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少年拳第一套》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少年拳第一套教案少年拳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与练习少年拳,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提高协调能力,让他们在健康的体育运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套针对小学生的少年拳教案,帮助他们掌握少年拳的基本技巧和动作。
第一节:热身活动(5分钟)热身活动对于身体的准备非常重要,它可以预防运动伤害,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下面是一些适合小学生进行的热身活动:1. 踢腿:孩子们站直,左腿向前踢,然后放下并重复同样的动作10次。
然后换右腿进行相同的动作。
2. 肩部活动:孩子们双臂放松,做大圈动作,先顺时针旋转10次,然后逆时针旋转10次。
3. 肩部滚动:孩子们将双臂伸直放在身体两侧,然后向前做大圈动作,先顺时针旋转10次,然后逆时针旋转10次。
4. 脖子转动:孩子们将头向左转动,再向右转动,每个方向转动10次。
第二节:基本动作练习(15分钟)在这一节,我们将教孩子们学习少年拳的基本动作。
这些基本动作对于后续技巧的学习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培养孩子们身体协调能力的基础。
1. 直步:孩子们站直,左脚向前迈一步,然后再迈右脚,重复进行这个动作10次。
2. 内外步:孩子们左脚向内迈一步,然后再向外迈一步,重复进行这个动作10次。
3. 提膝:孩子们抬右脚膝盖,使之接近胸部,然后再放下,重复进行这个动作10次。
4. 交叉走:孩子们交叉左脚和右脚向前走,重复进行这个动作10次。
第三节:套路练习(30分钟)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教孩子们学习少年拳的第一套套路。
套路是少年拳的核心,通过学习套路能够帮助孩子们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第一套套路的基本动作如下:1. 金刚捣碓:孩子们双手放在胸前交叠,然后用力向下推。
2. 龙虎搅龙:孩子们双手放在胸前交叠,然后用力向左右转动。
3. 形意拳上步:孩子们双臂放松,左脚向前迈一步,同时双拳向前推出。
4. 形意拳下步:孩子们双臂放松,右脚向前迈一步,同时双拳向前推出。
《少年拳第一套》教案
组织队形:四列
横队。
要求:整队做到快、
静、齐,人人精神饱
满。
组织队形:四列
横队。
要求:动作标准,精
气神足。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要求:动作路线清晰、连贯。
提高手型的力度、准度组织队形:四列横队、两人一组。
要求:认真观察、练习、评价。
力动力组织队形:两人一组,四列横队。
要求:有序练习,注意安全。
作,体现动作的力度、准
展示队形:四列横队。
要求:力度、准度到位。
到
组织队形:散点。
要求:注意安全,点
到为止。
、武术精布置作业:为家人展示少
遍家长为每次动作做出评价组织队形:圆形。
要求:放松身心,认真听讲。
1 副。
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少年拳》(第一套)教案导言:健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为了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课程不仅仅要注重传授基本的运动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教案旨在介绍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少年拳》(第一套)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 理解《少年拳》(第一套)的基本动作和形式。
- 了解武术的起源、发展和价值。
2. 技能:- 掌握《少年拳》(第一套)的基本动作。
- 能够正确地组织动作,保持优美的形体。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
-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武术的定义和起源。
- 武术的分类和发展。
- 武术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 武术的礼仪和道德要求。
2. 基本动作- 站立姿势:放松身体,挺胸收腹,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手自然下垂。
- 转身动作:转体屈膝,同时右手向外伸展,左手放于身前,转体朝右。
- 手臂动作:右手从右腿内侧向外挥出,同时左手从身前向外挥出,手掌心向外。
- 跳跃动作:腾跃时用力抬头,手臂伸展,身体在空中保持平衡。
- 移步动作:迈出右脚,保持平衡,身体保持直立,重心稳定。
- 手势动作:虎口稳住,手指紧握,手掌微张,手腕放松。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用身体语言示范每个动作,以便学生理解和模仿。
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互动合作,互相检查和指导。
3. 游戏方法:通过创意游戏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武术的认知。
4.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动作。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 轻松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或跳绳,以提高学生的心率和血液循环。
- 拉伸运动,以预防肌肉拉伤和扭伤。
2. 武术基本动作的介绍和演示- 引入武术的定义和起源,引起学生的兴趣。
- 示范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并进行反复练习和纠正。
少年拳第一套教案第一套少年拳教案教案目标:1. 学习基本身体姿势和站立姿势;2. 学习基本拳击动作和技巧;3. 提高肌肉协调性和灵活性;4. 培养团队合作和竞技意识。
教学准备:1. 空旷的练习场地;2. 提前准备好少年拳的讲义或教材;3. 足够的水和毛巾供学生使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向学生介绍少年拳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身体热身运动(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热身运动,如跑步、跳跃、旋转手臂等,以准备身体进行拳击训练。
基本姿势和站立姿势(10分钟):向学生演示正确的基本身体姿势和站立姿势,并要求他们模仿正确的姿势来站立和行走。
强调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基本拳击动作和技巧(30分钟):分别介绍以下基本拳击动作和技巧,并向学生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1. 直拳:击打目标物时,手臂伸直,拳头保持竖直。
2. 钩拳:手臂弯曲,掌心向内,从侧面击打目标物。
3. 上勾拳:弯曲手臂,掌心向上,从下方击打目标物。
4. 迎面拳:使用前掌击打目标物。
5. 呼吸技巧:在拳击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呼吸节奏,以提高耐力和力量。
练习和巩固(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拳击练习和对抗。
每组轮流进行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动作和技巧操作。
确保学生之间的对抗是友好和安全的。
总结(5分钟):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少年拳的学习和训练。
提醒学生将所学的拳击技巧和动作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其他运动中。
扩展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拳击比赛或比赛,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竞技意识。
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少年拳(一)》教案《武术:少年拳(一)》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武术中基本的拳法动作和动作要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性、柔韧性和爆发力,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反应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少年拳的基本动作和动作要领。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爆发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音响设备、视频播放器、拳套。
2.教学材料:《武术:少年拳(一)》教学视频。
五、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包括如下动作:慢跑、滚动肩膀、扭动腰部、踢腿、挥动手臂等。
2.知识传授(15分钟)通过播放《武术:少年拳(一)》教学视频,向学生介绍武术和少年拳的起源、意义以及基本要素。
教师可结合视频内容进行简要讲解,重点说明拳法动作和动作要领。
3.示范和讲解(20分钟)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执行基本的少年拳拳法动作。
针对每个动作,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重点解释动作的动作要领、重心的控制以及身体的协调性等方面的知识点。
4.学生练习(4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逐步练习各个拳法动作。
教师在练习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5.总结和巩固(10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和不足之处,并提供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拳法动作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流畅动作,提高动作的力度和准确性。
六、教学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所学的少年拳动作。
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发挥个人特长和创造力,加强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2.组织班级武术比赛,让学生有机会互相切磋、交流,提高竞技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动作是否准确、流畅。
2.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少年拳教案第一套8篇教案教案标题:少年拳教案第一套教案1: 基本拳法练习目标:- 了解基本拳法的概念和技术要领- 学习正确的站姿和基本动作- 通过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教学过程:1. 介绍课程目标和本节课要学习的基本拳法2. 解释正确的站姿和手臂的位置3. 示范基本拳法动作,如直拳、勾拳、上勾拳等4. 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5. 安排练习组合拳法动作的练习6. 结束课程,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教案2: 技巧训练和应用目标:- 进一步练习和巩固基本拳法- 强化拳法技巧的应用能力- 提高反应速度和判断力教学过程: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基本拳法2. 讲解和示范一些常用的拳法技巧,如闪躲、变招、组合攻击等3. 分组练习,进行技巧的应用训练4. 进行模拟对抗练习,让学生实践技巧和应对对手的攻击5. 总结训练情况,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对抗中的心得和体会教案3: 身体力量训练目标:-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力量水平- 培养持久力和耐力- 为后续的技巧训练打下基础教学过程:1. 热身运动,包括跑步、拉伸和关节活动2. 介绍身体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3. 教授一些常用的力量训练方法,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4. 组织学生进行力量训练,注意正确的姿势和动作5. 结束课程,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和拉伸运动教案4: 策略战术训练目标:- 学习拳击比赛中的战术策略- 培养学生的战略意识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在比赛中的应变能力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前几节课所学的拳法和技巧2. 介绍比赛中常用的战术策略,如进攻、防守、反击等3. 示范和讲解如何根据对手的特点和行为制定相应的战术4.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对抗训练,让他们应用战术进行比赛5. 分析比赛结果,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战术经验和教训教案5: 速度和灵活性训练目标:- 提高学生的速度和爆发力- 培养学生的敏捷性和反应能力- 训练学生在比赛中的灵活应对和变化能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包括跑步、跳绳和身体拉伸2. 介绍速度和灵活性训练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3. 教授一些常用的速度和灵活性训练方法,如短跑、抱球跑等4. 组织学生进行速度和灵活性训练,注重技术细节和正确姿势5. 结束课程,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和拉伸运动教案6: 擂台对抗训练目标:- 提高学生在真实比赛环境下的应变和反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胆量- 检验学生所学技巧和战术的实际运用效果教学过程:1. 介绍擂台对抗训练的目的和原则2. 分配对手,组织学生进行真实的对抗训练3. 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对抗中的表现,包括技术的使用和战术的应用4. 结束对抗训练,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受教案7: 比赛心理训练目标:- 培养学生的比赛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在比赛中的专注力和耐压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信心教学过程:1. 介绍比赛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2. 讨论比赛中可能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如紧张、失误恐惧等3. 分享一些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如正向思维、呼吸控制等4. 进行心理训练的实践活动,如集中注意力、放松训练等5. 总结训练情况,鼓励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心理训练心得教案8: 总结与评价目标:-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结学生的进步和取得的成果- 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指导教学过程:1. 与学生共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2. 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包括技术表现、战术应用、身体素质等方面3. 鼓励学生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4. 结束课程,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保持锻炼并参加比赛的热情。
武术——少年拳第一套一、教材分析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
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同时发展柔韧、力量、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动作衔接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拳术的用力方法和特点,培养学生持续不断做形体动作的能力。
武术是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之一。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水平三(五、六年级)中武术教学内容是在水平二学习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武术基本功串联和套路动作(少年拳第一套)。
五年级学生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表现自我。
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武术运动恰恰是一项刚、柔兼备的项目,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强,又能体现出女生的柔美。
二、设计理念本节课依据新课标精神,结合水平三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运用各种练习方法让学生熟悉和初步掌握武术套路的风格和动作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运动和技术动作学习—掌握的成就感。
在课堂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创新学习的教学思路。
三、教学目标1、通过少年拳第一套动作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武术锻炼身体的方法,乐于参加武术锻炼,并能在活动中敢于展示自我。
2、初步掌握少年拳第一套动作,发展学生柔韧、力量、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动作衔接能力。
3、增强学习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武术锻炼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少年拳第一套:震脚架打——蹬腿架打——上步弹踢——马步横打——弓步撩掌——高虚步架打——上步推掌——撩拳收抱。
武术动作对发展学生的柔韧、力量、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具有很好的健身价值和教育价值。
五、组织与教法根据本课的目标,教学组织与教法的设计思想是:1、重视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授,通过学习让学生有所收获。
武术少年拳第一套(1–4动)(教学设计)一、前言本篇教学设计针对人教版体育五年级上册《武术少年拳第一套》中的1–4动,旨在通过本篇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武术少年拳第一套》中的1–4动的基本技术,并能够通过这些基本技术体验武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抗挫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基本要素;2.掌握《武术少年拳第一套》中的1–4动的基本技术;3.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抗挫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基本要素; 2. 让学生能够掌握《武术少年拳第一套》中的1–4动的基本技术。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通过这些基本技术感受武术的魅力; 2.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抗挫能力。
四、教学内容1.武术基本知识和要素的讲解;2.武术少年拳第一套1–4动的基本技术训练;3.动作串连和太极球的练习;4.成果展示和巩固练习。
五、教学过程1.武术基本知识和要素的讲解•武术的概念;•武术的发展历史;•武术的分类;•武术的基本动作;•武术的技击要素。
2.武术少年拳第一套1–4动的基本技术训练•一、起势–左手向右臂曲在胸前,右手放于右腰旁。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贴于身体两侧,自然垂放。
–抬左腿,同时将右手向前伸直,左手向右侧伸直。
•二、左脚起式–左腿向前跨一步,同时将右臂向右上方斜伸,左手自然下垂。
–右臂自左而右,从前向后挥至臂伸直,同时右腿跟上左腿。
•三、右脚起式–同二,左臂自左而右,从前向后挥至臂伸直,同时左腿跟上右腿。
•四、立正式–左右脚同时向内拢起,双臂同时回至胸前,身体重心回归两脚之间。
3.动作串连和太极球的练习•将1–4动串起来不间断地练习;•进行太极球的练习,增强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
4.成果展示和巩固练习•让学生自由展示;•手把手指导学生巩固练习,保证确保掌握技术。
六、教学设施1.教学课件;2.教具:“太极球”;3.音响设备。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学会了《武术少年拳第一套》中的1–4动的基本技术,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武术的精髓。
少年拳第一套教案教案标题:少年拳第一套教案教案目标:1. 学会少年拳的第一套拳法动作。
2. 培养学生的体能和协调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时间安排:5个课时教材准备:1. 少年拳第一套拳法动作的详细解说和示范视频。
2. 训练场地和跳绳等运动器械。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引入和基本姿势1. 给学生介绍少年拳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第一套拳法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做一些比赛前的热身运动,例如跑步、拉伸等。
3. 讲解和示范少年拳的基本姿势,如站立姿势、双手抱拳等。
第二课时:第一套拳法动作的训练(上)1. 回顾基本姿势,引导学生逐渐进入状态。
2. 逐个讲解和示范第一套拳法动作的前半部分,如起势、左踏步、进击等。
3.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练习这些动作,并分组互相观摩和纠正。
第三课时:第一套拳法动作的训练(下)1. 复习前半部分的动作,确保学生已经掌握。
2. 讲解和示范第一套拳法动作的后半部分,如右踏步、反击等。
3.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练习这些动作,并分组互相观摩和纠正。
第四课时:整体训练和巩固1. 给学生整理好第一套拳法动作的顺序和节奏。
2. 让学生互相练习和搭档对练,加强配合能力和技巧。
3. 监督学生的训练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五课时:总结和展示1. 回顾第一套拳法动作的细节和要点。
2. 组织学生进行第一套拳法动作的集体展示。
3.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赞扬,并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学生。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认真程度。
2. 对学生的动作准确性和流畅度进行评估。
3. 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给予个人化的指导和建议。
拓展延伸:1. 加大训练强度,逐渐提高学生的速度和力量。
2. 引入其他少年拳的基本套路,丰富学生的技能和挑战。
3. 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和表演,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提醒:1. 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在课堂上特别是训练的过程中注意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2. 鼓励学生的互相帮助和团队合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武术少年拳(第一套)一、指导思想本课贯彻“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武术为主教材,传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和民族体育,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和武德教育。
学习武术的基本组合动作,初步体会武术的特点,增强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是以学习运动技能和发展自主参与及友好合作的能力为主线,以丰富多样的活动方式教会学生锻炼方法为核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以游戏化的活动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水平三大目标设置的武术模块内容。
武术少年拳既有着重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步型的练习,而且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及重心相对稳定才能达到效果,因此,学练武术动作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及内脏全面发展。
该教材技术结构和动作要领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比较简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但武术教材趣味性较差且运动负荷量较小,需采取有效措施和增加辅助教材进行弥补,以增强学习,在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武术基本功的基础上学习动作组合,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锻炼技能。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体能、身体素质、基本运动能力和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等方面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因此,学生具备了学习武术的基本条件。
但长时间重复练习易造成枯燥无味的感觉、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质量。
所以,创设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在游戏环节中增强趣味性,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根据六年级学生的体能情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简单的武术知识,培养学生对武术的爱好。
2、技能目标:学生基本掌握少年拳第一套前三节的动作要领。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意识。
教材内容1.武术:少年拳第一套2.体能练习:智破铜人阵5-22-2教学目标1.在视频的帮助下合作学习、攻防练习, 85%左右掌握少年拳1-4 动的动作方法,做到动作有力、连贯协调;掌握智破铜人阵的游戏方法和规则2.在教师指导下和同伴帮助下发展协调性、柔韧性,增强下肢力量3.感受武术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重点难点重点:力达脚尖、拧腰横打难点:协调发力结构教学内容和活动内容时间次数教学方法和要求组织队形开始部分课堂常规1.整队2.师生问好3.宣布内容4.导入情景准备部分游戏嘉年华4′301◎整队,师生问好,宣布内容,语言激发学练热情◇认真听讲,明确本课学习内容☆精神饱满、充满自信◎播放音乐,组织游戏并巡视指导◇积极投入游戏◎语言引导学生大胆表现,充分舒展动作组织:四列横队队形:组织:散点队形:1基本部分基本部分武术:少年拳第一套1.少年拳第一套(1、2)1)震脚架打-蹬踢架打50〞1′2024◎整队,师生问好,宣布内容,语言激发学练热情◇认真听讲,明确本课学习内容☆精神饱满、充满自信◎播放音乐,组织游戏并巡视指导◇积极投入游戏◎语言引导学生大胆表现,充分舒展动作☆积极参与,充分热身◎引导学生回顾动作并领做少年拳1-2 动◇听口令集体练习◎组织分组复习1 对1 攻防方法◇两人一组1 对1 攻防复习并轮换☆动作熟练、有力、攻防动作点到为止◎完整动作示范◇认真观察,跃跃欲试◎组织分组看平板电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组长带领看平板电脑学习弓步架打-垫步弹踢—马步横打动作组合◎巡视观察,适当纠错,引导评价◇合作练习,互助评价,积极改错,积极评价◎口令带领生集体练习◇听口令进行集体练习◎师生对比,引出弹踢动作和横打动作发力问题,并进行分解动作练习◇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明确弹踢动作和横打动作发力方法☆积极合作互相评价◎根据问题引导学生用木人桩进行弹踢和横打练习,并通过观察和听声音来感受正确的发力◇观看示范,尝试用木人桩进行弹踢和横打练习,认真观察听判断发力☆力达脚尖拧腰横打发力正确◎口令组织学生集体练习组织:四列横队队形:组织:散点队形:组织:四人一组队形:组织:四人一组队形:组织:四人一组队形:组织:散点组织:两人一组队形:2)攻防84′301′50〞2.少年拳第一套(3、4) 1)垫步弹踢—马步横打 2122)攻打木人桩A 弹踢木人桩B 横打木人桩30〞3)弓步架打-垫步弹踢-马步横打40〞1353.攻防1)攻防木人桩2)双人攻防′201′503′302′41◇听口令集体练习☆动作有力发声响亮◎引导学生将木人桩当成假想敌,尝试攻防练习◇将木人桩当作假想敌,尝试进行攻防练习☆积极探索尝试攻防方法◎组织两人一组,尝试攻防练习◇两人一组进行攻防练习◎巡视观察,组织优组展示◇优组展示☆积极尝试点到为止◎教师口令组织学生集体练习◇听口令进行练习◎组织优生各方向展示◇积极练习,精气神好☆动作有力连贯协调◎引导回顾活动方法,大屏幕出示任务视频◇认真听讲,明确方法◎组织阵法探秘,巡视观察,语言激励◇听令参与游戏,由组长带领完成各项挑战任务◎简单总结,组织智勇破阵◇明确破阵方法,组长带领闯关破阵组织:散点4.少年拳第一套1-4 动体能练习:智破铜人阵组织:散点队形:1.阵法探秘2.智勇破阵结束部分1.结束部分2.太极操小结评价11◎总结宝典内涵,进行德育渗透◇认真听讲,树立良好品德意识☆遵守规则团队协作坚持到底◎音乐领做太极操◇跟着节奏练习◎评价学生本课表现◇认真听讲,明确自我表现◎◇师生互别组织:散点队形:练习强度大预计练习密度全课63%内容主题61%安全措施1.充分热身2.合理的练习间距课中安全提示场地器材1.平整场地2.平板电脑3.自制木人桩电子显示屏课后反思。
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少年拳第一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少年拳第一套》引言:《武术少年拳第一套》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和练习这套武术动作,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体质和协调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一套武术动作,并促进他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武术少年拳第一套》的动作序列和要领;b. 理解武术动作的基本技术要求;c. 掌握并能够正确演练这套武术动作。
2. 能力目标:a. 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协调能力;b. 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自我保护意识;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兴趣和热爱;b.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c.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武术少年拳第一套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a. 确保课堂场地安全、充足;b. 准备好音乐设备;c. 分发《武术少年拳第一套》的动作指导手册。
2. 热身活动:a. 让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如慢跑、拉伸、转颈等,以准备身体做大幅度的运动。
3. 动作分解:a. 根据手册中的详细说明,逐个教授《武术少年拳第一套》的动作要领;b. 重点讲解每个动作的技术要求,强调正确的姿势和协调动作的顺序;c. 演示和示范每个动作,并要求学生跟随动作进行实践。
4. 组合训练:a. 将单个动作组合成为武术少年拳第一套的连贯动作;b. 分组训练,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互帮互助,熟练掌握整套动作;c. 强调团队合作和互相鼓励的重要性。
5. 练习巩固:a. 让学生自行练习整套动作,纠正他们在动作中可能存在的错误;b. 鼓励学生多次反复练习,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6. 创编展示:a. 鼓励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动作编排和表演;b. 组织学生们进行小规模的表演,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c. 进行同学间的评分和评议,以激发学生们的参与和学习热情。
《武术——少年拳第一套》教学设计
云路小学谭灿球
一、教材分析
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
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同时发展柔韧、力量、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动作衔接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拳术的用力方法和特点,培养学生持续不断做形体动作的能力。
武术是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之一。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水平三(五、六年级)中武术教学内容是在水平二学习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武术基本功串联和套路动作(少年拳第一套)。
五年级学生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表现自我。
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武术运动恰恰是一项刚、柔兼备的项目,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强,又能体现出女生的柔美。
二、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新课标精神,结合水平三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运用各种练习方法让学生熟悉和初步掌握武术套路的风格和动作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运动和技术动作学习—掌握的成就感。
在课堂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创新学习的教学思路。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少年拳第一套动作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武术锻炼身体的方法,乐于参加武术锻炼,并能在活动中敢于展示自我。
2、初步掌握少年拳第一套动作,发展学生柔韧、力量、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动作衔接能力。
3、增强学习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武术锻炼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
少年拳第一套:震脚架打——蹬腿架打——上步弹踢——马步横打——弓步撩掌——高虚步架打——上步推掌——撩拳收抱。
武术动作对发展学生的柔韧、力量、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具有很好的健身价值和教育价值。
五、组织与教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教学组织与教法的设计思想是:
1、重视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授,通过学习让学生有所收获。
2、教学过程中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两个结合。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
习,体现接受式教学与新课程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3、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
自我锻炼能力。
六、教学流程
课堂常规——游戏“喊号扶棍”——教师表演示范——少年拳第一套动作(震脚架打——蹬腿架打——上步弹踢——马步横打——弓步撩掌——高虚步架打——上步推掌——撩拳收抱)——展示,提高,创新,小组或者个人演示——游戏——太极放松——小结
少年拳第一套(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