4.理清和形成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形成和系统化并非易事,在单元复习时应注意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同时,也有意识的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如复习力学知识时,我是这么做的:让学生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运动定律是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
高三物理第一轮总复习几点教学心得石狮石光华侨联合中学 林达彬物理第一轮复习正在有序的进行,结合往年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几点心得,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不强求一步到位受考纲要求及考试说明的引导以及复习资料的影响,我们会担心很多问题学生学得不到位,而学生能力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我们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不要强求一步到位。
很多前后知识的内容是相互影响的,如多数学生一开始会认为:加速度大小不变则速度大小也不变,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 加速度最小时速度最大等,各种运动形式学完后学生就会悟懂许多。
再如下面这道习题: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作用下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 的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 ) A .无摩擦力B .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C .支持力为(M + m )gD .支持力小于(M + m )g 本题正确答案为BD ,重复多次测试,大多程度较好的学生仍会错选为AC ,这主要受到一个基本问题的影响,即物体在斜面上自由匀速下滑时,斜面体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地面的支持力仍为(M + m )g 。
学生必须在反复纠错的体验以后,才能真正悟出其中的本质所在。
二、要多重视建立物理图形的立体结构模型在平时的教学中常用一些简化的图形表示一些物理情景,结果造成学生明显的思维定势,如:(1)平面常用一条直线表示,结果学生往往认为水平方向只有向左或向右。
(2)斜面常用一个三角形表示,如果画成如图2右图所示图形,则很多学生的思维将受干扰。
图3中抛物线①和抛物线②是一样的,与抛物线③则是不同的。
(3)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示意图常用如图4左图所示,如果画成图4右图所示,很多学生也会不习惯。
如求水滴从雨伞边缘甩出后落地点到雨伞中心的水平距离,多数学生就因为无法准确把握各点的空间关系而错解问题。
(3)平行板电容器实际结构应该如图5右图所示。
平行板电容器也不一定要水平放置。
二、要细心甄别资料上的题目是否“偏”或“怪” 由于复习资料的试题较杂,或者我们本身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并不深入,我们会不小心在一些问题上纠缠太多时间。
复习资料中的有些题目是超纲的,如人船模型、三维空间的共点力的平衡等问题;也有些是图1图 2 图4 图 3图 5偏题怪题,如电扇叶片转动时的定时摄像等问题;有一些类型题是基本不考的,如导体棒转动切割磁感线、较复杂的静电平衡、单纯的电路计算、等效单摆或钟摆存在误差如何调整(定量计算)等问题;三、一些要点要增大分析力度一些传统问题要展开讲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皮带上的传动问题,可以展开几个类型进行分析:①初速度为零的物体放在水平传动的皮带上;②初速度不为零的物体放在水平传动的皮带上;③初速度为零的物体放在斜面传动的皮带上;④初速度不为零的物体放在斜面传动的皮带上;应尽量引导学生弄清楚的几个关键问题①物体相对皮带静止的运动状态与力学状态 ②物体被传动过程中应分为几个什么性质的运动过程 ③如何求算物体在皮带上传动的时间 ④如何求算每种情形下转化为系统的内能⑤如何求算外界动力所做的功四、“好题”要多变换形式给学生训练能力是实践中锻炼中形成的,不是“听”出来的;复习课的容量不能以教师所讲的题数来衡量,而应看课堂上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要包办代替;看复习课的任务是否完成,不仅要看课是否讲完,重要是看学生是否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现B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
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弹性势能为E p ,则碰前A( C )A . E p mB . 2E p mC .2E p mD .22E p m 本题正确答案为C ,是一道很好的中档型试题,它恰到好处地考查了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把握能力。
类似问题,如图6,轻弹簧的两端与两物块(质量分别为m 1、m 2)连在一起,m 1=1kg ,m 2=2kg ,将m 1、m 2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自然伸长时,m 1静止在A 点,m 2靠墙,现用水平力F 推m 1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静止,此过程中力F 做功为4.5J 。
当F 撤去后,求:在m 1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A )A .1.5 JB .2JC .2.5JD .3 J拓展:①m 1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3m/s )②m 2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m/s )③m 1在越过A 点后速度最小时弹簧的弹性势能?(2.25J ) 五、要多花心思关注学生如何学习我们经常感叹已经讲了很多,学生还是不会,事实上我们可能只注重如何讲而忽略学生如何学,或者说根本不去关注他们是否清楚我们的讲授意图。
学生做过大量的试题,我们要舍得花上一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做好几个环节:(1)对试题进行归类。
如:万有引力与天体的运动专题中,有关稳定轨道运动参量、恒星质量、轨道半径的确定、变轨问题分析、同步卫星的有关常识、双星问题、星球上的动力学等问题。
(2)对解题思路方法的归纳。
如:共点力的平衡专题中,有关力的分解与合成技巧,三力平衡——合成或分解,四力及以上力的平衡———正交分解。
数学求算方法——三力平衡问题,已知角度——三角函数法、已知边长——相似三角形法、正交分解——三角函数法等。
A图 6(3)对相似或相关问题进行区分比较。
如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带电微粒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等。
再如:水平面上子弹穿木块问题,水平面光滑和粗糙应分别如何处理。
(4)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关键点,如动量守恒定律运用的专题中,关于相互作用系统的确定、两车相撞,车上的物体是否参与运动、两冰车上的小孩互相抛球、相互作用过程的选取、守恒条件的分析、速度矢量方向在守恒式中的表示(包括已知方向的表示与未知方向的表示)(5)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或拓展。
六、要重视理解一些 “结论”的“缘由”如,(1)轻质量的物体为何受到的合外力总为零,与运动状态无关?例1(2004年,全国卷Ⅱ,吉林等八省,理综)如图7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到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
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 1、L 2、L 3、L 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D )A .L 2>L 1B .L 4>L 3C .L 1>L 3D .L 2=L 4例2 一个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降落伞,下面吊一个很轻的弹簧称,弹簧秤下面挂一个质量为5kg 的物体,降落伞在下降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为30N ,则此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为(g 取10m/s 2)(B )A 、20NB 、30NC 、40ND 、50N例3 如图8所示,质量忽略不计......的小环P 套在光滑的水平横杆上,通过一细绳与一小球连接。
现把小球拉至水平位置而后释放,在小球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的水平方向的速度越来越大,竖直方向的速度也越来越大B 、小球的水平方向的速度越来越大,竖直方向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小球的水平方向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竖直方向的速度也先增大后减小D 、小球的水平方向的速度始终为零,竖直方向的速度越来越大本题正确应选D ,极易错选为B 。
学生主要是把握不住小环P 的质量忽略不计时细绳拉力应始终为零。
(2)物体在瞬间碰撞中的位移为何可以忽略不计?如图9,学生要能清楚地把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子弹与木块结合获得共速,而后两者一起压缩弹簧,而不是子弹边进入木块边随木块压缩弹簧。
(3)两物体短时间相互作用时,与作用物体有牵连的物体为什么认为没有参与相互作用?例:光滑平直轨道上有一节车厢M ,车顶右边缘有一小钢球P ,车厢和小钢球一起以某一初速度v 0作匀速运动,某时刻正好与一质量为车厢质量一半、原来静止在平直轨道上的平板车m 相挂接,车顶与平板车表面的高度差h 为1.8m ,如图10所示,已知小钢球落在平板车上的落点距车厢右边缘的水平距离为2.4m 处,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求初速度v 0的大小。
(12m/s )(4)物块在光滑曲面系统相互作用中的一对内力(弹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5)如图11,物体滑上置于光滑地面的圆弧滑块后达到最高点(没离开圆弧滑块)时与圆弧滑块共速的。
④①③ F ② F 图7 图8 图 9图10 图 11七、不能忽视一些技能的训练我们会过多注重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对往往会缺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如:1、解题规范要求不严——学生书写凌乱、画图随意,教师示范不够;2、繁琐的数学计算极少进行强化训练;如07年高考理综第24题是需要考生花一定的数学功夫的。
3、细致的作图像课堂训练极少;如成正比关系、平抛运动的轨迹、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等图像如何作图才合理。
4、课后实验题训练偏少;5、对几种典型静电场的电场线、等势面以及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的立体分布认识严重不足。
八、通过物理问题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体验学习乐趣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最终离不开数学知识,因此在平时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增长许多数学知识,从而增强了他们研究物理的兴趣。
如,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根据正、余弦曲线的简单数学特点就能很方便求出简谐运动的一些运动问题,如从质点经过平衡位置算起完成A /2(A 为振幅)所花的时间,或经过T /8所走的路程。
简谐横波的波动图像也是正、余弦曲线,也可以从中解决许多问题。
再如圆周、抛物线等几何特点、三角函数的一些简单知识等。
在电场的复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如图12,abcde 是半径为r 的圆的内接正五边形,在顶点abcd 处各固有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在e 处固定有电荷量为-3Q的点电荷,求放置在圆心O 处的点电荷-q 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
按常规思路,有一部分学生做出第一种解答:先分别求出ab 处的电荷对-q 的作用力、cd 处的电荷对-q 的作用力,再求出它们的合力为4k Qq r 2 cos360cos720 ,所以点电荷-q 所受电场力的大小F =3k Qq r 2 +4k Qq r 2 cos360cos720 。
另一部分学生做出第二种解答:先求出ad 处的电荷对-q 的作用力为F 1=2k Qq r 2cos720 ,方向沿Oe 方向,接下来求出bc 的电荷对-q 的作用力为F 2=2k Qq r 2cos360 ,方向沿eO 方向,e 处电荷对-q 的作用力为F 3=k 3Qq r 2 ,方向沿eO 方向,这样点电荷-q 所受电场力的大小表达形式为F = F 3+ F 2-F 1=3k Qq r 2 +2k Qq r 2 (cos360-cos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