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论 2005 第二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第5章体育手段1.怎样理解体育手段?请分析体育核心手段的内涵和外延。
答:(1)体育手段①体育手段是指为了达到体育目的而借助的载体、媒介及其各种活动形式和方法,是实现体育目的的系统行为和操作技术。
②体育手段的特性a.体育手段本质特征是目的的指向性,即体育手段为达到体育目的而设立的各个目标。
b.体育手段要充分体现出体育的功能性和系统性。
由于体育的本质功能是以人体运动为前提存在的,故实现体育目的的本质手段(核心手段)是人体运动。
c.体育手段的内容除了人体运动外,还有一系列多种形式的组织、活动和操作方法,并具有多样性、计划性、逻辑性和系统性。
d.体育手段具有体育行为的结构功能性、操作性和有效性。
(2)运动动作(身体运动)是体育手段最基本的内容,或称作体育的核心手段。
①身体运动(也称“身体练习”),是运动者为达到体育目的,按照人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和体育的法则、要求而进行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各种运动动作的总称。
②身体运动是体育手段的最基本内容,它是针对人体运动系统而言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运动,是为实现体育目的并体现体育本质功能的最基本的手段。
2.如何理解身体运动技术和身体运动技术结构?答:(1)身体运动技术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合理有效的方法就是体育运动技术(简称为运动技术)。
(2)身体运动技术结构通过对各项体育运动技术具有同一性的内容进行抽象和概括,就得出了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
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包括技术基础、技术环节和技术细节。
①技术基础技术基础是根据动力学、运动学和节奏性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排列起来的各种技术环节的整体,是运动动作的系统结构。
②技术环节通常把构成技术基础各个具有独立功能的部分称为技术环节,它是构成整体动作系统的要素。
③技术细节技术细节是指构成各技术环节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它是技术动作的次要特征,也是运动技术中比较灵活的部分。
3.分析构成体育运动技术的各要素在体育实践中的意义、形式和特点。
引论一、选择题1.《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______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A.原始B.本来C.未来D.基本【答案】D【解析】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体育概论是关于体育学的要略论述,是体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体育学子全面了解体育与体育学的指导性课程。
2.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被称为()。
A.体育概论B.体育保健C.体育与健康D.体育心理【答案】A【解析】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二、名词解释1.适应能力答:适应能力是人体在适应外界环境时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它包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适应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与个人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创造能力等密切相关。
2.体质答:体质是人体的综合质量,它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3.国际体育答:国际体育是国家之间进行的双边或多边的,以竞技运动为主体的一系列体育文化交往活动。
4.体育概论答: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体育概论是关于体育学的要略论述,是体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体育学子全面了解体育与体育学的指导性课程。
四、简答题体育与德育有怎样的关系?答:体育与德育有机联系、互相促进,具体表现为:(1)体育以它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着青少年。
(2)学校体育运动的基本形式多以集体为单位,使于进行教育。
(3)学校体育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4)学校体育作为一种进行教育和善度余暇的手段,对于防止和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教育犯有过失的学生、有其显著的作用。
杨文轩《体育概论》第2版重点笔记整理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概念
表0-1 概念
考点二: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表0-2 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考点三: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表0-3 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考点四: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1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
体育学的教材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有:(1)体育概念。
(2)体育功能。
(3)体育目的。
(4)体育过程。
(5)体育手段。
(6)体育科学。
(7)体育文化。
(8)体育体制。
(9)体育发展趋势。
2学习体育概论的要求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我们研究体育概论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它要求:
①要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问题。
②要用全球性视野来看待问题。
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必须贯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
(2)坚持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
①提倡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坚持真理。
②学习与研讨体育概论,重点是通过研讨发现问题。
第1章体育概念1.如何运用逻辑学的法则给体育概念下定义?答:(1)寻找邻近的属概念①以“教育”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偏窄。
②以“人的活动”等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偏宽。
③“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的属概念。
(2)寻找种差①体育与其他文化活动之间的差别相对于文学、美术、音乐、曲艺、戏曲、舞蹈、杂技等文化活动,体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手段达到“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
体育概念的种差可以表述为“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
②体育的本质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即“以身体运动为基础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3)得出定义由上可知,体育概念的邻近的属概念是“文化活动”,其种差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
通过联结种差和邻近的属概念,得出体育概念的定义:“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2.生产劳动是否属于体育?为什么?答:生产劳动不属于体育,原因如下:体育概念的邻近的属概念是“文化活动”,其种差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
通过联结种差和邻近的属概念,得出体育概念的定义:“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生产劳动属于一种经济和社会活动,不属于文化活动,不符合体育概念。
3.分析和评价我国现有的体育概念。
答:我国现有的体育概念包括:(1)毛泽东的体育观点体育者,人类自其养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
动之属于人类而有规则之可言者曰体育。
(2)2000年,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和香港体育学院共同撰写的《体育科学词典》中的观点①广义的体育即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社会文化活动,包括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高水平竞技体育等。
②狭义的体育即体育教育,是通过身体活动,达到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为目的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
第3章体育目的1.我国体育的目的是什么?答:(1)我国的体育目的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
作为文化活动的体育,归根结底在于满足人们的健康和文化需要,从而促进社会健康、文明地发展。
(2)“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反映了体育的本质属性与特有效能,也反映了体育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特点。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包含一系列具体的指标体系,可以将他们作为衡量体育工作成效的具体标准,有利于目标管理,也有利于指导实践。
同时,“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内容。
(3)体育要为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是社会对体育事业的要求,是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在体育目的的方面的反映,它指明了我国体育的性质,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确定了方向。
2.确立我国体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答:确立我国体育目的的依据包括:(1)社会发展水平①国家的政治需求决定体育发展的性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因此,我国的体育目的也必须围绕该阶段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体质,为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生活水平服务。
②国家的经济状况决定体育发展的水平我国人均体育场地、消费还处在较低水平;竞技体育的基础项目水平不高,总体实力不强;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
我国的体育目的必须依据这样一个现实状态来确定。
(2)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是确定体育目的的重要依据,体现了人本位的体育价值观。
①体育自身的特点a.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利用自然力和卫生措施等作为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效果;b.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是体育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②体育的功能体育的特有效能是健身功能。
健身功能是体育事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事业效能的本质特征,因此成为确定我国体育目的和任务的主要依据。
第8章体育体制1.什么是体育体制?体育体制由哪几部分构成?答:(1)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它包括体育的组织机构,各级体育行政机构、事业机构的责、权、利划分及处理其相互间关系的准则,以及体育管理制度。
(2)体育体制的构成①机构机构是指由专职人员组成的、专门从事某一工作的专业部门的构成。
体育的组织机构,即各级体育行政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各省、自治区、市体育局等)、体育事业机构的设置(国家体育总局各司、局,各省、自治区、市体育相关部门)。
②职能职能,一般指人、事物和机构所具有的功能。
体育职能的概念,可以借用政府职能的含义,即“一个社会的行政体系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
③制度体育体制中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都是通过各项制度加以形成和履行的。
这些制度包括各种法规、规章。
2.体育体制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答:(1)体育体制的特点体育体制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①体育体制在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意义综观世界各国不同体育体制的基本特征,可以大致划分为政府主导型、社会主导型和介于两者之间的结合型的体育体制。
不同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和规模,除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外,体育体制在其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②体育体制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期性是指体育体制的建设过程涵盖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a.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的长期性,必然影响体育体制建设。
b.长期性还表现在体育体制对体育事业的指挥、控制和协调发挥长期效用上。
③体育体制一经形成,在一定时期内,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稳定性指体育体制一旦确立,就不易受现实的短期需求而随意更改。
体育体制的稳定性归纳起来大致分三个方面:①体育体制相对于国家根本制度的稳定性。
②体育制度的稳定性。
③体育政府机构或体育社会组织的稳定性。
(2)体育体制的作用①对体育事业的领导和指挥。
《体育概论》笔记绪论
1、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体育概论常用的科研方法——情报资料搜集和文献资料综述法、整理和研究资料的方法。
第一章体育与体育科学
3、广义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4、狭义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5、竞技体育——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6、身体锻炼——指以健身、医治、卫生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7、身体娱乐——指以休闲、娱乐、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审美能力而进行的身体活动。
8、广义体育的三个组成部分——竞技运动、狭义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
9、广义体育的三个组成部分共同点
(1)、它们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是身体直接参与活动
(2)、三者都要求全面发展身体,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
(3)、三者的过程中都有教育和教学的因素
(4)、在内容和手段上,有许多三者共用的
10、广义体育的三个组成部分的主要目的、主要形式方法都各有不相同11、怎样衡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发展水平
(1)、国民的体质和健康状况
(2)、群众体育普及的程度
(3)、体育科学研究的成就和水平
(4)、体育的方针、政策、制度、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5)、各种体育场地、设施的情况
(6)、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和最好成绩等
12、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有系统的学科群。
才提供设置课程的论据
14、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
(1)、指导科学——如马克思哲学是体育科学的指导思想
(2)、基础科学——一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如教育学、社会学、生物学(3)、体育的应用学科——如体育管理、体育学
(4)、体育的专项技术学科——专项技术的理论
第二章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2、体育产生的社会根源
(1)、原始体育在生活中和劳动过程中萌芽
(2)、体育是原始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3)、原始的体育与军事、医治卫生、宗教祭祀和娱乐活动都有密切的联系。
1
第五章体育的功能
1、体育功能取决于体育本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
2、体育运动健身功能具体表现在
(1)、体育运动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人脑清醒、思维敏捷(2)、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
(3)、体育运动能促使人体内脏器官构造的改善和机能的提高
(4)、体育运动能调节人的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5)、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6)、体育运动可以防病治病,推迟衰老,延年益寿
3、体育娱乐功能是通过参观和参加两个途径来实现的
8、体育在大型比赛中获取收入的措施
(1)、出售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权
(2)、发行纪念币
(3)、发售体育彩票
(4)、组织门票收
(5)、收纳广告费
9、在日常体育活动中增加收入的措施
(1)、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2)、经常举办热门项目比赛
(3)、举办娱乐体育
第六章体育的目的任务1、研究体育目的任务的意义
(1)、体育的目的任务有极大的动员作用
(2)、体育的目的任务是制定体育方针、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2、确定体育目的任务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体育的目的任务的制约或称社会需要
(2)、必须要反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或称人的需要
(3)、体育的特点和功能
3、我国体育的目的——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服务
4、我国体育的任务
(1)、增强人民体质
(2)、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
(3)、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世界体育高峰
(4)、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体质——指人的质量,它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6、体质的外延——包含体格、体能、机能、适应能力和精神状态等。
7、体格——是人体形态、结构的发育水平、它主要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体型及身体姿态。
8、机能——是指器官系统的功能。
9、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身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10、适应能力——是指人体在适应外界环境时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它包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1、动作技能——是指为顺利地完成某项任务所采用的以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
2
的一系列实际动作。
12、体育教学、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是完成体育目的任务的几个基本途径。
13、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和学校教育计划与要求,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
15、体育锻炼——通过身体运动和自然力的作用来发展身体、娱乐身心过程。
16、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要求
(1)、必须处理好体育与政治的关系
(2)、要处理好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3)、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4)、处理好学习与独创、继承与发展的系统
第七章体育组织机构和制度
1、体育制度——是指负责管理体育事业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以及由它们制度和实施的各种体育法规制度和措施的总和。
第八章体育手段
1、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2、体育手段的一般特点
(1)、体育手段具有历史性特点(2)、国际性和民族性(3)、地域性
3、体育手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
(1)、体育的手段来自生产劳动的动作和劳动工具的转化
(2)、军事防卫技能和武器的移植
(3)、日常生活技能的规格化(4)、体育手段来自娱乐活动
(5)、模仿动物的动作
(6)、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挑战
4、体育手段的分类:(1)、健身类(2)、健美类(3)、娱乐类(4)、竞技类(5)、冒险类
9、常用的体育手段
(1)、游戏(2)、体操(3)、舞蹈(4)、竞技运动项目
(5)、野外活动(6)、我国传统体育手段,武术、气功
10、身体练习——是构成体育手段的各种具体动作,它是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或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采用的身体活动。
11、身体练习的技术——是指那些能充分发挥人体机能潜力、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方法。
12、一个完整动作的技术结构,包括技术基础,技术环节和技术细节。
13、技术基础——是根据动力学、运动学和节奏性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各种技术环节的总称。
14、技术环节——是构成技术基础的各组成部分。
15、技术细节——是动作的次要特征,也是技术比较灵活的部分。
16、动作特征——人的运动动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整个运动活动是由许多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动作所组成,而所有这些动作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进行的。
17、动作的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的轨迹、动作的时间、动作的速率、动作的速度、动作力量和动作的节奏。
18、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包括动作的开始,进行过程中和结束姿势。
19、动作的轨迹——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在做动作时所移动的路线,包括形式、方向和幅度。
20、动作的时间——是完成动作所需的时间,或者说是动作所持续的时间。
21、动作的速率——周期性动作在单位时间内重复的次数。
22、动作的速度——在单位时间内,人体在空间的位移。
3
23、动作的力量——是身体移动时对外部物质对象所产生的物理作用。
24、动作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是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收缩与舒张与时
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
25、对动作质量和效果的综合评定
(1)、动作的准确性(2)、动作的协调性(3)、动作的力量性(4)、动作的经济性
(5)、动作的弹性
第九章国际体育
1、国际体育——是指国家之间进行的双边或多边的,以竞技运动为主体的一
系列体育文化交往活动。
2、国际体育的意义
(1)、国际体育促进了各国家、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
(2)、国际体育促进了文化科技和经济的繁荣
(3)、国际体育为各国各民族间的竞争和发展提供了舞台
(4)、国际体育加速了各项竞技运动纪录的更新
(5)、国际体育促进了国际文化模式的形成
3、我国参加国际体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坚决执行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为进一
步开创我国体育工作的新局面,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服务。
4、我国参加国际体育活动的具体原则
(1)、要立足于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捍卫祖国的神圣权利,坚决
反对制造两个中国
(2)、要着眼于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有利于和平
(3)、要着眼于扩大我国的政治影响
(4)、要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
富人民精神生活服务
5、1979年11月,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正当权利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并在
1985年被选为执行委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