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政策解读 PPT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75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程中,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显著成效。
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2人提高到2.36人。
全国医护比从1:0.85提高到1:1.07。
医院医护比从1:1.16提高到1:1.42。
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
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及以上护士占比从51.3%提高到62.5%,其中本科及以上护士占比为14.6%。
各省(区、市)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了不同程度护士岗位培训和专科护士培养,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更加贴近社会和群众需求。
通过实施护理专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护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服务面貌持续改善。
截至2015年底,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有1022所三级甲等医院实现全院覆盖,占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总数的87.0%;有4858所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全国二级医院总数的82.6%。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护理管理水平提升,护士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各省(区、市)按照深化医改和护理改革发展的工作要求,以实施护理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不断改革创新护理管理体制机制,在护士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科学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取得积极效果,有效调动了护士队伍的积极性。
欧阳家百创编护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欧阳家百(2021.03.07)为认真贯彻《护士条例》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改善护理服务,加快我院护理事业建设发展步伐,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再上台阶,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心,用改革和发展的方法,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护理岗位管理,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加强护理保障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专业、主动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护理外部条件明显改善,护士配置数量符合要求,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高,临床护理内涵全面深化,护理学科建设快速发展,护士待遇权利得到保证,初步建成运行顺畅、管理科学、设施先进、安全专业的护理服务体系,护理质量和服务有较大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有较大提高,护理事业建设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具体工作目标如下:(一)依法执业,护士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注册有效率达到100%,护士实现同工同酬。
(二)到2016年底,医院病区床护比,≥1:** ,各专科护士人力配比符合省厅要求,全院一线护士占总护士数95%。
同时做好三甲医院复审的准备工作,顺利通过三甲医院复审。
(三)医院实现护理管理体制,护理部在全院护士管理的从事、分配、考核等方面具有建议或决策权,确保动作顺畅、政令通达、管理高效,从根本上调动临床护士队伍积极性。
(四)到2020年,创建省级护理重点专科1-2个,建 ** 个省级专科(** 护理)护士培训基地,开设传染病ICU、手术室、外科、儿科,**等科,同时加大护理人力资源建设,全院护士增加到 ** 人(全院床护比1: ** ),解决专科护士的岗位设置和临床使用。
(五)重点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请专家来医院讲课、选派护理骨干去省内外进修学习,争取2020年前,全院护士长,护理骨干%岗位培训证书,护理部(正、副)主任取得岗位培训证书。
××医院护理部“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2020 年)为认真贯彻《护士条例》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加快我院护理事业建设发展步伐,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特制定2016-2020年我院护理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重点。
加强科学管理,推进我院护理事业的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二、发展任务(一)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1、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
一是切实把好护士执业准入关,确保护士队伍基本素质;二是护士依法执业,严禁无证护士、未变更注册护士、实习生单独上岗,护士注册有效期满按时延续注册。
2、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1)护士队伍合理配置。
根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要求达到0.4:1,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0.4:1,ICU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2.5-3:1,手术室护士与开放手术间比达到3:1,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的比例≥95% 。
(2)优化护士队伍结构。
争取至2020 年大专学历达到70%,本科达到10%。
各科室人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化。
(3)稳定临床护士队伍。
完善用人和收入分配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向临床一线倾斜,努力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
(4)建立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库,可供紧急状态或特殊情况下调配使用。
3、护理人才的培养(1)完善培养高素质的护理管理人才,争取培养本科毕业生(高校毕业且临床经验达5-7年)为护理管理后备干部。
(2)加强专科护士培养,重点加强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手术室、骨科、NICU等特殊领域培养“知识全、专业精、技能高”的临床护理骨干,积极发挥其专业特长,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
××医院护理部“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 年—2020 年)为认真贯彻《护士条例》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加快我院护理事业建设发展步伐,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特制定2016-2020年我院护理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重点。
加强科学管理,推进我院护理事业的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二、发展任务(一)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1、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
一是切实把好护士执业准入关,确保护士队伍基本素质;二是护士依法执业,严禁无证护士、未变更注册护士、实习生单独上岗,护士注册有效期满按时延续注册。
2、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1)护士队伍合理配置。
根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要求达到0.4:1,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0.4:1,ICU 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 2.5-3:1,手术室护士与开放手术间比达到3:1,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的比例≥95% 。
(2)优化护士队伍结构。
争取至2020 年大专学历达到70%,本科达到10%。
各科室人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化。
(3)稳定临床护士队伍。
完善用人和收入分配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向临床一线倾斜,努力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
(4)建立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库,可供紧急状态或特殊情况下调配使用。
3 、护理人才的培养(1)完善培养高素质的护理管理人才,争取培养本科毕业生(高校毕业且临床经验达5-7 年)为护理管理后备干部。
(2)加强专科护士培养,重点加强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手术室、骨科、 NICU 等特殊领域培养“知识全、专业精、技能高”的临床护理骨 干,积极专业特长, 带动学科建设。
2016.-2020护理发展规划护理发展规划兴化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护理事业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为认真贯彻《护士条例》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改善护理服务,加快我院护理事业建设发展步伐,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再上台阶,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心,用改革和发展的方法,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护理岗位管理,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加强护理保障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专业、主动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护理外部条件明显改善,护士配置数量符合要求,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高,临床护理内涵全面深化,护理学科建设快速发展,护士待遇权利得到保证,初步建成运行顺畅、管理科学、设施先进、安全专业的护理服务体系,护理质量和服务有较大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有较大提高,护理事业建设发展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具体工作目标如下:1、护士依法执业,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注册有效率达到100%,护士实现同工同酬。
2、到2020年底,医院总患护比达到1:0.6,病区平均患护比达到1:0.6,各专科护士人力配比符合省厅要求,全院一线护士占总护士数95%。
3、实现院长、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垂直管理体制,护理部在全院护士管理的人事、分配、考核等方面具有建议或决策权,确保政令畅通,运作顺畅,管理高效,从根本上调动临床护士队伍积极性。
4、到2020年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覆盖面100%,落实从入到出责任到底全程护理,做到家属陪而不护,第三方满意度调查≥95%以上。
创省内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实现社会满意、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的精细化优质护理服务医院。
5、到2020年,创建市级以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个(母婴专科、助产专科),到2020年培养省级专科护士2-3名(助产专科2名,母婴专科1名)专科护士培训持证率符合省厅要求。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发布时间:2016-11-24国卫医发〔2016〕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结合当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我委制定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11月18日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程中,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显著成效。
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2人提高到2.36人。
全国医护比从1:0.85提高到1:1.07。
医院医护比从1:1.16提高到1:1.42。
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
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及以上护士占比从51.3%提高到62.5%,其中本科及以上护士占比为14.6%。
各省(区、市)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了不同程度护士岗位培训和专科护士培养,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更加贴近社会和群众需求。
通过实施护理专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护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服务面貌持续改善。
护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为认真贯彻《护士条例》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改善护理服务,加快我院护理事业建设发展步伐,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再上台阶,一、指导思想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心,用改革和发展的方法,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护理岗位管理,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加强护理保障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专业、主动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护理外部条件明显改善,护士配置数量符合要求,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高,临床护理内涵全面深化,护理学科建设快速发展,护士待遇权利得到保证,初步建成运行顺畅、管理科学、设施先进、安全专业的护理服务体系,护理质量和服务有较大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有较大提高,护理事业建设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具体工作目标如下:(一)依法执业,护士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注册有效率达到100%,护士实现同工同酬。
护理部在全院护士管理的从事、分配、考核等方面具有建议或决策权,确保动作顺畅、政令通达、管理高效,从根本上调动临床护士队伍积极性。
(二)加大护士在职培训,到2020底,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率100%。
三、主要任务(一)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继续壮大护理队伍实施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制度。
通过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与临床实践,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管理思路、基本方法和管理手段,使其胜任角色,关于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实施“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通过对2年内新护士进行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短期强化培训,加以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的现场带教,使低年资护士掌握以临床操作技能和护患沟通为重点的基本业务能力,尽快适应临床工作角色独立工作,为病人提供安全、规范、专业的护理服务。
实施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
通过对在职在岗护士进行护理专科知识的规范化培训和临床科室轮转,使其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服务态度,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具备病情观察、操作技能和专科对症处理的能力,真正会解决病人的问题,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程中,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显著成效。
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2人提高到2.36人。
全国医护比从1:0.85提高到1:1.07。
医院医护比从1:1.16提高到1:1.42。
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
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及以上护士占比从51.3%提高到62.5%,其中本科及以上护士占比为14.6%。
各省(区、市)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了不同程度护士岗位培训和专科护士培养,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更加贴近社会和群众需求。
通过实施护理专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护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服务面貌持续改善。
截至2015年底,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有1022所三级甲等医院实现全院覆盖,占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总数的87.0%;有4858所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全国二级医院总数的82.6%。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护理管理水平提升,护士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各省(区、市)按照深化医改和护理改革发展的工作要求,以实施护理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不断改革创新护理管理体制机制,在护士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科学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取得积极效果,有效调动了护士队伍的积极性。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结合当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我委制定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11月18日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程中,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显著成效。
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2人提高到2.36人。
全国医护比从1:0.85提高到1:1.07。
医院医护比从1:1.16提高到1:1.42。
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
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及以上护士占比从51.3%提高到62.5%,其中本科及以上护士占比为14.6%。
各省(区、市)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了不同程度护士岗位培训和专科护士培养,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更加贴近社会和群众需求。
通过实施护理专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护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服务面貌持续改善。
截至2015年底,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有1022所三级甲等医院实现全院覆盖,占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总数的87.0%;有4858所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全国二级医院总数的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