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描写生动起来共17页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17
描写:让你的文章“生动”起来-作文教学描写:让你的文章“生动”起来不论是平时,还是中考或者高考的作文评阅过程中,我们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慨:相当一部分同学的作文给我们的感觉是枯燥乏味,是笼统空洞,整篇文章就像一副没有血肉因而也就没有温度没有神韵的骨头架子;就像一株没有枝桠没有绿叶与繁花的树干,光秃秃的不能带给人任何美感,无法咀嚼无法回味,苍白的语言堆积在一起,形成一片文字的沙漠!不论是一般的记叙文,还是散文甚至包括一部分带有散文色彩的议论文,如果想给阅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想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情感,如果想达到吸引甚至震撼心灵的效果,都不应该缺少细腻的生动的描写。
作为一个“术语”,我们的学生对描写可能并不陌生,在我们的阅读及写作实践过程中,这个“术语”也肯定会一次又一次地被老师提起,但如果让学生清楚地说出什么样的文字属于描写,让学生说一段或者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满脑子浆糊”一片混沌了。
什么样的语言是描写?用句通俗的大白话说,“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发生了某个事”这是记叙,它只负责简略地告诉你最核心的信息——粗糙,笼统,没有背景没有场面没有细节,通过这个信息,你只能粗略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对于“当时怎么发生的”,“当时的情形是什么样的”,“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等一无所知。
再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如果通过你的文字,人们好像是在听一个人在舞台上唠叨着所有人的故事,那是叙述;但如果通过你的文字,人们看到的是不同的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各自的人生,那就是描写。
叙述性的语言无法让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清晰的“画面”,当然更谈不上什么连续的“镜头”了,如果要想让你的眼前让你的脑海里“再现”当时的情景,那你就必须把“什么样”“怎么发生或者发展的”具体地呈现出来,用文字“呈现”或者“再现”当时的“环境”“情状”以及“细节”的文字,就叫描写。
有了这些描写性的文字,文章才能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音、有色彩、有味道、有形状,使人产生“不在眼前,却又似在眼前”的真实感,通过这些描写性的文字,能够使人跨越时空的界限,“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能让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八年级作文-------让描写生动起来一.描写就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下面,谈一下使记叙文中的描写生动起来的方法。
1.添枝加叶法。
即给叙述性的句子恰当增加一些修饰性的附加成份,使其更加生动、形象,表意更加明确、具体、可感。
①赵大爷一手拎着锄头,一手高举着信,气喘吁吁地跑进小院:“孩儿他妈,快来看,儿子来信了——”上文中的“他一手拎着锄头,一手高举着信,气喘吁吁地跑进小院”,就有三个成份描写了赵大爷是如何进院的。
这三个成份对赵大爷“如何跑”,进行了修饰限制,是句子的重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赵大爷兴奋喜悦的心情。
②她,在苦思,惨白呆滞的脸上,半点表情也没有,像一座石像,只有一滴冷泪,从她那冰雪的脸上,慢慢地冷冷地无声地滑落下来,冰封了一个季节。
如此描写,“泪水”滑落的过程与原因就被多层修饰词交代的明明白白了。
读后,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众星捧月法。
即用一组句子,多种描写手法来写人物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
也就是说,要抓住一点,疯狂地渲染。
①“笑容洋溢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
他扔下锄头,把另一只沾满泥土的手在破袄上使劲蹭了几下,把信从刚才那只手上转到这只刚蹭过的手上,又把刚才拿信的手在袄上蹭了蹭,用衣袖抹了一下汗,把信摩挲平,笑嘻嘻等着老伴”。
这段文字,其实作者所要表现的中心就是一个动作“等”。
为了突出赵大爷是如何“等”的,作者巧妙的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使“等”变得血肉丰满,引人入胜,读后令人拍案叫绝。
②时光如梭,星期天很快过去,我怀着依恋的心情踏上了返校的车。
在车启动前的那一刹那,我回头远远的看见了母亲,她矮小的身躯在寒风中显得那么的单薄,她急速的向车站走来,手里拎着什么。
风呼呼的吹起了她的衣裳,吹乱了她的发丝,猛然间我发现几根银丝倔强的直立着,在风中摇曳着,母亲的脚步失去了往昔的矫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