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知识点复习知识交流
- 格式:docx
- 大小:16.78 KB
- 文档页数:12
统编版《公民与政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总结(精华版)
统编版《公民与政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和谐社会。
- 公民的权利:人权、权利教育、劳动权益、言论、出版自由。
- 公民的义务:守法、纳税、参选权、义务教育。
-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平等受教育权、劳动权、、责任义务。
2. 国际组织和我国的国际地位
- 联合国:宗旨、组织结构、工作领域、我国加入联合国的意义。
- 东盟:成员国、宗旨、合作领域、我国加入东盟的意义。
- 世界贸易组织:宗旨、工作领域、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意义。
3. 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
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社会主义制度。
- 依法治国:宪法的作用、法律的作用、权利的保障、责任的
追究。
- 公平正义:产权保护、司法公正、社会公平、法律意识教育。
4. 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光辉历程
- 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繁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统一。
- 中国的历史:创立、奋斗时期、新时期的奋斗目标。
- 党徽党旗:含义、象征。
5. 文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文艺的作用:美化生活、娱乐、教育、传递价值观。
- 文艺表现形式:文学艺术、舞台艺术、影视艺术、音乐艺术、美术艺术。
- 文艺与时代特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社会主义
建设成果、凝聚社会团结力量。
以上是《公民与政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的精华总结,希望对
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三课公民权利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满足的条件:①年满18周岁。
②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③中国公民。
3、监督权的意义:答:(1)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4、人身自由的含义及其内容和地位?答: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5、人格尊严权内容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6、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内容答(1)财产权(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3)物质帮助权(4)受教育权(教育的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5)文化权利。
(6)平等权。
(7)宗教信仰自由权。
7、公民行使权利有哪些要求?答:(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
(2)不能滥用权利。
(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
8、公民怎样行使权利?答:(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9、遵守正当程序的意义: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10、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答: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调解(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仲裁(仲裁决不同于法院判决,仲裁决不能上诉;仲裁案件不公开审理。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政治自由的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4、监督权的内容: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1)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6、网上评议政府的内容:(1)工作业绩、(2)工作效率、(3)执行力建设7、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8、人身自由的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9、人身自由的地位、作用: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0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1、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12、人格尊严权内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13、住宅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公民权利》知识点梳理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公民权利》知识点梳理第三课公民权利(一)公民基本权利依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政治权利(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①含义: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②重要性: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政治自由(1)包括: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重要性: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监督权(1)含义/内容:①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②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1)重要形式: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重要方式/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主要途径: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
人身自由(1)含义: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3)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①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②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八下政治知识点总结
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在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等。
公民权利的保障: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力,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利益。
公民的义务:公民的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
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
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教育能够获取知识,改变命运,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
正确行使权利和忠实履行义务:公民要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利益。
公民在履行义务时,要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政治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公民权利、义务、教育等多个方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知识点复习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知识点复习3.1 公民基本权利【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本单元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后讲义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
本框内容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以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本框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权利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
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
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课程标准】课程依据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等案例,结合教材,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和涵义。
2、阅读教材,结合案例探究,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3、列举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感受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
难点:理解公民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容与含义,能够准确指出宪法中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涵与其他法律中的区别。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人人有权,其国必兴;人人无权,其国必废;此量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古今不易,遐迩无殊。
2024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复习提纲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如何加以保障的?答:(1)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全部者,成为国家的主子。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3)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4)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气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是怎样的?答:广阔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5、国家武装力气的任务是什么?答: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反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与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6、关于人权:(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同等地生存和发展。
(2)敬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原则。
(3)在我国,人权的主体,既包括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人权爱护的对象:不仅爱护个人,也爱护群体;人权的内容:既包括同等权和人身权、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化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允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5)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见教材P9阅读感悟)(6)中国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的最显著标记。
7、在我国,国家敬重和保障人权,是如何做到的?答:(1)敬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敬重人权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第三课公民权利第1节公民的基本权利知识点一、政治权利和自由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1)政治权利和自由(2)人身自由(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4)平等权(5)宗教信仰自由(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1)年满18周岁(2)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政治自由的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7、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8、监督权的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1)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10、网上评议政府的内容:(1)工作业绩(2)工作效率(3)执行力建设11、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12、人身自由的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3、人身自由的内容: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4、人身自由的地位、作用: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知识点汇总1、公民应如何依法行使权利?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2、维护权利守程序的作用和要求是什么?(1)作用: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2)要求: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3、公民权利受到损害时应该怎么做?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说明】如果是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维权方式用句子表述可以这样写: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协商(1)含义:协商是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2)适用情形: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3)实施方法: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5、调解(1)含义: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
(2)实施方法: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3)方式: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6、仲裁(1)含义: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
(2)适用情形: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
(3)实施方法: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7、诉讼(1)含义: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
(2)实施方法: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
(3)方式:①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②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③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公民权利》知识点梳理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公民权利》知识点梳理第三课公民权利(一)公民基本权利依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政治权利(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①含义: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②重要性: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政治自由(1)包括: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重要性: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监督权(1)含义/内容:①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②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1)重要形式: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重要方式/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主要途径: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
人身自由(1)含义: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3)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①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②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一节公民的基本权利知识点梳理一、政治权利和自由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1)政治权利和自由(2)人身自由(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4)平等权(5)宗教信仰自由(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1)年满18周岁(2)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政治自由的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7、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8、监督权的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1)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10、网上评议政府的内容:(1)工作业绩(2)工作效率(3)执行力建设11、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12、人身自由的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3、人身自由的内容: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一框公民基本权利(6个)全背1. 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p33①谁享有?——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未被剥夺政治权利)②地位和意义?——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2)政治自由p33①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②意义?——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p34①主体(谁监督)?——我国公民②对象(监督谁)?——国家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③干什么(内容)?——提出批评和建议;对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④注意事项?——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⑤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也有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2.人身自由p34内涵?——人身自由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四个方面)。
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有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侵犯人身自由的表现:如非法逮捕、非法拘禁、非法搜身(2)侵犯人格尊严的表现:如侮辱、诽谤、诬告陷害(3)侵犯住宅的表现:如非法搜查、非法入侵(4)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表现:损毁或私自获取通信内容(例外:公安监察、检察查案)3.社会经济权利p37(1)财产权:公民对合法的私有财产,依法占用、使用、收益、处分(2)劳动权:内容?——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意义?——保障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3)物质帮助权内容?——公民在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时获得国家的物质帮助4. 文化教育权利p38(1)受教育权①含义?——公民从国家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和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初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重要内容归纳公民权利与义务是每个人在社会中应当尊重和履行的重要责任。
在初二的时候,学生们正处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认知的阶段,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重要内容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初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重要内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
一、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每个人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合法权益。
初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了解并充分行使以下重要公民权利:1. 人身自由权:公民有言论、集会和结社自由的权利,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
2. 平等权:每个人不论种族、性别、宗教或国籍都应享有平等待遇。
3. 教育权: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且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4. 信息权:公民有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权利,也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隐私。
5. 政治参与权:公民有参与政治决策和选举的权利,可以为国家和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公民义务公民义务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初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养成以下重要公民义务:1. 尊重法律:作为公民,必须遵守国家和社会的法律法规,不得从事任何违法行为。
2. 文明素养:公民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注重公共场所的卫生和环境保护。
3. 参与公益活动:公民应当积极参与社区和公益组织的活动,帮助他人、关心社会、传递正能量。
4. 爱护公共财物:公民应当爱护公共设施和财物,不随意损坏或浪费资源。
5. 维护社会安全:公民应当积极参与维护社会安全的行动,如参与防火、抢险救灾等活动。
三、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联系且相互制约的。
初二学生应当认识到,行使权利的同时也需履行相应的义务。
只有在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下,个人与社会才能共同发展。
例如,作为公民的人可以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但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散布虚假信息或进行恶意诽谤;同样地,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也应当尊重教师的教学权威,遵守学校的纪律规定。
总结:初二学生要意识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对待。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知识点复习www.5ykj.com 3.1公民基本权利【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本单元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后讲义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
本框内容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以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本框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权利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
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
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课程标准】课程依据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等案例,结合教材,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和涵义。
2、阅读教材,结合案例探究,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3、列举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感受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
难点:理解公民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容与含义,能够准确指出宪法中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涵与其他法律中的区别。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人人有权,其国必兴;人人无权,其国必废;此量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古今不易,遐迩无殊。
——清·何启·胡礼垣师:哪位同学可以来讲一下这句话的涵义?生:每个人都有自己应有的权利,不会遭到欺压,国必兴旺;人民没有权利,遭受压迫和苦难,必起反抗,国家必乱;这准侧就像日升月落,江河奔流大地,从古之近不变,(远近一样)世界各地都如此。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公民权利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究竟有哪些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任务一、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和“罗先生举报”的案例,及列举政治自由的事例,知道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了解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理解其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
探究活动一小云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爷爷奶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妈妈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早餐后,小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爷爷奶奶相伴去公园散步。
这是他们平凡而幸福的一天。
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小云上学,体现她有权。
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有权。
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有权。
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有权。
……参考答案:受教育权、被选举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依照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一下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探究活动二教材P33,探究与分享(上)公民享有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你心目中的人大代表是什么样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过渡:在我们了解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之后,接下来就来看一下政治自由指的是什么?它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探究活动三讨论:政治自由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举出几个生活中的案例。
生:我们可以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的进行讨论,这就是政治自由中的言论自由。
报社、杂志社等可以发行报纸、杂志,就属于政治自由中的出版自由。
政治自由。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探究活动四教材P33,探究与分享(下)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参考答案:监督权,在行使监督权时应注意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
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人身自由任务二、小组讨论,并探究案例“严某检举乡政府”,了解人身自由所包含的各项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理解其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
过渡:师:公民的基本权利只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吗?如果不是的话,那究竟还有什么呢?生:还包括有人身自由。
师:人身自由是什么呢?谁可以给它下一个定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的生活(意义)。
过渡:在知道了人身自由的具体内容后,我们来通过探究案例具体的学习人身自由所包含的几个权利。
探究活动五严某在网上发帖检举乡政府违法占用村民土地。
次日一早,乡政府工作人员破门而入,将还在睡梦中的严某强行带到乡政府“教育”了一整天。
乡政府的行为是否违法?你认为严某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参考答案:乡政府的行为涉嫌违法:严某的人身自由权和住宅权受到了侵犯。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住宅不受侵犯。
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此处详细讲解,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住宅的范围,还要了解禁止非法搜查和非法侵入的具体内容。
)住宅是指公民生活和居住的固定场所,也是公民个人财产的主要存放场所,是公民赖以生存的主要条件。
其范围包括通常所说的私人住房,还包括固定的宿舍、旅馆、办公室等场所;不仅包括建筑结构内部的居住场所,还包括建筑结构外部的得以侵犯公民私生活的场所、器具等。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包括:第一,对住宅的搜查和侵入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
第二,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住宅,主要是对公共权力而言的。
第三,禁止非法侵入他人住宅。
主要是禁止非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未依据法律规定就擅自进入他人住宅,或者未经主人同意而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
过渡:除了案例中严某被侵犯的两个权利之外,人身自由还包括了什么?生:还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师: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具体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任务三、通过探究案例“警察征用摩托车”“国家保障孩子上学”和“国家促进科学文化发展”,了解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所包含的各项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理解其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人身自由这两方面的基本权利,那公民的基本权利只有这两个方面吗?对,不是。
公民的基本权利还包括了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接下来,我们来看公民在这方面又有哪些权利。
探究活动六教材P37,探究与分享(上)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参考答案:财产权。
财产权。
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辨析:宪法上的财产权、民法上的财产权宪法上的财产权主要对抗国家权力侵犯,或者要求国家权力作为而保障其权利的实现,一方面国家不得随意侵犯个人财产自由,另一方面国家要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他人对个人财产自由的侵犯。
民法上的财产权是以财产利益为客体的民事权利,由民事法律加以规定,以防范其他平等私主体的侵犯。
过渡:除了财产权之外,我们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提到小云的爸爸妈妈去上面,体现他们有劳动权,小云的爷爷奶奶领养老金,体现他们有物质帮助权。
这两个权利属于哪方面的权利?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劳动权。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由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物质帮助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探究活动七教材P37~38,探究与分享。
从三名同学的对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结合这段材料,请和同学讨论:国家为什么要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受教育权。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