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17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2. 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绘画:了解和掌握色彩、线条、形状、构图等基本绘画要素,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如水彩画、蜡笔、铅笔等。
2. 手工制作:学习剪纸、纸工、泥工等基本手工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欣赏与评述:学习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欣赏教学法: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技能讲解与示范:讲解和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3.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质量:评价学生在绘画和手工制作方面的技能和创造力。
2.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材。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课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教学准备:彩色笔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语: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
(板书课题)2.什么叫社区?(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带;农村叫村庄)、3.谁来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是怎样的?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二、新授。
1.那么,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指名描述)师:真羡慕你们的社区!2.在这么美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有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呢?(学生描述)3.师:社区里的人们真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啊!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是怎样来夸自己的社区的?4.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社区全貌(线描):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
(2)海岛(色彩):表现了社区的宁静与朴素。
(3)健身、下棋(线描):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三、学生作业。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学生们都是比较熟悉的,只是还没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在这堂课上的任务就是去引导学生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去发现美,认识美,并创造美。
把同村的学生分为一小组描绘自己社区的生活,他们都显得十分乐意,作业效果也很出色。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三班级上册美术教案1手绢教学目标1、认知几对同类色:大红与粉红、桔黄与淡黄、深绿与淡绿、深蓝与淡蓝。
2、初步尝试用渐变色印染。
3、启发孩子对色彩的兴致。
4、培育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预备1、认知大红与粉红、桔黄与淡黄、深绿与淡绿、深蓝与淡蓝,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
2、色彩孩子小卡片8个;磁带、录音机。
3、孩子每人一个“色彩孩子”胸前饰配;每一组大红与粉红、桔黄与淡黄、深绿与淡绿、深蓝与淡蓝的颜料各1份;每人一支毛笔、一张纸巾。
教学过程一、配同类色。
1、幼儿老师:今日很多色彩孩子到我们小(1)班,看,有哪一些色彩孩子,孩子集体念。
2、幼儿老师手里拿一個“红孩子”:“来了个红孩子,它讲:我的好伙伴同我长得非常像,看看,这儿谁与我长得最像,请你们来帮助我找找。
”孩子找着粉红。
“好伙伴,手牵手,抱抱。
”幼儿老师演示2个孩子的动作。
3、用相同的方式找着另三对同类色。
二、观测和察看印染手绢的方式。
1、幼儿老师展示范例:看,色彩孩子跳到了手绢上,他们把手绢装扮的多漂亮呀!它们是怎么样装扮得哩?2、幼儿老师演示印染手绢的方式。
幼儿老师:如此漂亮的手绢是怎样装扮出来的啊?我们来看看。
将正方形的餐巾纸对折3次成三角形——将对折好的餐巾纸的各个部位各自蘸一下色彩——悄悄地打开。
三、孩子集体回想印染的步骤,探讨需留心的地方。
1、蘸颜料的时间不可以过长。
2、印染后打开时要悄悄地、慢慢地。
四、孩子染手绢,幼儿老师指导1、勉励孩子勇敢印染。
2、给能力弱的孩子适合的协助。
3、勉励孩子在打开时不惧艰难,坚持做完1件事。
五、作品出示。
1、将孩子作品平放于桌上,孩子向小伙伴推荐自个儿的作品,并说一说喜爱哪1幅作品,为何?2、为喜爱的作品奖一個奖牌。
反思:老师演示的环节里,我在课前做了进一步的尝试。
用来染色的纸质量要好而且要厚一些,这样不容易烂。
三年级美术教案上册人美版本文介绍的是三年级美术教案上册人美版。
这本教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适合,并且具有严谨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教学内容。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本教材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培养学生绘画的基本技巧和创造力。
3、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欣赏力,以及对于社会和历史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1、线条形状的表现:在此部分中,教师会以简单的线条和形状为素材,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中的形态变化,如蜗牛的壳、青蛙的身体等等,并使用这些素材进行线条和形状的绘制。
2、色彩的表现:教师会通过颜料的运用指导学生使用颜色丰富自己的绘画,在此部分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颜色的三原色、对比色以及色彩的渐变效果等。
3、人体的表现:此部分主要讲述了人体按照比例的绘制方法,包括头部、身体、四肢和手指等。
三、教学模式1、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教师在讲授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绘画技巧和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培养艺术性的感受和表现力。
2、手工制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教师将手工制作的元素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比如,在讲授彩色的表现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调配颜料,完成一幅彩色的画作。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可以现场示范绘画的方法和技巧。
2、小组合作: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绘画活动,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讲解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讲述经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绘画知识。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从中评价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观察能力。
2、考试考核:可以将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考试,以此检测学习的成效。
3、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如能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勤奋认真等。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标准,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绘画知识和技巧,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我的小天地》教学目标:1、简单的了解卧室的特点,功能。
了解不同的民族他们的设计特点和习俗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对于居室设计有一定的了解。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热爱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居室色彩的搭配和物品如何摆放的又有美感又舒服。
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教学难点在创作中如何掌握居室家具的大小和人物大小的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PPT,居室环境相关资料,彩笔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在这个小天地里有我们所熟悉的家具,和我们经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它既温馨又美丽,是我们心爱的乐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们的小天地》。
2、小天地家是我们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在家中我们的同学都有自己的房间,我们的房间就是我们同学的小天地。
你的小天地里有哪些家具和陈设?你是如何布置自己的房间的?3、我的小天地同学们谁给老师说说自己的小天地?4、思考以讨论图中的家具、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在造型与色彩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举手回答你理想中的小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布置才能使他们既活泼又舒适?5、学习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小天地同学们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图片说说图片中的线条和色彩有什么特点?6、动动手画出你记忆中的小天地,或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你自己喜欢的小天地。
看谁的作品把自己的小天地表现得有特色。
绘画材料不限。
作品大小为8K。
7、老师辅导8、点评老师点评学生作品9、总结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老师希望同学能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时)主题:描绘自然景观教学目标:1. 了解描绘自然景观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关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展示不同的自然景观图片。
2. 素描铅笔和彩色铅笔。
3. 学生练习纸和素描纸。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老师展示一幅自然景观的素描画,并鼓励学生观察和描述画中的元素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曾经观察过的自然景观,如海滩、森林、山谷等。
Step 2:学习技巧和方法1. 老师简要介绍素描的基本技巧:线条、造型、明暗等。
2. 分享不同自然景观的图片,鼓励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技巧,从多个角度观察并描绘其中的元素和特点。
Step 3:创作练习1. 学生使用素描铅笔在练习纸上进行练习,尝试描绘不同自然景观的元素,如树木、花朵、动物等。
2. 鼓励学生使用彩色铅笔为练习画添加色彩,使画面更加生动。
Step 4:展示与分享1. 学生将他们的练习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和分享。
2.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观察。
Step 5:总结讨论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学到的技巧和方法,并与之前观察和描述的自然景观进行对比。
2. 提问学生: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你觉得哪个元素最重要?为什么?Step 6:课堂延伸1. 分组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景观,其中一位学生扮演导游,向其他组员介绍该景观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出门观察和描绘他们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并在下节课上展示。
(第二课时)主题:表达情感-画一朵花教学目标:1. 思考花朵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2. 培养学生对花朵的观察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花朵画,并表达其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展示不同种类的花朵图片。
2. 画纸和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老师出示几幅花朵的图片,并提问学生:你们对花朵有什么感觉?它们给你带来什么表情或情绪?2. 激发学生对花朵与情感之间的思考和联系。
【导语】美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孩⼦们对⽣活和美术作品中的感受⼒、欣赏⼒、表现⼒,还能发展⼉童的观察能⼒、想象能⼒、创造能⼒,在今天充满竞争的社会⾥,只有创造性的⼈才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以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 美术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已经初步认识形、⾊与肌理等美术语⾔,学习使⽤各种⼯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法表现,有⼀定的⾊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和创造精神。
⼆、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学以致⽤”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学⽣⾝⼼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多个学习领域。
本教材注重教学⽅法的改⾰,努⼒转变学⽣的学习⽅式,调动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提⾼教学质量。
三、教学⽬标 1、初步认识形、⾊与肌理等美术语⾔,学习使⽤各种⼯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和创造愿望。
2、学习对⽐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些简易的创意和⼿⼯制作的⽅法,进⾏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与质感,能⽤⼝头或书⾯语⾔对欣赏对象进⾏描述,说出其特⾊,表达⾃⼰的感受。
4、采⽤造型游戏的⽅式,结合语⽂、⾳乐等课程内容,进⾏美术创作、表演和展⽰,并发表⾃⼰的创作意图。
5、引导学⽣进⼀步体验周围⽣活和⼤⾃然的美感,激发学⽣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
四、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进⼀步体验周围⽣活和⼤⾃然的美感,激发学⽣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
教学难点: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
五、教学措施 改⾰美术教学⽅式的途径之⼀是采⽤开放式的教学⽅法使学⽣在动⼿,动脑,动眼,动⼝中学会创新,学⽣不是⼀张⽩纸,更不是被动的产品,学⽣更象是⼀条⼩溪,有着⾃⼰⽣机勃勃的创造⼒,教师则象⼀名善良的⽔利⼯作者。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6课红色的画-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红色在艺术中的重要性•懂得用颜色语言表达画面意境2. 技能目标•能够按照题材和构图要求,运用手工技能进行绘画创作•能够运用色彩语言,表达画面中所表达的意境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色彩表现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于色彩的感情投入,体验色彩的美妙和激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于作品的感性认知•学生的配色能力•学生的自由绘画能力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情感•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语言表达画面意境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预备欣赏画作、色板、彩笔、画纸、写真油纸、橡皮等。
•学生准备:404页教材,工具箱。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溯源红色1.教师出示郎世光的作品《红楼》和范曄的作品《琵琶行赞》。
2.让学生欣赏画作,通过教师的引导思考:–这两幅画中哪些部位使用了红色?–红色在两幅画中所表达的意义和气息有何不同?–红色在这两幅画中扮演的角色分别是什么?–有哪些其他的作品也使用了红色作为主色调,那么,这些画作中所表达的是什么情感?第二步:画色彩故事1.教师出示许多用红色作为主色调的画作,例如:齐白石的《红梅画》、叶浅予的《茶趣图》、柯岩的《荷叶》、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等。
2.让学生认真观察此类画作,并运用表达情感的语言说出他们对于画作的第一印象。
3.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听取大家对于画作的看法之后,探讨和理解画家在运用色彩时所表达的情感。
4.花5~10分钟让学生自由地观察画作,并让他们以生动的语言,为画作编织一个色彩故事。
第三步:画出属于自己的红色情感1.让学生把配好的红色颜料涂在一个画纸的角落里,然后用字画或语言描述这个角落的故事。
2.让学生搭配不同的颜色(不一定非要是红色),再画出一个和刚才不同的色彩故事。
第四步:小练习1.让学生用色板选用不同颜色,尝试用不同的颜色混合出红色。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授课人:***1、我的小天地(2课时)教学目的:1.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
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
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
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
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NO.1 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1.教师作自我介绍,学生依次作自我介绍.二.导入新课: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今天我们是第一节课美术课,我想大家都想轻松一点,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一幅外国名作.学生欣赏讨论:1.从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样?2.从画中、文字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东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介绍《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的相关知识:1.古典油画的特点2.《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的画面特点NO.2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小朋友作品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古代名作《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这幅作品虽然好,可是同学们总觉得它离我们台遥远了是吧?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现代一点的东西。
提问:1.你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那一个设计,它有什么特点?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卧室,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谁能告诉大家你的那片小天地是怎样的?3.你对你的小天地满意吗?4.你理想中的小天地是怎样的?它的布置应当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5.你准备怎样去改进你的那片小天地呢?(学生讨论)想一想,在你动手的时候你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内容、比例、层次等)二.学生作业:要求:可凭记忆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的居室。
三.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交流讨论1.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地方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四.拓展: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试着设计我们的教室、校园等。
2. 机器人(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画或做一个机器人。
3、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1、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
2、生动的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讲授新课:NO. 3 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非常特别的朋友,现在,让我们看看——它是谁?它在干什么?机器人能帮人们做许多事情,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当一次“小小科学家”,来设计又本事,又神气——机器人!(板书《机器人》)2、读画:目前我们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机器人呢?——有。
让我来看一看各国的科学家发明出了哪些机器人3、范图分析:这幅画画了些什么呀?——再来看看,这幅画的构图饱满不饱满呀?——很饱满!4、作画步骤:那机器人该怎么画呢?现在老师示范一幅《机器人》(1)想(2)画机器人(3)添背景(4)上色5、欣赏儿童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小朋友画的——“机器人”。
看的时候可以互相讨论:这幅画里的机器人长什么模样?它有什么本领?(请两位小朋友评点最喜欢的画。
6、欣赏了这么多小朋友画的《机器人》,每幅画都与众不同,有自己的想法。
NO.4 第二课时一、学生作画二、讲评,小结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表扬有创造性的学生3 . 有趣的拼图课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纸片、形状多样的植物籽粒、果壳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耐心的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
2、情感目标: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在学会制作纸片、植物籽粒、果壳拼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教学难点:制作一幅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拼图。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植物籽粒(如:红豆、绿豆、西瓜籽、大米等)、各种颜色的纸片、果壳等、胶水(胶水或白乳胶)。
教学过程NO.5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各种材料。
(出示各种植物籽粒、小纸片、果壳等)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并告诉同学们植物籽粒是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礼物,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提问:你能说出这些植物籽粒的名称吗?说一说这些植物籽粒用什么用途?能不能把它们变成一幅画?再依次出示纸片、果壳的课件让学生认识、了解不同材料都可以制作拼图。
导入本课,出示课题:《植物籽粒拼图》二、感知探索(出示课件)师讲解知识点:一个个的点连接成线,一条条的线组成面,点、线、面试图形构成的基础。
1、欣赏分析课本第6页的三幅作品哪些地方运用了点、线、面?它们在外形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2、分组思考与讨论:(1)如何巧用才纸片或植物籽粒、果壳的外形、色彩特点来拼图?(2)生活中的哪些废弃物还可以拼图?(3)课本第7页下面参考图例中哪些地方适合用线、哪些地方适合用面来表现?生答:3、你想制作哪种材料的拼图?4、(出示课件)利用课件,直观感知制作步骤,分为:⒈用铅笔画设计稿;⒉在需要粘贴处涂胶水;⒊用选择好的材料制作拼图。
NO.6 第一课时一、实践创作作业要求:请你分析现有材料的形状和色彩设计图稿,并且和同学们共图完成一幅用彩纸片或果壳、植物籽粒制作的图样。
1、学生取出准备好的材料。
2、讨论: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用植物籽粒、彩纸片、果壳来制作一幅有特色有创意的拼图。
指导要点:(1)画稿设计要简洁,概括,有创意。
(2)涂胶水要均匀,稍微多一点,注意不要涂到画稿的外面。
(3)选择材料要合理,颜色、排列要好看。
3、实践创作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二、展示评价“小小拼图艺术展”,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的感受。
三、小结:展示学生作品,互相欣赏拼图作品,并让学生自己谈谈在拼图中遇到的问题,自己是如何解决的以及用各种方法进行艺术创作的体会。
四、拓展延伸:根据本课的学习方法,你还能用什么材料完成漂亮的拼图,回家试着做一做。
课后反思:当堂课学生制作兴致很高,但也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学生抹胶问题,有涂抹过多,一节课胶干不透,有抹胶不按照画稿来,涂抹出线,导致画稿变形,走样。
个别学生时间不够,不能完成等等。
4. 连环画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连环画创作的能力、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方法。
难点: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画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
教学过程:NO.7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看连环画吗?你了解连环画的一些什么知识呢?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进入连环画的世界。
二、探究式学习1、根据每四人小组提供的连环画资料,小组合作研究:(1)连环画和以前学过的画有什么不同?(2)连环画有哪几个部分组成?2、反馈交流: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研究情况。
3、师生共同总结:连环画的特点:故事性强,图文并茂,画面内容和形象具有连续性,色彩丰富等。
连环画的组成:封面设计,图画,文字4、对于封面设计,文字你觉得应该应注意些什么呢?封面设计:有题目,主要形象,作者名字,色彩漂亮等。
文字:简洁5、欣赏引导分析(1)欣赏教材中连环画的内容。
(2)你能根据作品讲讲画的是什么故事吗?(3)小组研究:作品如何在不同的画面里表现同一个形象的不同动态。
(4)组际间的交流NO.8 第二课时一、动手实践,创作连环画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自编或已准备好的小故事画成连环画二、展示评价学生组际间相互介绍自己组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板书设计:第十二课连环画连环画的特点:故事性强,图文并茂,画面内容和形象具有连续性,色彩丰富等。
连环画的组成:封面设计,图画,文字课后反思:引导学生欣赏书本上的作品后,请学生讨论并介绍自己的连环画名字和简要的故事内容,再引导学生先把故事内容分割成几块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之后根据文字再画出图案。
整个课堂流程清晰,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住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方法,并较好的用绘画表现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形象的连续性,解决了课堂的重难点。
5.演电视教材分析: 本课意图是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学习合理巧妙地利用材料,训练动手制作能力,初步了解连环画的绘画方法,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编故事、大胆细心画故事、集体合作演故事。
结合教学活动让学生简单了解电视片的制作过程,了解电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了解电视的发展,简单知道有关电视片的拍摄过程。
学习如何把一个复杂的故事概括成连环画。
B.应会:利用废旧物设计和制作电视机外壳,会画简单的连环画,会合作完成作品、表演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渗透设计意识,合理利用材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电视机壳,学习连环画的基本绘画方法。
(2)难点:新颖的设计,连环画的内容有趣,合作协调,表演生动。
[教学时间]2课时[手段准备]纸盒、纸、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NO.9 第一课时一、观察实物,揭示课题。
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请学生按常规坐好。
二、复习旧教材1.展评《温暖的阳光》优秀作业,评论画面中哪种颜色最多。
2.辨别颜色。
教师摆12色色卡.请同学从色卡中拿走暖色。
在剩下的颜色中,教师挑出蓝色、偏蓝的绿色,请大家看颜色、谈感觉。
二、讲授新课l、认识冷色。
蓝色、青、偏蓝的绿是冰雪。
夜晚、植物、湖水、海洋的额色,给人宁静。
寂寞(没有声音、清静)、寒冷的感觉我仍称这类颜色为冷色。
2、介绍海洋:(看地图或地球仪)我们生活的地球,面积最大的是蓝色,这里是广阔的海。
在这蓝色量界的下面,到处生活着丰富的动物、植物,它们美丽、奇特。
请看录像片《海中生物》(或看课本第12页)。
我国就有很长的海岸线,生活着近2000种鱼类。
让我们想象并描绘一下《海底世界》。
如果能潜入海底看看各种生物,将看到什么景象呢?如同进入一个梦幻世界:海水闪烁着朦陇的蓝光,成群的小鱼和慢悠悠的大鱼游来游去,温柔美丽的色和凶猛怪诞的鱼在水中共存。
海底有地壳裂缝,有乎坦的沙滩,生长着美丽的珊瑚、硕长的海草、海菜,飘动着游离的海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