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认识钟表
- 格式:ppt
- 大小:3.86 MB
- 文档页数:16
整时的写法
问题导入你能写出下面几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教材84页例题)
过程讲解
1.识别钟面上的时间
2.整时的写法
整时的写法有两种:中文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
第一个钟面上的时间用中文表示,写作8时,用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写时,应在“:”的前面写8,在“:”的后面写“00”,即8:00。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写出其他两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3.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写整时有两种方式,即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
误区警示
【误区】图中钟面上的时间是(12时)。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完全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图中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表示6时。
错解改正6
温馨提示
当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时,才是12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时间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一般来说,他们的活动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设计思路本课从导入到实践活动,学生都是在以非常熟悉的“我的一天”来设计的。
注重了学生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论。
进行这一知识的教学,体现以生活为依托,以实践为第一。
在教学中,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他们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寻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使40分钟的课堂变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应。
学生的学法: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要结合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才能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其主动掌握时间的基础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也参与了有效学习的过程。
我的设计理念:一、感受数学生活化的'魅力。
由于时间在生活当中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从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入手引入正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知识体系。
二、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我让学生应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安排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在实践探究中,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三、感受数学中的情感。
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它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生活,这也是在有效教学中“全人”发展的特征体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钟表一.说教材:【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研究数学。
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
但时间对孩子来说却非常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
平时,与家长交流,听到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惯。
另外,这些孩子刚步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
所以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惯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认识时钟》,以此为契机,生成有关时间的主题活动,引起学生对时间的关注。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造就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研究意识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初步树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放置时间的优秀惯。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准备:课件、时钟实物二、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非常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捉住他们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一下方法: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研究。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研究与现实糊口的联系,使数学研究贴近糊口。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你了解中国古代的计时方式吗?有何感受?总结:原来从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用来计算时间的方式,人类真是智慧呐。
师:下面请你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吧?1)钟面、时针、分针的认识;2)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3)会认整时会写整时。
4.练一练1.将下面的钟表和正确的时间进行连线。
答案:2、下面的时间写对了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11~20各数的认识和读法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73、7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初步培养数感。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和读数、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计数单位“十”,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课。
1师:同学们我们来“开火车”从0数到10好不好?2生开火车数数0----10。
3除了这些数,你还知道哪些数?4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比10大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中有什么?你能试着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吗?(让学生自己来数,数后汇报。
)2、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写法。
(1)通过数小棒来体验计数单位“十”。
师:大家已经会数11—20各数了。
下面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出示一把小棒让学生猜一猜有多少个根?(生也动手操作,数出十根小棒,把它捆成一捆,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
)师:(课件展示)10个一是1个(),1个十里面有()个一。
师:(强调)在图上是这样表示,以后看到这样的一捆就是1个十,也就是10根,不需要再数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钟面的组成部分,了解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2、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4、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从小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及整时教学难点: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教学准备:钟面模型、学生学具钟面模型、课件。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儿歌导入:播放《上学歌》师导言: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学习儿歌中的贝乐虎做一个上学从来不迟到的好孩子啊?想的话,就先跟老师一起去认识钟表吧!(板书:认识钟表)二、探究新知(一)认识钟面的组成。
师: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钟面,看一看你们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
)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叫时针。
师板书:时针短、粗;分针长、细(二)教学整时1、(课件出示84页情景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时间?图上的人在做什么?师:7点在书面上表示叫7时。
谁能说一说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师小结: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2、时间表示法师:时间有2种表示法:第一种是普通计时法,即“数字”加上“时”字,几时就写几;第二种是电子计时法.1个数字加上冒号再写两0(通常电子表和电视屏幕上会使这种表示方法)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一)我拨你说1、师说时间,生自己动手拔一拔。
2、同桌互说互拔时间。
(二)闯关游戏师导言:既然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时的认识,那我们一起去钟表王国逛逛吧!哎呀!光头强竟然在去钟表王国的路上设置了关卡!1,转盘游戏――抢答2,小明的一天在做什么?(P85做一做)――独立完成师: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到钟表王国去看一看吧!(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钟表,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各种各样)师:你们觉得钟表王国有趣吗?四、总结收获。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它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分为2个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讲的是第一课时。
主题为《把握起点,感知模型》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分析,追本溯源,把握起点,从而理清教学的序。
一、教材分析从纵向来看,在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中,关于时间的教学,新人教版分别安排在一到三年级进行。
一年级是《认识钟表》,主要是认识钟面和整时;二年级是《认识时间》,主要是认识时、分。
在第一阶段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
第二阶段钟表的教学中,从“认识整时”拓展到“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掌握时和分的关系。
因此,本课时是时间教学的起始课,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步尝试,也对后续的“时、分、秒”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编写,做到分段教学,分散难点,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
从横向来看,本节课是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的,循序渐进,自然过渡。
二、学生的认知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还不成熟,还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时间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积累的经验是零散的且思维是不够系统和全面。
因此,教学时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建立模型,感受本质,才让学生容易掌握。
为了更好的掌握学情,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在任教的班级进行了前测分析。
我发现,学生在还没学习认识整时的基础上,大部分孩子已经能自主认、写整时了,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存在对钟面结构的片面认识,有一定的学生会认、读、写错6时和12时,对分针和时针的概念掌握不清。
并且,在对任教班级部分学生采访的时候,学生不能清晰表达,为什么要这样读数。
在此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呢?我想,要从学生的认识特点和现有水平出发,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帮助他们使知识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