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 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45-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86.12 KB
- 文档页数: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3《商中间有0的除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运算中商中间出现0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细心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概念:介绍除法运算中商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商中间出现0的含义。
2. 计算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含有0的商,并掌握相关运算规则。
3. 应用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基本概念,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商中间出现0的除法原理,并通过示例演示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相互检查并讨论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应用练习(15分钟)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其思维深度。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率和完成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原理和计算方法,提高其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实践操作环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个环节不仅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时期,而且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对实践操作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3. 实践操作(15分钟)实践操作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计算,加深对商中间有0的除法原理的理解,并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标题: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商中间有0的除法-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法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理解除数是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法则。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小棒、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2. 探索新知:(1)教学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找出除数是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共同总结除数是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题的第3、4小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题的第1、2小题。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商的中间有0)。
2. 板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法则。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法则。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实用教学教案的笔算除法实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商中间出现0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用笔算除法求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商中间出现0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正确地用笔算除法求商。
三、教学难点:1.加深对商中间出现0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熟练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我们都知道除法是一种分配运算法则,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在做除法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商中间出现0的情况。
那么,你们知道商中间出现0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吗?步骤二:讲解商中间出现0的含义和计算方法1.商中间出现0的含义是什么?当被除数除以除数的某一位时,商的这一位为0,即商中间出现0。
2.如何计算商中间出现0的情况?我们以以下除法为例进行讲解:1.9──────3│5 6 73────2.73.7────以第一次计算商的过程为例,我们进行如下的计算:4.│ 5 6 7-3-------2 6这里,我们需要用3去除5,结果为1,余数为2。
在这里,商的第一位为1,可以填入商的第一位。
接下来,我们需要把商的第一位乘以3,并减去结果,就可以得到2。
再把余数2和原来的数67连接在一起,即得到27。
这里,如果27可以被3整除,那么商的第二位就为0,否则我们就重复以上步骤。
最终,我们会得到商为190。
步骤三:强化练习现在,我们来练习几道商中间出现0的题目:例1:1108 ÷ 4例2:4444 ÷ 9例3:22536 ÷ 7步骤四:课堂检测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下课堂检测。
请计算以下除法,并注明商中间出现0的位置。
1.2658 ÷ 62.4232 ÷ 83.5634 ÷ 94.8965 ÷ 75.4893 ÷ 3步骤五:课后作业1.练习笔算除法,熟悉计算方法。
2.练习商中间出现0的情况。
3.总结笔算除法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说课稿: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题:笔算除法——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课程背景在三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除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除法的概念和基本的解题方法,本节课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目标1.了解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
2.掌握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解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解法。
2.教学难点: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运算思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与学生互动交流,问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内容中,有哪些例子是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
引导学生思考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概念。
新课呈现1.教师示范展示:首先向学生展示小学生活中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例子,如:800 ÷ 40 = 20、360 ÷ 60 = 6。
2.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自己尝试对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进行解题,比如问学生“288 ÷ 48 = ?”,学生要尝试按照解法算出答案。
3.引导学生总结: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练习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题目,鼓励学生总结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规律。
巩固练习1.讲解除法的几个关键概念: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以小组为单位举行比赛,分为“日出组”和“月牙组”,两个小组分别出题,互相比赛练习。
3.让学生通过出题、做题、交流的过程,加强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考察,可以评估学生对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数学运算思维的提升情况。
评价方式可以是在课后布置的作业中加上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题目,检查学生的解答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引导学生认识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同时,加强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己练习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在课堂上进行数学小组比赛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充分地思考和交流,提升了学生解题的兴趣。
此外,要求学生练习表达式的笔算过程,不仅增强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 商中间有0 的除法54人教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 商中间有0 的除法54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三课时,具体包括教材第37页至第39页的内容。
主要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这一计算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商中间出现0的时机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除法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华买了一箱苹果,每箱有54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答,进而引出除法计算。
2. 新课讲解:讲解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通过示例54÷5=10……4,引导学生理解当除数和被除数的某一位相同时,商的中间位应为0。
3.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7页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应用: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超市某种商品原价54元,促销价打8折,现价是多少?”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1.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2. 如果除到某一位,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上面写03. 每次除后余数要小于除数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第38页的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加强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三位数时,商中间出现0的规律。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台下三年级孩子们清澈的眼神,我知道今天我将与他们一起探索《商中间有0的除法》这个数学奥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三年级下册的数学,今天要学习的章节是第四单元的除法运算。
具体内容是商中间出现0的除法运算方法。
例如:250÷5=50,这里的50就是一个商中间有0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商中间有0的除法运算规律,并能独立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运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商中间会出现0。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练习题,还有几份详细的解题步骤,准备在课堂上与孩子们一起分享。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先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如果小明有250颗糖果,他想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糖果?”2. 讲解:接着,我在PPT上展示例题250÷5,并详细讲解商中间有0的除法运算方法。
3. 练习:然后,我让孩子们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题目,如320÷4,280÷7等。
六、板书设计我将板书写成一个大大的除法式子,中间用红色粉笔突出显示0,如下:2 5 0 ÷ 5 = 5 0七、作业设计(1)450÷9=50(2)360÷6=60(3)270÷3=902. 思考题:为什么在商中间会有0出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部分,我打算让孩子们尝试解决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题目,如商中间有多个0的除法运算,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他们一定能够轻松应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商中间有0的除法》这一知识点,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解析的细节。
一、教学内容细节关注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运算的具体情况。
例如,250÷5=50,这里的50就是一个商中间有0的例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下册,今天要学习的是第64页至65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包括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以及商中间出现0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理解和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同学们需要理解在除法计算中,商中间出现0的情况,并且能够正确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题,我准备了PPT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也请同学们准备好笔和纸,以便于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超市的商品摆放,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以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除法。
2. 新课讲解:我通过PPT课件,逐步讲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并在黑板上展示例子,让学生跟随我的讲解一起计算。
3. 重点讲解:在讲解商中间有0的情况时,我特别强调了这个现象,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然后我会选取一些同学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5. 小组讨论:我将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在除法计算中避免错误,并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步骤,以及商中间有0的情况的示例,以便于同学们跟随我的讲解进行学习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的第64页至65页的练习题。
2.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在除法计算中避免错误,并写一篇短文分享他们的想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看看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探索除法的其他知识,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这就是我对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教案。
我期待着和同学们一起在数学的世界里探索和发现,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节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 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人教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2.2 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2.2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
具体内容包括:被除数是三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的中间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根据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够熟练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以及为什么会出现0。
2.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们有210,我们要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进行计算。
2. 讲解例题: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120÷3=40,这里的40就是商。
我们发现,商的中间有一个0。
那么,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是怎么样的呢?3. 讲解笔算方法:我们从被除数的高位开始除,也就是从左边开始。
如果除到某一位,不够除1,就要多看一位,也就是看前两位或者前三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如果某一位上不够商1,就要商0,也就是在商的那一位写上0。
4.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然后互相交流,看看各自的解题过程和方法是否一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题目:120÷3=2. 板书答案:403. 板书解题过程:从左边开始除,1÷3=0,余数为1,把0写在商的个位上,然后把21看作21÷3=7,把7写在商的十位上,余数为0。
七、作业设计1. 题目:320÷4=2. 答案:8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和发现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笔算除法第3课时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我知道我又迎来了新的挑战。
今天我要教授的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中第二笔算除法,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材章节是第三课时,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在除法计算中,商的中间可能会有0,并掌握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们能够理解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原理,并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则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计算器,以及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引入课题,例如:250÷50。
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商的中间有一个0。
然后我会详细讲解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例题的计算过程和原理详细板书,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步的推导。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例如:320÷40,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找出商的中间0的规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相关的拓展材料,供学生们延伸学习。
这就是我对于今天教学的规划和设计,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内容中,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是学生们需要重点关注和掌握的部分。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于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这一部分成为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我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250÷50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商的中间有一个0。
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观察和发现商的中间0的规律比较困难,因此我详细讲解了计算过程,并解释了其中的原理。
我告诉学生们,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其实是一种特殊的除法。
标题: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算理,熟练进行计算。
3.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练习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规律。
3. 讲解与示范:教师详细讲解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4. 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计算准确性。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全面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建议1. 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困生,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 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后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计划。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科数学年级/册三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二单元第三节第7课时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目标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中间有0(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在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时,被除数的十位是0且前面没有
余数时,则十位上商0。
由于计算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这部分计算过程可以省略不写,商十位上的0也容易省略不写。
同时0的占位作
用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
难点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出发,掌握了基本的笔
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商中间有0的
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地不够深入。
教学中学生可能只是
盲目地按照所讲述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1.通过思考“十位上的0除以2,商是几?”的问题,让学生探索得出:在除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那一位上就商0。
2.通过让学生在笔算前对商的位数进行判断明确在这一位上写0,这个0起占位作用,不能不写。
3.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再体验学习中知道“0”占位的道理,理解和掌握其计算方法。
4.通过对比分析和观察发现,提高观察发现和纠错能力,促进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模型的建构和计算思想方法的迁移。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旧知:
1.口算。
0÷5= 0÷2= 0÷8=
2.先判断上是几位数再计算。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教学例6(1)。
情境引入,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小明买了2套中国古典名著。
每套花了多少钱?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08÷2
(2)探究算法。
(3)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下面同学们就结合思考题,按照学过的方法列竖式自己试做这道题。
(先读一读思考题。
)
①先说一说商是几位数?
②再独自列竖式计算。
思考:当求出商的最高位的数以后有没有余数?商的十位该商几呢?不写可以吗?为什么?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强调当计算到十位时: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2得0,所以十位要商0。
0和除数2相乘得0,0减0得0。
0起占位的作用,不可以不写。
师:是的,除到十位,商就应该写在十位,十位商0必须得写。
(5)师:请同学们观察竖式,中间用0除以2的那一步,可不可以省略?请同学们用虚线圈起来。
省略后的算式怎样写?(指名上黑板写,并说过程)。
6 276 2 324
师强调:使用简便写法时,一定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不要商错位置。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609÷3= 705÷5=
3.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
(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
(2)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就有0。
()
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时,被除数的十位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十位上该商几呢?若前面有余数,十位上又该怎么商呢?
在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时,被除数的十位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则十位上商0;如果有余数,则余数与0合起来再除,则商的十位上不为0。
4 5 0 6
4
1 0 4
1 6
1 6
6
2 4 0 6
4
2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