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勘查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16日)
- 格式:ppt
- 大小:3.70 MB
- 文档页数:74
勘查地球化学
勘查地球化学是指通过对矿床、岩石以及水土样品进行化学分析
和测试,发现其中的矿物元素、有机物、无机盐等成分,从而为资源
勘查提供重要的数据与参考。
下面针对勘查地球化学的几个步骤进行
分析。
1、采样:采样是勘查地球化学的关键步骤。
采样必须在严格的
质量控制下进行,在采样过程中应当对样品的来源、位置、深度、外形、色泽、纹理进行记录,以保证采集的样品符合要求。
采样后应当
进行标记,并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2、制样:制样也是勘查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步骤。
制样的方法
多种多样,一般需要将样品打碎、研磨、均化,以获得适当的试样。
制样过程中要谨防样品中的有机物和水分的损失,避免其对结果的影响。
3、检验:检验是勘查地球化学的核心步骤,有选择地测定关键
元素或组分,并采用准确、稳定、灵敏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常用的
检验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离子色谱等。
对于复杂的样品,还需采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检验手段进行分析。
4、评估:评估是勘查地球化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分析结果评估
矿产资源的含量、品位、分布规律等特点,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
科学依据。
评估过程中应当考虑样品的地质背景和成因,以避免对勘
探和开发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勘查地球化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有利于推动矿产资
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
在勘查地球化学的整个过程中,采样、制样、
检验、评估都十分重要,需要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进行,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化探复习1.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在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各种介质(包括岩石、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气体等)中系统地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采集地球化学样品,经测试分析和数据处理,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它地球化学指标,据此作为找矿的线索和依据,进而寻找矿床;同时用以解决一些地质等其它问题。
2. 勘查地球化学的分类;丰度(Abundance):泛指元素在一定的自然体系中的平均含量,也叫克拉克值。
浓集系数:它是某元素在矿体中的含量(通常以最低可采平均品位作标准)与其地壳丰度的比值。
浓集系数反映了元素在地壳中局部集中(成矿)的能力。
浓集系数较大的元素在矿体周围呈现的地球化学异常强度较大。
对于某些伴生的微量元素,如果其浓集系数较主要成矿元素明显地大,则这些伴生元素便是寻找该矿床的良好指示元素。
Hg、Sb、Bi、As成为金矿床的指示元素便是这个原因。
浓度克拉克值:即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
浓度克拉克值>1,说明元素富集,反之则分散。
化学元素在不同成分岩浆岩中的丰度变化,反映了岩浆成因和物质来源的差异,以及结晶分异和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元素的分配;同时也体现出造岩元素对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制约作用。
研究岩浆岩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变化具有重大找矿意义。
2、化学元素在各类沉积岩中的分布(1)碱金属元素(2)碱土金属(3)亲氧元素元素在地质体内的分布形态一般有五种情况:①结合在多种矿物中的元素一般服从正态分布;②集中在一、二种矿物内的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③多次地化作用迭加形成的含量呈正态分布;单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④扩散作用形成的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对流混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⑤两次不同地质作用,可引起两种类型相同而参数不同的分布形式。
研究分布类型的目的是:正确选择背景值、背景上限以及各种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对分布形式检验直接得到某些地化信息。
地壳中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元素的迁移地球化学环境是使元素所在的地球化学系统得以保持平衡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合原生环境,是指从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能够形成正常岩石的最深水平的环境;次生环境,是地表天然水、大气所能够影响范围的环境丰度研究的意义1.判断特殊地球化学过程2.衡量研究区化学元素富集或贫化的程度3.作为选择分析方法灵敏度的依据4.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依据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总量称为地球化学储量。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一、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物质成分的学科,从地球的化学成分出发去认识地球,解释地球形成及发展演化中的各种问题。
与地球物理学相对应。
二、应用地球化学: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实际问题的学科。
是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1.地质作用中化学元素迁移,演化,富集的规律。
2.合理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3.岩石圈中元素的分布对土壤、农作物、人类健康的影响。
4.人类的生活、生产、消费等活动对地质环境及其本身的影响。
三、勘查地球化学:应用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地质作用中化学元素迁移,演化,富集成矿的规律,其基本过程为采样――化验――数据分析――异常――验证。
四、地球化学→应用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
第二节:勘查地球化学的形成过程:一、矿产勘查地球化学的产生和发展.1.古代时期: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利用溪流沉积物淘洗黄金——“金羊毛”。
中国:2000多年前,《管子·地数篇》有“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上有丹砂者,其下有铁金者,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铜金,此山之见荣者也”。
2.20世纪30~50年代,地球化学找矿开始和形成,发展阶段。
①.开始于找矿:分析铜,锡元素,提出分散晕,从土壤,植物,水中进行元素(镍)的研究。
②.发展阶段:主要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找矿》1955年,苏地矿部:所有找矿工作中心必须作金属两测量。
西方国家在二次大战后,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开展研究。
3.我国的情况:1950年.东北地质局开办化探短训班。
1952年.地矿部成立后在地矿司内成立地球化学探矿室。
1956年.开展1∶2000000土壤测量。
1956年.冶金部地球物理总队成立了化探组。
1957年.地质部成立物探研究所,化探组。
1960年.北京地质学院设立地球化学专业。
1997年.已完成化探扫面:575×104KM2,发现异常5万多个,初步筛选1.36万个,对3000个异常进行验证,发现工业矿床788个,其中大,中型312处,价值达万亿元。
《地球化学》章节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地球化学概述1. 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应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及其组成部分的化学组成、化学性质、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与物理学、生物学、大气科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的固体部分,包括岩石、矿物、土壤等;- 地球的流体部分,包括大气、水体、地下水等;- 地球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3. 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其时空变化;- 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化学过程;- 元素的迁移、富集和分散规律;- 地球化学循环及其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在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的应用。
二、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1. 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与采样:包括地质填图、钻孔、槽探、岩心采样等;- 实验室分析:包括光学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原子吸收光谱(AAS)等;-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包括统计学分析、多元回归、聚类分析等;- 地球化学模型:建立地球化学过程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 同位素示踪:利用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地球化学过程。
2. 地球化学研究的意义:- 揭示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成分和动力学过程;- 探索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评估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理解地球生物圈的化学循环和生态平衡;-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 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阶段:19世纪初,地质学家开始关注矿物的化学组成;- 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维克托·戈尔德施密特等科学家奠定了地球化学的基础;- 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地球化学在理论、方法、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现代阶段:20世纪末至今,地球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形成新的研究领域。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纲要1、地球化学特点:(1)通过微观领域的研究,用直接信息进行勘查(2)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3)方法适用性强(4)快速,经济,效率高第一章勘查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1、克拉克值是元素在地壳岩石圈中的平均含量。
2、浓度克拉克值=某地质体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说明该元素在地质体中相对集中;反之,则分散。
)3、浓集系数=某元素最低可采品位/克拉克值4、元素的存在形式:⑴独立矿物:独立矿物是元素在宏观的集中状态下的主要存在形式。
⑵类质同像:类质同像是微量元素重要的存在形式,⑶吸附离子:元素以离子形式被吸附于胶体颗粒表面,少数情况下还能结合于胶粒晶格。
5、元素的迁移:⑴元素迁移的方式:I.化学及物理化学迁移①硅酸盐熔体迁移②水及水溶液迁移③气体迁移II.机械迁移III.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迁移⑵元素迁移的影响因素①元素的存在形式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③元素在水溶液中的形式①元素的沉淀①复分解反应②溶液PH值的变化③氧化还原反应④胶体作用6、地球化学异常(异常):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偏离正常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背景):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正常的现象。
元素呈背景含量的地区(或地段)叫做背景地区(背景地段)背景含量的平均值称为背景值,背景含量最高值称为背景上限值。
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即为异常含量。
7、异常的分类:与矿体或成矿作用是否有关异常的形成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元素异常与介质形成的时间关系成晕与成壤时间分散晕: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矿床的次生晕,统称为矿床的分散晕。
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原生晕的破坏,在其附近地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次生异常地段,沿水系呈线状延伸,简称分散流。
8、地球化学找矿:(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2)土壤地球化学找矿;(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4)水文地球化学找矿;(5)气体地球化学找矿;(6)生物地球化学找矿。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纲要1、地球化学特点:(1)通过微观领域的研究,用直接信息进行勘查(2)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3)方法适用性强(4)快速,经济,效率高第一章勘查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1、克拉克值是元素在地壳岩石圈中的平均含量。
2、浓度克拉克值=某地质体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说明该元素在地质体中相对集中;反之,则分散。
)3、浓集系数=某元素最低可采品位/克拉克值4、元素的存在形式:⑴独立矿物:独立矿物是元素在宏观的集中状态下的主要存在形式。
⑵类质同像:类质同像是微量元素重要的存在形式,⑶吸附离子:元素以离子形式被吸附于胶体颗粒表面,少数情况下还能结合于胶粒晶格。
5、元素的迁移:⑴元素迁移的方式:I.化学及物理化学迁移①硅酸盐熔体迁移②水及水溶液迁移③气体迁移II.机械迁移III.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迁移⑵元素迁移的影响因素①元素的存在形式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③元素在水溶液中的形式①元素的沉淀①复分解反应②溶液PH值的变化③氧化还原反应④胶体作用6、地球化学异常(异常):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偏离正常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背景):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正常的现象。
元素呈背景含量的地区(或地段)叫做背景地区(背景地段)背景含量的平均值称为背景值,背景含量最高值称为背景上限值。
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即为异常含量。
7、异常的分类:与矿体或成矿作用是否有关异常的形成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元素异常与介质形成的时间关系成晕与成壤时间分散晕: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矿床的次生晕,统称为矿床的分散晕。
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原生晕的破坏,在其附近地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次生异常地段,沿水系呈线状延伸,简称分散流。
8、地球化学找矿:(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2)土壤地球化学找矿;(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4)水文地球化学找矿;(5)气体地球化学找矿;(6)生物地球化学找矿。
化探复习1、勘查地球化学得概念;在地质与地球化学得理论指导下,在各种介质(包括岩石、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气体等)中系统地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采集地球化学样品,经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它地球化学指标,据此作为找矿得线索与依据,进而寻找矿床;同时用以解决一些地质等其它问题。
2、勘查地球化学得分类;丰度(Abundance):泛指元素在一定得自然体系中得平均含量,也叫克拉克值。
浓集系数:它就是某元素在矿体中得含量(通常以最低可采平均品位作标准)与其地壳丰度得比值。
浓集系数反映了元素在地壳中局部集中(成矿)得能力。
浓集系数较大得元素在矿体周围呈现得地球化学异常强度较大。
对于某些伴生得微量元素,如果其浓集系数较主要成矿元素明显地大,则这些伴生元素便就是寻找该矿床得良好指示元素。
Hg、Sb、Bi、As成为金矿床得指示元素便就是这个原因。
浓度克拉克值:即地质体中某元素得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得比值。
浓度克拉克值>1,说明元素富集,反之则分散。
化学元素在不同成分岩浆岩中得丰度变化,反映了岩浆成因与物质来源得差异,以及结晶分异与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元素得分配;同时也体现出造岩元素对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得制约作用。
研究岩浆岩中化学元素得丰度变化具有重大找矿意义。
2、化学元素在各类沉积岩中得分布(1)碱金属元素(2)碱土金属(3)亲氧元素元素在地质体内得分布形态一般有五种情况:①结合在多种矿物中得元素一般服从正态分布;②集中在一、二种矿物内得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③多次地化作用迭加形成得含量呈正态分布;单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④扩散作用形成得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对流混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⑤两次不同地质作用,可引起两种类型相同而参数不同得分布形式。
研究分布类型得目得就是:正确选择背景值、背景上限以及各种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对分布形式检验直接得到某些地化信息。
地壳中元素得存在形式与元素得迁移地球化学环境就是使元素所在得地球化学系统得以保持平衡得各种物理化学条件得总合原生环境,就是指从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能够形成正常岩石得最深水平得环境;次生环境,就是地表天然水、大气所能够影响范围得环境丰度研究得意义1.判断特殊地球化学过程2.衡量研究区化学元素富集或贫化得程度3.作为选择分析方法灵敏度得依据4.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得依据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得总量称为地球化学储量。
《地球化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地球化学概述一、地球化学的定义与范畴1. 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组成部分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化学演化规律以及这些过程与地球其他物理、生物过程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范畴地球化学的研究范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地球的物质组成和结构- 元素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分布、迁移和循环- 岩石和矿物的形成、演化和分类- 生物与地球化学过程的相互作用- 地球表面环境的化学演化- 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地球化学特征-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地球化学机制二、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1. 地球的物质组成- 地壳:研究地壳的化学成分、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及其变化规律。
- 地幔:探讨地幔的化学结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
- 地核:分析地核的物质组成、物理状态和地球化学性质。
- 地球表面流体:研究大气、水圈和生物圈的化学组成和演化。
2. 元素地球化学- 元素的丰度:研究元素在地壳、地幔、地核中的丰度分布。
- 元素的分布:分析元素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 元素的迁移与富集:探讨元素在地质过程中的迁移机制和富集条件。
- 元素循环:研究元素在地球系统中的循环路径和循环速率。
3.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分类:根据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形成环境对岩石进行分类。
- 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岩浆的起源、演化、结晶过程和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岩地球化学:分析沉积物的来源、沉积环境和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点。
- 变质岩地球化学:探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化学变化和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4. 矿物地球化学- 矿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矿物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和化学键合。
- 矿物的形成与变化:探讨矿物的形成条件、变化过程和稳定性。
- 矿物物理性质与地球化学:分析矿物的物理性质与地球化学环境的关系。
- 矿物化学分类: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进行分类。
5. 生物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循环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模式。
勘察地球化学绪论作业:一.问答题1.戈尔德施密特的贡献有哪些?2.勘查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根据所研究天然介质中元素的异常不同可将地球化学异常分为哪些?4.勘查地球化学最主要的工作方法有哪些?5.查阅资料了解及掌握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和现今的研究进展。
5※<第一章>第一章勘查地球化学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1.丰度2.元素丰度3.风化作用4.扩散作用5.渗滤作用6.背景区7.地球化学背景值 8.地球化学指标 9.背景上限 10.背景下限 11.背景值 12.地球化学异常 13.正异常 14.负异常 15.原生异常 16.次生异常 17.地球化学晕18.原生晕 19.次生晕 20.指示元素二.填空题1.戈尔德施密特分类是根据元素的电子构型,元素与氧的亲和力以及元素在自然界中实际的分布情况来化分的。
2.戈尔德施密特分类将元素分为亲石元素,亲铜元素,亲铁元素和亲气元素。
3.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4.发育良好的风化壳划分为四个带,分别是氧化作用带,水解作用带,淋滤作用带和水合作用带。
5.主要的地球化学作用有:有水介质的地球化学作用,扩散和渗滤作用和有机物作用。
6.地球化学异常具有相对性和地域性。
7.次生异常按异常规模的大小分为:地球化学省,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
8.按对矿床所起的指示作用,指示元素可分为:直接指示元素和间接指示元素。
三.简答题1.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有哪些?2.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有哪几种?3.风化和沉积作用的异同点?4.地球化学异常的主要参数值有哪些?5.简述异常浓度分带性?5※<第二章>第二章岩石地球化学找矿:一.名词解释1.渗透迁移2.扩散迁移3.气相迁移4.原生晕的分带性5.浓度分带6.组分分带7.轴向分带8.横向分带9.纵向分带 10.沉淀分带 11脉动分带二.填空题1.在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成晕元素主要的迁移方式有:渗透迁移和扩散迁移。
第一章绪论1.1 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地球化学?顾名思义,地球化学就是地球的化学,它是研究地球(广义的也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及化学演化的学科。
它是地学和化学的边缘学科。
地球化学着重研究化学元素和其同位素在地球演化历史过程中的分布、迁移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地球化学的定义、概念和研究范围是逐渐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早在本世纪20年代,维尔纳茨基(В.И.Верналскиǔ)给地球化学下的定义是:“地球化学科学地研究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即地壳的原子,在可能范围内也研究整个地球的原子。
地球化学研究原子的历史、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和运动,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的成因关系”。
这大概是那个时代对地球化学的最完整的理解了。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和领域也更为广泛。
1973年,美国全国地球化学委员会地球化学发展方向小组委员会以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名义编写的《地球化学发展方向》(《Orientation in Geochemistry》)一书中给地球化学作了如下的描述:“地球化学是关于地球与太阳系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演化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了与它有关的一切学科的化学方面”。
“地球化学包括组成太阳系的宇宙尘埃化学;地球、月球和行星化学;地壳、地幔和地核化学;岩石循环(包括剥蚀、搬运、沉积和抬升)化学;海洋与大气的化学和岩石中有机质的化学”。
这表明,不但地球化学的研究范围扩大了,而且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也从“地壳中的原子”,“元素的行为”而发展成为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演化”,乃至“地球和行星演化的所有化学方面”。
在各种自然体系中,物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而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其分布也是很不均匀的。
地球化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查明各自然体系(大至地壳、地球、太阳系,小至岩石、矿物)中化学元素的分布状态。
要从其不均匀分布中了解其变化范围和其平均值,后者就是所谓的元素丰度。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纲要1、地球化学特点:(1)通过微观领域的研究,用直接信息进行勘查(2)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3)方法适用性强(4)快速,经济,效率高第一章勘查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1、克拉克值是元素在地壳岩石圈中的平均含量.2、浓度克拉克值=某地质体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说明该元素在地质体中相对集中;反之,则分散。
)3、浓集系数=某元素最低可采品位/克拉克值4、元素的存在形式:⑴独立矿物:独立矿物是元素在宏观的集中状态下的主要存在形式.⑵类质同像:类质同像是微量元素重要的存在形式,⑶吸附离子:元素以离子形式被吸附于胶体颗粒表面,少数情况下还能结合于胶粒晶格。
5、元素的迁移:⑴元素迁移的方式:I.化学及物理化学迁移①硅酸盐熔体迁移②水及水溶液迁移③气体迁移II.机械迁移III.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迁移⑵元素迁移的影响因素①元素的存在形式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③元素在水溶液中的形式①元素的沉淀①复分解反应②溶液PH值的变化③氧化还原反应④胶体作用6、地球化学异常(异常):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偏离正常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背景):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正常的现象。
元素呈背景含量的地区(或地段)叫做背景地区(背景地段)背景含量的平均值称为背景值,背景含量最高值称为背景上限值。
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即为异常含量。
7、异常的分类:与矿体或成矿作用是否有关异常的形成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元素异常与介质形成的时间关系成晕与成壤时间分散晕: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矿床的次生晕,统称为矿床的分散晕。
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原生晕的破坏,在其附近地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次生异常地段,沿水系呈线状延伸,简称分散流.8、地球化学找矿:(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2)土壤地球化学找矿;(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4)水文地球化学找矿;(5)气体地球化学找矿;(6)生物地球化学找矿。
绪言一、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通过系统测定天然物质当中的地球化学性质,发现并研究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而寻找各类矿产,解决地质问题或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
二、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1、定义地球化学背景:地质体或天然产物中地球化学指标正常的现象。
地球化学异常:地质体或天然产物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偏离正常的现象2、地球化学异常的分类1)根据赋存介质:岩石地球化学异常2)根据形成作用不同: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指在成岩成矿作用下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次生地球化学异常:指在基岩、矿石的表生风化作用下,有关元素分散和迁移而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3)根据异常物质与赋存介质形成的相对时间关系:同生地球化学异常、后生地球化学异常4)根据异常的规模:局部地球化学异常、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域、地球化学块体5)根据异常与成矿作用关系:矿(致)异常、非矿异常三、地球化学勘查分类1、根据介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文、气体、生物地球化学勘查2、根据工作区域:区域化探:1:5万,1:20万,1:100万——————寻找成矿有利地段/成矿靶区矿区化探:1:2000,1:1万3、其他:油气化探、金矿化探、构造化探、金属化探、海洋化探四、勘查地球化学的特征1、通过微观领域的研究,用直接信息进行勘查2、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3、方法适用性强(覆盖区、深部盲矿体)4、快速、经济、效率高第一章地壳中元素的分布第一节地壳元素丰度在勘查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一、地壳中元素的丰度丰度:元素在任何宇宙体或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平均含量。
(单位:ppm、ppb) 克拉克值:地壳中元素的丰度。
浓集系数:矿石最低可采品位/克拉克值浓集克拉克值:地质体或区域中元素的丰度/克拉克值二、克拉克值的勘查地球化学意义1、克拉克值是地质体中元素分散和富集的一种尺度2、克拉克值是勘查地球化学测试方法灵敏度的总标准3、克拉克值可预测全球矿产资源第二节 地球化学背景值和背景值上下限的确定一、正态分布1、基本概念2、正态分布检验一般认为样品数大于30时可满足计算背景值及其上下限的基本要求。
矿产勘查地球化(简称勘查地球化学)————————————————————————————————作者:————————————————————————————————日期:2第一部分:矿产勘查地球化学(简称勘查地球化学)一.沿用的理论基础(点源分散模式)勘查地球化学是从一门找矿技术即地球化学探矿方法发展起来的,因而它的理论是在广泛应用各种找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从20世纪30年代——80年代,它的研究对象是矿床。
它的理论基础是矿床物质通过分散过程在四周的各种介质(包括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地表水、植物及空气)中形成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分散模式,(见图1)。
根据这些分散模式可以追踪和发现新矿床。
多年来的研究重点都是放在矿体受到风风化后,矿石物质从矿体分散出去所造成的次生异常。
勘查地球化学十分强调应用,这使它的方法学发展始终走在基础研究之前,从60年代开3始,土壤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及生物地球化学等方法已应用到大规模区域性或国家性多元素地球化学填图,这些都超出了从矿床点源出发的地球化学分散模式理论的范畴。
(一)次生异常(次生晕)次生异常可以按它们与介质在形成时间上的关系分为同生的(包括碎屑异常、水成异常、生物成因异常等)与后生的(包括水成异常、气体异常等)。
1.碎屑异常(机械分散晕)呈稳定的原生或次生矿物的碎屑存在。
碎屑异常可以是原地风化形成的,如矿床上方残积土内的异常;也可以是各种机械应力(如重力、水、冰及风)搬运形成的,如各种运积物中的碎屑异常。
我们所从事的土壤测量和水系沉积物测量绝大部分属碎屑异常。
2.水成异常(前苏联术语称盐晕)异常物质曾经在水中呈简单离子、络合物或胶体等形式搬运过。
如果异常的物质仍留在水中,这种水成异常叫做水化学异常;如果异常物质在水中经过一度迁移后,以沉淀、胶凝、吸附等方式析出在某些疏松物质之中,则称为某种覆盖物或沉积物中的水成异常。
区分水成异常与碎屑异常的主要方法:采用研究冷柠檬酸(冷提取)提取出的金属占全金属的含量比例(比例≤5%的,其异常几乎完全呈碎屑形式)。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1.地球化学找矿有何特点?2.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有哪些?3.什么是元素的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在地球化学找矿中有何作用?4.研究元素丰度有何意义?5.元素为什么会迁移?迁移的实质是什么6.是地球化学背景?如何确定背景值?地球化学背景有哪些种类?7.是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确定异常下限?地球化学异常如何分类?8.地球化学找矿的意义是什么?9.地球化学异常是如何分类的?10.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1在进行地球化学找矿时,依据什么原则来选择指示元素24.如何选择?12.应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隐伏矿体及矿石类型、矿化规模进行预测?13.简述原生晕及次生晕的含义及特征。
14.阐述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15.阐述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16.阐述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17.除常规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18.简述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三种方法的异同点。
19.采样布局需要遵循哪些原则20.野外采样土壤测量与水系沉积物测量有什么不同21.如何防止样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22.选择分析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实验室质量控制应采取哪些措施23.试述普查找矿时地球化学异常解释与评价的任务、要求和依据?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如何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25.如何判断矿体的赋存位置?26.简述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应用对象和解决的地质问题。
27.简述地球化学测量在地震预报和监测上的应用原理及影响地震水化学异常的因素?第一章绪论1.地球化学找矿有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一下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勘查地球化学是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物质成分作为找矿的基础,它所观测的不单是一些地质现象,或者是地质体(包括矿体)的若干物性参数。
化探观测的是化学元素和其他地化参数,有些指示元素本身就是成矿元素或者为伴生元素,因此,可以说化探是一种直观的找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