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6-1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57
第五章复习题1、试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热边界层的概念。
答:在壁面附近的一个薄层内,流体温度在壁面的法线方向上发生剧烈变化,而在此薄层之外,流体的温度梯度几乎为零,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这一薄层称为温度边界层或热边界层。
2、与完全的能量方程相比,边界层能量方程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答:与完全的能量方程相比,它忽略了主流方向温度的次变化率σα22x A ,因此仅适用于边界层内,不适用整个流体。
3、式(5—4)与导热问题的第三类边界条件式(2—17)有什么区别?答:=∂∆∂-=yyt th λ(5—4))()(f w t t h h t-=∂∂-λ (2—11)式(5—4)中的h 是未知量,而式(2—17)中的h 是作为已知的边界条件给出,此外(2—17)中的λ为固体导热系数而此式为流体导热系数,式(5—4)将用来导出一个包括h 的无量纲数,只是局部表面传热系数,而整个换热表面的表面系数应该把牛顿冷却公式应用到整个表面而得出。
4、式(5—4)表面,在边界上垂直壁面的热量传递完全依靠导热,那么在对流换热中,流体的流动起什么作用?答:固体表面所形成的边界层的厚度除了与流体的粘性有关外还与主流区的速度有关,流动速度越大,边界层越薄,因此导热的热阻也就越小,因此起到影响传热大小5、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字描述应包括什么内容?既然对大多数实际对流传热问题尚无法求得其精确解,那么建立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字描述有什么意义?答: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字描述应包括: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及定解条件,定解条件包括,(1)初始条件 (2)边界条件 (速度、压力及温度)建立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字描述目的在于找出影响对流换热中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每一种关系都必须满足动量,能量和质量守恒关系,避免在研究遗漏某种物理因素。
基本概念与定性分析5-1 、对于流体外标平板的流动,试用数量级分析的方法,从动量方程引出边界层厚度的如下变化关系式:x xRe 1~δ解:对于流体外标平板的流动,其动量方程为:221xy u v dx d y u v x y u ∂+-=∂∂+∂∂ρρ 根据数量级的关系,主流方的数量级为1,y 方线的数量级为δ则有2211111111δρδδv +⨯-=⨯+⨯ 从上式可以看出等式左侧的数量级为1级,那么,等式右侧也是数量级为1级, 为使等式是数量级为1,则v 必须是2δ量级。
传热学第五版课后答案陶文铨版第六章1、什么叫做两个现象相似,它们有什么共性?答:指那些用相同形式并具有相同内容的微分方程式所描述的现象,如果在相应的时刻与相应的地点上与现象有关的物理量一一对于成比例,则称为两个现象相似。
凡相似的现象,都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性,即描述该现象的同名特征数(准则)对应相等。
初始条件。
指非稳态问题中初始时刻的物理量分布。
边界条件。
所研究系统边界上的温度(或热六密度)、速度分布等条件。
几何条件。
换热表面的几何形状、位置、以及表面的粗糙度等。
物理条件。
物体的种类与物性。
2.试举出工程技术中应用相似原理的两个例子.3.当一个由若干个物理量所组成的试验数据转换成数目较少的无量纲以后,这个试验数据的性质起了什么变化?4.外掠单管与管内流动这两个流动现象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5、对于外接管束的换热,整个管束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只有在流动方向管排数大于一定值后才与排数无关,试分析原因。
答:因后排管受到前排管尾流的影响(扰动)作用对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直到10排管子以上的管子才能消失。
6、试简述充分发展的管内流动与换热这一概念的含义。
答:由于流体由大空间进入管内时,管内形成的边界层由零开始发展直到管子的中心线位置,这种影响才不发生变法,同样在此时对流换热系数才不受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
7、什么叫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什么叫有限自然对流换热?这与强制对流中的外部流动和内部流动有什么异同?答:大空间作自然对流时,流体的冷却过程与加热过程互不影响,当其流动时形成的边界层相互干扰时,称为有限空间自然对流。
这与外部流动和内部流动的划分有类似的地方,但流动的动因不同,一个由外在因素引起的流动,一个是由流体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流动。
8.简述射流冲击传热时被冲击表面上局部表面传热系数的分布规律.9.简述的物理意义.数有什么区别?10.对于新遇到的一种对流传热现象,在从参考资料中寻找换热的特征数方程时要注意什么?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6-1 、在一台缩小成为实物1/8的模型中,用200C的空气来模拟实物中平均温度为2000C空气的加热过程。
郑州大学传热学习题集苏小江2014/6/1内容:书中例题和课后习题绪论[例0-1] 某住宅砖墙壁厚为2401=δmm ,其导热系数为6.01=λW/(m 2·K),墙壁内、外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分别为:)/(5.721K m W h ⋅= ,)/(1022K m W h ⋅=,冬季内外两侧空气的温度分别为:C t f ο201=,C t f ο52-=,试计算墙壁的各项热阻,传热系数以及热流密度。
[例0-2] 一冷库外墙的内壁面温度为C t w ο12-=,库内冷冻物及空气温度均为C t f ο18-=。
已知壁的表面传热系数为)/(52K m W h ⋅=,壁与物体间的系统辐射系数)/(1.54221K m W C ⋅=、,试计算该壁表面每平方米的冷量损失?并对比对流换热与热辐射冷损失的大小?13、求房屋外墙的散热热流密度q 以及它的内外表面温度和。
已知:δ=360mm ,室外温度= -10℃,室内温度=18℃,墙的λ=0.61W/(m.K),内壁表面传热系数h1=87W/(m2.K),外壁h2=124W/(m2.K)。
已知该墙高2.8m ,宽3m ,求它的散热量Φ?15、空气在一根内径50mm,长2.5m 的管子内流动并被加热,已知空气平均温度为85℃,管壁对空气的h=73W/m.℃,热流通量q =5110W/2m 。
,试确定管壁温度及热流量。
16、已知两平行平壁,壁温分别为=50℃, =20℃,辐射系数 1.2C 3.96,求每平方米的辐射换热量W/2m 。
若增加到200℃,辐射换热量变化了多少?第一章 导热理论基础[例1-1]厚度为δ 的无限大平壁,λ为常数,平壁内具有均匀内热源(W/m3),平壁x=0的一侧绝热, x=δ的一侧与温度为f t 的流体直接接触进行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 是已知的,试写出这一稳态导热过程的完整数学描述。
[例1-2] 一半径为R 长度为l 的导线,其导热系数λ为常数。
第六章高速流动对流换热在前面几章介绍的强制对流换热中,我们假设速度和速度梯度充分小,以致动能和粘性耗散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考虑高速和粘性耗散的影响。
我们主要介绍有更多重要应用的外部边界层。
6.1 高速流对流换热基本概念高速对流主要涉及以下两类现象:z从机械能向热能的转换,导致流体中的温度发生变化;z由于温度变化使流体的物性发生变化。
空气一类气体若具有极高的速度,将会导致超高温离解、质量浓度梯度,并因此发生质量扩散,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这里仅限于关注未发生化学反应的边界层;对空气来说,这意味着我们将不考虑温度超过2000K或者马赫数高于5的情况。
对液体,如果普朗特数足够高的话,粘性耗散实际上在中等速度时就具有很可观的作用。
我们的讨论仅限于普朗特数接近于1的气体。
有关高速对流的研究大都涉及对机械能转换和流体物性随温度变化两个因素的总体考虑,很难看到它们单独的影响。
这里,我们暂不考虑变物性的影响,首先讨论能量转换问题。
能量转换过程能可逆地发生,也能不可逆地发生。
比如,在边界层内,激波与粘性的相互作用使得机械能与热能间的不可逆转换增大,无粘性的速度变化(比如在接近亚音速滞止点附近流体的减速)则产生可逆的,或者非常接近可逆的能量转换。
高速边界层滞止点的比较能很好地说明这两种情况的明显区别。
z在滞止点(图6-1)处速度降低,边界层以外的压力和温度提高。
对于亚音速流动,该过程几乎是等熵的,流体粘度不起什么作用。
无论减速可逆还是不可逆,滞止区边界层以外的流体温度等于滞止温度,也就是说,流体温升来自于绝热减速:(6.1.1) 若不考虑变物性影响,并用*T ∞代替T ∞,低速滞止点的解也能适用于高速滞止点问题: w w ()q h T T ∗∞=− (6.1.2)z 但高速边界层问题有所不同。
如果自由速度很高,边界层以内速度梯度很大,边界层内因粘性切应力产生粘性耗散。
如果物体是绝热的,那么耗散产生的热量可以靠分子或者涡漩传导的机理,从靠近表面的向边界层外传递出去,如图6-2所示。
传热系数计算散热器是一种热交换器,其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为传热方程式,其表达式为:Ф=KAΔt m(6-1)Ф为传热量单位:WK为传热系数单位:W/(m2·℃)A 为传热面积单位:㎡Δt m为冷热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差单位:℃从《车辆冷却传热》[4]上可知,以散热器空气侧表面为计算基础,散热器传热系数计算公式为:K=(β/h1+(β×λ管) +(1/η0×h2)+ R f)-1(6-2)式中:β为肋化系数,其等于空气侧所有表面积之和/水侧换热面积h1为水侧表面传热系数单位:W/(m2·℃)h2为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单位:W/(m2·℃)λ管为散热管材料导热系数单位:W/(m2·℃)R f为散热器水侧和空气侧的总热阻单位:(m2·℃)/Wη0为肋壁总效率,其表达式为:η0=1-(×(1-ηf))/A2(6-3)A22为空气侧二次换热面积,单位:㎡A2 为空气侧所有表面积之和,单位:㎡ηf为肋片效率ηf=th(m×h f)/ (m×h f)(6-4)th为双曲线函数h f为散热带的特性尺寸,即散热管一侧的肋片高度m为散热带参数,表达式为:m=((2×h2)/(δ2×λ2))0.5 (6-5)h2为空气侧传热系数单位:W/(m2·℃)δ2为散热带壁厚单位:mλ2为散热带材料导热系数单位:W/(m2·℃)从《传热学》上可知,表面传热系数h的公式为:h= Nu×/de 单位:W/(m2·℃) (6-6)λ为流体的热导率,对散热器,即为空气热导率de为换热面的特性尺度,对散热器,求气侧换热系数时,因空气外掠散热管,故特性尺度为散热管外壁的当量直径, 单位m由《传热学》[2]中外掠管束换热实验知,流体横掠管束时,对其第一排管子来说,换热情况与横掠但管相仿。
Nu m=C×Re (6-7) 式中C、为常数,数值见《传热学》[3]表5.2Re=Va×de/νa (6-8)Va 为空气流速单位m/sνa为空气运动粘度单位m2/s。
1.冰雹落地后,即慢慢融化,试分析一下,它融化所需的热量是由哪些途径得到的?答:冰雹融化所需热量主要由三种途径得到:a 、地面向冰雹导热所得热量;b 、冰雹与周围的空气对流换热所得到的热量;c 、冰雹周围的物体对冰雹辐射所得的热量。
2.秋天地上草叶在夜间向外界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叶面有露珠生成,请分析这部分热量是通过什么途径放出的?放到哪里去了?到了白天,叶面的露水又会慢慢蒸发掉,试分析蒸发所需的热量又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答:通过对流换热,草叶把热量散发到空气中;通过辐射,草叶把热量散发到周围的物体上。
白天,通过辐射,太阳和草叶周围的物体把热量传给露水;通过对流换热,空气把热量传给露水。
4.现在冬季室内供暖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就你所知试分析每一种供暖方法为人们提供热量的主要传热方式是什么?填写在各箭头上。
答:暖气片内的蒸汽或热水对流换热暖气片内壁导热暖气片外壁对流换热和辐射室内空气对流换热和辐射人体;暖气片外壁辐射墙壁辐射人体电热暖气片:电加热后的油对流换热暖气片内壁导热暖气片外壁对流换热和辐射室内空气对流换热和辐射人体红外电热器:红外电热元件辐射人体;红外电热元件辐射墙壁辐射人体电热暖机:电加热器对流换热和辐射加热风对流换热和辐射人体冷暖两用空调机(供热时):加热风对流换热和辐射人体太阳照射:阳光辐射人体5.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传热现象,如加热、冷却、冷凝、沸腾、升华、凝固、融熔等,试各举一例说明这些现象中热量的传递方式?答:加热:用炭火对锅进行加热——辐射换热冷却:烙铁在水中冷却——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凝固:冬天湖水结冰——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沸腾:水在容器中沸腾——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升华:结冰的衣物变干——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冷凝: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冷凝——对流换热和导热融熔:冰在空气中熔化——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5.夏季在维持20℃的室内,穿单衣感到舒服,而冬季在保持同样温度的室内却必须穿绒衣,试从传热的观点分析其原因?冬季挂上窗帘布后顿觉暖和,原因又何在?答:夏季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室外物体向室内辐射热量,故在20℃的环境中穿单衣感到舒服;而冬季室外温度低于室内,室内向室外辐射散热,所以需要穿绒衣。
§6-1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第六章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学习对流换热的目的: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会计算表面传热系数h大多数是由大量的实验研究确定的本章给出的具体函数形式Pr)(Re,Nu f =工程上、日常生活中有大量应用:暖气管道、各类热水及蒸汽管道、换热器流动进口段:10[ : Re;05.0 ∈≈dLd L 紊流层流:∂u流动进口段: : Re;05.0 ∈≈dLd L 紊流层流:∂u热充分发展段:常物性流体在热充分发展段:h = const(1)管内流体平均速度3、管内流体平均速度及平均温度∫∫=⋅==RRm urdrrdru f u G 0022πρπρρrdr u df u dG πρρ2⋅=⋅=G —质量流量[kg/s];V —体积流量[m 3/s];G=ρV∫∫===Rm R m urdrRu urdr R u G 02022 ;2πρπρt∆(管内对流换热进口段的局部Nusselt数2、流体热物性变化对换热的影响对于液体:主要是粘性随温度而变化流体平均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液体被加热时的表面传热系数高于液体被冷却加热时的值↓⇒↑η t 对于气体:除了粘性,还有密度和热导率等↑↓↑⇒↑λρη,,t液体:1=C R+—R螺旋管曲率半径4、管壁粗糙度的影响粗糙管:铸造管、冷拔管等湍流:粗糙度∆>层流底层厚度δ时: 换热增强层流:影响不大粗糙度∆<层流底层厚度δ时: 影响不大If water at 300K flowsthrough a 3cm -diameterpipe at 5m/s, the thicknessof the viscous sublayer isonly about 20mµ有时利用粗糙表面强化换热—强化表面(1)迪图斯-玻尔特(Dittus-Boelter )关联式:⎩⎨⎧<>==)( 3.0)( 4.0 ;Pr Re 023.08.0f w f w m f f f t t t t m Nu 由于没有考虑变物性,只适用于壁面和流体的温差不很大的情况:Petukhov 等人的研究表明:上式只在有限的范围内适用。
7-30整理传热学习题集苏小江2014/6/1内容:书中例题和课后习题绪论[例0-1] 某住宅砖墙壁厚为2401=δmm ,其导热系数为6.01=λW/(m 2·K),墙壁内、外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分别为:)/(5.721K m W h ⋅= ,)/(1022K m W h ⋅=,冬季内外两侧空气的温度分别为:C t f 201=,C t f 52-=,试计算墙壁的各项热阻,传热系数以及热流密度。
[例0-2] 一冷库外墙的内壁面温度为C t w 12-=,库内冷冻物及空气温度均为C t f 18-=。
已知壁的表面传热系数为)/(52K m W h ⋅=,壁与物体间的系统辐射系数)/(1.54221K m W C ⋅=、,试计算该壁表面每平方米的冷量损失并对比对流换热与热辐射冷损失的大小13、求房屋外墙的散热热流密度q 以及它的内外表面温度和。
已知:δ=360mm ,室外温度= -10℃,室内温度=18℃,墙的λ=,内壁表面传热系数h1=87W/(m².K),外壁h2=124W/(m².K)。
已知该墙高,宽3m,求它的散热量Φ15、空气在一根内径50mm,长的管子内流动并被加热,已知空气平均温度为85℃,管壁对空气的h=73W/m.℃,热流通量q=5110W/2m。
,试确定管壁温度及热流量。
C ,16、已知两平行平壁,壁温分别为=50℃, =20℃,辐射系数 1.2求每平方米的辐射换热量W/2m。
若增加到200℃,辐射换热量变化了多少第一章导热理论基础[例1-1]厚度为δ的无限大平壁,λ为常数,平壁内具有均匀内热源(W/m³),平壁x=0的一侧绝热, x=δ的一侧与温度为f t的流体直接接触进行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是已知的,试写出这一稳态导热过程的完整数学描述。
[例1-2] 一半径为R长度为l的导线,其导热系数λ为常数。
导线的电阻率为ρ(Ω.m²/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