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黄河基本知识对比表
- 格式:doc
- 大小:393.04 KB
- 文档页数:3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目录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重点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中国的自然环境一、地势和地形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⑴四大高原的特点: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湘教版⼋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章中国的疆域和⼈⼝第⼀节中国的疆域⼀、伟⼤的祖国(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经纬度位置:⼤部分在北温带,⼩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5、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流的影响下,降⽔丰富,有利农业⽣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亚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辽阔的疆域:领⼟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的⿊龙江主航道中⼼线53°N;最南: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最西:新疆帕⽶尔⾼原73°E;最东:⿊龙江与乌苏⾥江的主航道中⼼线的汇合处135°E。
2、陆地⾯积:960万平⽅千⽶。
居第3位。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
(1)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海岸线长1.8万千⽶。
(2)中国海域最⼤的岛是台湾岛,第⼆⼤岛海南岛。
(3)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领海宽度12海⾥。
(4)钓鱼岛位于东海、黄岩岛位于南海。
(P5地图)三、众多的邻国1、陆界线:2.2万多千⽶2、陆上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部还有缅甸,⽼挝,越南。
3、隔海相望的国家:⽇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莱、印度尼西亚第⼆节中国的⾏政区划⼀、⾏政区划1、三级⾏政区划:省(⾃治区、直辖市)、县(⾃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及特别⾏政区2、34个省级⾏政单位:23个省、5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政区3、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治区;我国⾯积最⼤的省级⾏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治区。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5、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二、辽阔的疆域: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最南: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73°E;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居第3位。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1)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海岸线长1.8万千米。
(2)中国海域最大的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3)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领海宽度12海里。
(4)钓鱼岛位于东海、黄岩岛位于南海。
(P5地图)三、众多的邻国1、陆界线:2.2万多千米2、陆上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部还有缅甸,老挝,越南。
3、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2、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湘教版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知识点
1、我国河流大多数分布在东部的外流区内。
这里河流多且长,夏季易形成汛期。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河流易结冰,普遍有结冰期。
我国水量最大河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的是黄河。
结冰期最长的河是黑龙江。
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
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2、我国东部外流河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来越长。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
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海是渤海。
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
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4、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入河,河水含沙量大。
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变慢,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床,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6、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
堤防,也是根治黄河的重要手段。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河流知识点(人教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5、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二、辽阔的疆域: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最南: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73°E;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居第3位。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1)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海岸线长1.8万千米。
(2)中国海域最大的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3)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领海宽度12海里。
(4)钓鱼岛位于东海、黄岩岛位于南海。
(P5地图)三、众多的邻国1、陆界线:2.2万多千米2、陆上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部还有缅甸,老挝,越南。
3、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2、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点拨:a干湿状况,说明河流流量大。
如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水量大;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量不大。
b分析降水季节分配情况,说明河流的汛期。
如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雨季长,汛期长。
例如珠江流域雨带最早到达,最后离开,汛期为4-9月,长达6个月;以北地区降水集中在8-9月,汛期短。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东北的河流因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c、分析冬季气温情况,说明河流有无结冰现象。
在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上,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都有结冰现象,而且越往北,冰期越长。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河流无冰期。
d、分析植被状况,说明河流的含沙量情况。
湿润地区植被好,河流含沙量少;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植被不好,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大,特别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严重,河水的含沙量最大。
3、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
内流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夏季冰雪大量融化,成为丰水期,冬季有河流出现断流。
所以内流河多为性河流。
4、我国的湖泊分布不均,分为和两大湖区,其中是我国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咸水湖泊,是最大的谈水湖泊。
洞庭湖17世纪中期号称“八百里洞庭”,居中国第一大湖,以后因大量泥沙入湖,围湖造田,是湖泊迅速淤塞萎缩,现退居第二大淡水湖。
5.长江与黄河的概况(结合长江与黄河图及学案8的表格记忆)(1)滚滚长江长江源自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长江流经了四大地形区:高原、高原、盆地、平原。
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源头—湖北;中游:—江西;下游:江西—注入海。
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
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哪些影响?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
解决办法:截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长江最长的支流是汉江;流域内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鄱阳湖;最大的内河港口是南京港;长江是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精讲课本目录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第三节中国的人口第四节中国的民族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第二节工业第三节交通运输业知识点总结1、“郡”、“县”的名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清朝的“省”、“县”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行政区划有很大影响2、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国家根据需要设立特别行政区。
3、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中国的人口:(P10-14)★ 重要图片:P10各省人口数量。
1、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21.2%,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3、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以人口地理分布界线黑河—腾冲为界,东部多西部少;4、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5【东部人口密集的原因分析】:东部地形较平坦,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湿润,河湖众多,经济方面东部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便利。
中国的民族:(P15-18)★ 重要图片:P16中国民族分布图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地势西高东低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结合课本P21图2-2和P23图2-9记忆,P27活动3表格)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1)对气候:使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2)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3)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4)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5)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若河流径流量也很大,则水能会非常丰富,有利发电。
二、山脉纵横交错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1)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2)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读图完成P27活动1的表格并记忆)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课本P20—P21,图2-2,以及集优方案P15)(1)三列东西向的山脉:(2)三列东北—西南向的山脉(3)西北—东南向的山脉(4)南北向的山脉(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3、中华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西岳华山(陕西省)、南岳衡山(湖南省)、北岳恒山(山西省)、中岳嵩山(河南省)三、地形复杂多样1、地形特点:复杂多样,五种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地形比例图在地理地图册P13)2、主要地形区特征:(结合P23图2-9记忆)(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山势雄浑、雪山连绵,大江大河发源地;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多草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分布面积最广,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准噶尔盆地——第二大盆地,多绿洲和垦区,畜牧业发达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称为“聚宝盆”;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内有肥沃的成都平原(天府之国)(3)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4)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多沼泽;华北平原——即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河网稠密,交通发达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两大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1、气候复杂多样(1)气温分布与温度带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中国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3)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
(4)优越性:①跨纬度大,气候多样,自然环境复杂,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①海陆兼备,东临太平洋,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多良港可以发展海洋事业;陆上邻国众多,陆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2.辽阔的疆域(1)陆地大国:领土四至点最北点: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o N附近)最南点: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4o N附近)最东点: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o E附近)最西点:帕米尔高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3o E附近)东西跨经度有62o多,跨5个时区;——产生时差南北跨纬度近50度,约为5500多公里。
——产生温差(2)海洋大国:①临四海一洋:临海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海岸直接临太平洋。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①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领海宽度是12海里;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大的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
(3)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我国的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面积最大的两个岛屿是:台湾岛和海南岛。
3.众多的邻国(1)陆上国界线长2万多千米,共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2)既与我国陆上相邻,又与我国海岸相邻的国家是:朝鲜和越南。
4.中国的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2)省级行政单位:共有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省级行政区之最: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是新疆。
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
既有临海又有邻国的是:辽宁省(渤海、朝鲜)、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海、越南)(4)北回归线穿越的省区(自西向东):云南、广西、广东、台湾(5)有两个简称的省区:云或滇、贵或黔、川或蜀、陕或秦、甘或陇、沪或申速记顺口溜: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5.人口和民族(1)人口数量:中国总人口数为14.1亿(2020年),约占世界总人口数1/5,人口基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