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第六章 反倾销法律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14
什么是指反倾销与反补贴反倾销与反补贴一、什么是反倾销反倾销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如美国政府规定:外国商品刚到岸价低于出厂价格时被认为商品倾销,立即采取反倾销措施。
虽然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对反倾销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各国各行其事,仍把反倾销做为贸易战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什么是反补贴反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或者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
包括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
三、反倾销与反补贴对维护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1)反倾销与反补贴是国家维护对外贸易秩序的重要法律手段,可以克服行政手段的任意性。
(2)由于倾销与补贴都是一种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国家运用反倾销、反补贴的法律措施,可以制止不公平交易,规范贸易竞争行为。
(3)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的实施,可以维护国家宏观经济利益,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4)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的实施,可以限制进口,合理调节进出口贸易,避免对外贸易损失,保护本国工业。
(5)反倾销与反补贴也是适应国际间发展贸易关系的需要,对维护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反补贴的种类临时措施是为顺利进行继续调查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也是进口国调查机关决定是否最终征收反补贴税的前序性非正式措施。
调查机关采取临时性措施,表明其对补贴的存在和补贴进口产品给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已经有了初步肯定性的结论,但采取临时措施并不表明一定要采取最终的反补贴措施。
承诺承诺主体包括产品的原产国政府或出口国政府,自愿承诺的情形一旦出现,则可以中止或终止调查,而不采取临时措施或征收反补贴税。
反补贴调查中承诺的形式不仅限于价格上的承诺,还包括补贴的取消或限制等情况。
反补贴税征收是指调查机关在仲裁时最终确定征收反补贴税。
反倾销法名词解释
反倾销法是指针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对本国产品进行倾销行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通常是指国家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倾销所带来的损害。
反倾销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防止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过度降价或倾销行为对本国产业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损害。
反倾销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查和评估:国家政府会对倾销行为进行调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确实存在倾销行为,并确定倾销幅度和影响。
2. 征收反倾销税:国家政府会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反倾销税,以抑制倾销行为并对本国产业提供支持。
3. 限制进口:国家政府也会采取限制进口的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
例如,禁止进口某些商品或对进口商品实施高额关税。
4. 其他措施:国家政府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支持本国产业,例如提供财政援助、减税等。
反倾销法的实施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反倾销法也需要遵循国际规则和法律,确保其实施过程中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倾销和反倾销到底是指什么在现实⽣活中我国进⼝的商品是⾮常多的,向我国出⼝商品的,不得有倾销的⾏为,倾销⾏为对我国产品的损害是⾮常⼤的,那么倾销和反倾销到底是怎样的?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倾销和反倾销到底是指什么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价格进⼊中华⼈民共和国市场,反倾销是指对倾销⾏为采取的反制措施。
《中华⼈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条进⼝产品以倾销⽅式进⼊中华⼈民共和国市场,并对已经建⽴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调查,采取反倾销措施。
第三条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价格进⼊中华⼈民共和国市场。
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负责。
符合商品倾销条件有哪些偶然性倾销通常指因为本国市场销售旺季已过,或公司改营其他在国内市场上很难售出的积压库存,以较低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抛售。
由于此类倾销持续时间短、数量⼩,对进⼝国的同类产业没有特别⼤的不利影响,进⼝国消费者反⽽受益,获得廉价商品,因此,进⼝国对这种偶发性倾销⼀般不会采取反倾销措施。
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是指以低于国内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达到打击竞争对⼿、形成垄断的⽬的。
待击败所有或⼤部分竞争对⼿之后,再利⽤垄断⼒量抬⾼价格,以获取⾼额垄断利润。
这种倾销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故为各国反倾销法所限制。
长期性倾销是指⽆期限地、持续地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商品。
以上知识就是⼩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的解答,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价格进⼊中华⼈民共和国市场,反倾销是指对倾销⾏为采取的反制措施。
如果需要法律⽅⾯的帮助,欢迎读者到店铺进⾏法律咨询。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竞争的加剧,反倾销案件日益增多。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以中国对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反倾销案为例,对反倾销案件的法律依据、程序、判决结果及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二、案例背景1. 倾销行为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然而,欧盟太阳能光伏产业同样具备一定规模。
在市场竞争中,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对中国市场产生了冲击。
2011年,我国企业向商务部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指控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对中国市场存在倾销行为。
2. 调查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规定,商务部对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倾销行为进行调查。
调查过程中,商务部对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情况、价格、产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审查。
3. 调查结果经过调查,商务部认定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对中国市场存在倾销行为,并决定对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
三、法律分析1. 反倾销法律依据我国反倾销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规定,进口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
2. 倾销行为的认定在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反倾销案中,商务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条规定,认定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
具体表现在:(1)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价格低于其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2)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价格低于其生产成本;(3)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价格低于其出口到其他市场的价格。
3. 损害的认定在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反倾销案中,商务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三条规定,认定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
具体表现在:(1)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对中国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市场份额造成冲击;(2)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对中国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了不利影响;(3)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对中国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就业和投资造成了负面影响。
反倾销基础知识一、何为反倾销?反倾销是指一个国家采取措施,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或者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以应对其他国家出口商品倾销到本国市场的行为。
倾销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企业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另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从而导致本国企业受到损害。
二、为什么需要反倾销?反倾销措施的目的是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倾销行为的伤害。
如果一国企业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商品,会导致其他国家的企业无法与之竞争,从而可能造成本国企业的倒闭和失业问题。
为了维护本国产业的利益,保障就业和经济稳定,国家需要采取反倾销措施。
三、反倾销措施有哪些?1. 反倾销税反倾销税是一种常见的反倾销措施。
当国家认定某个进口商品存在倾销行为后,可以对该商品征收反倾销税,提高其价格。
这样一来,进口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降低了其竞争力,从而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2. 反倾销配额反倾销配额是指限制某个进口商品的数量。
当国家认定某个进口商品存在倾销行为后,可以通过设定进口配额来限制该商品的进口数量,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倾销的冲击。
3. 反倾销调查反倾销调查是一项重要的程序,用于确定是否存在倾销行为以及是否需要采取反倾销措施。
通常,反倾销调查由国际贸易机构或相关部门进行,包括对进口商品的价格、销售情况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估。
四、反倾销的影响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可能对各方产生不同的影响。
1. 对本国产业的影响反倾销措施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倾销行为的伤害,维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或限制进口数量,可以增加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
2. 对消费者的影响反倾销措施可能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从而使消费者面临更高的购买成本。
此外,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可能导致市场供应不足,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3.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反倾销措施可能引发贸易争端,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
一些国家对反倾销措施提出质疑,认为其可能违反自由贸易原则,并对国际贸易体系造成不利影响。
遇到法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反倾销措施是指什么倾销违反了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原则,与之相对应的是反倾销。
如果他国企业有倾销行为的,是可能受到本国政府的制裁的。
有的朋友就会疑惑,反倾销措施是指什么呢?今天,赢了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反倾销措施是指什么反倾销措施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反倾销的主要措施1、临时反倾销措施,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和要求提供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
2、价格承诺,指倾销进口产品的出口经营者在反倾销调查期间,可以向商务部作出改变价格或者停止以倾销价格出口的价格承诺。
3、征收反倾销税,如果终裁决定确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征收反倾销税。
反倾销调查程序:一、初步裁定初步裁定指进口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在收到各利害关系方调查问卷后,做出有关倾销和损害的肯定或否定的初步判定,并决定是否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以及是否接受出口商的价格承诺。
1、如果是肯定性初步裁定,确定了被诉产品存在倾销和损害及因果关系的基本事实,则进口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将继续深入调查,直至做出最终裁定。
2、初步裁定是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的法律依据。
由于最终反倾销税征收一般是从最终裁定做出之日开始计征,而一项反倾销调查从立案到最终裁定大约需要一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初步裁决确认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和损害,进口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即可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以抵消倾销所造成的损害影响。
临时反倾销措施一般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现金保证金、保函及其他形式的担保等。
3、初步裁定是进口国反倾销调查机关提出和接受价格承诺的前提。
WTO 《反倾销协议》规定,为了防止价格承诺的滥用,进口国调查机关只有在做出肯定性初步裁定之后,才能提出价格承诺的建议和接受出口国政府与出口商提出的价格承诺的建议。
4、在反倾销案件调查中,无论是倾销或损害,只要其中一项做出否定性初步裁决,即可确定不存在倾销,进口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应当立即终止正在进行的反倾销调查。
2006.11浅论我国反倾销的若干法律问题□吴凯(中山大学法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要成熟、完善的反倾销法律机制是保护公平贸易秩序与国内产业利益的有力武器,我国反倾销的立法与实践应关注一些相关问题,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替代国价格”制度进行重新思考,并可借鉴适用;对反倾销中的规避行为与吸收行为进行界定,规定相应制裁措施。
关键词替代国价格反规避反吸收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1-036-02一、引言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逐渐被取消,市场准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口贸易正向自由化过渡,国内市场向世界敞开了大门。
乘此大好机会,不少外国公司出于占领中国市场的目的,对中国进行低价倾销。
鉴于此,为了护国内产业,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反倾销的力度。
据最新统计,自1997年的首起反倾销案(对美、加、韩三国新闻纸反倾销案)以来,截至2005年上半年,我国对国外进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案共达37件,其中25件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发起的,这表明我国政府运用WTO赋予的合法武器,在WTO反倾销规则的法律框架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惩治反倾销行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更应看到的是,我国的反倾销立法与实践才走过不到10年的时间,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反倾销历史,在其技术与经验方面还相当幼稚,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文拟对我国反倾销应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对策,以求能取得些许的积极作用。
二、我国反倾销应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替代国价格“替代国价格”制度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倾销产品确定其正常价值时适用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的根源可追溯到GA TT第六条的一个注释规定:“在进口产品来自贸易被完全垄断、国内价格由政府确定的国家时,进口缔约方可以不采用此类国家的国内价格作为进口产品的可比价格”,《1994年反倾销协议》重申了这条规定的继续有效性。
司考国际经济法:反倾销详解(一)倾销和损害的确定1.倾销。
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的进口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中国市场。
倾销的构成要件: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
正常价值按照下列方法确定:(1)以出口国市场上的可比价格为正常价值。
(2)出口国市场上没有可比价格的,以该相同或者类似产品出口到第三国的可比价格为正常价格,即所谓的“替代国价格”。
(3)以产品的生产成本加合理费用、利润为正常价值。
注意以上三种方法不是依次使用,而是在第一种方法不能使用时,选择使用第二或第三种方法。
出口价格按照下列方法确定:(1)进口产品有实际支付价款或者应当支付价款的价格的,以该价格为出口价格。
(2)进口产品没有实际支付价款或者应当支付价款的价格,或者其价格不能确定的,以该进口产品首次转售给独立购买人的价格或者以外经贸部商海关总署根据合理基础所推定的价格为出口价格。
[特别提示]这里涉及两个重要的法律概念,一是正常价值的确定。
二是出口价格的确定。
2.损害。
损害是指倾销对国内已经建立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的威胁,或者对国内建立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
(1)国内产业的认定——国内产业是指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全部生产者,或者其总产量占国内相同或者类似产品全部总产量的大部分的生产者。
但两类产业排除在外:第一,与出口经营者或者进口经营者有关联的国内生产者。
第二,倾销产品的进口经营者。
(2)损害的认定——指倾销对已经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性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
3.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反倾销调查1.反倾销调查机构——商务部。
涉及农产品反倾销的国内产业损害调查由商务部会同农业部进行。
2.反倾销调查的发起。
反倾销调查有两种发起方式,即申请发起和主动发起。
(1)申请发起(主要方式)——指国内产业或者代表国内产业的自然人、法人或者有关组织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的书面申请。
国际贸易法中的反倾销措施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反倾销措施在国际贸易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反倾销的概念、目的、实施程序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反倾销的概念反倾销是一种国际贸易保护措施,指的是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低价倾销产品的冲击,采取的对倾销产品施加的特殊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手段。
这种措施旨在恢复公平竞争环境,防止本国产业受到损害。
二、反倾销的目的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旨在维护进口国的产业利益,包括保护本国产业、维持行业稳定和公平竞争等。
倾销行为通常会导致本国产业受到冲击,损害市场份额和利润。
因此,反倾销措施成为进口国保护本国产业的手段之一。
三、反倾销的实施程序国际贸易法规定了一套严格的程序来实施反倾销措施,确保公平、公正、透明。
一般而言,实施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立案调查:进口国根据举报或自发调查,将涉嫌倾销的产品进行立案调查。
调查内容涵盖产品的定性、定价、数量以及对本国产业的影响等。
2. 验证倾销事实:进口国需要通过调查验证是否存在倾销行为。
这包括确认基准价、比较进口价格、计算倾销幅度等。
3. 伤害调查:进口国需要调查倾销产品对本国产业的实际和潜在损害程度。
这包括考虑产业利润、市场份额、就业情况等多个因素。
4. 终裁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和相关规定,进口国最终决定是否对倾销产品征收特殊关税或非关税壁垒。
四、反倾销措施的影响反倾销措施实施对各方利益均有着重要影响。
1. 进口国产业:反倾销措施保护了进口国的相关产业,维护了其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但过度保护也可能限制了行业发展空间。
2. 出口国产业:受到反倾销措施限制后,出口国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下降和利润减少等问题。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特别容易受到影响。
3. 全球贸易环境: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可能引发贸易紧张局势,制约自由贸易的发展和贸易伙伴间的合作。
这对全球贸易环境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反倾销措施在国际贸易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反倾销规则秩序,对倾销行为进行限制和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反倾销协议约束了成员方的反倾销 行为,以保证采取反倾销措施的规范性。
2. :倾销&损害①正常价值的确定(通过国内市场销售价格、向第三国出口价格和结构价格,结构价 是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中国用的是结构价格)②出口价格的确定(通过实际出口价格、进口产品首次转手给独立买方的价格和推定 价格---强制按照顺序)③价格比较④同类产品①损害的确定;②损害的累积评估;③国内产业3. 申请---立案---调查---初裁---终裁 (反倾销税 ) ---复 审---审查4. 美国和欧盟在反倾销实践中对呗其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确定通常采用替代国价格、结构价格或是同类产品在进口方的销售价格等做法。
美欧在实践中也承认有一些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企业的出口活动不受政府控制,可以根据他们各自产品的倾销幅度征收单独的反倾销税率二、补贴与反补贴措施规则1 )禁止性补贴 --- (红灯补贴)比如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性补贴2 )可诉补贴 ---- (黄灯补贴)指那些不是疑虑被禁止但又不能自动免于受质疑的补贴,即使用相关允许的补贴对但是对他国造成国内产业严重损害、利益的严重丧失或减损3 )不可诉补贴 ---- (绿灯补贴)免于受责(绿箱补贴就是不可诉补贴)红灯和黄灯补贴的救济措施可以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或者通过国内反补贴法律程序:1)通过 WTO :磋商程序、专家组程序、上诉程序2) 国内:反补贴调查、补贴,损害与国内产业的界定、反补贴措施绿灯补贴的救济措施:通知及仲裁程序、争端解决机制三、保障措施1 )某产品进口激增2) 进口激增是由于不可预见的情况和成员方履行世贸组织义务的结果3 )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威胁指有关国家根据双边达成的非正式协定,实施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符的进口限制措施。
因为这些协议的透明度低,被称为灰色区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