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知识点比较表
- 格式:docx
- 大小:107.90 KB
- 文档页数:5
八上地理黄河长江知识点
长江、黄河知识点: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相对严重的地区;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是我国最长、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
2、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宜昌)。
3、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重灾区在中下游平原地区。
洪灾频繁的原因有:
自然原因:流域内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秋季,支流多,流域广,河道弯曲,泄洪不畅。
人为原因:上游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湖泊减小—分洪蓄洪能力下降。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2、河口—桃花峪,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夏季多暴雨(自然原因)、植被破坏严重(人为原因),所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含沙量第一的河流。
3、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使下游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引发洪涝。
4、治理黄河的根本在黄土高原(中游河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对比长江、黄河1、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源头沱沱河约古宗列渠2、长江流经省区: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黄河: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3、长江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4、主要支流:长江嘉陵江、汉江、赣江等黄河:洮河、湟水、渭河等5、长江:流域范围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黄河: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黄河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
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海是渤海。
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
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2、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入河,河水含沙量大。
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变慢,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床,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4、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河的重要手段。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5、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河段划分界限: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线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桃花裕。
上游:荒漠化凌汛原因:气候干旱草地退化受纬度位置影响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河水挟冰块而下水势凶猛导致水位猛涨可采取措施:多植树造林等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原因:人为自然原因可采取措施:保持水土植树造林下游:地上河原因:书p49最后一段可采取措施:疏通河道修建大坝等长江1、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
2、长江是水能宝库,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2。
长江黄河知识点梳理
长江
(1)源自唐古拉山,是我国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注入东海.上中下游分界点:--宜昌--湖口--
(2)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通常是与黄河比较,如两河都流经的地形区是?,出选择或填空)
(3)地区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降水充沛
(4)上游特点:水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特点:地势低平,重点:"九曲回肠"
下游特点:地势更低平,江面开阔,水网如织,湖泊多
(5)总括特点:支流多,流量大
(6)有"黄金水道"之称的原因: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
(7)最长的支流是汉江
(8)鄱阳湖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湖泊,它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黄河
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源自巴颜喀拉山
1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山东丘陵.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旧孟津
2 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3 上游特点:(1)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2)出青铜峡后,河床平坦,水流缓慢,两岸有平原
中游特点:水位落差大
下游特点: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形成原因;7,8月雨季冲刷黄土高原,使其水土流失,人为破坏治理和利用
上游:梯级开发,建立水电站
中游:治理__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
下游:加修堤坝,引水灌溉。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长江和黄河一、必背知识点1、长江:(1)发源地:青藏高原的a唐古拉山;全长6300千米;注入b东海。
(2)河段划分:上中下游以c湖北宜昌和d江西湖口为界(3)上游:流经地形区:A青藏高原、横断山区、B云贵高原、C四川盆地流经省区:青、藏、川、滇、渝接纳支流:⑥雅砻江、⑤岷江、④嘉陵江、⑦乌江(4)中下游:流经地形区:D长江中下游平原流经省区:(中游)鄂、湘、赣(下游)皖、苏、沪。
接纳支流:沅江和②湘江、①汉江、③赣江(4)开发和利用:上游侧重水能开发。
蕴藏量占全国的1/3,尤其是宜宾以上的金沙江,被称为“水能宝库”。
(E三峡、F葛洲坝,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防洪、发电、航运)中下游干流和主要支流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5)洪涝及治理(中游荆江河段最严重):原因:①上游汛期来水量大,②荆江河段弯曲、③中上游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积严重、④围湖造田运动导致湖泊面积减少,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等。
措施:①加固大堤,②兴建分洪蓄洪工程,③荆江河段裁弯取直,④上中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
2、黄河:(1)发源于青藏高原的a巴颜喀拉山,注入b渤海,我国第二长河。
(2)河流分段:上、中、下游以m内蒙古河口镇、n河南省桃花峪为界。
(3)上游: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A、内蒙古高原B、流经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接纳支流:洮河、③湟水开发与治理:水力发电(g龙羊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和引黄灌溉(“塞上江南”之称的是f宁夏平原和e河套平原)(4)中游:流经地形区:C黄土高原流经省区:山西和陕西接纳支流:②汾河、①渭河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猛增原因: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开发与治理:植树造林种草,打坝淤地,兴修水库。
小浪底水库:防洪、防凌、减淤(5)下游:流经地形区:D华北平原流经省区:河南、山东河段特征:“地上河”,无支流汇入原因: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迫使人们不断加高河堤。
长江知识点
一长江概况
1、长江的水能集中在哪个河段?从地形和气候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2、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作用是什么?分析在三峡建大型水坝的有利条件。
3、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带来的影响?治理的措施。
4、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治理措施。
黄河知识点一、概况
二、问题分析:
1、黄河的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
2、黄河中游含沙量增大的原因是什么?
3、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什么?
4、黄河凌汛形成的原因,发生的河段,治理措施。
5、黄河洪涝灾害的原因,治理黄河的措施(治理地上河的措施)。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治理措施、
7、黄河上游到河口流量减小的原因。
下游到入海口流量减小的原因。
8、黄河下游流域面积最小的原因。
9、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作用。
长江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注入东海渤海长度6300千米,“V+W”形状5500千米,呈“几”字形干流流经省区两湖两江两海安,川西云渝............六千三...(.11..个.).青川甘宁内蒙古秦晋豫鲁.9.个.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重要支流金沙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长江最大的支流)、湘江、赣江等上游:洮河、湟水、中游:汾河、渭河等上中下游分界点湖北省的宜昌、江西省的湖口内蒙古的河口、河南省的桃花峪各河段特征上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支流多,水能丰富,河水清;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梯级开发中河道弯;多支流,多湖泊(洞庭湖、鄱阳湖);水灾易发地段河水浑浊,含沙量大;多支流(黄河的泥沙90%来自中游)下江阔水深,航运便利泥沙沉积于河床,形成“地上河”(下游)水利枢纽葛洲坝、三峡工程三门峡、小浪底其他1.巨大的水能:有“水能宝库”之称,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三峡河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1/3,但水能资源利用率较低2.航运价值高:“黄金水道”之称,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内河运输居全国第一位3.多洪涝(防洪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1)人为原因:森林砍伐,围湖造田自然原因:流经地区河道弯曲,降水丰沛,暴雨时各支流往往同时涨水(2)治理措施:植树造林,退田还湖,兴修水利工程。
1.“母亲河”(1)塑造平原(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其中后两个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2)提供灌溉水源(3)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2.忧患(1)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凌汛(植树种草、合理放牧、用飞机大炮炸开冰坝)(2)中游:多泥沙,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造林、在山坡修水平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3)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泛滥、凌汛;(加固黄河大堤、兴修水库、节约用水)断流3.治理: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中华文明的黄河与长江知识点总结黄河与长江是中国两大重要的河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它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和民俗。
本文将总结并介绍黄河与长江的相关知识点。
一、黄河的重要性和地理特点黄河素有“中华母亲河”的美誉,其流域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第二长河流,总长度约5,464千米。
黄河上游位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脉,下游进入渤海。
黄河的重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其次,黄河还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为中国北方提供了丰富的灌溉和灌济水资源。
此外,黄河还培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和黄土等。
黄河的地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黄河流域幅员辽阔,涵盖了中国的几个省份。
其次,黄河的水量较大,多年平均径流量在600亿立方米以上。
另外,由于黄河上游地势较高,水流湍急,形成了多个险滩和峡谷。
二、黄河文化与黄河文明的代表作品1. 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指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古代文化,包括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
黄河文化独具特色,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黄河文化的代表作品有陶器、彩陶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古代辉煌的陶瓷艺术。
黄河文化还留下了丰富的文字记载,著名的“甲骨文”和“金文”即源自黄河流域。
此外,黄河文化还涌现出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和典籍。
2. 黄河文明黄河文明是指在黄河流域形成的古代中国文明,其特点是农耕文明和灌溉文明的高度发展。
黄河文明的兴起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黄河文明的代表作品有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以及丝绸、玉器、青铜器等艺术品。
此外,黄河还培育了多个古代王朝和民族,如夏朝、商朝和周朝等。
三、长江的重要性和地理特点长江流域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300千米。
长江发源于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下游注入东海。
长江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路运输通道之一,贯穿了中国南部地区,连接了多个内陆沿海城市。
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滚滚长江1、长江的源流概况(1)发源地形,山脉,省区,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2)为什么长江是第一大河(3)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各河段的特征(4)主要支流及湖泊北岸,南岸2、长江的水能开发(1)水能最集中的河段:集中在上游河段金沙江河段三峡段;原因:落差大,降水丰富。
(2)长江三峡:由矍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位于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旅游等功能,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葛洲坝、二滩、龚嘴、丹江口等3黄金水道(1)有利条件: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长约7 万千米。
(2)运输价值:水运成本低;流域经济发达,资历源丰富;与南北向的铁路线相交,联系广泛。
(3)货运量占全国的 60%。
4、长江之害在于:荆江—问题—原因—措施湖泊—问题—原因—措施5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6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7课后题53页 1 238近年来,长江含沙量不断增多,原因是上中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不断加剧。
措施:保护植被,营造水土保持林对照地图能说出来其基本概况滔滔黄河1、黄河的源概况(1)发源地、流经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2)长度、流域面积;为什么不是第二大河(3)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段的特征。
(4)主要支流上,中,下河段2、黄河的水能开发(1)水能集中上、中游(2)主要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等(3)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地形,气候两个方面)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人为)4“地上河”的成因,危害,治理措施5 黄河断流的原因,措施:黄河流域实行水量统一调度,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6黄河各段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和凌汛,措施: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草场,禁止过度放牧,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措施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水利工程,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下游:问题地上河,断流和凌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