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与护理体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26例妇产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和护理体会(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有效抢救和护理措施。
方法总结我院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妇产科收治的2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临床方法和急救护理措施,分析临床效果。
结果26例妇产科失血性患者在经过我院及时抢救和有效护理后均痊愈并顺利出院,抢救成功率为100%,无死亡病例。
讨论对妇产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抢救和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专业技术、主动开展抢救,还需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产妇出现死亡绝大部分跟产后大量失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所有妇产科产妇死亡病例中,产后失血造成的死因位于首位[1]。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绝大部分都是急性大出血,具有起病急、进展快以及病情严重等特点。
本文笔者主要通过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这段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这段期间妇产科收治的2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患者的年龄为:18―38岁,平均年龄为26.8±8.5岁;26例患者中,宫外孕患者共计2例,剖宫产手术时出血患者共计10例,顺产出血患者共计14例,患者的出血量为1300―3200ml、平均出血量为2364.36±640.56ml。
1.2方法1.2.1临床方法①对症处理。
护理人员首先应该让失血性休克患者取枕平卧,将患者的头部抬高15°左右,并偏向一侧。
准备好吸痰器,主要是为了及时将患者呼吸道、口鼻中的呕吐物以及分泌物及时清除,从而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②氧气吸入。
尽早帮助失血性休克患者缓解机体内缺氧的状态,立即给他们进行人工给氧,一般给氧浓度为40%左右、流量为4―6L/min最佳,在患者给氧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确保氧气吸入的通畅和有效。
③对血容量进行补充。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对患者进行输血和输液治疗,主要是为了保证患者体内重要的脏器可以得到足量血液供应,从而及时打开静脉通路,滴注速度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妇产科急诊失血性休克临床救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对妇产科急诊失血休克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
方法回忆性分析我院2021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4例妇产科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资料,总结对该类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
结果64例患者给予有效的救治措施后,出血情况得以控制,纠正了患者的休克状况,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00%。
结论迅速判断病情,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全面、有效的救治措施,可大大提高妇产科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救治体会0引言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是由于产妇在分娩时或分娩后大量失血,使患者循环血量骤然减少而引起患者休克的病症。
发生失血性休克时,患者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发生障碍,使得身体中重要的生命器官缺氧缺血【1】,如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平安。
即使抢救及时,也会发生脑垂体缺血性坏死等后遗症【2】。
正确地诊断、处置及治疗,对控制病情,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相关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对妇产科急诊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4例妇产科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9.423.16〕岁。
产生出血原因为:软产道损伤10例,胎盘粘连12例,胎盘残留7例,宫缩乏力15例,子宫破裂7例,子宫内翻出血4例,腹腔妊娠出血4例,卵巢黄体破裂3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大出血2例。
患者在手术期间出血量为800~4000mL,平均出血量1500mL。
①为患者采取平卧位,将头部略微抬高约15º,向左侧或右侧倾斜。
②将患者口腔、鼻腔、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或呕吐物清理干净,给予患者高浓度、高流量吸氧,缓解其体内缺氧状况。
③建立静脉通道,如周围静脉穿刺困难时,可选择锁骨下静脉或周围其他大静脉进行穿刺,必要时可作周围静脉切开【3】。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和总结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方法。
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干预后,22例患者均能康复,抢救成功率100%,生存率10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9±3.2天。
结论: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争取失血性休克后的抢救时间,是保证妇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转归和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妇产科患者大出血时,血容迅速降低,当血容降低到一定程度(通常为快速、大量失血超过总血量30%-35%)且未采取有效措施补充血容时,患者可发生休克综合征[1]。
失血性休克发病的根本原因与血容量不足超越代偿功能有关,但失血性休克并非病因而是症状,其对患者的损害主与血容降低后,机体无氧代谢增加而发生的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其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随着病情迁延,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2]。
因此为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当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后要快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补充血容、扭转休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4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妇产科疾病患者,其中16例为产后出血患者,3例宫外孕,3例其他,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4.1±3.5岁。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急救和护理方法。
2 结果22例患者经抢救和护理后,最终均康复,抢救成功率100%,术后存活率100%。
3 讨论3.1 诊断方法当患者有大出血症状,发生皮肤苍白、冰凉、花斑症状时则快速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外周静脉血情况,当观察到患者脉搏减弱、尿量减少、神志改变、血压下降时,则警惕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对疑似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常规检车,确定患者血液中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尿素氮以及肌酐变化,若患者發现患者血清钠增高,则提示患者失血较严重,需立即进行急救。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要点及体会。
方法:对82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抢救体会。
结果:82例患者围术期死亡患者2例,死亡率2.44%,剩余80例中35例送入病房养护,45例继续在icu 进行救治,最终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2.6±3.2)天。
结论:术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熟练主动的配合,是成功救治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关键。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32-01妇产科病患失血性休克一般都是急性大出血,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常会有生命危险,在抢救过程中必须争分夺秒,并且完善抢救措施和护理管理,才能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本文通过对我院82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抢救体会要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妇产科8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阴道分娩宫缩乏力患者29例,剖宫产宫缩乏力患者26例,宫外孕破裂出血15例,胎盘早剥4例,腹腔妊娠出血患者3例,卵巢黄体破裂出血患者2例,侵蚀性葡萄胎造成子宫穿孔出血3例;出血量为1000-10000ml。
1.2 抢救护理方法1.2.1 首先对症处理,给患者去枕平卧,并使头部向一侧倾斜,以改善脑灌流,恢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1];及时的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吸入高流量高浓度氧,改变患者机体的缺氧状态,浓度一般度为40%,流量4—6l/min。
及时测量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以及体温,快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
1.2.2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输液、输血。
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如穿刺困难时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2],严重者还可以行静脉切开术,以保证患者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浅谈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和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抢救护理方法,为临床抢救和护理提供参考信息。
方法 2005至2006年我院共有2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果全部28例患者接受抢救以及护理之后,均完全康复,临床治愈率为100%。
讨论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以及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生命而言非常重要,在这一过程中的护理模式应该是围绕患者展开的护理服务,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关系对于改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好的帮助。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措施;护理体会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主要是因为其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大量的出血情况而引发的休克症状。
失血性休克患者非常危险,如果不及时的为患者止血以及补充血容量,则会导致患者的死亡,在妇产科里,产后出血是引起患者休克的主要原因。
医护人员寻找换的出血病因,及时的止血以及补血,患者还是能够获得痊愈的。
此次根据我院2005至2006年接收的28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5至2006年我院共接收了28例出血性休克患者,最小患者是17岁,最大患者是41岁。
其中宫外孕患者8例;顺产时产道出血患者14例;剖宫产时出血患者6例。
出血量为1300—3200ml,平均出血量为2400士730ml。
1.2 方法1.2.1 抢救护理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扩充能够保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提供必需的灌注基础,能够有效的避免休克。
为患者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其中一条就是用来进行静脉扩容的,改善患者的血容量过低情况,避免凝血现象出现。
另外一条静脉通道是用来给药的,比如剖宫产中,患者的宫缩乏力就需要使用宫缩剂来改善该类情况,医护人员在旁遵医嘱为患者进行补血、补液、给药等操作,配合手术完成。
并且,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防止患者因失血休克导致脑组织受损或其他器官受损,一般我们对患者的呼吸保持方法都是选择给氧治疗。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与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6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16-01由于大量出血,使血容量突然减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内脏破裂,严重创伤,大血管外伤等,本科2008年——2012年共对135例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抢救治疗,除3例因多脏器损伤而死亡,其余患者经过积极抢救与护理全部康复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情监测项目1.1 一般监测项目①意识和表达:休克早期,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或轻度的焦虑和烦躁,逐渐减少增加休克失代偿期患者的脑缺血,缺氧增加导致患者意识混乱,冷漠,甚至昏迷。
②皮肤粘膜和肢体温度:休克一旦发生,病人均呈现面色苍白、四肢远端皮肤湿冷等周围血管收缩,致毛细血管灌注量下降,即血液淤滞现象。
若唇指出现紫绀,压唇试验苍白提示病情恶化。
机体微循环灌注严重不足,当皮肤泛起出血点或淤斑,则有发生dic可能。
③血压与脉压:休克早期血管代偿性收缩,血压并不降低,反而有升高的可能,脉压差缩窄。
休克晚期,则血压极低或测不到,因而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
④心率与脉搏:心率增快、脉搏细数大多出现在休克早期,血压下降之前,这也是一种代偿性反应,无明确适应症时不应使用β阻滞剂,如心得安来降低心率。
⑤呼吸:失血性休克表现为红血细胞数目降低,血液携氧减少导致组织缺氧,刺激化学感受器,导致呼吸急促,另一种表现为组织的灌注减少,无氧代谢产生乳酸堆积,代谢性酸中毒出现到刺激的化学中枢导致呼吸的加快。
⑥尿量:尿量是反映肾灌注和全身容量是否正常的最敏感的指标,正常成人不少于500ml/24h(不少于30ml/h)。
凡尿量不足25ml/h,提示机体有效循环量的不足,应加快输液保持尿量在30-40ml/h较为合适。
当尿比重长时间低于1.015时,则有肾功能障碍的可能。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抢救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抢救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选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予以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治愈率和病死率。
结果:82例患者经抢救后治愈79例,死亡3例,治愈率96.3%,死亡率3.6%。
结论: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有序、有效的急救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脱离危险,促进痊愈。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妇产科;抢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307-01失血性休克是妇产科常见的临床症状,患者由于手术或治疗等短时间内大量出血而未能及时得到补充足量液体引起。
不及时进行抢救容易引发死亡严重后果。
失血性休克发生早期机体通过应激反应对休克进行代偿,但其临床治疗还需要及时补充液体进行治疗,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本文主要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抢救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选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年龄23-35岁,平均(27.8±3.2)岁,出血量1000ml-3000ml,平均(2537.2±562.5)年,其中宫外孕治疗出血9例,顺产后出血31例,剖宫产手术出血42例。
1.2护理方法1.2.1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成检查,做好术前皮试工作,并为患者备血600-1200ml,抢救过程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增减血量,保证充足血液供应。
1.2.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记录患者液体出入量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生失血性休克指征则立即对症处理,将患者头部软枕去掉,取平卧位,将患者头部抬高15°左右[1],倾向一侧,抬高双腿增加回心血量,增加肝肾和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实施必要保暖措施,避免患者体温过低造成血液循环减慢。
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急救与护理体会[摘要]失血性休克的病人起病很急,往往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我科在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流程指导下,对病人进行积极的抢救,迅速评估病人的病情,尽快止血,有效恢复血容量,改善低灌注状态,积极预防并发症,保障了抢救的成功率。
抢救过程中,护士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抢救的成功。
同时,在抢救过程中,因为有很多的口头医嘱,医院专门设立了口头医嘱记录本,执行前后要及时查对,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抢救成功后及时记录,保证了医疗质量的有序进行,抢救过程中,把握好各个抢救环节,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临床急救;失血性休克;护理措施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
如严重腹泻、剧烈呕吐、大量排尿或广泛烧伤时大量丢失水、盐或血浆;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肠道溃疡引起大量内出血;肌肉挫伤、骨折、肝脾破裂引起的创伤性休克及大面积烧伤所致的血浆外渗均属低血容量性休克[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祸发生率逐年增加,车祸后极易引起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血管破裂或脏器出血而引起的体液丢失,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而引起。
如果伤后1 h内及时处理,24%的死亡可以避免。
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共收治53例严重失血性休克的病人,通过有效的急救处理、早期快速地补充液体和输血,大部分病人转危为安。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收集整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失血性休克的病人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14-69岁,平均42岁;受伤原因中车祸43例,意外创伤2例,高处跌落6例;受伤类型中四肢骨折31例,颅脑损伤10例,其余损伤12例;失血量1 500 mL-2 000 mL的病人30例,大于2 000 mL的病人19例,儿童骨折失血量约400 mL共4例。
根据修正创伤评分系统进行的评估,轻伤40例,重伤13例。
浅谈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治疗的86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及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护理。
结果:经过护理后,所有患者痊愈。
其中有4例患者因病情恶化送入特护室,经过特殊治疗后痊愈出院,治愈率100%。
结论:手术前以患者为中心,给予心理护理,建立静脉通路,并及时补充循环血量;手术中护理人员与手术医生密切合作,并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这是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护理的重要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救治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61-02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引起的,常见于妇产科疾病、外伤引起的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消化性溃疡出血等。
失血性休克是由失血的速度和失血的量决定的,在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即急性大出血)但又没有得到及时补充时最易发生失血性休克。
妇产科失血性性休克多为急性大出血,目前妇产科患者因急性大出血导致休克死亡是我国妇产科医疗事件死亡的重要原因。
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治疗的86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
86例患者为妇科和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年龄为24~35岁,平均年龄26岁。
86例宫外育输卵管破裂出血23例,胎盘滞留18例,剖宫产宫缩乏力者20例,分娩出血者15例,产后出血10例。
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出血量为500~10000ml。
出血量为500~2000ml患者40例,2000~4000ml的患者32例,4000~5000ml的8例,大于5000的6例,其中2例患者出血量达10000ml。
1.2临床护理方法1.2.1心理及教育护理:心理护理要贯穿于患者手术前后的整个过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6例选择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最大12岁,最小5个月,颅内感染17例,急性中毒1例,重度脱水5例,肥胖和其他原因3例。
留置针输液时间最长8d,最短2d,输液结束采用NaCl溶液和肝素液正压封管。
1.2操作方法:根据患儿静脉粗细选取相应型号留置针,备齐静脉留置针输液用物,取10ml注射器抽吸10ml NaCl溶液,戴无菌手套取出留置针,取下肝素帽,装在注射器上排尽空气放入无菌盘内备用,操作时由助手将患儿抱至光线充足的专用静脉穿刺桌上进行,助手双臂夹住患儿上肢及身体平放于桌上,头偏向一侧,肩下垫一约5cm厚枕头,充分暴露颈外静脉穿刺部位,穿刺部位取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上1/3处颈外静脉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操作者站在患儿头端,暴露穿刺侧颈外静脉,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颈外静脉两端,右手持留置针座以针头和皮肤成45ʎ角刺入皮肤,刺入皮肤后,当患儿啼哭时,以针头和皮肤成20ʎ角刺入血管(患儿啼哭时颈外静脉暴露最明显),观察软管有回血后,降低角度,退出针芯少许,缓慢将软管送入静脉内退出针心,软管送入血管的长度应为软管长度的2/3,过短易脱出,轻推注射器活塞观察静脉穿刺处有无肿胀,回血是否正常,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用胶布固定软管于耳后。
抱患儿回病床上平卧或侧卧避免静脉留置针受压。
2护理2.1操作前护理:①做好患儿家长的宣教、解释工作,取得患儿家长的同意和配合;②评估患儿,严重心肺疾病患儿不宜选用此法,年龄较小的患儿因颈项短小操作较困难一般也不选此法;③用温水洗净患儿颈部污垢,观察颈静脉周围皮肤是否有破溃、湿疹,换上低领开衫;④不能配合和烦躁的患儿使用约束带约束上肢。
2.2操作中护理:①此项操作必须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静脉穿刺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操作,确保穿刺一次成功;②穿刺点选择不可过高,过高因靠近下颌角妨碍操作,过低易损伤锁骨下胸膜及肺尖;③助手应随时观察患儿面色及呼吸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穿刺并进行抢救。
26例妇产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和护理体会【摘要】妇产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是一种危急情况,抢救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26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探讨了抢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护理工作要点、困难与挑战、成功经验、失误教训等方面。
研究发现,抢救中的关键在于快速而精准的判断和处理,护理工作要注重团队合作和细致入微。
抢救中的困难和挑战也需要及时应对和解决,从而带来成功经验和教训。
结论部分提出抢救和护理的启示,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本研究进行总结。
本研究为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护理、体会、关键问题、工作要点、困难、挑战、成功经验、失误教训、启示、研究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妇产科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失血性休克仍然是妇产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失血性休克是指因失血量过多、过快而导致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全身组织和器官无法正常供血和氧供,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严重病情。
在妇产科手术中,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和患者生理特点,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病情常常进展迅速,给抢救和护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针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失血性休克病情的变化多端、抢救过程的复杂性,护理人员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深入研究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于提高护理水平、减少病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对26例妇产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和护理,旨在总结经验和教训,探讨成功的因素以及困难与挑战,为提高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和护理质量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对这些患者的具体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在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总结护理工作中的要点,探讨抢救中的困难和挑战,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为后续抢救和护理工作提供启示和指导。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体会总结了156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处理及护理方法,包括准确评估病情,建立有效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尿量,做好术前准备,准备记录病情,积极处理原发病。
认为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救治和严密的护理观察,可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从而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标签: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处理;护理本院妇产科自2012年3月~2013年12月共收治失血性休克患者156例,由于抢救及时,护理得当,患者均转危为安,抢救成功率为100%。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6例患者在入院时均诊断为失血性休克,其中宫外孕72例,不全流产68例,前置胎盘2例,产后出血11例,葡萄胎1例,更年期月经紊乱2例。
入院时血压为10/6kPa19例,血压为8/5kPa30例,血压测不出7例。
1.2抢救效果156例患者经抗休克、对症处理,30例血压回升后送手术室手术,其余在特护室就地抢救,均痊愈出院。
住院天数最短3d,最长15d。
抢救成功率100%。
2急救护理措施2.1准确判断病情在患者入院后应立即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生命体征,准确判断病情程度,给患者取休克体位,即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缓解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
立即输氧和做好输液准备,并注意保暖,对烦燥不安的患者采取保护措施以防坠床。
患者入院时严密细心的护理观察是掌握病情和发现病情变化的重要环节,能在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和病情的程度,可为医生提供客观的诊疗依据,为成功救治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同时迅速采取抢救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救治患者。
本组病例中有7例入院时血压测不出,病情危急,由于入院时护理观察到位,救治及时,患者均转危为安,痊愈出院。
2.2建立有效静脉通路迅速组织抢救队伍,积极配合医生开展有效的抢救措施,迅速在5min内建立1条以上的有效静脉通道。
试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护理【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护理展开讨论。
在将介绍失血性休克在妇产科中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在将从急诊评估和诊断、早期抢救措施、控制出血源、补液和输血治疗、循环支持和监测等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结论部分将总结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策略,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通过全面分析,希望为医务人员在面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时提供参考和指导,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急诊评估、诊断、早期抢救、出血源、补液、输血、循环支持、监测、策略、未来发展、挑战。
1. 引言1.1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定义和特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是指在妇科手术、产科分娩或产后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大量出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从而出现严重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危重症。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特点主要包括发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危重程度高。
在产科领域,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会给母婴双方带来严重的危害。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发生主要与产程合并胎盘早剥或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子宫裂伤、重度产后出血等原因密切相关。
对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及早诊断、迅速干预至关重要,只有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才能有效地挽救病人的生命。
1.2 失血性休克在妇产科中的重要性1. 妇产科手术和分娩过程中常见的出血风险:妇产科手术和分娩是女性生育过程中常见的医疗操作,而出血是这些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不论是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还是阴道分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出血风险。
一旦出现失血性休克,及时的抢救措施将决定患者的生命存亡,因此妇产科医生和护士需要高度重视失血性休克的防治工作。
2.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超过20万名孕产妇死于产后出血,而失血性休克是引发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26例妇产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和护理体会近期,我在妇产科实习期间,亲身参与了2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工作。
这段经历对我的职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让我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了失血性休克的紧急性和危险性。
每个失血性休克患者都可能面临生命危险,需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血容量,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在这些抢救过程中,时间是至关重要的,每一分钟都可能决定生死。
因此,我们必须迅速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其次,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评估和监测是十分重要的。
在抢救过程中,我们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此外,我们还要评估有关出血部位、休克程度和抢救效果的信息。
只有通过全面准确的评估和监测,我们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危险,改善患者的状况。
另外,我对输血和液体复苏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时,输血和液体复苏是最常用的方法。
输血可以迅速补充患者缺失的血液成分,提高血容量和氧运输能力。
液体复苏则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组织灌注。
然而,我们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输血和液体种类、剂量和速率,以防止不良反应和进一步加重休克。
此外,我还学会了与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时,医生、护士和其他抢救人员必须密切合作,协调工作,相互配合。
我们必须以患者为中心,相互支持,分享信息和经验,共同制定最佳的抢救计划。
只有通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我们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最后,我在这次经历中对于自己的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的职责是拯救生命、减轻病痛,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
在面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时,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尽一切可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提供护理,努力让患者尽快康复。
因此,我对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感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总之,通过参与2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工作,我不仅获得了宝贵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从中汲取了深厚的体会。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措施和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12年11月期间入住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5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护理方案不同,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8例,治疗期间采用一般临床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28例,加强临床急救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评估临床护理满意度。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
28 22 5 1 96.43
对照组 28 9 12 7 75.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护理体会
失血性休克是产科中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需要医务人员积极采取临床护理抢救和护理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迅速查明产后出血的原因,密切监测产妇的神志、面色、表情、皮肤颜色、四肢感觉、心率、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的变化及产妇主诉,以识别休克的程度。
若产妇表现为烦躁不安、口渴、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率加快、血压维持正常或稍高、舒张压上升而脉压差缩小,应考虑为休克早期,应及时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量,尤其在产后及时排空膀胱,术后保持留置尿管通畅,正确按摩子宫,按压宫底,防止宫腔积血,是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措施。
由于妊娠
期血容量增加,使产妇对失血的耐受性增加,一般阴道分娩出血量达500 m ,l 剖宫产失血量达1000 m l时,产妇才出现低血容量的临床表现,但对产妇出血量多少的计算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做到失多少补多少的原则。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中强化临床抢救,加强人性化护理,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可见其效果。
有效的临床抢救和护理对策主要表现如下。
3.1入院护理
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要妥善安排患者住院,保持冷静、沉着,根据患者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详细询问病史后加强体温、血压、意识、呼吸等方面的检测,对病情做出正确判断,并汇报医师。
保持患者头部、下肢稍抬高,增加全身静脉回心血量,以保证心脑重要器官血液供应;采取有效保暖措施,防止热量过多散发。
对于焦虑、急躁等心理不平稳的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3.2抢救护理
经静脉输血时要尽量选择大静脉靠近心脏部位穿刺,常见的输血血管为大隐静脉、正中静脉。
若采用上述方式输血困难应考虑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
建立≥2条静脉通道[3],可使用其中一条做静脉扩容,使用生理盐水辅助输血可有效提高血容量和血浆渗透压,降低血管内凝血和微血管凝血的几率。
另外一条静脉通道用于抢救药品的输入。
加强临床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时做好对症治疗。
保持
患者呼吸通畅,以免病情对患者造成脑组织等重要器官的负面影响。
保持人工给氧,必要时采用气管插管通气,以免发生窒息。
3.3基础护理
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记录患者的尿量、神智等情况。
其中尿量能够明确的反映出组织灌注情况,尿量减少1/2提示可能出现休克,尿量减少为每小时30毫升表明患者的肾血流灌流严重不足[4],要立即遵医嘱补液或输血,若补液、输血无效提示肾功能症状。
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坚持无菌操作,加强临床症状观察,检查患者的皮肤湿度、温度、色泽等。
3.4心理护理
血性休克病情发作快速、危机,经常伴有外伤或疼痛,容易引发患者的紧张、恐惧、不安等负面心理状况,影响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保持微笑、和蔼的态度,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疑问,告知患者和家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患者了解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流程,增加其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更好的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临床操作,降低了产妇失血性休克死亡率,对促进失血产妇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雁,林桂莲,甘秋萍,梁绍诚,黄海.腹部大血管损伤致失血性休克62例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8(07):109-110.
[2] 姜兰,安虹.严重创伤休克患者术中安全输血的护理对策[a].
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齐鲁护理杂志,2012,13(04):198-199.
[3] 丁玎.雌孕激素复合口服避孕药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a].首届赣鄂湘中西医结合(生殖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15(14):106-107.
[4] 唐仕琼,邱秀蓉,王颖.宫外孕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20(1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