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两行 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 儿××、父××、你的朋友××等。在署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 “又附”,再另起一行书写未尽事宜。
·导学建议· 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可能对课本的写作背景不太熟悉,教师 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深入理解课 文,引导学生切身体会这段屈辱史打下情感基础。
背景介绍: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 二次鸦片战争。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 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取得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 果,这位正直的作家,他从人类良知的角度,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 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 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说明强盗政府颠倒黑白,对 自己的掠夺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恬不知耻。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导学建议· 播放纪录片《圆明园》,投影圆明园的图片和资料(包括圆 明园的设计、圆明园的收藏、圆明园的养雀笼及圆明园的生肖 喷泉等),让学生对圆明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投影被英法联 军洗劫后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两相对比后,让学生感受当 时中华民族所受的屈辱。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他是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 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 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3)对英法联军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 出强烈的抗议,并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