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常见病变的CT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15.72 MB
- 文档页数:47
肺部感染ct报告单
检查项目:肺部CT扫描
检查结果:肺部感染
1. 一般情况:患者肺部CT扫描显示有肺部感染病变,表现为
较多的肺部炎症病灶。
2. 病灶特征:扫描发现多处散在分布的实变病灶,大小不一,边界模糊,密度增高,结构不规则。
3. 胸腔积液:部分扫描显示胸腔积液,提示病变部位可能存在炎症渗出。
4. 气管支气管异常:扫描显示气管、支气管壁增厚,轻度扩张,可能存在炎症反应。
5. 淋巴结异常:腺体显影显示腔隙周围多个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提示炎症反应的累及。
综合分析:肺部CT扫描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肺部感染病灶,可
能为细菌性感染。
建议进一步检查细菌培养等相关实验,以确定病原微生物,并及时开始相应的治疗措施。
细支气管充气征:为病灶内细条状空气密度影,亦可为直径1mm的小泡状空气密度影,见于连续数个层面上,为病灶内扩张的细支气管。
此症多见于周围型肺癌,又是可见于炎性假瘤。
病理基础:肿瘤细胞伏壁式生长,未破坏肺的支架结构,细支气管尚能保留。
同时由于肿瘤与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可引起纤维条索附近的完整的含气气腔扩张,从而导致细支气管扩张。
CT表现:薄层放大扫描可见肺结节病灶内细条状或细管状透亮影。
直径小于1mm,多位与胸膜下。
空泡征:为小泡状空气样低密度影,大小不一,小者直径1.0mm,大者数毫米,但不超过5mm,其边缘光滑。
多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癌,偶可见于结核与细支气管囊肿。
病理基础:肺泡癌起源于细支气管与肺泡的上皮细胞,常为伏壁式生长,肿瘤细胞沿原有的肺泡壁蔓延、形成与正常肺组织相似的肺泡样结构,因肿瘤未破坏肺的支架结构,细支气管能够保留,放多不伴有节段性肺不张。
cT表现:肺内结节状病灶,由一个至数个小圆形、卵圆形或多个小蜂窝状、小泡状空气样透亮影构成。
大小不一,小者直径1毫米,大者数毫米,边缘光滑。
出现率高达76.3%,普通x线仅50%。
空气支气管造影征,肺炎的cT征象之一。
病理基础: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肺实质和肺间质的渗出、炎性细胞浸润.增生及变性。
急性炎症以肺部毛细血管充血、肺泡及细文气管浆液性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为主。
慢性炎症以增生、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为主。
病理大体标本上可表现为结节实变,不规则实变区,肺段及肺实变。
由于炎症不破坏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壁,在实变的肺组织内可见含气支气管、细支气管影。
CT表现:在实变的肺组织内从肺门到外周肺野的含气支气管影,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支气管造影样表现。
粘液支气管征:又称为支气管液像,支气管粘液栓塞造成的CT征象。
病理基础:粘液支气管征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肺不张内有支气管粘液栓塞。
由支气管狭窄梗阻、粘液分泌异常和纤毛活动障碍所致。
对于中央型肺癌、狭窄或梗阻支气管的远端形成粘液铸型。
临床胸部CT检查报告解读一、扫描结果概述本报告对受检者进行了胸部CT扫描,旨在评估胸部病变情况。
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肺脏、纵隔、胸膜、胸壁、肋骨及胸椎等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病变。
二、肺部病变1. 肺内结节: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肺内存在多个结节,直径最大者为XXXmm。
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及内部结构,考虑为良性结节的可能性较大,但仍需进一步检查以确定诊断。
2. 肺炎: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肺部存在炎症病变,局部可见实变影,边缘模糊。
结合受检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考虑为肺炎。
3. 肺气肿: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明显扩张,考虑为肺气肿。
三、纵隔病变1. 纵隔淋巴结肿大: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纵隔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约为XXXmm。
根据淋巴结的形态、大小及分布情况,考虑为炎性增生可能性大,但仍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2. 胸腺瘤: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胸腺部位存在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胸腺瘤。
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评估病变性质。
四、胸膜病变1. 胸腔积液: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胸腔内存在积液,局部可见液性暗区。
结合受检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考虑为胸腔积液。
2. 胸膜钙化: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局部胸膜存在钙化灶,考虑为陈旧性结核病变所致。
五、胸壁病变1. 肋骨骨折: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肋骨局部存在骨折线,考虑为肋骨骨折。
2. 胸壁软组织肿胀: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胸壁局部软组织肿胀,考虑为软组织炎症所致。
六、肋骨及胸椎病变1. 肋骨骨折: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肋骨局部骨皮质不连续,考虑为肋骨骨折。
骨折端未见明显移位。
2. 胸椎间盘突出: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胸椎间盘局部突出于正常椎间盘之外,考虑为胸椎间盘突出。
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七、心脏及大血管病变1. 主动脉粥样硬化: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主动脉局部管壁增厚、毛糙,考虑为主动脉粥样硬化。
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2. 心腔扩张: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心腔扩张,局部可见液性暗区,考虑为心腔扩张。
肺部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肺部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同病异影,表现各异;如何分析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大小、多少、密度、边界,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运动器官的功能状态,都是诊断肺部病变的前提。
下面就肺部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简要概述如下:1、渗出病变:为急性炎症反应,肺泡内液体渗出所至肺实变。
X 线表现为大小、数目不一的斑片状模糊影,可融合发展成大叶实变,并可见支气管充气症。
CT表现早期为毛玻璃影,代表肺泡内炎性渗出量不多,没有将肺泡完全填充;中晚期则炎性渗出填充肺泡而实变,表现为肺叶、肺段及小叶实变影,大片状阴影区内可见支气管影,也叫支气管气像。
代表疾病为各型肺炎。
2、增殖病变: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X线上成密度增高的斑片状阴影,排列为腺泡或梅花瓣状,边界清楚,无融合趋势。
CT表现为密度增高,边界清楚地实变阴影,CT值大于渗出病灶。
代表疾病为肺结核。
3、纤维病变:为炎症修复期表现。
X线上呈索条影,排列不规则;广泛肺纤维化呈大片不均匀高密度影;弥漫间质性肺纤维化两肺广泛分布纤维条索,网格状或蜂窝状阴影。
CT表现为两肺外围、胸膜下广泛分布的网状、结节状及蜂窝状影。
代表疾病为特发性肺纤维化。
4、钙化病变:在组织坏死变性基础上有钙盐沉积。
X线上呈边缘锐利的致密影,大小形态不一,呈斑点、片状、结节、大块或弧形影。
CT表现为密度增高,边界清楚地病变,CT值大于800HU。
代表疾病为肺结核。
5、肿块病变:由肿瘤增殖或炎性肉芽肿所致,X线上良性肿块的边界光滑,生长缓慢;恶性肿瘤边缘不规则,有分叶、毛刺症,生长快;转移瘤呈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影、CT表现与X线表现大致相同。
代表疾病为肺癌。
6、空洞与空腔:肺部病变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引流排除,便形成空洞;肺腔隙病理性扩张,成为空腔。
空洞与空腔X线上表现为大小和形状不一的透光区,可分为无壁、薄壁和厚壁空洞,后者壁厚3mm以上;空墙壁菲薄。
空洞或空腔内如有液体滞留,可见液平面。
肺部常见疾病影像表现基本病变一、渗出渗出是指肺泡腔内的气体被腔内渗出的液体、蛋白和细胞取代而形成的肺实变。
影像表现:、密度均匀的浸润影、范围可大可小、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互相融合致密度不均匀。
、肺实变影中常可见含气支气管分支影。
、变化快多于周内吸收。
、纵隔窗缩减率增大。
常见于各种急性炎症、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及肺水肿。
二、增殖指肺组织内形成以细胞和纤维为主的肉芽组织常局限在腺泡范围内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
影像表现:、结节状或梅花瓣状密度高、边缘清楚、可为单发病灶即使多发病灶聚集一起也无融合趋势、病变发展缓慢、CT上呈软组织密度可有点状钙化纵隔窗缩减率不大。
常见于肺结核和各种慢性肺炎特别是肉芽肿性肺炎。
三、纤维化指局部肺组织或肺间质广泛性纤维变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
局限性以肺急、慢性炎症和肺结核最多见弥漫性以慢性间质性疾病为多。
局限性肺纤维化常表现为条索状、密度高、边界清。
四、结节、肿块常以cm为界划分结节和肿块。
不同的病变表现不一。
肺炎影像大叶性肺炎典型X线征表现为以肺叶、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均匀密度增高影实变区肺纹理消失在致密影中可见透亮的含气支气管影。
根据实变肺叶形态和前后径的长短可呈现不同的X线所见。
右上叶肺炎的下缘平直锐利右中叶肺炎上缘锐利平直但下缘模糊侧位在前下方左上叶肺炎实变影下缘模糊无明显界线侧位病变在上前方。
一般气管、纵隔移位少见。
密度相对均匀的肺阴影边界不清除了肺炎比邻叶间裂空气间隙保持通气形成斑驳的表现(空气肺泡像)支气管气像正常肺软组织界面消失如当肺炎邻近心脏或膈肌时“轮廓征”小叶性肺炎X线表现多样大多数表现为两肺野下部中、内带沿支气管分布的不规则斑点状或小片状致密影境界较模糊。
病变密度不均匀中心密度较高多伴有肺纹理增粗。
病变可以比较散在且较小也可集中呈大片融合趋势但不局限于一肺段或一肺叶。
右下肺内带病灶呈斑点状沿肺纹理分布炎性假瘤 l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哑铃形肿块边缘多光滑锐利密度中等偏高.直径以~cm多见。
常见肺部疾病的CT影像李悦晴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204)肺部感染或炎性病变的CT影像特征(1)肺结核。
肺结核引起的肺结节常侵犯多个肺叶和肺段,四处散布,结节较多,一般常见条索状、斑片状阴影等。
肺结核病主要特征表现包括:1.钙化,即肺结核常出现钙化灶,尤其是已无结核菌活动的陈旧性病灶;2.空洞,即结核中的空洞壁薄且光滑。
(2)肺脓肿。
典型特征是含有脓液的空腔,主要因病灶常与支气管相通,坏死液化后的物质随支气管排出,肺部CT影像可见结节中明显的空洞和气-液平面。
(3)肺部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早期,结节常具有“晕征”,即围绕在实性结节周围的磨玻璃影;病程进展,结节内可以出现空洞,内可见悬浮结节或絮状物(菌丝)等内容物。
(4)肺结节病。
肺结节病最典型的特征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随着病情的发展,肺组织可出现弥漫性病变,甚至广泛纤维化。
而肺癌病灶出现转移后才累及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
(5)机化性肺炎。
CT影像可见病灶中心密度低,呈磨玻璃状,周围为新月形或环形高密度。
肺部良性肿瘤的CT影像特征(1)肺错构瘤。
肺错构瘤多为密度不均匀的单发实性结节,边界清晰,常出现以下特征: 1.有时边缘可见浅分叶,多是其中支气管上皮成分形成的分支状裂隙;2.结节内多见钙化,以“爆米花样”钙化最为典型,主要是因肺错构瘤内以软骨和纤维组织为主。
(2)硬化性肺细胞瘤。
硬化性肺细胞瘤常表现为孤立圆形或类圆形结节,且边缘较清晰。
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1.因硬化性肺细胞瘤中的各种成分生长速度不一,常表现出浅分叶状;2.部分硬化性肺细胞瘤病灶内或边缘,可见点状、细砂粒状或小斑片状钙化;3.围绕在实性因病灶周围的炎症组织形成大量渗出物或出血,可出现晕征;4.可观察到紧贴病灶边缘的肺部血管;5.富血供。
增强CT 扫描后直径小于3.0 cm 的结节常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直径大于3.0 cm的肿块强化常不均匀。
肺部血管性病变的CT影像特征(1)肺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