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语言活动——欣赏文学作品桃树下的小白兔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教案:幼儿园中班《桃树下的小白兔》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内容,能够简单描述小白兔与桃树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倾听、表达、想象和创造能力。
3. 教育幼儿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通过听故事,了解小白兔与桃树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 教育幼儿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2.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桃树下的小白兔》。
2. 小白兔、桃树手偶各一个。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白兔和桃树手偶,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动物?它在哪里?它旁边的是什么树?”2. 讲述故事: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倾听故事内容。
在故事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如:“小白兔为什么会在桃树下?它和桃树之间发生了什么?”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小白兔和桃树之间的关系,如:“小白兔为什么会保护桃树?我们应该学习小白兔的什么品质?”4. 绘画活动: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绘制自己心目中的小白兔和桃树,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5. 总结:教师总结故事主题,教育幼儿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周围的环境和动植物。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让幼儿了解了小白兔与桃树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讨论环节,幼儿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尚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对于如何更好地教育幼儿关爱动物、尊重生命这一主题,仍需不断探索和实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想象和创造能力,加强教育幼儿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六、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绘画活动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中班语言《桃树下的小白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语言和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会在集体活动中遵守规则。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内容:《桃树下的小白兔》一只小兔子在桃树下玩耍,它看到了桃花开放,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
小兔子在桃树下遇到了不同的小动物,它们一起分享食物,一起游戏。
小兔子在桃树下睡着了,做了一个甜甜的梦。
2. 生词卡片:桃花、小兔子、小鸟、小刺猬、小松鼠等。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桃花、小兔子、小鸟、小刺猬、小松鼠等图片。
2. 生词卡片。
3.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课件中的桃花和小白兔,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关于春天的知识。
2. 讲述故事:教师用课件展示故事图片,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3. 学习生词:教师出示生词卡片,让幼儿认读,并用故事中的句子来练习使用生词。
4. 拓展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故事内容,可以是用语言描述,也可以是用绘画表达。
五、作业1.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回忆故事内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 家长帮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故事情节。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2. 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故事内容。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是否能够和家长一起回忆故事内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故事图片,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在绘画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故事情节,不限制幼儿的创造力。
3. 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合作意识,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中遵守规则。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桃树下的小白兔》教案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白兔在桃树下的快乐时光。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2.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1.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卡片等。
2.环境创设:布置一个充满大自然气息的活动室,有桃树、小白兔等元素。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小白兔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白兔的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小白兔的故事或趣事。
(二)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2.邀请幼儿说出故事中的角色和主要情节。
(三)故事解析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邀请幼儿讨论:小白兔在桃树下做了哪些快乐的事情?3.教师通过图片和卡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关键词汇。
(四)活动拓展1.教师出示桃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桃树的特征。
2.邀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树的样子。
3.教师出示小白兔在桃树下的场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讲述小白兔在桃树下的生活。
(五)手工制作1.教师发放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制作桃树和小白兔。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手工制作。
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五、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
2.环境创设:在活动室布置更多关于小白兔和桃树的作品,营造浓厚的故事氛围。
六、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故事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讲述故事情节。
在手工制作环节,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桃树的观察不够细致,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的目标达成情况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桃树下的小白兔一、教学目标1. 感受故事中小白兔与朋友们分享快乐的美好情感。
2. 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现故事情节。
3. 学会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认识桃树、小白兔等词语,丰富词汇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感知故事中小白兔与朋友们分享快乐的美好情感。
2. 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现故事情节。
难点:1. 学会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
2. 认识桃树、小白兔等词语。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挂图或图片。
2. 故事课件或视频。
3. 小白兔、桃树等词语卡片。
4. 画纸、画笔等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挂图或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主要角色和小白兔的特点。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桃树下的小白兔》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白兔与朋友们分享快乐的美好情感。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如小白兔为什么会在桃树下?它和朋友们分享了什么?4. 语言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故事中出现的新词语,如桃树、小白兔等,并通过卡片游戏巩固学习。
5. 绘画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桃树和小白兔,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五、作业1. 回家后,幼儿向家人讲述《桃树下的小白兔》的故事。
2. 家长协助幼儿用词语卡片进行语言游戏,巩固学习的新词语。
六、教学延伸1.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小白兔与朋友们分享快乐的美好情感。
2.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 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家长对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反馈。
九、教学内容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自然界中动物的观察,了解小白兔的生活习性。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简单描述故事内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讲述自己喜欢的事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能够讲述自己喜欢的事物。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桃树下的小白兔》教案附反思。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
3. 教学设备:投影仪、故事书、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坐在桃树下,给他们讲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
2. 故事讲解: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故事讨论: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问题,如“小白兔在桃树下遇到了谁?”,“他们一起做了什么?”等,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4. 情景体验:分组进行情景体验,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和互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 观察幼儿在情景体验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合作和创造力。
3. 收集幼儿的分享和反思,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思考。
六、教学延伸活动:1. 手工制作:邀请幼儿制作小白兔或桃树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 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分享为什么喜欢它。
3. 户外活动:带幼儿去户外观察植物和动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幼儿对故事内容非常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情景体验。
但在绘画活动中,部分幼儿表现出对绘画的抵触情绪,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绘画能力不自信。
针对这一问题,我应该多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八、教学修改建议:1. 在故事讲解环节,可以加入更多生动的表情和动作,增强幼儿的感官体验。
2. 在情景体验环节,可以设置更多有趣的任务,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3. 在绘画活动环节,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绘画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白兔与小刺猬之间的友谊。
2. 学会观察图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能够参与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4. 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感知故事主题。
2. 学会观察图片,进行简单的想象和表达。
难点:1. 培养幼儿对故事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桃树下的小白兔》2. 图片素材:桃树、小白兔、小刺猬等3. 角色头饰:小白兔、小刺猬等4. 相关文学作品:其他关于友谊的故事书籍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故事里都有哪些角色?他们在做什么?”2. 故事讲解:教师根据课件内容,讲述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
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想象故事情节,并回答相关问题。
3. 故事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小白兔与小刺猬之间的友谊,提问:“小白兔和小刺猬为什么是好朋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感人的事情?”4.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分配头饰,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故事情节的再现。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习故事内容,分享故事心得。
2. 观察家庭周边的动植物,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类似《桃树下的小白兔》的故事。
3.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并在作业本上进行记录和签字。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评价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及与其他幼儿的协作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对故事的学习和分享情况。
4. 分析幼儿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动植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语言活动——欣赏文学作品《桃树下的小白兔》一、预设目标:1、欣赏文学作品,理解故事,感受与体验故事的语言美、意境美,激发对花、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
2、学会安静听故事,不随意插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大胆想象“桃花的样子”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故事磁带、纸、笔三、指导要点:1、欣赏文学作品《桃树下的小白兔》(磁带录音),提出问题:听完故事有什么感觉,你想对大家说什么?2、幼儿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记录幼儿的语言。
3、再次欣赏文学作品,提出问题:你见过桃花吗?桃花是什么样的?4、幼儿自由发言,教师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并记录幼儿的讲话内容。
5、幼儿根据自己说的内容进行想象画“桃花”活动反思:故事意境优美,生动形象的描述把孩子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中,赋予了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引发了孩子们一连串的问题,如“真正的桃花是什么样的?”“风是什么样的?”“风有什么用?”“信是什么样的?”“信是怎么传送的?”…激发了孩子们继续探索的兴趣。
中班语言活动《桃树下的小白兔》教学反思本次中班语言活动《桃树下的小白兔》以童话故事为载体,通过讲述小白兔在桃树下经历的一系列有趣故事,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活动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首先,从活动目标上来看,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孩子们通过听故事、看图片和互动游戏等方式,积极参与到了活动中来,对故事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不仅能够复述故事情节,还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白兔的形象和感受,表现出了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种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小白兔在桃树下遇到的各种事物;通过图片展示,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故事中的美好场景;通过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孩子们的参与度也得到了提高。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桃树下小白兔》3篇【完整版】5、再次带老师问题“信里都写了些什么?”请小朋友打开幼儿用书自己试读。
6、幼儿说教师从信封里拿出花瓣,贴到黑板上。
7、幼儿看黑板自己试着来讲故事。
8、把故事讲给同伴们听。
9、教师与全班小朋友一起听音乐加动作来讲故事。
10、“知道吗?小白兔不光寄给了小动物信,还寄给了小朋友们!”边说边把花瓣撒下幼儿。
活动评析:这是一篇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我以让幼儿体会故事的美好意境为主要目标,并尝试以该故事为原型,将故事内容进行拓展、整合,创设了比原来的语言材料更为广阔、更富内涵、更有情趣的生活化“语言情境”,让孩子在活动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并用恰当的语言再现生活。
这样的语言活动,既保持了文学作品原有的魅力,又克服了单一的就教材层面学语言的.弊端.让教材更具立体感.让孩子的学习活动更丰富,收获更丰满。
在活动中,我是艺术的引领者,孩子和我在亲切自然的语言情景中,快乐地玩着“抛接球”游戏。
1.营造宽松的“抛球”环境。
活动中,我努力营造一种生活化的语言情境,活动中.师幼之间的谈话方式,也采用了一种很随意的闲聊、*等对话的方式.孩子有一种与身边人说身边事的亲切感。
这样的语言情境孩子感到很熟悉、很放松,容易激发他们与人、事、物主动交往的愿望,在不经意间接下老师有意识抛向他们的球.为幼儿用连贯语言清楚地表达生活中熟悉的事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台。
2.科学地为孩子“选球”。
在语言材料及活动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维点.就是我们所说的可以抛题.向幼儿提出,认真地、科学地为孩子选球。
比如:是谁收到了小白兔的信?信里面都写了什么?3.艺术地给孩子“抛球”。
同样的一个问题.不同的表达方式,甚给孩子的球有很多。
究竞选择怎样的球.这很重要。
有的思维点很浅显.没有必要去问大班的孩子;有的思维点跟目标关系不大,没有必要作太多的展开和扩散;有的思维点尽管隐藏得很深,却很重要。
在活动中.我仔细地审视每一个思维点.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问题.选择与教育目标相关度大的问至不同的语气、语调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幼儿园语言教案:语言活动——欣赏文学作品《桃树下的小白兔》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友谊、分享和感恩的主题。
教学内容:欣赏并理解文学作品《桃树下的小白兔》的故事内容,包括角色、情节和主题。
教学准备:1. 故事书《桃树下的小白兔》。
2. 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道具(如小兔子和桃树的模型)。
3. 幻灯片或故事音频。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关于朋友和分享的话题,引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2. 故事讲述:教师使用故事书、图片或道具,结合幻灯片或故事音频,生动地讲述《桃树下的小白兔》的故事。
3. 讨论与解析:在故事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主题。
例如,小白兔的朋友是谁?小白兔做了什么让朋友们感到快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故事中的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教学延伸:1. 创作活动:鼓励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创作自己的小故事或者绘画,以此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2. 实践活动:在幼儿园内设置“分享角”,让幼儿学习和实践分享的行为,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教学总结:回顾本次语言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强调友谊、分享和感恩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这些美德。
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参与度、注意力集中情况以及他们在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
2. 互动反馈: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创作评价:对幼儿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看他们是否能理解和运用故事中的主题和元素。
4. 行为观察: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分享行为,评估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语言活动——欣赏文学作品《桃树下的小白兔》
语言活动——欣赏文学作品《桃树下的小白兔》
一、预设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理解故事,感受与体验故事的语言美、意境美,激发对花、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
2、学会安静听故事,不随意插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大胆想象“桃花的样子”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故事磁带、纸、笔
三、指导要点:
1、欣赏文学作品《桃树下的小白兔》(磁带录音),提出问题:听完故事有什么感觉,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2、幼儿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记录幼儿的语言。
3、再次欣赏文学作品,提出问题:你见过桃花吗?桃花是什么样的?
4、幼儿自由发言,教师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并记录幼儿的讲话内容。
5、幼儿根据自己说的内容进行想象画“桃花”
活动反思:故事意境优美,生动形象的描述把孩子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中,赋予了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引发了孩子们一连串的问题,如“真正的桃花是什么样的?”“风是什么样的?”“风有什么用?”“信是什么样的?”“信是怎么传送的?”…激发了孩子们继续探索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