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章江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 格式:doc
- 大小:575.00 KB
- 文档页数:14
赣州xxx建设投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范文(下载可编辑)赣州xxx建设投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也称“赣南”,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
赣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下辖3个市辖区、14个县、1个县级市、2个功能区,2019年户籍人口为983.07万人。
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百强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Ⅱ型大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综合保税区。
赣州钨与稀土资源丰富,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
赣州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都市区。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原中央苏区所在地、万里长征的起点城市,文天祥、周敦颐、海瑞、王守仁、辛弃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皆在赣州主政过。
赣州是中国魅力城市之一,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红色故都、客家摇篮、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和世界风水堪舆文化发源地等美誉。
2012年,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年,赣州成为中部首个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城市。
2017年,赣州获批成为江西省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陶粒是一种在回转窑中经发泡生产的、主要用于作隔热耐火材料的骨料,我国陶粒砂主要用于石油支撑剂,是需求量最大的陶粒砂品种之一。
该xxx项目计划总投资9850.4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495.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09%;流动资金2355.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91%。
达产年营业收入19685.00万元,总成本费用15017.80万元,税金及附加190.61万元,利润总额4667.20万元,利税总额5501.56万元,税后净利润3500.4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01.1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7.38%,投资利税率55.85%,投资回报率35.54%,全部投资回收期4.31年,提供就业职位356个。
赣州市水西产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布内容一、规划范围水西基地位于赣州中心城区北部、都市区国家级产业发展轴北端,与中国稀金谷核心区智慧园、储潭城乡统筹示范区隔江相望,三面临江。
规划范围南以厦蓉高速为界,东临赣江,西接通天岩,北至和乐油库,规划用地面积约12.79平方公里。
二、地位与作用本规划是指导水西基地建设的法定性文件,是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直接依据。
在水西基地内所进行的各项城市建设活动,均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遵循本规划执行。
三、发展定位近期发展定位:赣州都市区国家级产业发展轴的重要节点。
以生态循环经济为主导,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和节能环保产业,将水西基地建设成为生态循环产业基地。
远期发展定位:以科研、商业商务、居住、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为主的城市功能区。
四、发展规模(1)人口规模:水西基地人口发展规模约3.0万人。
(2)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规模:近期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786.79公顷,远期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713.37公顷。
详见附表1、附表2。
五、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带两轴、一心三区”的空间结构。
“一带”:沿赣江左岸控制200米左右的滨江旅游休闲带;“两轴”:以金边大道(G105国道)、冶金大道为依托的两条空间发展轴;“一心”:水西基地公共服务中心;“三区”:产业发展区、生活服务区、生态景观区。
六、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按“街道级——社区级”两个等级划分水西基地公共服务设施等级,兼顾基地长远发展,构建“一心多点”的公共设施格局,形成级配合理、分布均衡的公共设施体系。
“一心”:为水西基地公共服务中心,围绕湿地公园、山体公园设置行政办公、商业、科研、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
“多点”:布置多个邻里中心,服务于产业和居住社区,为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一)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行政办公用地结合水西基地公共服务中心,规划行政办公用地1处,用地面积约4.35公顷,主要设置为产业基地服务的行政管理中心,包括基地管理中心、街道办及其它相关管理部门;结合冶金大道南侧已出让的水西工商分局设置1处1.10公顷行政办公用地。
赣州市蓉江新城(暂定名)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1规划区位与规划范围1.1蓉江新城与章江新区、三江文化科技新区、凤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隔江相望,三面环江,南靠峰山。
1.2本次规划范围东至赣州环城高速,南至樟木河,西北至章江,规划面积77.03平方公里,其中市才支撑。
面对高校园区现状生活配套设施不足以及高校师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用地面积为56.03平方公里,非建设用地面积为21平方公里。
2编制背景与目的2.1一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与《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都市区总体规划”)提出的相关要求与内容;2.2二是通过蓉江新城的开发建设,缓解和释放老城区的城市建设及发展的压力,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2.3三是指导规划区内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方案设计,以及为蓉江新城建设管理提供直接依据。
3现状基本概况现状已使用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25.89公顷,主要集中在高校区、赣州出口加工区、潭口镇区、潭东镇区、豪德商贸物流园区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以商业、居住、教育科研为主;区域以建好了赣南大道、蓉江一路、105国道、323国道等道路设施,交通出行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4功能定位蓉江新城是章康新区核心区;是区域性金融商务与科研创新中心;是以金融商务、科研创新、商业会展、文化创意体育、旅游休闲服务、教育创业培训、商贸物流为产业主导的赣州市CBD中心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是绿色低碳、智慧智能、宜居宜业、宜人宜行的生态文明示范新城。
5规划目标(1)目标一:章康新区核心区;《若干意见》中提出应科学规划建设好章江新区,蓉江新城应成为章康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区与引擎。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28•【字号】赣市府办字[2007]73号•【施行日期】2007.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的通知(赣市府办字[2007]73号)章贡区人民政府,赣县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O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2007年4月19日,市政府副市长、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委会”)常务副主任邓又林主持召开市规委会第十四次会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规委会副主任尹礼山出席了会议,谢宝河、马玉福、周逸洪、李江、朱和生、韩振飞等23位市规委会成员到会,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黄华,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肖遵良和市地震局副局长曾谷林列席了会议。
会议审议了《赣州市水东梅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赣州市水西湖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赣州虎岗“中华儿童新村”旧址及周边地区保护与整治规划》、《赣江路地段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赣州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控制性规划》和《赣州市中心城区新城区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等六项规划以及经市规委会专家委员会咨询论证的有关地块建筑方案及规划技术指标调整问题。
现将会议议决的事项纪要如下:一、关于《赣州市水东梅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其中几个问题1、会议原则通过《赣州市水东梅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水东梅林控规》”),会议要求,市城市规划建设局要再次征求章贡区政府、赣县政府等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意见后,并结合本次市规委会委员的合理意见,督促规划设计单位对《水东梅林控规》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按法定程序提请审议、批准。
赣州市水东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布内容一、规划范围赣州市水东组团位于赣州市中心城区东面,贡江、赣江右岸,与河套老城组团、水西组团隔江相望。
本次规划范围北至厦蓉高速,西南邻赣江、贡江,东至贡江大道及自然山体,用地面积23.64km2。
二、地位与作用本规划是指导本地区建设的法定性文件,是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直接依据。
在本地区内所进行的各项城市建设活动,均应遵循本法律条文。
三、发展定位赣州中心城区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滨水生态新城。
四、发展规模(1)人口规模:规划水东组团人口规模为15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水东组团建设用地面积为1275.14公顷。
详见附表1。
五、规划结构规划水东组团的空间结构为“一核、二轴、四心、四区”。
一核:以宋城旅游、水西民俗休闲、水东田园度假为主要内容的三江口文化旅游核心。
二轴:沿江文化旅游发展轴及虔东大道城市发展轴。
四心:商业中心、田园度假旅游中心、马祖文化中心、七里瓷窑文化中心。
四区:北部居住区、田园度假区、南部居住区、七里瓷窑文化体验区。
六、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水东组团以京九铁路、虔州大桥-水东大道为界限分为3个街道,虔州大桥上游地区至京九铁路地区为东河街道,下辖3个居住小区;京九铁路至贡江大道地区为贡江街道,下辖3个居住小区;虔州大桥下游地区为虔东街道,下辖3个居住小区。
(1)行政办公设施规划行政办公设施按居住区级、小区级两级设置。
保留水东镇镇政府和水东镇派出所;新建1处派出所。
其余行政办公设施结合社区中心、邻里中心设置。
(2)文化设施布局规划文化设施按区级、居住区级、小区级三级设置。
规划区级文化设施一处,居住区级文体设施附设在社区中心内,小区级文体设施附设在邻里中心内。
(3)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共设置小学8处、初中3处、高中2处。
(4)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体育设施按区级(独立占地)、居住区、小区级(配建)三级设置。
规划设置区级体育设施3处。
居住区级文体设施附设在社区中心内,小区级文体设施附设在邻里中心内。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1.26•【字号】赣市府办发[2007]99号•【施行日期】2007.1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市府办发[2007]9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根据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精神,《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经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并报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07]51号)及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赣市府字[2007]149号)文件精神。
我市即将开展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为做好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任务(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五个统筹”的要求,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严格遵循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新时期土地管理的方针政策,根据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及至2020年发展目标,结合我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出发点,广泛征询有关方面和群众的意见,依法依规、科学、严谨地做好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赣州市沙石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布内容总则规划范围沙石组团位于赣州中心城区东南侧,西北侧与章江新区隔江相望,北侧紧邻赣州火车站,南以绕城高速赣州南出口、九里峰山为界,东侧为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且与西侧蓉江新区相接,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3.6平方公里。
地位与作用本规划是指导沙石组团建设的法定性文件,在组团内进行的各项城市建设活动,均应遵循本规划。
适用于沙石组团的用地建设管理工作,并作为工程项目设计的依据。
发展定位、目标与规模发展定位集绿色住宅、养老休闲、运动康体和现代农业为一体的城郊生态组团。
发展目标(1)生态网络下的绿色宜居之城(2)多元联动下的人文休闲慢城发展规模(1)人口规模:规划居住人口控制在7万人以内。
(2)用地规模:规划沙石组团城市建设用地面积701.18公顷,其中居住用地208.53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70.86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35.48公顷,工业用地18.22公顷,物流仓储用地2.61公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202.07公顷,公用设施用地为15.40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148.01公顷。
具体详见附表1。
(3)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约525万平方米,平均净容积率1.43。
用地布局规划规划结构规划形成“四楔三区”的空间结构。
“四楔”:依据峰山山脉现状走势,结合水体保护廊道、组团内山体保护和城市绿楔控制要求,在沙石组团内形成沿长岭上、三板桥河、沙石河、新圩-新路村的四条景观廊道楔入沙石组团。
“三区”:形成滨江居住区、养老休闲区和浅山居住区三个功能分区。
非建设用地布局规划保留马蹄岗、青山下、漆山背和松山排等自然山体;修复新圩村内砖厂等建设用地为生态用地,保护峰山与狮形岭之间的城市结构性绿廊;划定铁路及现状绕城高速公路两侧不少于50米空间为生态用地,作为保护廊道。
规划三板桥河、东风河、沙石河、南田河和大湾龙河水面宽度不小于现状宽度,两侧规划不少于20米的绿化空间,共同作为行洪通道。
文本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规划根据、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建设方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生活居住区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公共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文物古迹及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环境保护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规划控制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章规划实行方略与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五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赣州中心城区水东片区旳发展需要,为顺利进行水东片区生态旳保护与都市开发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文本(下称文本)。
第二条本次规划文本合用于水东片区23.4平方公里范围内旳各地块及各类用地建设旳规划管理工作。
规划区内开发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均应符合文本旳规定。
第三条文本波及旳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既有旳有关原则、规范指定旳,未波及旳指标应符合国家、江西省和赣州市旳有关法规、标精确定。
市域空间结构概念图中心城市发展空间结构图根据江西省域未来城镇空间布局,提出赣州中心城市定位:与南昌市共同形成江西省的双中心结构城市的理念,好比山东的济南和青岛、辽宁的沈阳和大连、安徽的合肥和芜湖等。
根据国家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干路网规划,加上赣州桃芫新机场的建设,赣州正在着力建立起立体交通网络,提出赣州将从节点城市走向枢纽城市的理念,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大经济圈,争做承接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两大经济圈辐射的枢纽城市。
根据“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需要,提出建设赣州CBD中心的发展理念。
根据赣州的地理、自然环境确定赣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组团发展、网络对接,形成从八境台经文清路、东阳山路、京九大道至发展大道的中央金脊刚性界面和章江柔性界面的城市发展轴的理念。
重点解决市域的交通体系,提出轨道交通、BRT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的理念。
规划目标将赣州市建成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中心城市。
届时,其凝聚力和辐射力极大增强,非常适合居住和创业;产业集聚,结构优化;文化内涵丰富,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
由于其跨越式发展的到来,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全球化、城市化进程中将成为特别的典范。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东起赣县梅林镇,西至南康市凤岗镇,北起章贡区水西镇(含通天岩风景名胜区),南至南康市潭口镇。
规划研究的区域及面积市域:全市辖15个县、2个县级市、章贡区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共3.94万平方公里。
中心城市:章贡区、南康市、赣县以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5367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发展规模近期(2004-2010年):中心城区至2008年人口约70万,建设用地70平方公里。
远期(2010-2015年):中心城区至2015年人口约100万,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
远景(至2030年):中心城区至2030年人口约140万,建设用地140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问题与挑战区域竞争格局中的边缘化倾向;中心城市中心地位的弱化趋势。
赣州市沙石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布内容总则规划范围沙石组团位于赣州中心城区东南侧,西北侧与章江新区隔江相望,北侧紧邻赣州火车站,南以绕城高速赣州南出口、九里峰山为界,东侧为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且与西侧蓉江新区相接,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3.6平方公里。
地位与作用本规划是指导沙石组团建设旳法定性文献,在组团内进行旳各项都市建设活动,均应遵照本规划。
合用于沙石组团旳用地建设管理工作,并作为工程项目设计旳根据。
发展定位、目旳与规模发展定位集绿色住宅、养老休闲、运动康体和现代农业为一体旳城郊生态组团。
发展目旳(1)生态网络下旳绿色宜居之城(2)多元联动下旳人文休闲慢城发展规模(1)人口规模:规划居住人口控制在7万人以内。
(2)用地规模:规划沙石组团都市建设用地面积701.18公顷,其中居住用地208.53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70.86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35.48公顷,工业用地18.22公顷,物流仓储用地2.61公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202.07公顷,公用设施用地为15.40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148.01公顷。
详细详见附表1。
(3)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约525万平方米,平均净容积率1.43。
用地布局规划规划构造规划形成“四楔三区”旳空间构造。
“四楔”:根据峰山山脉现实状况走势,结合水体保护廊道、组团内山体保护和都市绿楔控制规定,在沙石组团内形成沿长岭上、三板桥河、沙石河、新圩-新路村旳四条景观廊道楔入沙石组团。
“三区”:形成滨江居住区、养老休闲区和浅山居住区三个功能分区。
非建设用地布局规划保留马蹄岗、青山下、漆山背和松山排等自然山体;修复新圩村内砖厂等建设用地为生态用地,保护峰山与狮形岭之间旳都市构造性绿廊;划定铁路及现实状况绕城高速公路两侧不少于50米空间为生态用地,作为保护廊道。
规划三板桥河、东风河、沙石河、南田河和大湾龙河水面宽度不不不小于现实状况宽度,两侧规划不少于20米旳绿化空间,共同作为行洪通道。
赣州市水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赣州中心城区水东片区的发展需要,为顺利进行水东片区生态的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特制订本规划文本(下称文本)。
第二条本次规划文本适用于水东片区23.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各地块及各类用地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
规划区内开发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均应符合文本的规定。
第三条文本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指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江西省和赣州市的有关法规、标准确定。
第二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第四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6号))3、国家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国家标准(GB50445-2008)《村庄整治技术规范》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6、国家、江西省相关法规和规范7、《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赣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9、《赣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年)》10、《赣州三江六岸城市设计》(美国龙安公司)11、《赣州市中心城区水东片区规划》(赣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2、《赣州市水东梅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五条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1、生态优先原则2、区域协调原则3、效益统一原则4、人文特色原则第三章发展战略及建设方针第六条发展目标1、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将水东片区建设成为赣州中心城区东部的园林化新城区。
2、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注重文化内涵,将城市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机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将水东建设成为赣州中心城区“绿肺”,人们休闲旅游的“后花园”和都市农业生产基地。
3、建设高效便捷的城市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保护、综合防灾等基础设施系统,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4.28•【字号】赣府字[2010]46号•【施行日期】2010.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赣府字[2010]46号)赣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报审批<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赣市府文[2009]13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同意《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要坚持以人为本、塑造城市特色、可持续发展和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发挥赣州市区位交通和文化生态优势,把赣州市建设成为我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水二、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597.02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中心城区逐步形成“一脊两带、三心六片”的空间布局结构。
要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加强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南康市区、赣县县城、上犹县城,和其他卫星镇等构成的赣州都市区建设,统筹安排都市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构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共赢格局,努力将赣州市做大做强。
三、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常住人口按139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39.6平方公里以内。
要严格按规划用地布局要求进行建设,遵循集约节约用地、可持续发展原则,切实保护好耕地。
同时要着眼长远,加强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研究,在用地布局和发展空间上留有余地。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要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强资源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
积极推进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工作,逐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严格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赣州市站东新区控制性详
细规划调整》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赣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9.07.23
•【字号】赣市府字[2009]229号
•【施行日期】2009.07.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赣州市站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调整》的批复
(赣市府字〔2009〕229号)
市城市规划建设局:
报来《关于呈报〈赣州市站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规划成果批准实施的请示》收悉。
鉴于该规划调整已经市规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向社会进行了公示,经市政府研究,同意批准实施。
特此批复。
二○○九年七月二十三日。
附:《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布稿)一、规划期限、范围与法律效力(一)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中期为2016-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二)规划范围1、赣州都市区赣州都市区范围包括: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上犹县、兴国县、于都县、信丰县、崇义县、大余县和赣州开发区,总面积2."01万平方公里。
赣州都市核心区范围包括: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上犹县和赣州开发区;同时考虑到赣州城市的供水安全保障,将崇义县的陡水湖水库周边的过埠镇、杰坝乡纳入,总面积7100平方公里。
2、赣州中心城市赣州中心城市范围包括:章贡区、赣州开发区全域,南康区的蓉江街道、东山街道、唐江镇、凤岗镇、龙岭镇、镜坝镇、太窝乡、三江乡、龙华乡、朱坊乡、横寨乡、赤土畲族乡;赣县梅林镇、茅店镇、江口镇、五云镇、储潭镇、大田乡;上犹县东山镇、黄埠镇。
区域总面积为2236平方公里。
(三)法定效力本规划是赣州都市区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都市区内各项规划建设管理活动均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执行本规划。
二、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一)发展目标1、都市区发展目标到2015年,初步形成赣州中心城市同城化发展格局,特大城市发展框架基本建立;都市区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都市区整体的社会经济、生态环保等指标位居全省都市区、城镇群发展前列。
到20年,建立起辐射带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都市空间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稀土与钨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到2030年,将赣州都市区建设成为我国东南部地区的新兴开放高地和重要增长极、赣江源头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2、赣州都市区人口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到2015年,都市区城镇人口为300-310万,城镇建设总用地为340-350平方公里左右。
赣州市水西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内容一、规划范围水西组团位于赣州中心城区的北面,赣江(章江)的左岸,规划范围为东至赣江(章江)、西至105 国道、北至厦蓉高速、南至宋城路,规划面积约为9.48 平方公里。
二、地位与作用本规划是指导规划范围内土地使用和建设管理的技术性文件,是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直接依据。
在规划范围内所进行的各项城市建设活动,均应遵循本规划。
三、功能定位以生态休闲旅游、生态居住生活功能于一体的都市休闲客厅。
四、发展规模(1)人口规模:水西组团规划人口为5.5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617.96公顷。
详见附表1。
五、规划结构规划水西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为“一轴两心,一带四区”。
“一轴”——是指沿金东北路形成的南北向水西公共服务功能发展轴。
“两心”——是指区域性文化娱乐中心和水西公共功能中心。
“一带”——是指沿章江-赣江滨江地区配置文化、旅游、商业等设施形成的滨江活力带。
“四区”——分别指北部文化娱乐片区、中部城市居住片区、南部城市居住片区和滨江生态旅游片区。
六、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着眼于水西在赣州中心城市承担的角色和自身发展需求,规划构建“方便快捷、宜居宜业”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保留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办公用地,规划新增1处社区中心、4处邻里中心和1处派出所。
社区中心需设置街道办事处、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活动室)、商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健身中心、电信支局、邮政支局等功能,另需预留文化广场、户外活动场地;邻里中心需设置小型商业、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老年人活动站、卫生服务站、公共厕所和环卫工人倒班房等设施。
(2)文化设施用地规划布局“片区级-居住区级-小区级”文化设施,利用宝葫芦农庄打造片区级文化中心,结合社区中心和邻里中心配建居住区级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站。
(3)教育科研用地规划布局12所幼儿园(7所独立占地,5所居住小区配建)、4所小学、1所初中和1所完中,。
目录赣州市章江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1)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规划目标 (1)第二条规划依据 (1)第三条规划原则 (1)第四条规划范围 (1)第五条地位与作用 (1)第二章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1)第六条功能定位 (1)第七条发展规模 (2)第八条规划结构 (2)第九条土地使用 (2)第十条道路交通规划 (3)第十一条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规划 (4)第十二条河道蓝线规划 (5)第十三条给水工程规划 (5)第十四条排水工程规划 (5)第十五条电力工程规划 (6)第十六条通信工程规划 (6)第十七条燃气工程规划 (6)第十八条管线综合规划 (6)第十九条防洪工程规划 (7)第二十条环卫设施规划 (7)第二十一条消防设施规划 (7)第二十二条防灾规划 (7)第二十三条无障碍设计 (8)第二十四条开发强度控制 (8)第二十五条建筑密度控制 (8)第二十六条建筑退界控制 (8)第二十七条建筑高度控制 (9)第二十八条绿地率控制 (9)第二十九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控制 (9)第三十条岸线与防汛墙规划控制 (9)第三十一条规划地块控制图则 (9)第三十二条土地使用和用地适建性的规定 (9)第三十三条对规划用地性质变更的规定 (10)第三十四条城市设计导引 (10)第三章附则 (10)第三十五条解释权 (10)第三十六条规划生效日期 (10)第三十七条文本、规划说明书、图集和分图则四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应 (10)第三十八条文本中黑体字及加下划线部分为强制性条文 (10)第三十九条名词解释 (10)第四十条成果内容 (11)附表1:规划用地平衡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2:新区道路一览表: (11)附表3:配建停车场(库)标准表 (12)附表4: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定表 (13)附表5: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一览表 (13)赣州市章江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赣州市章江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标通过赣州章江新区的开发建设,缓解和释放老城区城市建设及发展的压力,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确定章江新区的功能定位、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和相关建筑,协调各项建设,确定道路交通体系,构筑环境景观,配臵有关市政配套设施等内容,以本规划指导规划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以及有关的开发建设;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12月31日建设部令第146号发布, 2006年4月1日起实施)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02)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6《赣州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2006-2020)》7《赣州市章江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年版)8《赣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9《赣州市章江新区城市设计》10《赣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6-2020)》11《赣州市中心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12《赣州市旅游总体规划》13《赣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6-2020)》第三条规划原则1 坚持人、城市、自然和谐的原则,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新区,将新区融入相应的自然环境中,顺应章江的自然走向,通过多条绿色走廊把新区与水体结合为一体,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态城市的特色。
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区域建设条件,按照不同居民的居住行为和居住心理需求,精心组织新区城市生活,合理安排用地布局,完善各级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同类型、标准的住宅,满足新区各阶层市民安居乐业的多层次居住需求。
3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平衡经济、社会、生态的相互关系,提升新区生态环境品质,强调新区生态环境与空间环境的优化。
4 合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的原则,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5 新区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原则。
综合平衡建设总量,提供一流的硬件设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 注重规划可操作性的原则,使之指导并运用于新区城市建设。
7 坚持突出宜居新区、生态新区、文明新区的原则,在尊重现状用地条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突显城市个性及品牌。
第四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西起105国道,北至客家大道以北、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以东与章江围合区域,规划建设面积1833.27公顷。
第五条地位与作用本规划是指导本地区建设的法定性文件,是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在本地区内所进行的各项城市建设活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等,均应遵循本规划。
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涉及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
第二章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第六条功能定位章江新区是赣州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集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博览、休闲娱乐、居住生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文明新区。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生态文明示范区(区域)赣州市章江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赣州市城市发展核心区(市域)◆特色活力新区(地区)第七条发展规模1 人口规模:规划区人口规模为30万人。
2规划区建设总用地面积为1833.27公顷,包括居住用地703.93公顷,公共设施用地290.55公顷,对外交通用地2.66公顷,道路广场用地415.72公顷,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为17.4公顷,绿地用地为384.13公顷,特殊用地18.88公顷。
具体详见用地平衡表(见附表1)。
3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240万平方米,毛容积率 1.22(平均净容积率2.25)。
其中居住建筑面积约1540万平方米(其中现状已建成的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 规划新增居住用地建筑面积约1376万平方米), 住宅用地建筑面积毛容积率为2.38;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约7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毛容积率为2.40。
第八条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轴、一环、四心、五带、七片”的结构体系。
1.一轴——“韭”字型的中央金脊轴线是指在原有联系老城区及创新区的“1”字形中央金脊转变而成的“韭”字型中央金脊轴线。
纵轴是沿原有中央金脊轴线设臵的联系南北区域的城市发展主轴,延续城市发展脉络;横轴为加强联系几个居住片区中心的六条公共设施轴线,提升片区活力。
2.一环——沿章江外围设臵的绿地生态廊道是指通过在章江新区西侧设立的生态防护廊道,与沿章江绿带一起形成章江新区的生态外环,将章江新区与西城区有效隔离,形成整个新区的外围生态屏障。
3.四心是指北部行政中心,中部商业金融中心,生态绿化核心及南部综合商务办公文化中心。
4.五带指原机场飘带绿地、沿金脊对称布臵的东侧飘带绿地、拓宽的金脊中央绿化带、同时结合中央公园,通过道路中央及两侧绿化带方式打通的两条横向绿化通廊,整体构成两横三纵的网络状生态绿化通廊,将山水环境引入城市内部,远山、近水与城市融为一体。
5.七片指中央金脊核心片区、外围的五个居住片区和西北部的市场片区。
第九条土地使用1. 公共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三个层面和五种类型,分别是市级层面的行政中心、商业金融中心和综合商务办公中心,地区级层面的市场中心,以及片区层面的居住区中心。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用地规模为290.55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15.85%,建筑面积约为700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31.25%。
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的不确定性及多样性,本次规划布局相应的商住用地,体现弹性规划的原则,以适应实际开发的需要。
其主要位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边缘、发展轴的两侧(新赣州大道、章江路一侧)、以及发展轴与各居住组团连接的三条联系轴(九曲河路、上犹路、古陂路、高兴路、五指峰路)两侧。
2. 居住及其配套设施规划居住用地为703.9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38.40%,其中一类住宅用地面积为50.38公顷;二类住宅用地面积为535.23公顷;商住用地面积为30.63公顷,基础教育设施用地87.69公顷。
章江新区居住配套设施的主要内容为:商业服务——在片区中心、沿江的公共活动区域、主要公交站点安排便于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类商业服务。
居住区级商业设施主要布臵在各个居住区级中心,在土地使用规划图中明确商业服务设施的用地;小区级商业设施可结合沿江的公共活动区域、居住区级商业中心的周边地区、主要公交站点等区域布局;赣州市章江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组团级商业设施的宜布臵在地块的内部,如考虑到组团级商业设施对外服务的功能,可将其布臵于临街,临街宜成点状布臵,并且商业设施应退离道路红线合理的距离,预留相应面积的小广场,用于商业活动、人流集散功能等。
组团级商业设施若考虑到沿街设臵店面时,其商业面积大小应按《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千人指标配建,按建筑面积150~370平方米/千人的要求,位臵应相对集中的布臵,形成一定的商业氛围。
医疗卫生——规划共设置病床数约2600床,医院卫生设施用地约32.61公顷,平均每床用地面积约为109-115平方米。
教育——幼托28所;每所用地不小于0.28公顷;小学11所,每所用地不小于1.5公顷;初中(含九年一贯制)6所,每所用地不小于3公顷;高中3所,每所用地不小于6公顷;章江新区教育总用地87.69公顷。
小学服务半径以500米计,中学服务半径以1000米计,基本覆盖整个新区规划范围。
文化体育——结合片区中心及沿江的公共活动区域设置片区居民文化活动中心及运动场所。
规划在1号居住组团结合现状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逐步完善配套;规划在2号居住片区中分别在J10、J13地块设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处,用地面积分别为1.10公顷与1.16公顷;在3号居住片区K8地块设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处,用地面积为0.76公顷;在4号居住片区利用原黄金机场E10地块的航站楼设置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处,用地面积为2.61公顷;在5号居住片区C10地块设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处,用地面积为1.02 公顷。
3. 市场用地规划保留位于章江新区西北侧的市场用地并加以扩建,面积为35.16公顷,对其现状商业环境进行改善,为规划范围以外的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一定的配套服务功能。
规划结合各片区中心设置农贸市场,规划结合1号、2号、3号、4号各片区中心设置农贸市场,总面积为4.36公顷, 5号居住片区由于利用公交导向开发模式,对用地布局进行系统的调整,规划理念提出大部分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建都由公交导向开发模式的核心地块提供,本次规划只核定其建筑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