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7.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1-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7.38 KB
- 文档页数:2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立志在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
3.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生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
(2)通过本节学习,帮助学生在以后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说出昆虫的生殖过程及特点。
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果蝇的生殖和发育——完全变态
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
2.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等。
二、其他昆虫(如:蝗虫)的生殖和发育——不完全变态
1.定义——个体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的发育过程。
2.例如:蟋蟀、螳螂等。
三、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
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方面发生了变化。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 描述变态发育的过程,说明变态发育的概念。
3. 比较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标:
关注生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释自然现象。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变态发育的概念;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卵生)
二、昆虫的发育方式: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注意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比较等活动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获得有关昆生生殖发育的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效果很好。
教师大胆地设计了一系列的讨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去展示、去交流。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由于本节内容对学生而言,难度不是很大,加之学生在生活中对昆虫都不陌生,所以教师应该更大程度的让学生自主学习。
另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一点体会:在教学活动中,的确应该注意生物学知识的生活化,知识源于生活,有许多知识只有融入于生活实际才能感受到其存在的价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描述表态发育过程,说明变态发育的概念;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昆虫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树立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理解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二)难点:理解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白板展示图片,介绍我国家蚕史及丝绸之路,但我们对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知之甚少,是否所有昆虫生殖和发育都一样呢?引入新课“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二)巧树靶子:展示这节课要掌握的三个要点,目标问题化,直观明了,让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
(三)学习任务一:明确了学习方法,先独学再群学讨论完成展示的3个问题。
(学生的先自学,再讨论总结家蚕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发育方式:卵—幼虫—蛹—成虫即变态发育)。
(四)精点精讲1:详细讲解家蚕发育的各个时期。
播放视频家蚕的一生让学生对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进一步加深。
视频播放时截取家蚕一生的四个时期,让学生思考要想提高蚕丝质量得延长哪个时期?)(五)合作探究:学生群学讨论是否所有的昆虫都像家蚕一样的生殖发育方式呢?如果不是,那还能找到哪些发育方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回答、相互补充完善。
精讲蝗虫发育:卵—若虫—成虫,让学生思考:最佳灭蝗虫的时期?学生思考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蝗虫的危害。
)(六)小结:完成表格家蚕与蝗虫的异同点:(学生归纳总结,班级交流展示。
)(七)适时检测:练习完全变态发育四个过程的习题。
(八)多元链接:如何将“春蚕到死丝方尽”修改的即不失艺术性又符合科学性?(让各个小组写在提前发的纸条上,视频展台向全班展示。
)板书设计: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有性生殖2、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发育)二、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蝗虫1)生殖:有性;2)发育过程:卵、若虫、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昆虫的主要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并理解其特点。
使学生熟悉昆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包括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殖器官和发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总结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昆虫生殖和发育现象的兴趣,培养保护昆虫的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昆虫的有性生殖方式及其特点。
昆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包括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
2. 教学难点:昆虫生殖过程中的受精和卵的孵化。
学生对昆虫发育阶段变化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昆虫生殖器官的图片、昆虫发育阶段的图片或标本、显微镜等。
2. 教学环境:配备多媒体设备的教室、实验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题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昆虫是如何繁殖后代,又是如何从小虫长成成虫的吗?学生A:昆虫是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的吧?教师:对,昆虫确实是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的。
但昆虫的发育过程却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详细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二、新课讲解昆虫的生殖方式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
昆虫的生殖方式主要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通过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来繁殖后代的。
而无性生殖则是通过母体的分裂或者产生未受精卵来繁殖后代的。
但大多数昆虫还是采用有性生殖的方式。
昆虫的发育过程教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昆虫的发育过程。
昆虫的发育过程主要有两种类型: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这类昆虫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
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比如蝴蝶和蚊子。
不完全变态:这类昆虫的一生只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现了不同生物类群在延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
本章先介绍植物生殖后,介绍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包括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着重突出了生物和发育与人类以及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
本节讲述的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一类动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它在本章中体现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突出了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椐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 描述变态发育的过程,说明变态发育的概念。
3. 比较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昆虫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爱护有益昆虫的意识。
3、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常见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难点: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变态发育的理解。
二、说教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设计一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因学生对昆虫非常熟悉,所以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直观教学课件播放或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进而明确什么是变态发育,以及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从而突破难点。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接触生物已经一年半了,上个学期,已经学习过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与动物有关的章节。
日常生活中,他们也会经常接触到动物,例如狗、虫、蚂蚁等,所以对于本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并不陌生,况且上次课刚学习了植物的生殖,对生殖的概念已经熟悉。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要让学习理解及掌握什么是变态发育以及家蚕的生活史。
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上通过启发、观察、比较、讨论、探究等形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产生思维的火花,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感受到生物的神奇与伟大,体验到生物学知识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本节课蕴涵着一个巨大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中国的丝绸之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地理解我国丝绸之路的来源,以及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在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会在ppt上放出两张图片,一张是丑丑的毛毛虫,一张是美丽的蝴蝶,然后问学生这毛毛虫和蝴蝶有什么关系吗?通过询问就能了解到学生对于毛毛虫变蝴蝶的事情懂得多少,有利于教师课程的开展。
再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来引出“变态发育”这一概念,同时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变态”,而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变态”。
在次基础上再给学生讲解蝗虫的发育过程,并提问学生这两个过程的异同点,让学生通过事例来概括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①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②完全变态: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的发育的昆虫。
③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让那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发育的昆虫。
课前准备(1)准备好一些蝴蝶和蛹的标本(2)提前一个月买好家蚕幼虫,并发放给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个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四个时期: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三个时期: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举例说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举例说明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
2、能力方面◆观察、记录、整理和分析信息,进行合作和交流。
◆运用比较的方法形成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和人类的生活中的作用。
◆辩证地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
三、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昆虫的生活生殖和发育过程也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因此本课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熟悉的实例入手以获取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为“家蚕部分”,安排了“我来说养蚕”的活动,然后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通过排序、展示、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家蚕养殖的方式及发育所经过的阶段,再播放家蚕发育过程的视频,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养成“变态发育”的概念。
第二环节为“蝗虫部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观察插图、阅读课文,同时与家蚕的发育过程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概念,理解二者的区别。
然后教师列举其他实例,强化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达成“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学习目标。
第三环节是分析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加这些内容是为了使学生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应辩证地看待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总之,教师尽量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讨论,自主完成概念的建构,体现“生成性”的新课程理念。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括蝴蝶和蝗虫的发育过程、蝗虫对农作物危害以及赤眼蜂的图片,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视频。
2、学生准备收集饲养家蚕的资料,并相互交流;收集常见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资料六、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2、生殖方式:有性生殖3、发育特点:完全变态发育二、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蝗虫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过程:受精卵→若虫→成虫2)发育特点:不完全变态发育2、家蚕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的异同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7.1.2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课型:新授课美丽的蝴蝶竟是由“毛毛虫”变成的,你知道吗?“毛毛虫”一般指蝶类(或蛾类)的幼虫,它是由蝶类(或蛾类)产生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毛毛虫”经过若干次脱皮后变成蛹,再由蛹羽化成蝴蝶(或提问同学们,你们养过家蚕吗?家蚕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家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走近“丝绸之路”。
你知道家蚕的一生是怎样的么?展示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形态图,布置小组合作学习,将各图按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行排序。
并出示讨论问题: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1. 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蝗虫的发育起点是什么?蝗虫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它的发育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归纳:蝗虫的发育过程:卵→若虫→成虫。
展示图片,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对比蝗虫若虫和成虫的区别:列举其他不完全变态的发育的其他生昆虫。
蝉的发育过程和蝗虫的相似,除此之外还有蟋蟀、螳螂、蜻蜓等。
制造认知冲突,加深学生对昆虫发育起点的认知和记忆。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尝试说出概念,加深理解。
图片资料,直观展现。
家蚕蝶、1.春暖花开,蝶儿飞舞,你可知美丽的蝴蝶却是由丑陋的“毛毛虫”发育而来的?请问直接蜕变成蝴蝶的是(D)A.幼虫B.若虫C.虫茧D.蛹2.在花丛中采蜜的蜜蜂,所处的发育时期是(A)A.成虫B.卵C.幼虫D.蛹3.菜粉蝶是由菜青虫发育来的,菜青虫在菜粉蝶的发育过程中所处的时期是(A)A.幼虫B.成虫C.蛹D.若虫4.如图是蝴蝶的发育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它的叙述正确的是(A)A.幼虫和成虫差异很大B.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C.发育过程比家蚕多了蛹期D.幼虫与成虫对农作物危害一样大5.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三个时期,正确的顺序是(C)A.受精卵→蛹→成虫B.受精卵→成虫→若虫C.受精卵→若虫→成虫D.成虫→受精卵→若虫6.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相比,多出来的发育阶段是(D)A.成虫B.卵C.幼虫D.蛹7.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B)A.卵→蛹→幼虫→成虫B.卵→幼虫→蛹→成虫C.卵→若虫→成虫D.卵→若虫→蛹→成虫8.昆虫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B) A.吃青菜叶的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B.捕杀蝗虫的最佳时期是在蝗虫的成虫期C.适当延长家蚕的幼虫期有助于提高蚕丝的产量D.蜜蜂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9.昆虫两种变态发育方式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已知D为卵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若表示蝴蝶的发育过程,则发育顺序为D→A→B→CB.若表示蜜蜂的发育,则B、C分表代表蛹期、幼虫期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A所示阶段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若表示家蚕的发育,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期10.如图表示家蚕发育过程的四个阶段。
7.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2.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难点: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组织部分学生饲养并观察某种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准备昆虫生殖发育过程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情景引入观看图片,带着问题激发思考进入新课学习展示图片:夏天在野外,我们经常能看见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你知道蝴蝶的前身是什么吗?我们经常听到的成语“蜻蜓点水、金蝉脱壳、作茧自缚”在生物学角度是描述昆虫的什么生理活动呢?新知探究一.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1.自主读书、划要点、圈疑问小组讨论总结:(1)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2)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3)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观看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一步了解家蚕的生殖发育方式3. 小组合作完成家蚕的生殖发育方式的学习,并完成导学案相应内容1.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设置自读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看书,划要点、圈疑问。
(1)你见过家蚕吗?家蚕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2)家蚕的发育特点是什么?(3)蝴蝶的发育方式和家蚕相似吗?(4)其它昆虫的发育方式如何?2.多媒体展示,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组织生讨论与交流:(1)阅读课本第10页的图片试着按顺序排列。
(2)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填写导学案表格。
(3)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是否科学,为什么诗人会误以为蚕吐丝作茧后就死了?如何修改使之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二.其他昆虫的发育1.观看图片资料,总结蝗虫的发育过程2. 像家蚕、蜜蜂、蝇、蚊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