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必背知识点 动物激素分类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分泌器官激素名称化学性质作用部位生理作用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多肽垂体促进垂体的生长发育,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多肽垂体促进垂体的生长发育,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抗利尿激素多肽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调节水平衡。
垂体生长激素蛋白质全身促进生长、主要是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蛋白质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蛋白质性腺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等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全身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全身调节糖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肝脏促进糖原的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胸腺胸腺激素多肽免疫器官调节T细胞发育,促进T淋巴细胞的功能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氨基酸衍生物全身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提高血糖浓度,促进新陈代谢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睾丸雄性激素固醇全身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卵巢雌性激素固醇全身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性周期激素功能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在临床上观察内分泌功能过盛和不足的患者的症状表现。
②切除法:在实验动物身上,观察某种内分泌腺被切除后的生理变化,从而推断该腺体的正常功能。
③移植法:切除某内分泌腺,一段时间后,再植入该腺体组织。
④注射法:切除某内分泌腺,再注射该腺体的提取物。
⑤饲喂法:切除某内分泌腺,再在饲料中加入该腺体的提取物。
⑥示踪法: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所要研究的腺体或激素,再加以跟踪。
如研究甲状腺激素。
具体如下:激素方法具体操作举例甲状腺激素饲喂法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蝌蚪切除法切除小狗的甲状腺生长激素切除法切除幼年动物的垂体注射法注射一定浓度的生长激素性激素切除法切除性腺移植法移植性腺。
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摘要:生物激素调节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理机制,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对各种生理功能的精细调控。
本文旨在概述激素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在生物体内的调节作用。
1. 激素的定义与特性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们以极低的浓度在体内发挥作用,通过血液循环传递信息,调节和协调生物体的生理活动。
2. 激素的分类激素根据其化学性质可分为四大类:- 蛋白质和肽类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 类固醇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等,由胆固醇衍生而来。
- 氨基酸衍生物激素: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
- 脂肪酸衍生物激素:如前列腺素等。
3. 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通过与目标细胞上的特定受体结合,激活或抑制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调节细胞功能。
4. 激素调节的生理过程- 生长发育: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 代谢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 应激反应: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帮助生物体应对外界压力。
- 生殖系统:性激素如睾酮、雌激素等调控性特征的发展和生殖活动。
5. 激素反馈调节生物体内的激素水平通过负反馈机制进行精细调控。
例如,当血液中的甲状腺素水平过高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从而减少甲状腺素的产生。
6. 激素失调的影响激素水平的异常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症等。
7. 激素研究的现代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用于生产重组激素,如重组人胰岛素。
- 高通量筛选技术:用于发现新的激素及其受体。
- 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研究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
结论:生物激素调节是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稳定和生理功能正常运行的关键。
了解激素的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健康和疾病状态至关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激素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本文为生物激素调节的知识点概述,旨在提供准确、直接的信息,适合作为学术资料或教学参考。
高考生物知识点大全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由脂质双层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控制物质的进出。
2.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控制细胞的生物活动。
3. 细胞质:含有各种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4. 皮层细胞:植物细胞的外部细胞壁,提供机械支持和保护。
5. 叶绿体:植物细胞中负责光合作用的结构,含有叶绿素。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物质: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包含基因信息。
2. 生物的遗传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3. 染色体与基因: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携带基因信息。
4.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和染色体结构改变等,是进化的基础。
5. 生物进化:通过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物种逐渐适应环境并发生改变。
6. 人类进化:从猿类进化而来,人类的起源和演化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三、细胞的代谢过程1. 光合作用:植物绿色细胞质中叶绿体发生的,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2. 呼吸作用: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能量并释放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 发酵作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能量的过程,如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
4. 合成代谢:生物体利用营养物质合成细胞需要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合成等。
四、生物的调节与识别1. 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和传导信息的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 激素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在体内传递信息,调节生物体的生理活动。
3. 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保护生物体免受疾病侵害。
4. 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和皮肤等,用于感知外界环境和刺激。
五、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稳定的生态单元。
2. 网络食物链:描述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包括植物、动物和分解者等。
3. 营养链与能量流动:生物体通过食物链获取能量,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
4. 生物多样性:描述地球上不同物种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高中生物知识点:动物激素分类解读一、各内分泌腺及分泌的主要激素1.下丘脑:合成下丘脑调节性多肽(HRP),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RH)。
2.垂体: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激素有四类:一是促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二是生长激素(GH);三是催乳素(PRL);四是黑素细胞激素(MSH);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激素有催产素和加压素两种。
3.甲状腺:甲状腺激素(T4或T3)。
4.肾上腺: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其中皮质激素包括:性激素类(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去氧皮质酮)、糖皮质激素(可的松、皮质酮、氢化可的松);髓质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
5.胰岛:包括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和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
6.性腺:睾丸分泌雄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二、主要激素的功能及异常症1.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与分泌相应的促(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时表现为对应腺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症。
2.促(甲状腺、性腺等)激素:促进相应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应腺体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缺乏时表现为对应腺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症。
3.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成年时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
4.催乳素: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乳腺的合成与分泌。
缺乏时导致乳汁缺乏。
5.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异常症包括:甲亢(分泌过多)、呆小症(胎儿分泌不足)、粘液性水肿(成年时分泌不足)、大脖子病(饮食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
6.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促进糖类的氧化分解,抑制非糖尿病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的必记知识点分析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名词: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着;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着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
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
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
2024年高三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一、激素的概念和分类1. 激素的定义:植物激素是一种由植物体内特定的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低浓度活性物质,能够通过体液传导,触发并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的物质。
2. 激素的分类:(1)植物生长素(IAA):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和分裂,调节植物体形态的发育。
(2)细胞分裂素(cytokinin):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控制植物体生长。
(3)赤霉素(GA):促进种子萌发、茎伸长、开花和果实生长。
(4)脱落酸(ABA):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调节保护植物免受干旱等胁迫。
(5)吲哚-3-醋酸(IAA):促进根系的侧根和冠根的生长,调节植物耐盐性和抗病性。
(6)黄酮素(flavonoid):参与调节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二、激素的生物合成和运输1. 生物合成: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通常发生在细胞质和内质网中,涉及一系列的酶催化和代谢途径。
不同的激素有不同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关键酶。
2. 运输:激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通过细胞间空隙、韧皮部的细胞壁和筛管等途径进行。
运输的方式有被动扩散、主动运输和质子泵等。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1. 受体的结合:激素通过特异性受体与细胞膜或胞浆中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并触发下游信号传导。
2. 信号转导:激素受体复合物能够通过蛋白磷酸化、酶活化等方式,将激素信号转导到细胞内的下游分子,从而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活动。
3. 基因表达调节:激素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翻译、甲基化等过程,调节细胞内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
例如赤霉素能够促进DELLA基因的降解,进而促进转录因子的活化。
4. 细胞活动调节:激素还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离子平衡、膜通透性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理活动,影响细胞的功能和结构。
四、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1. 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激素通过调节细胞的分裂和伸长过程,促进植物器官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种子发芽和根冠生长。
2. 调控开花和果实生长:激素参与调控植物的生殖生长过程。
高中生物动物激素分类及解读高中生物动物激素分类及解读生物激素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调节生物生长发育、代谢和行为等生物现象的发生。
在动物世界中,激素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控制着跨越不同器官和组织的信号传递,使得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可以相互协调并得以平衡。
本文将针对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对动物激素的分类及其作用进行一些简单的解读。
一、激素的分类1. 前腺激素:包括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卵泡刺激素(AMH)和甲状腺刺激素(TSH)等。
这些激素主要负责鼓励细胞增殖、细胞分化、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等过程。
2. 原肾上腺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
这两种激素主要涉及身体应激反应。
肾上腺素会在应激情况下快速释放,并刺激身体呼吸和心跳加速、体力提升等应对环境威胁的调节机制。
3. 甾体激素:包括类固醇、雌激素、睾酮等。
它们主要在生殖系统的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雄激素的作用是在妊娠期滋养受精卵并促使胎儿生长,在出生后,它会调整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而雌激素则在女性中调整月经周期,促进女性性机能的恢复和发育。
4. 胶质激素:是由腺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它会刺激肾上腺分泌泌醇、皮质醇等激素。
这些激素的功能是抑制免疫系统、减缓身体负担,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5. 胰岛素和姑娘激素:对于糖代谢和食欲控制十分重要的激素。
它能促进血糖的吸收利用,在食欲控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激素的作用激素在动物身体的调节机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感知器官、热量和其他信号来刺激神经元和内分泌细胞合成或释放,从而控制它们的行为。
1. 生长发育:GH对于骨骼和软骨的发育至关重要。
它通过刺激生长板的增殖和软骨细胞分化,并促进骨骼横向、纵向的增加。
睾酮和雌激素则是在性腺培育中起主要作用。
2. 新陈代谢:胰岛素对于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
该激素会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更多的葡萄糖,并促进糖原的合成过程。
专题十五: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竞赛要求]1.脑下垂体2.甲状腺3.胰岛4.肾上腺和肾上腺皮质5.卵巢和睾丸6.内分泌功能的调节7.昆虫的激素调节[知识梳理]一、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相比,动物激素种类多、特异性强、有专门产生激素的器官(但有些激素也是由分散细胞分泌的)。
(一)内分泌腺又称无管腺,无专门输送分泌物的管道,分泌物为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至靶器官、细胞,而发挥作用。
(二)脊椎动物的激素1.甲状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重约20g–30g,位于喉下方、气管两侧,能分泌多种激素:(1)甲状腺分泌的激素:滤泡细胞分泌甲状腺素— 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
T4和T3均为酪氨酸碘化衍生物,功能是提高糖类代谢和氧化磷酸化中酶的活性,T4比T3的效率高水平-10倍。
(2)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是由于T3、T4过多,导致基础代谢率过高。
症状表现为血压高、心博快、易出汗、易激动、手颤抖、消瘦、突眼症。
(3)甲状腺机能减退这是由于T3、T4过低,导致基础代谢率过低,影响生长、发育而患呆小症(体、智、精神、性器官发育等)。
治疗可通过尽早供给甲状腺素的方法。
(4)甲状腺肿有两种,起因各不相同,(1)缺碘性肿大:缺少海盐、海产食物的地区。
由于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代偿性肿大。
由于影响生长、发育,患呆小症。
可通过碘化食盐、含碘食物(海藻)进行治疗。
(2)机能亢进性肿大:由于甲状腺增生,致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表现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见前述)。
可采取切除、射线或放射性杀死部分甲状腺或药物抑制甲状腺素合成的方法进行治疗。
2.甲状旁腺人体中有2对,黄豆状,较小(0.1g/个),位于甲状腺的背面。
功能是分泌甲状旁腺素,提高血钙,与降钙素(甲状腺)拮抗,使血钙稳定。
甲矿状旁腺机能亢进,血钙就要增多,导致骨骼疏松;甲状旁腺机能减退,轻微的刺激就会引起肌肉震颤,完全缺少甲状旁腺素,就要导致死亡。
3.胰岛是散布在胰腺细胞间的小群细胞,人胰腺中的胰岛可多到100万个。
高二必修三生物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梳理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
小编准备了高二必修三生物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体液调节主要是指激素调节。
2、常见几种动物激素的相关知识点:生长激素(多肽)——垂体促性腺激素(蛋白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蛋白质)——垂体甲状腺激素(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胰岛素(蛋白质)——胰岛B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胰岛A细胞性激素(固醇)——睾丸、卵巢肾上腺素(氨基酸衍生物)——肾上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3、胰岛素、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其本质均为蛋白质,不可以口服。
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5、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体液)(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胰岛A细胞——升血糖)(2)血糖的去路: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胰岛B细胞——降血糖)(3)升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4)下丘脑也参与了血糖平衡的调节6、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1)神经传导——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2)分级调节,负反馈调节7、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弥散全身,不定向);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8、注:激素完成任务后被灭活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必修三生物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激素调节(一):激素种类【学习目标】1、分析并了解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培养科学实验的分析推理能力。
2、明确人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种类和作用(重点)。
【要点梳理】要点一、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中的实验设计要点诠释:(1)两个实验都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都遵循实验的科学原则:设置对照实验和控制单一变量。
要点二、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1.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外分泌腺是有导管的,腺细胞的分泌物进入导管,通过导管排到腺体外,如胰腺的外分泌部、唾液腺、汗腺等。
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腺细胞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运输到其他的器官并在那里发挥效应,如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还有甲状腺、垂体等。
要点诠释:(1)动物激素指由内分泌腺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特殊的化学物质。
动物的激素是由特殊的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并分泌的。
这些细胞叫做内分泌细胞,它们往往聚集形成器官,我们称之为内分泌腺,例如肾上腺和甲状腺等。
(2)消化系统中分泌唾液的唾液腺不是内分泌腺,而是外分泌腺的一种。
外分泌腺有很多种,比如汗腺分泌汗液、消化腺分泌消化酶等,被分泌的物质通过外分泌腺的管道排出;与外分泌腺不同的是,内分泌腺没有管道,分泌的激素直接通过体液进入血液循环,在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
(3)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有很多器官比较复杂,既有内分泌腺的功能,又有外分泌腺的功能。
比如胰腺可以分泌至少两种激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而,内分泌细胞只占胰腺总细胞的1%一2%,剩下的细胞都是具有外分泌功能的细胞,通过胰管把分泌的消化酶导入小肠。
2.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3.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的一些疾病4.人体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作用【激素调节(一)】19:17~39:33(1)下丘脑分泌的激素①抗利尿激素(下丘脑产生,神经垂体释放);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②××释放激素:作用于腺垂体,使垂体分泌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③××释放抑制激素:作用于腺垂体,抑制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所以说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枢纽,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
高中生物动物激素分类解读知识点小结一、动物激素分类表二、各内分泌腺及分泌的主要激素1.下丘脑:合成下丘脑调节性多肽(HRP),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RH)。
2.垂体: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激素有四类:一是促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二是生长激素(GH);三是催乳素(PRL);四是黑素细胞激素(MSH);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激素有催产素和加压素两种。
3.甲状腺:甲状腺激素(T4或T3)。
4.肾上腺: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其中皮质激素包括:性激素类(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去氧皮质酮)、糖皮质激素(可的松、皮质酮、氢化可的松);髓质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
5.胰岛:包括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和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
6.性腺:睾丸分泌雄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三、主要激素的功能及异常症1.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与分泌相应的促(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时表现为对应腺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症。
2.促(甲状腺、性腺等)激素:促进相应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应腺体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缺乏时表现为对应腺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症。
3.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成年时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
4.催乳素: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乳腺的合成与分泌。
缺乏时导致乳汁缺乏。
5.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异常症包括:甲亢(分泌过多)、呆小症(胎儿分泌不足)、粘液性水肿(成年时分泌不足)、大脖子病(饮食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高考生物必考学问点总结1一、生殖的类型名词:1、生物的生殖:每种生物都能够产生自己的后代,这就是~。
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易保持亲代的性状。
3、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双亲的遗传性,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4、分裂生殖(单细胞生物特有):是生物体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
如变形虫、细菌、草履虫。
5、出芽生殖:母体→芽体→新个体,如水螅、酵母菌。
6、孢子生殖:母体→孢子→新个体,如青霉、曲霉。
7、养分生殖:植物的养分器官(根、茎、叶)发育为新个体,如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秋海棠等。
8、嫁接:一种用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种有根系的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局部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物体的方法。
9、植物组织培育技术:外植体(离体组织或器官)→消毒→接种→愈伤组织(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组织器官→完整植株。
10、配子生殖:由亲体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两两相配成对,相互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
11、卵式生殖: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
但凡种子植物用种子进展生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
12、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叫做~。
13、花粉管:是萌发的花粉粒内壁突出,从萌发孔伸出而形成的管状构造。
主要作用是将其携带的精子和其他内容物运至卵器或卵细胞内,以利于受精作用。
14、双受精: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又叫受精卵(染色体为2N);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为受精极核(染色体为3N),这种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现象叫做双受精。
15、被子植物:但凡胚珠有子房包被着,种子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就叫做~。
语句:1、但凡种子植物用种乎进展生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由于要产生种子,必需经过双受精作用,即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的必记知识点分析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的必记知识点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名词: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着;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着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
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
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2013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动物激素分类解读
摘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各科知识点,此文章为2013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动物激素分类解读。
介绍了2013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动物激素分类解读希望大家在查看知识点的时候注意多加练习。
一、各内分泌腺及分泌的主要激素
1.下丘脑:合成下丘脑调节性多肽(HRP),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RH)。
2.垂体: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激素有四类:一是促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二是生长激素(GH);三是催乳素(PRL);四是黑素细胞激素(MSH);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激素有催产素和加压素两种。
3.甲状腺:甲状腺激素(T4或T3)。
4.肾上腺: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其中皮质激素包括:性激素类(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去氧皮质酮)、糖皮质激素(可的松、皮质酮、氢化可的松);髓质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
5.胰岛:包括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和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 。
6.性腺:睾丸分泌雄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二、主要激素的功能及异常症
1.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与分泌相应的促(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时表现为对应腺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症。
2.促(甲状腺、性腺等)激素:促进相应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应腺体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缺乏时表现为对应腺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症。
3.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成年时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
4.催乳素: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乳腺的合成与分泌。
缺乏时导致乳汁缺乏。
5.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异常症包括:甲亢(分泌过多)、呆小症(胎儿分泌不足)、粘液性水肿(成年时分泌不足)、大脖子病(饮食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
6.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促进糖类的氧化分解,抑制非糖尿病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分泌不足导致糖尿病。
7.胰高血糖素:调节糖类代谢,升高血糖浓度。
过多→高血糖;过少→低血糖。
8.雌激素: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分泌不足导致第二性征减弱、性欲降低,性周期紊乱。
9.雄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分泌不足会导致第二性征减弱、性欲降低。
10.孕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分泌不足,胎儿无法正常着床。
11.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增强机体的应激机能。
缺乏时,应激机能减弱。
12.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具有增强心脏活动、促使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和促进肝糖元分解升高血糖含量的作用。
缺乏时,机体应激机能减弱。
13.醛固酮:属肾上腺盐皮质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
维持血钾或血钠的平衡。
缺乏时,将导致水盐失衡。
三、激素的化学本质及补充
1.含氮类激素:一是肽类或蛋白质类激素,包括下丘脑、垂体、胰岛和甲状旁腺分泌的激素;二是胺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激素),主要有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如醛固酮)、性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3.脂肪衍生物激素:前列腺素。
由于含氮类激素易被胃肠道消化酶所分解而破坏,临床上不宜口服,应通过静脉注射补充。
其它激素既可通过注射补充,也可通过口服方式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