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论语四则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论语》选读四年级上学期学而篇第一1.子曰(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2)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3),不亦君子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3)愠:音yùn,恼怒,怨恨。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1),而好犯上者,鲜(2)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3),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1)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2)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3)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子曰:“巧言令色(1),鲜矣仁。
”【注释】(1)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检查、察看。
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背诵内容——《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6.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1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3.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8.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背诵内容——《论语》1.哀公问:“弟子孰s hú为wéi好hào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hào学,不迁怒,不贰èr过。
不幸短命死矣yǐ。
今也则亡wú,未闻好hào学者也。
”2.子谓仲z hòng弓曰:“犁牛之子骍xīn g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z hū?”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论语(四年级第一学期)(前1---24必考试卷上的)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2、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资?”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3、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4、子张问善人之道。
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5、子路使子羔为费宰。
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6、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7、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9、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0、子路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1、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日:“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也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14、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1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6、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7、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8、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国学《论语》四则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朗读;
2、学会借助注释来帮助自己了解《论语》中关于学习、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的大体意思;
3、了解孔子学识渊博、谦虚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从中学会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
教学重点:
正确阅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了解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并且读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古文,并结合实际生活理解语句的深刻含义以及运用。
教学设想:
本课以是一篇重要的讲读出现,内容虽少却很充实,语句虽短却很具体,而且对于《论语》、孔子有关的文学常识也要有所了解,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
所以主要采取多种方式的诵读法促进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诵读佳句,引出课题
1、结合教师自身的情况,运用“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
引出孔子这位伟大的圣人,教师向同学提出问题“对孔子的了解有多?”,师生共同交流。
2、接着引出本课的几句重要古文句子。
二、齐读古文,新课呈现
1、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件上呈现的四句名句,可以不同形式,并提出读的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流利。
2、指名学生再次朗读,读出韵味,并给予恰当指导,师生共同给予评价;
3、鼓励读得好的学生争当小老师,带领全班齐读;
4、教师给予示范朗诵,规范节奏、语调,让学生认真听并思考和同学们读得有什么区别与不同;
5、学生再读,小组赛读;
6、伴随着轻音的节奏,询问学生所读的句子的意思,指导他们学会借助注释小帮手来理解每句话,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出示任务;
7、教师给予检查、评价以及纠正。
三、出示孔子拜师的两个故事,加强对句子理解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孔子学琴的故事,着重看、读、想孔子与师襄子之间的对话,按分角色、男女生、小组等形式进行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与启示。
2、朗读完过后,师生共同讨论出每次对话可以对应所学的那几句话,请学生大声读出来,细细体会;
3、总结孔子“言必行,行必果”的学习精神,一一对应每次对话。
四、结合生活,古语活用
通过上面几个环节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启发,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事来给大家分享。
五、课外拓展,欣赏古典音乐
伴随着音乐,出示孔子一些其他关于学习方面的名言金句,要求学生借助拼音齐读,慢慢体会。
要求课后做一些搜集工作,并多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