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随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2.59 KB
- 文档页数:9
邓稼先同步练习(3篇)《邓稼先》同步练习篇一《邓嫁先》同步练习1.测一测你的注音速度。
宰()割()筹()划()彷()徨()仰()慕()可歌()可泣()2.相信你能给下列词语以合理的解释。
马革裹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萦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纠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下列词语造句。
可歌可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之无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锋芒毕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喻户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妇孺皆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革裹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鞠躬尽瘁,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考虑考虑在写邓稼先以前,文章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5.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是什么?6.“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述这两句话。
七年级下册语文 1.邓稼先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3七下·长春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
【答案】B【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解析】【分析】A.诲人不倦: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
这个成语与此处“向老师提问”的语境不符。
C.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意:准确理解成语意思,切忌望文生义;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注意区分同义成语;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2.(2023七下·松原月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屏嶂.(zháng)鸣咽.(yàn)B.咀嚼.(jiáo)骨.碌(gū)C.哺.育(pǔ)气魄.(pò)D.淳.朴(chún)污秽.(huì)【答案】D【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解析】【分析】A.有误,“屏嶂”的“嶂”应为“障”,且“障”应读作“zhàng”,“鸣咽”的“鸣”应为“呜”,“咽”应读作“yè”。
B.有误,“咀嚼”的“嚼”应读作“jué”。
C.有误,“哺育”的“哺”应读作“bǔ”。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
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元勋(xūn)B. 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选聘(pìn)C. 至死不懈(xiè)殷红(yīn)无垠(yín)D. 彷徨(huáng)挚友(chì)谣言(yáo)2.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助词)B. 他抑制不住工作的热情。
(助词)C. 这是很清楚的。
(副词)D. 我在房间里读书。
(动词)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对这次考试充满了信心,”他对我说,“因为我准备得很充分。
”B. 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
淇河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C. 参加会议的有编辑、记者、作家、和教师。
D.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死而无憾。
B. 让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鲜为人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C. 邓稼先同志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 疫情来袭,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选择奔赴武汉,“最美逆行者”的称号他们是当之无愧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听了邓稼先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B. 屏下广泛指纹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加快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速度。
C. 为纪念伟人马克思,学校决定在五月份举行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活动。
D. 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新宠”。
1.《邓稼先》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新时代的闪耀星空中,不仅有鞠躬尽瘁的袁隆平、jiāyùhùxiǎo _的杨振宁、力挽狂澜的钟南山等大人物,还有那些鲜为人知的小人物:他们有的扎根基层,奉献青春;有的逆风而行,守护万家;有的穿梭社区,传递温暖。
他们身上流淌着yān hóng_ _的热血,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与杨振宁相识于北平崇德中学,此后结为挚友,友谊长达50年。
B.对于这些谣言,我保持缄默,因为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不攻自破。
C.有许多的科学家,他们的名字虽然不是妇孺皆知,但他们的贡献是巨大的。
D.线上教学期间,老师每天都加班加点批改作业,这种行为真是可歌可泣。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垂问”“垂询”“垂念”中的“垂”,多用于别人(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为。
B.“燕然勒功”这个成语,讲的是西汉大将霍去病北击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的故事。
C.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
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
D.奥本海默曾是195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的学生,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
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一)课内主旨归纳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第一部分从中国近一百年的历史背景中推出邓稼先,意在从历史的高度突出邓稼先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
B.课文第二部分引用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画龙点睛地总结了邓稼先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C.课文第五部分标题是邓稼先的原话,这四个字突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临危不惧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具有很强的形象性。
D.课文第二部分,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具体介绍邓稼先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是因为制造“两弹”是国家核心机密,作者必须要为国家保守机密,不便细写。
1.《邓稼先》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重点词语积累)(1)yuán xūn (2)diàn jī(3)xuǎn pìn(4)yáo yán (5)bèi sòng(6)zhì yǒu(7)kě gē kě qì(8)xiǎn wéi rén zhī(9)zhì sǐ bú xiè(10)jūgōng jìn cuì(11)jiā yù hù xiǎo(12)fēng máng bìlù情境化:①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yuán xūn ”,他是dāng zhīwúkuì的。
②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rújiēzhī的人物了……2.根据意思写词语(重点词语积累)(1):有极大功绩的人;立大功的人。
(2):给建筑物奠定基础。
课文指给某种事业奠定基础。
(3):挑选聘用。
(4):指没有事实存在而捏造的话。
(5)交情深厚的朋友。
(6):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7):很少有人知道。
(8):到死都不松懈。
(9):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10):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11):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12):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
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13):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那些为拯救受灾群众而牺牲的人民解放军值得我们仰慕。
B.日复一日,无数个昼夜,邓稼先就在实验室里努力着,就为了让祖国摆脱任人宰割的命运。
C.这位村民一生勤俭持家,为自己的小家庭尽心尽力,可谓鞠躬尽瘁。
参考答案一、泣鲜愧毕喻孺裹瘁二、1、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高尚人格。
2、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3、小引总结生平经历和贡献补充延伸扩展具体化三、1、(1)豪壮热情歌颂(2)顶天立地、不怕牺牲、献身祖国(3)背景功勋人品民族气节拼搏精神人生价值2、(1)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2)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
3、(1)这种心情有痛失同事与朋友的悲痛,更多的还有决心,因为只有实验成功,才能告慰亡灵。
(2)这不是普通的签字,这签下去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名声和地位,邓稼先的手能不颤抖吗?这个问句包含了作者对邓稼先的钦佩和哀思。
(3)应读得沉稳、坚决。
四、1、邓稼先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备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我国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所以,称他“两弹元勋”,当之无愧。
2、邓稼先1985年8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其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国防武器研究事业,至死不懈。
3、邓稼先是一个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开拓.(tuò)宰.割(zǎi)燕.然(yàn)B.难堪.(kān) 筹.划(chóu) 殷.红(yīn)C.元勋.(xūn) 呼啸.(xiào) 彷徨.(huánɡ)D.萦.带(yínɡ) 挚.友(zhì) 无垠.(yén)2.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
B.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暑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C.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娇人。
D.青海、新疆,神密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习近平于2013年10月18日会见加拿大总督约翰斯顿,称白求恩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B.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辽宁男曲主教练赵明俊赛后表示:“辽宁队队员的表现值得骄傲,我们是当之无愧....的冠军!”D.他乐于助人的事迹,如此地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提到儿时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一首歌,是因为这首歌是激励热血男儿报效祖国的战歌,有利于表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B.作者提及父亲诞生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为了再次强调中华民族曾经的历史悲哀。
C.作者说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是为了赞扬像父亲、邓稼先等中国几代知识分子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
D.文章第五部分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是为了提示下文内容。
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课文,班级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邓稼先基础通关一、课内建构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
当蘑菇云点缀了苍茫的大漠,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
是他,不舍zhòu yè,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沥尽心血,写下山河的颂歌。
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两弹”事业的diàn jī人; jū gōng jìn cuì,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他就是曾经鲜为人知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1)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殷( )红鲜( )为人知元勋( )(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zhòu yè( ) diàn jī( ) jū gōng jìn cuì(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袁隆平为了我国的杂交水稻事业鞠躬尽瘁,他心系国家、关心百姓的行为着实令人敬佩。
B.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到后来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C.对中国人来说,《论语》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书,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D.他立下过赫赫战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 )(2)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
( )(3)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 )(4)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
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作者引用儿时跟父亲学到的一首歌的目的是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
C.课文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贯穿全文的线索是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高尚人格。
1、《邓稼先》同步训练课内跟踪(15分钟小练)【基础存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可歌可泣.()鲜.()为人知鞠躬尽瘁.()热泪盈眶.()马革裹.()尸风悲日曛.()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不畏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B.邓稼先被授予“‘两弹’元勋”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C.展台上,那件红色的家具造型独特,格外引人注目....。
D.这次思想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学校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地接连涌现出来。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学校大力推广教育云技术,全面展开了网络教学模式。
(将“展开”改为“开启”)B.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与文化知识的增长,使他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
(删掉“随着”与或“使”)C.这部长篇小说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原因之一是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
(在句末加“的人物形象”)D.产品质量是否过关,才是决定客户下次继续购买的关键因素。
(删掉“才”)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
9月28日,随着最后一批运动员离村返程,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村圆满闭村。
从8月27日正式开村运行以来,全运村共运行 33天,累计入住 12200 人,其中运动员村 8650人、技术官员村2505人、媒体记者村1045人。
作为“十四运会”的重要配套设施,全运村在“十四运会”期间为全体入住人员提供了住宿、餐饮、商业、医疗、交通等多元化服务。
★(2)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运会会徽。
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介绍该会徽中心图形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部分,完成下面的小题。
5.该部分第②段有什么作用?6.该部分为什么要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特点?★7.作者为什么要在该部分叙述邓稼先在“文革”中的出色表现?跟踪迁移【拓展阅读】袁隆平生平撷趣鲍安顺袁隆平从小在大城市长大,可是他从来不怕臭、不怕脏,随时弯腰赤脚下到田地。
1.《邓稼先》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书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1)邓稼先是一位长期以来xiǎn wéi rén zhī但又kě gē kě qì _的科学家。
(2)毫不夸张地说,邓稼先是学界“jū gōng jìn cuì 死而后已”的kǎi mó _。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日复一日,无数个昼夜,邓稼先就在实验室里努力着。
B.父亲的众多挚友中,只有他一人是“贫无立锥之地”。
C.钟南山院士在抗疫一线力挽狂澜,他获得共和国勋章是当之无愧的。
D.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3.(贵阳期末题型)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邓稼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新的许多巨大贡献。
B.贵阳市乌当区部分民办学校开设了“阳光课堂”,社会反响良好。
C.能否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是农村贫困户受益的根本保证。
D.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规模。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燕然勒功”指的是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
B.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为别人作传称“自传”,为自己作传称“他传”。
C.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D.奥本海默,美国家喻户晓的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
5.(贵阳南明区期末)名著阅读。
祥子的脸忽然紫了,挺了挺腰,好像头要顶住房梁,一把抓起那张毛票,掉在A的胖脸上:“给我四天的工钱!”“怎吗礼?”A说完这个,又看了祥子一眼,不言语了,把四天的工钱给了他。
拉着铺盖刚一出街门,他听见院里破口骂上了。
(1)文学名著中有很多不同的女性人物,下面名著片段中的A指的是()A.《水浒传》中的孙二娘B.《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C.《骆驼祥子》中的杨太太D.《骆驼祥子》中的虎妞(2)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曾在杨家拉过包月,然而仅仅待了四天就干不下去了,为什么?(请写出至少两个原因)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一)阅读《邓稼先》“我不能走”部分,回答问题。
《邓稼先》一、书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正确认读和识记汉字。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彷徨()挚友()孕育()鲜为人知()选聘()说服()难堪()至死不懈()(2)根据拼音写汉字。
锋芒bì()露鞠躬尽cuì()可歌可qì()家yù()户晓马革guǒ()尸妇rú()皆知任人zǎi()割jié()然不同二、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2.用最简洁的语言为下面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央广网西昌2013年11月30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经“嫦娥三号”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研究决定,“嫦娥三号”探测器将于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
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
探测器安全着陆月面,巡视器成功转移并在月面行驶,两器分别开展定位探测和巡视探测。
嫦娥三号探测器和搭载它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于10月31日和9月12日抵达西昌卫星发射场。
经过一系列测试工作,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各项测试结果正常,已完成全区综合演练,发射任务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目前,“嫦娥三号”探测器各项指标一切正常,火箭系统准备就绪,将于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
目前,探测器和火箭均已完成加注前的各项工作,昨天上午召开了火箭加注前的质量评审会议,专家同意转入下一阶段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选词填定①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_者。
(开辟开创)②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震荡动荡)4.填空。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________ ,他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5.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A. 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可歌可泣⑤家喻户晓B. ①当之无愧②任人宰割③家喻户晓④鲜为人知⑤可歌可泣C. 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家喻户晓⑤可歌可泣D. ①可歌可泣②家喻户晓③任人宰割④鲜为人知⑤当之无愧6.选出下列句子中与原文衔接连贯顺畅的一项是()如果这几天你踏入杭州植物园桃花园,会发现那片小小的树林变成了一个天然画廊。
;在两棵相距较远的大树中间,用树枝和有机玻璃架起了别致的“橱窗”,画家笔下的“松鼠”在其间悠闲地啃着果子。
这个绝妙的创意来自78岁高龄的著名画家曾宓。
昨天上午这场名为《林间》的画展开幕的时候,老人还特意安排了雅乐。
,曾宓的外孙现场弹起了古典奏鸣曲。
在来客赏画的时候,小提琴也盈盈响起,更有美丽动人的礼仪小姐穿梭现场为观众服务。
一场画展做得如此别开生面,着实用尽了心思。
A. 每颗树上都挂着一幅小小的水墨画/纯白的三角钢琴架在小树林里B. 一幅小小的水墨画挂在每棵树上/小树林里架起纯白的三角钢琴C. 每颗树上都挂着一幅小小的水墨画/小树林里架起纯白的三角钢琴D. 一幅小小的水墨画挂在每棵树上/纯白的三角钢琴架在小树林里7.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实现零碳技术要求是个体系,包括建筑设计、节能材料、碳排放、太阳能,还要懂电器、风能等等……这些方面都要懂才做得起来,而现在找一个这样的人才很难。
B. 世界首个“人造生命”日前在实验室诞生。
英国“每日邮报”做的小调查中,57%的读者认为科学家不应该创造这一生命。
C. 201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除萧山休博园主会场外,还首次增设了滨江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8个分会场,主题是“动情都市,漫优生活”。
D. 水是世间最无私最美丽的物质之一——如何善待她、善用她?是我们恒久的命题。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0分)8.快速默读课文,分别给六个部分概括大意,要求语言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9.课文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10.写法探讨:①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②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对比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11.下面的语句含义深刻,说说你的理解。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②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③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和解析1.【答案】(1)páng zhìyùn xiǎn pìn shuōkān xiè(2)毕瘁泣喻裹孺宰截【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的能力。
读好字音,首先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尤其是多音字,在积累的同时,还要加强记忆。
本题注意“鲜”“说”“懈”的正确注音。
(2)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的能力。
汉字书写是语文考试中常考的题目之一,学生要熟练掌握并运用《新课标》要求的3500个常见汉字,特别注意辨析形似字的字形和字义,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掌握汉字正确书写。
本题要注意“瘁”“孺”“宰”的写法。
2.【答案】“嫦娥三号”一切准备就绪,12月2日凌晨发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
拟写新闻标题,其实质就是对新闻导语的高度概括与归纳。
如果语段中的话语材料只有一段,那么导语可能就是第一句;若是两段或两段以上,那么导语可能就是第一段。
这种概括法,导语句(或段)都比较长,学生还必须对导语中的要点信息进行筛选概括,才能够达到指定的要求。
本题概括如下:“嫦娥三号”一切准备就绪,12月2日凌晨发射。
3.【答案】①开创②震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以及运用词语的能力。
回答这类题需结合语境,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仔细分析几个词语间的区别。
本题①句,“开辟”一般指开辟道路,航线等;“开创”一般指开创事业、国家等。
故“开创”符合①句语境。
本题②句“震荡”一般指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响,不能平静;“动荡”一般指情况或局势不安定。
故“震荡”符合②句语境。
4.【答案】杨振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作家作品的识记辨析能力。
学生要熟练掌握重要作家作品的作者名(字、号)、称谓、国别、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他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5.【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运用词语的能力。
回答这类题需结合语境,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仔细分析几个词语间的区别。
本题“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符合①句语境;“任人宰割”指任凭别人宰杀与欺辱,没有反抗的能力,符合②句语境;“当之无愧”指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符合③句语境;“可歌可泣”指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符合④句语境;“家喻户晓”指家家户户都知道,符合⑤句语境。
故选A。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的能力。
解答衔接类题目一般答题方法:一看陈述对象是否一致;二看句式结构是否一致;三看行文前后是否照应;四看情境是否和谐一致;五看事理是否相通。
本段第一句陈述对象是“小小的树林”,按照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前一空应填写“每颗树上都挂着一幅小小的水墨画”,后一空主语应填写“小树林里架起纯白的三角钢琴”。
故选C。
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
学生要学会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要清楚地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平时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