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doc

中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doc

中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doc

十三、教学进程安排

项目

课程序号

1职业道德

公3职业生涯规划

共 2 语文应用基础

基普通话

础 3 英语

课 4 医用化学基础

5数学应用基础

块6

体育

7 计算机应用基础

8 解剖学基础

9 中医学基础

基10 生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

课11

12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模

13 药物应用护理

14护理学基础

15护理礼仪

16人际沟通

17护理伦理

专18心理与精神护理

业19内科护理

20外科护理

21妇产科护理

课22儿科护理

程23护理专业技术实训

24健康评估

25急救护理技术

26五官护理

27老年护理

28传染病护理

毕业考试课程:

1.护理学基础

2.内科护理

3.外科护理

学时数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总理实1学期2学期 3 学 4 学期5学期 6学期计论践期

18周18 周18周18 周44 周

36 30 6 2

36 30 6 2

72 60 12 2 2

36 30 6 2

72 60 12 2 2

54 38 16 3

56 40 16 2 2

72 12 60 2 2

72 36 36 4

72 48 24 4

72 48 24 4

54 44 10 3

36 30 6 2

72 52 20 4

72 54 18 4

72 48 24 4

36 24 12 2

36 20 16 2

36 30 6 2

36 30 6 2

108 72 36 6

108 72 36 6

72 50 22 4

72 54 18 4

90 0 90 5

36 30 6 2

36 18 18 2

54 36 18 3

54 38 16 3

72 60 12 4

基础护理学中职教学大纲(2学期)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中职三年制) 一、课程简介 护理学基础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及治疗需求的基础护理技术和相关的护理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教学活动主要采取讲授、演示、培训、电教、练习、等形式,通过提问、作业、操作及理论考核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本课程在第一、二、三学期开设,总时数为224 学时,其中,第一学期理论32学时;第二学期理论26学时,实践30学时;机动8学时;第三学期理论64学时,实践64学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阐述护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2、了解医院基本结构与功能。 3、掌握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满足护理对象各项需求的护理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将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技术运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及各项护理操作中。 2、能规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 (三)思想素质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热爱护理专业、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进一步形成现代护理理念。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 3、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队合作精神,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考核方法 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的成绩分为理论和操作两部分,其中期末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技能考试30%。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为考查科目;第二、三学期期末考试为考试科目采取闭卷考试,时间地点由学校安排,考试时间90分钟。题型第一学期可由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组成;第二、三学期为和护考接轨均为选择题,题型由A1、A2、A3、B1组成,并参照护考资料出题。

最新中职护理学基础题库精选(3)

41.某患儿,9岁,扁桃体切除术后伤口局部有少量岀血,可在颌下 A.放置热水袋 B.放置冰囊 C.用乙醇纱布湿敷 D.进行红外线照射 E. 用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 答案:B 42?超声雾化吸入操作正确的是 A.水槽内加冷蒸憎水50ml B.用冷蒸馅水稀释药液至10ml C.添加药液应先关机 D.治疗毕,先关电源开关 E.雾化罐、螺纹管治疗毕需浸泡消毒 答案:E 43.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化脓时,禁忌用热,其原因是 A.易加重局部出血 B.易加重病人疼痛 C.易导致面部烫伤 D.易导致颅内感染 E.易掩盖病情答案:D

44.马女士,75岁,肺源性心脏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等症状,现釆取鼻导管氧气吸入,病情好转,病人要进食时,应 A.先关流量开关,后拔管 B.先关总开关,后拔管 C.分离氧气管道,鼻导管保留 D.先拔管再关流量开关 E.边进食边吸氧 答案:D 45?颈外静脉输液,最佳穿刺点在 A.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下1/3处 B.下颌角与锁骨下缘中点联线下1/3处 C.下颌角与锁骨下缘中点联线上1/3处 D.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上1/3处 E.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中1/3处 答案:D 46.濒死期病人会出现 A.呼吸停止 B.新陈代谢相继停止 C.反射性反应消失 D.体温下降,接近室温

E.各系统功能紊乱 答案:E 47?为保持病室安静应 A.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应做到"四轻" B.白天病区环境噪音标准在35-50dB C.两人交谈的最佳距离是3米 D.病室安装隔音罩 E.室内多种花草、树木、减少嗓音 答案:A 48?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 A.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B.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 C.补充营养,维持能量 D.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E.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 答案:B 49.李先生,48岁,因最近肝区不适住院,拟诊肝炎,医嘱査肝功能,护士釆血的时间最好在 A.晨起空腹时 B?临睡前 C.发热时

中专护理教学计划(详细)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临床护理技能、社区卫生保健知识、富有人文精神精神,能适应临床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家庭,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护理、康复以及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技能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对医学科学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护理岗位群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为原则,以素质教育和护理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采用“2+1”培养模式,即二年的校内学习和一年的医院实习,学校和医院两个育人主体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责任。校内学习以理论课为主,辅以实验、实训和见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一年的教学医院顶岗实习中完成专业课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2)具备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及护理知识。 (3)具有基本的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4)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规范、较熟练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3)具有对危重患者的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及一定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4)能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保健服务、康复指导和进行卫

课程设置 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情况说明

课程设置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情况说明 赤峰北方电力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情况说明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社会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企业、单位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备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备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职业教育阶段三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专业基础到专业技能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年级上学期设置公共文化课,一年级下学期设置专业基础课,二年级设置专业理论课,三年级设置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具体课程设置见(附件1)。为适应学生生活范围逐步从学校扩展到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我校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使学生适应单位集体生活。 课外活动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国家通过制定专业名称及用书目录大纲,以保证职业教育的基本质量,提高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三年职业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小而专、专而精,形成有专业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学校也在逐步开设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技术专业课程。 赤峰北方电力职业技术学校 20XX年10月17日

最新中职护理学基础题库:第七章冷热疗法的应用

第七章冷热疗法的应用 一、单选丿(每丿 1、当温度超过45:C会刺激下列哪种接受器而引起不舒适(C ) A、热接受器 B、冷接受器 C、疼觉接受器 D、热疼痛接受器 2、热疗法的局部生理效应,不正确的是(C ) A、血流增快 B、体温上升 C、肌纤维收缩性增加 D、需氧量增加 3、冷疗法的局部生理效应,正确的是(D ) A、血管扩张 B、代谢增快 C、神经传导速度加快 D、淋巴流量增 加 4、下列哪一项不是冷、热疗法的效应(B ) A生理效应B、时间效应C、继发效应D、远处效应 5、影响对热敏感性的因素不包括(B ) A、年龄 B、性别 C、病情 D、意识 6、炎症初期用冷的目的是(A) A、解除疼痛 B、血管扩张C促进愈合D使炎症消散 7、冷疗制止炎症扩散的机制哪项正确(B ) A、解除神经末梢的压迫 B、降低细菌的活力 C、降低体温 D、使 肌肉、肌腱等组织松弛 8、用热的目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 A、促进炎症消散或局限 B、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C、增加深部组织 充血D、制止炎症扩散

9、炎症早期用热的主要目的是(A)

A 、 扩张局部血管 B 、改善血液循环 C 、促进炎症吸收和消散 D 、 增加百细胞的吞噬功能 10、炎症后期用热的目的是(D ) A 、解降疼痛 B 、消除水肿 C 、促进愈合 D 、使炎症局限 11、用热可解降疼痛的机制是(D ) A 、增加新陈代谢和白细胞吞噬功能 B 、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 改善血液循环 C 、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反射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 D 、抑制细胞活动, 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 12、某人下楼时不慎踝关节扭伤,1h 后来门诊就诊,正确的处理方 13、下列冷疗法中,错误的做法是(B ) A 、扁桃体摘除术后冰囊置于颌下 B 、脑水肿病员头部降温,体温维 持在30°C 以下 C 乙醇拭浴病人出现寒战,发冷立即停止操作 D 化学制冷袋冷敷嗅 到氨味应立即更换 14、禁用冷疗的部位不包括(C ) A 、枕后、耳廓、阴囊 B 、胸前区 C 、后背 D 、腹部 15、下列哪种病人禁忌局部用冷疗(C ) 后再 法是(B ) A 、热水局部浸泡 D 、先热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护理 专业代码:630201 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助产、护理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 学制:中高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 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面向 1、服务面向 主要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健康保健工作。 2、就业岗位(群) 护理人员。 培养目标与规格 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为体现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特点,通过调研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及生产过程技术要求等,由此进行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培养目标定位。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因此需要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分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本专业学生获取下列职业资格证书: 3、培养目标 根据对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可确定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 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重点面向基层、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应用型专门护理人才。 4、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从事整体护理必须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伦理学等);熟悉急、难、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熟悉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程序和内容;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程序、文件制作以及科研论文的书写知识。 (2)技能要求 能够很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常见、主要问题,做好基层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观察,并结合自己实践不断提高;能够独立利用各种机会和工具(包括计算机网络等)查阅、并获取新的护理学相关知识;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撰写医学科研论文;能够和患者、同事以及各种社会关系进行正

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 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国际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具有国际商务活动的外经贸企业、三资企业、驻华外国商社、中外金融保险机构、涉外宾馆饭店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外贸销售、外贸制单、进出口货物报关、涉外商务代理、货运代理、船务代理、涉外商务咨询、商务文秘和其他涉外商贸服务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 了解国际商务工作的基本政策、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 2. 了解国际商务中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环节和具体运作,包括组织货源、签订合同、报关报验、安排运输、制单结算等。 3. 具有较扎实的外语基础,能较好地用外语进行商务洽谈,能熟练地处理商务函电、合同和单证。 4. 具有国际汇兑的基本知识和经济核算的基本技能。 5. 初步具有公关能力。 6. 具有中英文录入技能。 7. 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国际商务信息及处理相关业务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文化基础课程 1. 德育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64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48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280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280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 英语(272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

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护理专业要学什么课程

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护理专业要学什么课程 主干学科为: 伦理学、心理学、护理学。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诊断学基础、药物治疗学、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管理学等,必修专业课程,学生毕业授与护理学。就业方向为各级各类医院、医药院校、康复机构、卫生行政部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就业领域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家庭等场所,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1.热爱护理事业,具备一定的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而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2.掌握从事护理专业实际工作所必需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和科研能力。 3.具备岗位群的能力要求 ①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 ②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保健等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③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基本操作能力。 ④具备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参与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病情和常用药物及疗效、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 ⑤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 ⑥具备一定的英语会话和阅读能力。 ⑦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运用操作能力。 ⑧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 二、主干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含传染病护理)、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理论知识,掌握护理学理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技术操作、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方向与动态;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中职部护理专业12级护理学基础试卷A

二、选择题(共40,每题2分) 1、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口唇颜色特征是() A蓝紫色B苍白色C樱桃红D深红色E鲜红色 2、为成人实施胸外按压,应使胸骨下陷 A. 1—2cm B. 2—4cm C.3—5cm D. 4—5cm E. 5—6cm 3、濒死期病员的心理表现第一期是() A. 否认 B. 愤怒 C. 协议 D. 忧郁E。接受 4、65岁男性病人,心功能不全入院,出现心音强弱不等,心率不规则,脉搏细速,同时测心率脉率,心率120词/分,脉率114次/分,病人目前为() A. 心室早搏 B. 脉搏短绌 C 间歇脉 D. 三联律 E. 二联律 5、意识障碍的病人用热水袋,水温不可过高是因为:() A.皮肤对热的反应敏感B.局部感觉迟钝或麻痹C.皮肤抵抗力低 D.局部血液循环差E.热刺激可加重原发病情 6、当病人上消化道出血时,其粪便的颜色为:() A.鲜红色B.暗红色C.柏油样便D.陶土色便E.果酱样便 7、输液时液体滴入不畅,局部肿胀此时应:()

A.改变针头方向B.提高输液瓶位置C.挤压输液器 D.局部热敷E.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8、当病人呕吐呈喷射状时,应考虑:(). A.食物中毒B.高位性肠梗阻C.颅内压增高 D.低位性肠梗阻E.幽门梗阻 9、急诊护士在抢救过程中,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 B.口头医嘱向医生复述一遍,经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C.抢救完毕,请医生第2天补写医嘱与处方 D.输液瓶、输血袋用后及时按医用垃圾处理 E.急救物品的空安瓿经患者检查后方可丢弃 10、目前医学界作为死亡诊断的依据为:() 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各种反射消失 D.脑死亡E.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11、输液引起的发热反常见的原因有:() A.输入液体过多B.输入速度过C.输入致热热物质D.输入液体过凉E.输入时间过长 12、青霉素注射液需现用现配,其主要的目的是防止:() A.变质失效B.污染药液C.产生青霉烯酸D.产生组织胺E.产生青霉噻唑蛋白13、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时,首选的药物是:() A.盐酸肾上腺素B.盐酸异丙嗪C.去甲肾上腺素 B.D.异丙肾上腺素E.盐酸麻黄素 14、血液病患者最好输入.要求吸氧浓度达45%时,应为病人调节流量为:() A.3L B.4L C.5L D.2L E.6L 15、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所测体温绘制符号是 A红虚线红点B红虚线红圈C红虚线蓝圈D红实线红圈E蓝虚线红圈16、留置导尿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措施错误的是 A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用消毒液棉球擦拭1~2次 B引流管末端不能高于膀胱高度,防止尿液逆流 C导尿管每周更换一次 D鼓励患者多饮水,常更换体位 E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7、病室内湿度过低患者可产生: A咽痛、口干B头晕、疲乏C闷热、难受D食欲减退、烦躁E血压增高、面色潮红 18、某患者输液体1500ml,滴速为50滴/分,所用输液器滴系数为20,液体输完需要: A5小时B7.5小时C9小时D10小时E12小时 19.应放在4℃冰箱内保存的药物是()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护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培养有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表1.1 -1 课程定位表 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课课程。 2. 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藏象、辨证、诊法、经络、腧穴等内容,能适应县级以上、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本课程贯穿着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八纲进行辨证 2.2 能力目标 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 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4.能正确运用各种取穴方法。在身上准确地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5.能在身上找准40个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 2.3素质目标 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能用互联网、参考书收集信息。 3.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4.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3.参考学时及学分 3.1参考学时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训课12学时。 3.2课程学分 课程修完,考试合格给予课程学分分。 4.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中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研究

---------------------------------------------------------------范文最新推荐------------------------------------------------------ 中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研究 一、中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现状 1.课程的基本理念。体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的中职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大致相同的,包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等等。 2.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体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育锻炼与保健意识,了解一定的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方法;注重学生个性与体育特长的发展,提高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为学生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通过体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3.内容标准。现阶段的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将体育课程的内容主要分设为以下几个板块。第一,艺术体育板块。教学内容包括:健美操(大众一、二级)、形体舞等。第二,竞技体育板块。教学内容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第三,民族传统体育板块。主要 1 / 5

教学内容包括:武术套路、太极剑、舞龙舞狮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第四,现代体育。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跆拳道、体育舞蹈、街舞。 4.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是指对一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在某一时间段的实施过程中的详细划分。合理的课时安排对于完成课程目标、实现课程理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例,每个学期的学习板块至少有两种,在第四学期为三种,而理论安排在第三学期;再从横向我们可以得出,艺术体育板块安排在第一、三学期,民族传统体育安排在第二、四学期,现代体育则只有第四学期,而竞技体育则包揽了四个学期。基本上每个学期的课时为34,本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120~140。 二、中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设置局限性 1.课程目标的设置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课程的授课对象,当前的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遵循了授课对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是不是适合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通过学生的学习,完成课程目标的比例是多少,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本专业的继续深造。从现行的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来看,所设置的课程目标与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都大同小异,并不能从中职学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 2.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各行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 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 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 具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 5. 具有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能力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6. 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文化基础课 1. 德育(177学时)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

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225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225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 英语(225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 计算机应用基础(90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

最新中职护理学基础题库:给药3

第十三章给药 二、名词解释: 1、口服给药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和利用,达到治疗目的方法。 2、注射法: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达到全身疗效。 3、皮内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4、皮下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5、肌内注射法: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6、静脉注射法: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7、十字定位法:是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即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在外上四分之一处避开内角为注射点。 8、划痕法:在无菌操作下,用针头将表皮划破,使微量药液进入皮内的方法。 9、快速试敏法:是应用快速试仪进行的靠过敏试验的方法。 10、联线定位法:是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即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点。 11、三查七对:是药疗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12、颈外静脉定位法:胸锁乳突肌外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距顶点0.5cm—1cm处。

三、填空题: 1、药物广泛用于预防、诊断及治疗疾病,而药物的直接执行者是护士。为了保证合理、安全给药、促进病员的健康,护士必须了解病人的用药史和常用药物的药理知识,包括作用、不良反应、剂量、用法、配伍禁忌、给药途径、评估病人。 2、药物放置应按内服、外用、注射等分类保管,剧毒及麻药要加锁保管,用专本登记,列入交班内容。 3、服洋地黄类药物的病人,应注意观察心率的变化。 4、注射前,护士应先洗手、戴口罩,注射部位皮肤用棉签醮2%碘酒,以螺旋动作,从中心向外涂擦,直径在5cm以上,然后用70%酒精以同样方式脱碘后,方可注射。 5、药瓶上应有明显的标签,内服药用蓝边;外用药用红边;剧毒药用黑边。药品应用中英文对照,并标明浓度和剂量,字迹清晰。 6、药品要定期检查,凡没有标签或标签模糊,药物已过期、变色、混浊和变质等现象,均不可使用。 7、药物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是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七对是对、姓名、床号、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8、给药的途径有口服、舌下含化、吸入、注射、直肠、外敷。 9、将下列外文缩写译成中文:qh每小时一次qod隔日一次qid每日4次am 上午hs临睡前pm下午qn需要时12mn午夜im肌注iv静注。 10、注射药液之前,须先排尽空气,然后进针。进针后应先抽回血,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护理( 100100 )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 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等,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 五、职业范围

序号1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方向 1 I 护士 护士执业资格 临床护理 2 I 护士、医疗救护员 护士执业资格、医疗救护员资格急救护理 3 I 护士、护理员 护士执业资格

社区护理 4 I 护士、医疗护理员 护士执业资格、养老护理员资格 老年护理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 或2 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职业素养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护理伦理,自觉尊重护理对象的人格,保护护理对象的隐私。 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护理任务。

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减轻痛苦,维护健康。具有较好的护患交流与医护团队合作能力。 3 尊重护理对象的信仰,理解护理对象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观念。 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健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具有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 具有基础护理的理论知识,规范、熟练的护理操作能力。 具有临床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规范的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韶决常见护理问题和安全给药的能力。 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

浅议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浅议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摘要: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中,中职学校要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设置应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并以需求导向为原则,培养学生一专多能,还要实施“双证教育”。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0 引言 社会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有关专家以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为标准,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大致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操作型(技能型)等四种,学术型人才主要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工程型人才主要是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与运行决策,技术型人才主要是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成物质形态,如工段长、施工工程师等,操作型人才主要是依赖技能进行工作。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操作型人才。要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关键在于课程设置。 1 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普通院校是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以会计专业为例,按学科体系应设置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会计计制度设计、会计发展简史等课程,这种课程模式没有考虑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在该课程模式下,理论教学占支配地位,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中等职业教育按这种模式设置课程,就很难办出特色,达到培养目标。因此,课程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企业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从而确定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三个模块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四个模块甚至五个模块的形式,如采用五个模块的形式,可设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笔者认为采用四个模块的形式较好,即可设置公共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合二为一,设置一些综合课程,从而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如可会计原理与财务会计合并为企业会计。同时,应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 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和能力,而且,要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因为: 第一,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一次学习,就获得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全部知识,根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发达国家平均每人一生要转换4-5次职业,美国转换次数更多,平均每人达11次; 第二,就教育所传授知识的适用期来看,基础教育可用15年,普高教育可用10年,而职业教育只能用5年; 第三,目前,面对中专生就业率不高的现实,中职毕业生除了就业外还有升专升本的需求,尽管我们反对把升学作为中职的主要职能,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学生升学的现实。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升学的需求。

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总体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能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的高级护理人才。 (二)总体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 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我继续教育能力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和相邻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 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需要的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工作的高级护理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具有奉献于社会及服务人群的信念和牢固的专业思想。 2、具有主动、负责、服务与关怀的精神及人道主义价值观,坚持以减轻和驱除患者的病痛为己任。 3、树立正确的护理伦理观念,尊重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尊重人的权利,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 4、具有较强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病人、家属、同事等沟通,相互学习,善于合作。 5、树立终生学习观念,追求卓越,并具有在护理科学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主动获取信息、适应能力及分析批判的精神。 7、掌握护理伦理学原则,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护理职业道德规范和护理伦理要求。 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护理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能够应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全面、安全、系统的整体护理。 2、熟悉护理管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3、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护理实践。 4、熟悉有关医药卫生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5、熟悉国内外护理学发展动态和最新科技成果。 专业技能要求: 1、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应的观察和监护能力。 2、具有对危急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3、掌握基本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具有开展护理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护理研究的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5、具有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得知识、信息处理、科学研究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最新中职护理学基础试卷(2)(医药卫生类)护理

护理学基础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29、发药时,若患者提出疑问应采取的措施:E A、报考医生 B、报告护士长 C、考虑不用 D、先发给患者 E、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再解释并给药 30、保存库血适宜的温度和时间是:C A、0摄氏度,2-3周 B、2摄氏度,2周 C、4摄氏度,2-3周 D、6摄氏度,2周 E、6摄氏度,3周 31、使用超声雾化器过程中,水槽内蒸馏水的温度不超过:C A、70摄氏度 B、60摄氏度 C、50摄氏度 D、40摄氏度 E、30摄氏度 32住院患者护理评估收集资料的关键在于:A A、得到患者的信任 B、正确运用沟通技巧 C、观察能力 D、专业技术水平 E、态度是否和蔼 33、早期诊断及对症处理应属于纽曼的哪一级预防:B A、初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自我保护 E、心理与胜利防卫 34、为休克患者安置体位应抬高头与下肢各:B A、5-10,10-20 B10-20,20-30C、20-30,40-50 D、20,40 E、10, 20 35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 A、呼吸道阻塞症状 B、循环衰竭症状 C、消化道症状 D、泌尿系统

症状 E、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6、一女患者,26岁,妊娠34周,因胎位不正,护士应给予知道的卧位是:B A、头高足底 B、膝胸卧位 C、截石位 D、头底足高位 E、侧卧位 37、暂空床适合于:B A、重患者 B、新入院患者 C、麻醉后患者 D、手术患者 E、以上都是 38、对疼痛患者最先满足的需要是:D A、社会文化需要 B、生理需要 C、爱的需要 D、安全需要 E、自我价值需要 39、取无菌溶液时最先检查:B A、有无裂缝 B、瓶签 C、有效期 D、瓶盖有无松动 E、溶液的浓度 40、下列哪些消毒剂对芽胞无杀灭作用:C A、碘酊 B、戊二醛 C、碘伏 D、福尔马林 E、过氧乙酸 41、病区护理管理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护理工作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B、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性 C、护理工作的艺术性和协调性 D、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时间性 E、护理工作的依赖性和波动性 42、呼吸的呼吸暂停交替出现,临床上称为:C A、叹气样呼吸 B、鼾声呼吸 C、毕奥呼吸 D、潮式呼吸 E、陈-施呼吸 43、光照消毒灭菌对哪种细菌杀菌力最强: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