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土
- 格式:ppt
- 大小:233.50 KB
- 文档页数:4
国家领土的名词解释国家领土是指一个国家在地理上控制和主张主权的区域范围。
它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国家安全和繁荣的基础。
一、国家领土的概念国家领土通常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
陆地领土包括一个国家内陆的地区、岛屿、半岛等地形,海洋领土则包括一国拥有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
领土可由国家自然形成(如陆地)或经过国家主权主张来确立(如海洋领土)。
国家领土的确立是基于领土主权原则,即每个国家都有权利自主决定并控制其自身领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决策。
国家通过行使主权,确保国民的权益和发展利益。
二、国家领土的重要性1. 安全保障:国家领土的完整和安全是国家主权的基石。
具有完整领土的国家更容易维护国内安全和国际地位,防止外部威胁和侵略。
领土完整也是国家军事防御的重要前提。
2. 资源利用:领土内的自然资源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国家在自己的领土内拥有权利开采和利用土地、水资源、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满足国内需求和经济发展。
3. 国家统一:一个国家拥有完整的领土可以更好地实现国家政府的统一和管辖,建立健全的行政体系和法律体系,维护国家稳定和治理。
4. 对外交往:拥有完整领土的国家更容易与其他国家进行正常的外交交往。
国家领土的确立和国界的明确是国际社会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也是参与国际事务和合作的前提。
三、国家领土的争端和解决方式在现实中,一些国家之间存在领土争端,争夺某一片区域的控制权。
这些争端可能源于历史、文化、经济、资源等多种因素。
解决领土争端的方式包括双边协商、国际仲裁、国际法庭裁决等。
通过谈判、外交手段寻求和平解决是维护国际秩序和大局稳定的重要途径。
国际社会也强调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
四、国家领土的保护和发展国家领土的保护是每个国家的基本任务之一。
保护国家领土需要国家建立健全的边界防御系统和执法机构,加强领土监控和边境安全,防止非法越界、恐怖主义、贩毒和非法移民等威胁。
同时,国家领土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
世界国家领土面积大小排名1、俄罗斯(1709.98万km²)2、加拿大(998.46万km²)3、中国(约960万km²)4、美国(937.3万km²)5、巴西(851.58万km²)6、澳大利亚(768.81万km²)7、印度(298万km²)8、阿根廷(278.04万km²)9、哈萨克斯坦(272.49万km²)10、阿尔及利亚(238.17万km²)俄罗斯(1709.98万km²)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半总统制共和国。
俄罗斯地跨亚欧大陆两大洲,国土面积达到17098246平方公里(不包括克里米亚半岛),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2.7%,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其欧洲领土和亚洲领土分别为欧洲和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范围内,其中,60%的面积属于永久冻土带,22%的面积属于沼泽地带,江河湖泊又占去4%,加上部分季节性被淹没地带,以及山川和冰川地形地貌,大约有8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定居。
加拿大(998.46万km²)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全国地貌西高东低.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资料,总面积有9984670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3%,是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面积第二大国家,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领土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接北冰洋,海岸线达到了202080公里,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在约98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加拿大有一半的国土面积位于北极圈附近,这里是终年冻土带,不利于人类的居住。
中国(约960万km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公布的国土面积为约960万平方公里。
陆地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1%,是世界面积第三大国家,也是亚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国家领土领土是国家要素之一,也是国际法上的国家要素之一,是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实行统治或管辖权的空间范围,判断一个国家对某一领土拥有主权,必然要在法律上取得证据。
领土是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一个民族在其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国家,这块土地就成为了它的领土。
国家在这确定的领土范围内行使主权,包括对领土范围内的一切人、物可行使管辖权和对领土内的资源享有永久的所有权。
凡是隶属于一国主权之下的领土,都是该国领土,而不问该土地的位置或自然状态。
因此,任何侵犯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一、国家领土国家对其领土享有主权,国家的领土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但不可能没有确定的领土。
国家领土由四部分构成:领陆,领水,领空,底土。
1.领陆亦称陆地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陆地和岛屿。
这是国家领土的基本部分,连成一片的领土,称为“连续领土”。
领土被海面或其他国家的领土隔开,称为“非连续领土”。
部分领土包围在他国之内,称为“飞地”。
2.领水是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包括领陆内的水域(河流,湖泊和内海)和沿岸的“内水”和“领海”。
内水是指领陆范围内的所有水域。
“领海”专指领海基线的外向海面的一定宽度的海域(内海,港口水域,内海湾,内海海峡)。
“领海”是沿海国家领土主权向海洋扩展的部分,这部分海域受沿海国家主权的管辖和支配,领海的范围包括水域,海床和上空。
《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主权及与其陆地,领土及其水邻接的一带海域,在群岛的情形下,则及于群岛水域,以外的领域的一带海域。
3.领空是指领陆和领水的空气空间,地球表面的上空。
自从出现外层空间的概念后,分为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两个空域,地面国的主权只能及于它所能控制的空气空间。
国家在领空有完全的主权。
4.底土是指领陆和领水下面的全部底土。
二、领土主权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行使最高的排他的权利,这就是领土主权。
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传统国际法的规则,也是现代国际法份一项基本原则。
第三章国家领土第一节概述一、领土的概念和组成国家领土是指隶属于国家主权之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
国家领土由由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的底土、以及领陆和领水以上的空气空间等4个部分组成。
(一)领陆(二)领水(三)领陆和领水的底土(四)领土的法律地位领土属于国家主权之下。
国家对本国领土具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这种主权在国际法上称为国家的领土主权。
领土主权的基本含义是国家对其领土本身及领土内的人和物所具有的最高权力,包括国家对其领土具有热电厂他的所有权和管辖权。
领土主权是国家生存、独立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主权的核心要素,因此它是受国际法保护的,是不可侵犯和不可分割的。
现代国际法确立的国家主权平等、不侵犯等基本原则的意义之一,就是保护国家的领土主权,禁止任何国家以威胁或使用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相符合的其他方法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
第二节领土的取得与变更传统国际法上的领土取得与变更方式传统国际法上关于国家领土取得与变更的方式,采用罗马法上关于财产取得和丧失的概念。
这是国为在近代国际法形成时期,领土被视为君主的个人财产,领土与财产之间的类似成了领土变更的方式的理论根据。
当时的领土变更方式有先占、时效、添附、割让和征服。
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这些方式有的已经失去其存在的合法性,有的则仍为现代国际法所承认。
第三节领土主权的限制国家虽然对本国领土具有排他的主权,但领土主权也不是绝对的,它要受国际条约法或国际习惯法规定的限制,包括一般性限制和特别的限制。
一般性限制是指国家领土主权要受一般国际法规则的限制,受这种限制的国家可以是所有的国家或所有相关的国家。
例如,任何国家利用本国领土都不得损害其他国家的权益,“核实验案”就是明显一例。
再有,领海中的无害通过制度、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中的过境通行制度、群岛水域的群岛海道通过制和无害通过制等都是对国家领土主权的一般限制。
本节着重介绍一下国际法上对某些国家领土主权的特别限制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