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第一课时湖南的位置与区划、人口与民族★学习目标:1、结合地图描述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运用湖南政区图找出14个市州及其行政中心。
3、知道湖南人口数量,运用地图分析我省人口分布特征。
4、运用地图说明湖南省少数民族分布概况。
★学习重点:1、湖南省的地理位置;2、14个市州。
★学习难点:1、描述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分析湖南省人口的分布特征。
★快乐学习。
一、自主学习,领悟课本。
(预习“湖南”七年级上册课本P1—11,完成学习任务)1、湖南省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________地区,南邻________省,北接_____省,是连接东南沿海与____________的桥梁。
因为省内有大河流湘江,故简称_________。
2、“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 _________。
3、湖南省现有_______个省辖市,湖南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_。
4、2017年,湖南省总人口为____________人。
5、湖南省东面毗邻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A、赣B、黔C、鄂D、粤6、被誉为“莲城”的省辖市是()A、长沙市B、邵阳市C、湘潭市D、株洲市7、我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A、湘西、湘南、湘中B、湘南、湘西、湘北C、湘东、湘西、湘南D、湘西、湘东、湘北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探究1】读“湖南省政区图”,了解位置与行政区划。
1、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标出与湖南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市州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G_______,H_______,I_________,J________,K_______,L_______,M________,N_________。
3、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家乡在_____(省辖市)的_________(县级市)。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教材]第一章: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湖南从古至今的主要历史沿革。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湖南的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湖南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湖南的历史沿革。
难点:湖南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的图片、地图等。
2. 采用案例教学,以湖南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湖南的历史。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湖南地方文化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谈对湖南的了解。
2. 讲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湖南的自然环境。
3. 讲解湖南的历史沿革,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历史变迁。
4. 通过案例教学,分析湖南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岳阳楼、桃花源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湖南的历史。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湖南地方文化知识。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湖南的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传统文化,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2. 使学生感受湖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民间艺术:湘剧、花鼓戏、岳阳楼赋、湖南剪纸等。
2. 湖南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等。
3. 湖南的风俗习惯:婚丧嫁娶、饮食文化、民居建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湖南的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
难点:湖南风俗习惯的深入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湖南的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的图片、视频等。
2. 采用案例教学,以湖南的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为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湖南的传统文化。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风俗常识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让七年级学生了解湖南地方风俗常识,培养跨文化的意识和尊重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1. 湖南地理与历史简介:简要介绍湖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湖南历史的重要事件,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
湖南地理与历史简介:简要介绍湖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湖南历史的重要事件,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
2. 湖南传统节日:介绍湖南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包括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和相关俗。
湖南传统节日:介绍湖南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包括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和相关习俗。
3. 湖南特色饮食:介绍湖南的特色饮食文化,如湘菜、湘粤菜等,包括菜品的特点、烹饪方法和常见的湖南菜品。
湖南特色饮食:介绍湖南的特色饮食文化,如湘菜、湘粤菜等,包括菜品的特点、烹饪方法和常见的湖南菜品。
4. 湖南民间艺术:介绍湖南的民间艺术形式,如花鼓戏、湘剧、土家歌舞等,包括艺术形式的特点、表演形式和传承情况。
湖南民间艺术:介绍湖南的民间艺术形式,如花鼓戏、湘剧、土家歌舞等,包括艺术形式的特点、表演形式和传承情况。
5. 湖南民俗惯:介绍湖南的民俗惯,如婚俗、丧葬俗、过年俗等,包括俗的起源、内容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湖南民俗习惯:介绍湖南的民俗习惯,如婚俗、丧葬习俗、过年习俗等,包括习俗的起源、内容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湖南地方风俗常识的基本知识点。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湖南地方风俗常识的基本知识点。
2. 互动探究:设计一些与湖南地方风俗相关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加深理解和记忆。
互动探究:设计一些与湖南地方风俗相关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加深理解和记忆。
3.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实地观察湖南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民俗惯,加深对湖南地方风俗的体验和理解。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实地观察湖南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民俗习惯,加深对湖南地方风俗的体验和理解。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文化。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 湖南的特色文化:包括方言、民俗、传统艺术等3. 湖南的名人:历史人物、文化名人、现代杰出代表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文化。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湖南的名人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湖南地方文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探讨湖南的特色文化和民俗,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讲解湖南的特色文化:分别讲解湖南的方言、民俗、传统艺术等。
3. 分析湖南的名人:介绍历史人物、文化名人、现代杰出代表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湖南的特色文化和民俗,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课程: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湖南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湖南特色文化。
2. 搜集湖南名人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
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其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材、湖南历史人物故事书籍等。
2. 网络资源:湖南地方文化相关网站、视频资料等。
3. 图片资料:湖南特色文化、民俗、名人等图片资料。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湖南地方文化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湖南的民俗、艺术等。
2. 开展湖南地方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方历史教案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年______期课时教案教学过程:1.识记:湖南境内著名的远古遗址距今时间、所在地及重要考古发现玉蟾岩遗址:道县,距今1万年左右。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是探索稻作农业起源及水稻演化历史的珍贵资料高庙遗址:洪江市,距今8000-5500年,大型祭祀场所,远古部落首领夫妻墓彭头山遗址:澧县,距今约8000年,这里出土了1万多粒稻谷和大米,出土的稻谷和大米数量超过国内此前发现的总和。
城头山遗址:澧县,距今5500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号称“中国第一城”,发现的稻田遗址,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
2.湖南境内跟炎帝、蚩尤、舜、禹有关的传说炎帝;炎帝陵位于炎陵县蚩尤:南方苗族先民的一部分舜:舜陵位于宁远县禹:(略)3.识记:四羊方尊的发现地(及图)宁乡4、识记:龙山县里耶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走马楼吴简发掘的意义龙山县里耶一口枯井出土了 3.6万余片秦简,数量超过目前国内所出秦简的总和,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长沙马王堆汉墓,对研究古代的社会生活、医疗和防腐技术具有重要价值长沙走马楼吴简,一次性出土简牍最多的地方,对研究三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四、板书设计第一课湖南境内的重大考古发现和传说1、湖南境内著名的远古遗址距今时间、所在地及重要考古发现2、四羊方尊的发现地(及图)3、龙山县里耶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走马楼吴简发掘教学(后记)反思:课时教案课题:二、古代湖南的开发与发展第 1 课时总序第 2 个教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 教 案课时教案。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民俗常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湖南地方民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湖南地方民俗的传统俗和庆祝活动。
3. 增进对湖南地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4.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湖南地方民俗的概念和分类。
2. 湖南地方传统俗:如年俗、婚俗、祭祀等。
3. 湖南地方庆祝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4. 湖南地方民俗的变迁和保护。
三、教学方法1. 前导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入湖南地方民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合作研究法:引导学生讨论湖南地方民俗的特点和意义,促进思维和交流。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湖南地方民俗的实际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
4.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湖南地方民俗的图片、音频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湖南地方民俗的概念和分类1. 导入:观看湖南地方民俗介绍视频。
2. 研究:研究湖南地方民俗的概念和不同分类。
3. 拓展:小组合作讨论并呈现不同地方民俗的特点和意义。
4. 总结:总结湖南地方民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二课时:湖南地方传统俗1. 导入:展示湖南地方传统俗的图片和实例。
2. 研究:了解湖南地方的年俗、婚俗、祭祀等传统俗。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传统俗的模拟体验。
4. 讨论:学生分享体验并探讨传统俗的意义和影响。
第三课时:湖南地方庆祝活动1. 导入:观看湖南地方庆祝活动的视频。
2. 研究:研究湖南地方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庆祝活动。
3. 分析:分析庆祝活动的相关传统和仪式。
4. 创作: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湖南地方庆祝活动的方案。
第四课时:湖南地方民俗的变迁和保护1. 导入:观看湖南地方民俗变迁的影像资料。
2. 研究:了解湖南地方民俗的变迁原因和保护措施。
3. 分析:讨论湖南地方民俗保护的重要性和挑战。
4. 总结:总结湖南地方民俗的变迁和保护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一、教案内容:第一章《湖南的地理与环境》1. 教学目标了解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环境特征。
培养学生对湖南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难点:理解地形地貌对湖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新课,展示湖南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湖南的地理位置。
步骤2:讲解湖南的地形地貌特点,如湘东山丘、湘中丘陵、湘南平原等。
步骤3:介绍湖南的气候特点,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等。
步骤4:分析地形地貌对湖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山区有利于发展林业、平原有利于农业发展等。
步骤5: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湖南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步骤6:问答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湖南地形地貌分布图,并简要阐述各地形地貌的特点。
二、教案内容:第二章《湖南的传统文化》1. 教学目标了解湖南的传统文化,如湘剧、湖南花鼓戏、岳阳楼记等。
培养学生对湖南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湖南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理解湖南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故事、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新课,讲解湖南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步骤2:讲述湘剧的历史发展、表演形式和代表剧目。
步骤3:观看湖南花鼓戏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步骤4:介绍岳阳楼记的背景、内容和文学价值。
步骤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湖南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步骤6:问答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三、教案内容:第三章《湖南的名人》1. 教学目标了解湖南的名人,如毛泽东、雷锋、曾国藩等。
培养学生对湖南名人的敬仰之情和自豪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湖南名人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难点:理解湖南名人对国家和民族作出的贡献。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故事、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思源实验学校刘桃一、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弘扬湖南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目的学习近代史中湖南的优秀人物以魏源、毛泽东等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们在禁烟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历次革命斗争中的优秀事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以家乡为荣的思想情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增长才干,长大后报效家乡。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90余人,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方面的知识,只是不系统,不全面。
学生对此门课兴趣较浓厚。
四、教材分析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七年级下册)为学生们呈现的是湖南的禁烟运动、洋务运动、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湖南的解放等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史实,展现了湖南的革命先辈们在面对各种危机的思考和抗争,鞭策后人们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永恒的真理,发愤图强,将祖国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五、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
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湖南的历史变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珍视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4、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湖南省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引言1.1 概述湖南省地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特色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了解并传承湖南省的地方文化常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性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对湖南省地方文化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1.2 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分为大纲中所示的五个主要部分来进行介绍。
其中,引言部分将先对文章的目的进行阐述,并简要描述文章结构。
接下来,将会逐步展开介绍湖南省地方文化常识教案的内容、教育意义以及学习目标。
1.3 目的本教案的目的是帮助七年级下册学生全面了解湖南省地方文化概况,并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提高他们对该地区特色风俗、历史沿革以及民谣传说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这些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对本地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珍惜湖南省独特而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使其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
2. 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介绍:2.1 教案内容: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是指在七年级下册进行的一门地理学科的课程,主要涵盖湖南省地方文化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湖南省的地方文化特点、历史沿革、特色风俗以及地方民谣传说等内容。
2.2 教育意义:湖南省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背景和独特文化传承的地区,通过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对于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有更深入了解,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家乡土地和人文景观产生兴趣和热爱。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身份认同。
2.3 学习目标:在本门课程中,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了解湖南省的历史沿革,包括重要事件、朝代更迭等内容;- 探索湖南省独特风俗与传统节日,如端午节、春节等,了解其中的意义与习俗;- 介绍湖南省地方民谣传说,如七仙女下凡、湘妃竹器等,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地方历史教案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年______期课时教案教学过程:1.识记:湖南境内著名的远古遗址距今时间、所在地及重要考古发现玉蟾岩遗址:道县,距今1万年左右。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是探索稻作农业起源及水稻演化历史的珍贵资料高庙遗址:洪江市,距今8000-5500年,大型祭祀场所,远古部落首领夫妻墓彭头山遗址:澧县,距今约8000年,这里出土了1万多粒稻谷和大米,出土的稻谷和大米数量超过国内此前发现的总和。
城头山遗址:澧县,距今5500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号称“中国第一城”,发现的稻田遗址,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
2.湖南境内跟炎帝、蚩尤、舜、禹有关的传说炎帝;炎帝陵位于炎陵县蚩尤:南方苗族先民的一部分舜:舜陵位于宁远县禹:(略)3.识记:四羊方尊的发现地(及图)宁乡4、识记:龙山县里耶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走马楼吴简发掘的意义龙山县里耶一口枯井出土了 3.6万余片秦简,数量超过目前国内所出秦简的总和,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长沙马王堆汉墓,对研究古代的社会生活、医疗和防腐技术具有重要价值长沙走马楼吴简,一次性出土简牍最多的地方,对研究三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四、板书设计第一课湖南境内的重大考古发现和传说1、湖南境内著名的远古遗址距今时间、所在地及重要考古发现2、四羊方尊的发现地(及图)3、龙山县里耶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走马楼吴简发掘教学(后记)反思:课时教案课题:二、古代湖南的开发与发展第 1 课时总序第 2 个教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 教 案课时教案。
湖南省地方文化知识教学计划。
七年级,学期两个导言:湖南省地方文化丰富,历史悠久,传统多样。
7年级学生了解和欣赏湖南省地方文化十分重要。
该教学计划旨在向学生介绍湖南省的地方文化,历史,风俗,传统,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促进对其遗产的自豪感。
第1周:湖南省简介。
目标:使学生熟悉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历史意义和文化遗产。
活动:介绍湖南省地理,历史,文化概况。
展示描绘自然风景的图片和视瓶,著名的地标,以及该省的传统习俗。
讨论湖南的地理和历史对其文化的影响。
第2—3周:汉福,湖南传统服装目标:向学生介绍传统服装,汉风,及其在湖南省的意义。
活动:展示汉福的例子,并解释其历史文化重要性。
讨论与汉福相关的不同风格和饰品。
邀请嘉宾演讲人谈汉福的工艺品和文化象征。
第4—5周:岳歌剧,湖南传统表演艺术目标:探索岳歌剧院的传统表演艺术及其文化意义。
活动:播放岳歌剧院表演的录音或视瓶。
讨论岳歌剧院的历史,主题和音乐。
举办岳麓歌剧院讲习班或演出,供学生参加。
第6—7周: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目标:教育学生了解湖南省的传统节日与庆祝活动。
活动:介绍龙舟节,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日。
讨论这些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举办传统节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第8—9周:当地烹饪和烹饪传统目标:向学生介绍湖南省地方菜和烹饪传统。
活动:介绍各种湖南菜肴,并解释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技术。
讨论湖南湘菜中某些成分和菜肴的文化意义。
为学生举办烹饪课或美食品尝会。
第10—11周:传统工艺品和艺术形式目标:使学生熟悉湖南省的传统工艺美术形式。
活动:展示刺绣,剪纸,陶瓷等传统工艺品的例子。
讨论这些工艺背后的历史、技术和文化象征。
请当地工匠展示自己的工艺品,并教授学生基本技能。
第12周:回顾和评估目标:审查和评估湖南省地方文化知识与理解。
活动:举办问答或演示,让学生展示自己了解的湖南本地文化。
讨论保护和促进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以岳歌剧院的传统表演艺术为例,是湖南省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民间故事常识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的常识,包括故事的起源、背景和文化内涵,并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内容1. 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简介:介绍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的特点和分类,以及其在湖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简介:介绍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的特点和分类,以及其在湖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代表性的湖南地方民间故事:选取几个代表性的湖南地方民间故事,例如《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介绍故事的情节和传统解读。
代表性的湖南地方民间故事:选取几个代表性的湖南地方民间故事,例如《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介绍故事的情节和传统解读。
3. 故事的文化内涵:讨论湖南地方民间故事中所蕴含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文化传承,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故事的文化内涵:讨论湖南地方民间故事中所蕴含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文化传承,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4. 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探讨湖南地方民间故事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智慧和道理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探讨湖南地方民间故事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智慧和道理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5. 故事的传承和创新:了解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的传承方式和现代创新形式,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传承意识和创新精神。
故事的传承和创新:了解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的传承方式和现代创新形式,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传承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的基本知识。
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湖南地方民间故事的基本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第一课位置与区划教学内容:教材P1-6位置与区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2、描绘湖南及其相邻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并采用“联想法”记住这些省份的轮廓特征。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概括。
2、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作为湖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重点、难点:1、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记住湖南及其相邻省份的轮廓特征。
2、学会搜集信息。
(一)中部省份(1)在地图上找到湖南,并说出它的地理位置。
(2)介绍湖南的由来及简称。
(3)读图1-2,找出与湖南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
(4)估算湖南省的经纬度范围。
(5)阅读资料:“三湘四水”“中部崛起”(二)14个市州(1)指导学生读图1-4,介绍湖南省的14个市州。
(2)活动1)找出自己家乡所在县(市、区)的名称,并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2)说出家乡位于哪一个省辖市(州)。
3)在地图上找到长沙市,判断它位于你的家乡所在地的哪个方位。
指出长沙市与我省哪些省辖市相邻。
4)有同学说:湖南省政区图好像人头像,你觉得像吗?(3)阅读资料:“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伟人故里”“芙蓉国里尽朝晖”(增强学生对身为湖南人自豪感的教育)三、拓展延伸1、查阅资料,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家乡是哪一个县级市,哪一个省辖市?湖南是一个伟人辈出的省份,除了毛泽东以外,还有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
查阅资料,说说他们家乡所在的县(市)。
2、了解湖南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第二课人口与民族教学内容:教材P7-11人口与民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知道湖南人口特征与人口问题,湖南人口迁移特征与人口分布概况,掌握湖南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以及自然条件对湖南民俗风情的影响.2、会根据统计数据绘制湖南人口增长图,能分组讨论家乡的人口问题及对策,能搜集、交流反映湖南民居特色的图片,讨论自然环境对民居特色形成的影响。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教材]第一章:湖南的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湖南的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楚文化、湖湘文化等。
3. 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2. 湖南的气候特点。
3. 湖南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楚文化、湖湘文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湖南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湖南的历史文化底蕴。
2. 难点:湖南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湖南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图片和视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湖南的历史文化底蕴。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湖南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自然环境。
2. 讲解湖南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楚文化、湖湘文化等。
3.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湖南的历史文化名人及其贡献。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湖南的文化特点及其影响。
第二章:湖南的民俗风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民俗风情,如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2. 使学生感受湖南民俗风情的魅力,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节日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湖南的民间艺术,如湘剧、花鼓戏、剪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湖南的节日习俗、民间艺术。
2. 难点:湖南的民间艺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湖南的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图片和视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湖南的民间艺术。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湖南的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民俗风情。
2. 讲解湖南的节日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湖南的民间艺术。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湖南民俗风情的特点及其影响。
第三章:湖南的名人轶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历史名人,如毛泽东、彭德怀等。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文化。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饮食习惯等有一定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本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2. 湖南的民间艺术3. 湖南的传统节日4. 湖南的饮食习惯5. 湖南的特色建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饮食习惯和特色建筑。
2. 教学难点:湖南地方文化特色的深入理解和传承。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湖南地方文化的相关知识。
2. 运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湖南地方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4.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湖南的民间艺术和特色美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湖南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湖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发展历程。
3. 课堂互动:展示湖南的民间艺术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民间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4. 文化传承:介绍湖南的传统节日,讲解节日习俗,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5. 饮食文化:讲解湖南的饮食习惯,展示特色美食图片,引发学生对湖南美食的兴趣。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湖南特色美食的制作,亲身体验湖南的饮食文化。
8.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搜集更多关于湖南地方文化的资料,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9. 板书设计: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饮食习惯特色建筑10.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了解程度;b.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c. 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质量和创新性;d. 学生作业和课后任务的完成情况。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教案标题: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目标:1. 了解湖南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重要代表性元素。
2. 掌握湖南地方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演变。
3. 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重点:1. 湖南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重要代表性元素。
2. 湖南地方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演变。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
2. 湖南地方文化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3. 互动教学游戏或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湖南的自然风光和地方特色,引发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知道湖南有哪些有名的文化传统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投影仪,介绍湖南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重要代表性元素,如湖南腔、湖湘菜、湖南剪纸等。
2. 讲解湖南地方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演变,包括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文化传承等。
三、互动游戏(15分钟)1. 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回答与湖南地方文化相关的问题,如填空、问答等。
2. 在游戏中加入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湖南地方文化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培养他们对湖南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五、总结和展示(5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观点和体验。
2. 总结湖南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重要代表性元素,并强调其对湖南人民的重要意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了解和探索湖南地方文化的更多内容,如湖南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2. 组织学生参观湖南地方文化的展览或活动,加深他们对湖南地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评估:1. 游戏中的学生表现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3. 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2. 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湖南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重要代表性元素?3. 学生是否能够培养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传统文化常识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了解和研究湖南地方传统文化的常识,培养他们对湖南文化的兴趣,并加深对湖南地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内容1. 湖南地方传统文化概述:介绍湖南地方传统文化的起源、特点和重要性。
2. 火山文化:讲解湖南火山文化的背景和特色,包括火山活动的影响、火山形成的地理条件等。
3. 湘绣:介绍湘绣的历史、技艺和艺术特点,鼓励学生参与湘绣的实践活动。
4. 渔文化:探讨湖南渔文化的渊源、传承和特色,了解湖南人民的渔耕生活。
5. 湘剧:介绍湘剧的起源、发展和演出形式,欣赏湘剧表演并理解其艺术魅力。
6. 名人故里:研究湖南地方名人的事迹,了解他们对湖南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展示湖南地方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湘绣工坊、渔村等地,亲身感受湖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湖南地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4. 互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湘剧表演、湘绣制作等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评估1. 小测验: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研究笔记:要求学生每节课做好研究笔记,以便检查他们的研究进展。
3. 项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项目作业,如湘绣作品展示、湘剧表演等,评估他们在实践中的能力和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根据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科书来辅助教学。
2. 多媒体设备:确保教室配备了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以展示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3. 实地考察安排:联系相关的湘绣工坊、渔村等地,提前安排学生的参观活动。
4. 研究资料:准备相关的研究资料,如报纸、杂志、图片等,以供学生参考。
时间安排注:每学时为45分钟。
结束语通过本教学计划,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湖南地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第1课湖南的禁烟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湖南的禁烟运动,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2、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3、魏源的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难点:1、林则徐禁烟。
2、魏源的改革思想。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册我们主要了解了湖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湖南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希望大家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二、讲授新课(一)湖南的禁烟运动:原因:英法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疯狂的向中国走私鸦片。
危害:造成中国“银荒兵弱”,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禁烟措施:设禁烟局、捉拿烟贩、收缴烟具、封闭烟馆、配制戒烟药丸、严令吸烟人员定期戒绝。
1912年,湖南都督谭延闿在湘禁烟,一次就焚毁下笔91551两。
(二)湖南营兵赴粤抗英:1841年2月,关天培虎门抗英,壮烈牺牲。
英军进攻乌涌,直逼广州。
在湖南任总兵的祥福率军抗敌,他和31名将领牺牲,415名营兵阵亡。
(三)魏原的必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魏原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
是近代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湖南的禁烟运动,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及魏源的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四、板书设计第1课湖南的禁烟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一、湖南的禁烟运动二、湖南营兵赴粤抗英三、魏原的必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第2课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和湘军的创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通过学习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等,增强学生对湖南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 湖南的民间艺术:湘剧、湖南花鼓戏、岳阳楼记等3. 湖南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4. 湖南的特色美食:臭豆腐、口味虾、糖油粑粑等5. 湖南的旅游胜地:张家界、岳阳楼、韶山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和旅游胜地。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湖南文化的精神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和旅游胜地的具体案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湖南文化的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湖南的旅游景点,深入了解湖南文化。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湖南文化的兴趣。
2. 讲解湖南的民间艺术:介绍湘剧、湖南花鼓戏、岳阳楼记等,让学生感受湖南民间艺术的魅力。
3. 讲解湖南的传统节日:介绍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湖南人的节日习俗。
4. 讲解湖南的特色美食:介绍臭豆腐、口味虾、糖油粑粑等,激发学生的食欲和兴趣。
5. 讲解湖南的旅游胜地:介绍张家界、岳阳楼、韶山等,吸引学生去实地考察。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和旅游胜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7. 案例分析:分析湖南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湖南文化。
8.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去湖南的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湖南文化的认识。
9.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湖南文化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反思如何传承和弘扬湖南文化。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湖南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美食常识教学计划1. 目标和目的本教学计划旨在让七年级学生了解湖南地方美食的基本常识,包括湖南美食的种类、特点、历史和文化背景。
通过研究湖南地方美食,希望学生能够增加对湖南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饮食文化意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内容2.1. 湖南美食概述- 介绍湖南地方美食的种类和特点- 通过图文展示和口头讲解,让学生对湖南美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2. 具体湖南美食介绍- 分别介绍湖南的四大菜系(湘菜、衡菜、益菜和岳菜)及其代表性菜肴- 着重介绍湘菜的典型菜品,如辣子鸡、酸菜鱼等- 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湖南美食有具体的印象和体验2.3. 历史和文化背景- 讲解湖南美食的历史渊源,以及与湖南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湖南美食对湖南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3. 教学方法与活动安排3.1. 图片和视频展示使用幻灯片或电子白板展示湖南美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湖南美食的外观和烹饪过程。
3.2. 小组讨论与展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湖南美食的特点和自己的喜好,鼓励他们团队合作和互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性湖南美食进行展示。
3.3. 试吃活动组织学生试吃湖南美食,让他们亲身体验湖南美食的味道和特色。
在试吃活动后,可以进行班级讨论和分享。
3.4. 阅读与写作练提供与湖南美食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并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湖南美食的短文。
通过阅读和写作练,提高学生的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4. 教学评估4.1.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湖南美食的理解程度,进行平时评估。
4.2. 项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湖南美食的作业,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
4.3. 同学评估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评估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表现。
5. 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 图片和视频资源:湖南美食的图片和烹饪过程的视频材料- 文章和阅读材料:关于湖南美食的相关文章和杂志- 互动游戏和问答:与湖南美食相关的互动游戏和问答题目6. 教学计划时间安排本教学计划的实施时间为五节课,每节课45分钟。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弘扬湖南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目的
学习近代史中湖南的优秀人物以魏源、毛泽东等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们在禁烟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历次革命斗争中的优秀事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以家乡为荣的思想情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增长才干,长大后报效家乡。
三.教材分析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七年级下册)为学生们呈现的是湖南的禁烟运动、洋务运动、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湖南的解放等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史实,展现了湖南的革命先辈们在面对各种危机的思考和抗争,鞭策后人们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永恒的真理,发愤图强,将祖国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四.教学安排
第一课湖南的禁烟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
第二课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和湘军的创建
第三课湖南人的洋务运动
第四课最富朝气的维新实践
第五课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湖南志士
第六课五四运动和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第七课国民革命的风风雨雨
第八课星星之火燃三湘
第九课红军长征在湖南
第十课湘江东岸的抗日烽火
第十一课日军在长沙的暴行
第十二课湘西北的抗日斗争
第十三课湖南的解放
第十四课湖湘文化的渊源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