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笑话学成语1》
- 格式:ppt
- 大小:237.00 KB
- 文档页数:20
念错哗众取宠-可歌可泣的笑话
我局有位副书记,有一年冬训班给我们学xi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xi》。
他老先生在学之前说:“尽管我的业务水平没有你们高,可我的政治水平肯定要比你们强,毕竟我当政工干部这么长时间了,政治学xi比你们多得多。
你们要认真听,认真记。
”大家悚然,都认真地听书记的朗读:“……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pang 之心……”哈哈,“哗众取宠”读成了“哗众取pang”,下面一片唏嘘,可他还不知道。
继续“……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他停下来解释,下面有嘻嘻的笑声。
再后来又一次“……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pang之心……”下面终于笑出了声,连坐在旁边的局长也忍不住笑了。
后来,又学“三个代表”,不知怎么的,有“可歌可泣”这个成语,可他老先生却读成了“可歌可立”来了,再次引得哄堂大笑。
那次学xi气氛是活跃的,给我们的印象很深,大家以后相互取笑还经常说“哗众取旁”“可歌可立”呐。
含有笑字的褒义成语1.传为笑柄[ chuán wéi xiào bǐng ]释义:笑柄:被人取笑的材料。
流传开去被人们当作取笑的资料。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0回:“男家埋怨他办事无首尾,女家骂他占骗……合城传为笑柄。
”2.付之一笑[ fùzhīyīxiào ]释义:用笑一笑来回答。
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乃知朝士妄想,自古已然,可付一笑。
”3.谄笑胁肩[ chǎn xiào xiéjiān ]释义:讨好地强装笑脸,缩敛肩膀。
形容阿谀逢迎的丑态。
出处:《初刻折案惊奇》卷十三:“那些人贪他是出钱施主,当面只是甜言蜜语,谄笑胁肩,赚他上手。
”4.付诸一笑[ fùzhūyīxiào ]释义:用一笑来对待或回答。
比喻不值得理会。
同“付之一笑”。
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六回:“仲英乃恍然大悟,付诸一笑,就在高椅上坐下,问雪香道:‘耐意思要我成日成夜陪仔耐坐来里,勿许到别场花去,阿是嗄?’”5.哄堂大笑[ hōng táng dàxiào ]释义: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
公堂会食,皆绝笑言。
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笑,则不罚。
”6.不值一笑[ bùzhíyīxiào ]释义:不值得一笑。
比喻毫无价值。
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
同“不值一哂”。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死后》:“但同时想,我生存时说的什么批评不值一笑的话,大概是违心之论罢。
”又《呐喊·阿Q正传》:“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
”7.皮笑肉不笑[ píxiào ròu bùxiào ]释义: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
读《成语故事》有感读《成语故事》有感(精选13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成语故事》有感(精选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成语故事》有感1这几天我在读《成语故事》这本书,读着读着,不知不觉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又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有巧夺天工的神话故事;富含真理的寓言故事。
这是一本蕴含了许多成语的﹑充满知识的书。
这里面有大义灭亲﹑画饼充饥﹑井底之蛙﹑黔驴技穷﹑卧薪尝胆等等。
我最喜欢其中的卧薪尝胆因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先苦后甜。
这个故事讲得是吴越两国在春秋末期为争取天下霸权,在夫椒激战,越军大败,越王勾践被俘,吴王夫差认为要完成霸业,必须要宽宏大量。
就没杀越王勾践。
没想到几十年后,越往东山再起,逼死了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后来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越王勾践是多么忍辱负重、老谋深算的一个人啊!勾践为了打败吴王夫差,睡在柴草当中,吃粗茶淡饭;为了打败吴王夫差吃饭睡觉都要舔尝苦胆;为了打败吴王夫差和战士们同睡同起;为了打败吴王,他放下身段,不耻下问。
功夫不负有心人。
越王勾践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做人要忍辱负重、不耻下问。
读完了整本书,这本书启示了我:人生就像大海,困难、挫折与艰辛,不过是海岸上泛起的一朵朵小小的浪花。
读《成语故事》有感2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我把《成语故事》读完了。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滥竽充数》的故事。
故事主要讲,古代有一种乐器叫竽,吹起来十分动听,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便下令邀请三百人来为自己演奏,并且有很高的工资。
一个叫南郭先生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
但他根本不会吹,只能跟着别人装着会吹竽。
后来,齐宣王去世了,齐泯王继位,不过他爱听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后,便悄悄的溜走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想起了在学英语是发生的故事。
那天,妈妈一如既往地把我送去学英语。
《成语故事》读后感(合集15篇)《成语故事》读后感1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还有书里,经常会出现四字成语,有的我能看懂,可是有些就一知半解了。
有一次和爸爸妈妈玩“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还闹过笑话呢。
爸爸出的题目是:亡羊补牢,妈妈给我一遍比划一遍说:“这个词是四个字啊,有个羊圈破了一个窟窿,羊跑了怎样怎样”。
我张口就说:“破洞羊丢!”爸爸妈妈乐得都直不起腰来了,为了给我答疑解惑,爸爸送给我一本书《成语故事》。
我翻开第一页就被精美的插图和有意思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
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亡羊补牢”的意思: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还有“愚公移山”这个成语对我很受用,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在学习和生活上也是如此,遇到难题解不开,不能绕过去不管它,这样的话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无法解决,要迎头赶上去不屈不挠,正所谓“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要做困难面前的强者,勇往直前。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从中汲取无限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更加强大,为以后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语故事》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读完以后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在风和日丽的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边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来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说:“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说道。
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100个能笑死人的笑话50字1、“妈妈,你听,邻家的小李子把成绩单上的1改成了5,妈发现了,正在狠狠地骂她呢!”“那孩子真不像话,你可不要学那样子,对吧?”“他那笨死了,我才不像他那么蠢呢!改5怎么都看得出来,我只改成了4。
”2、某次去撸串儿,恰逢邻座父子俩吃饭,相互劝酒,不知节制,结果双双喝多。
他爹非说:老子为了你什么都敢干。
儿子说:“我敢喊你爹,你敢喊我爹不?”他爹立即说:“爹!”3、从前,有一个武官在战场上督阵时,查获一名逃兵,他大发雷霆,写下了一道手谕:作杖毙论处。
谁知毙字不会写,想改打军棍,可是棍字也不容易写。
最后只得对逃兵说:去吧!今天便宜你了。
4、逗比室友去买衣服,老板开价,他跟人说就带了70,怎么办?老板说那好吧,就70卖给你。
然后他拿出一张的给老板找.这时老板豪气的说,一百找不开啊,要不你再拿一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5、对于体重偏重的我来说,适量运动还是有效果的。
最明显的就是每次运动完我都能多吃一两碗。
6、昨天火车上上厕所,好多人排队,终于到我了,从里面出来了一个挺漂亮的妹子,出来后甩了甩手,甩到我脸上一滴水,当时没在意,关键我上完厕所愣是没找到水管子。
7、母亲说:女儿,嫁不出去的男人有三种:一种是喷香水;一种是口香糖;一种穿着拖鞋。
我女儿不知道为什么。
这时父亲正在嚼口香糖,穿着拖鞋,路过,留下一阵香味。
8、小时候做错事,都是妈妈打所以一直幻想着妈妈上班赚钱,爸爸在家多好;直到上了初中后青春期来临,个子长了,人也抗揍了才知道老爸小时候不打我们是怕把我给打死。
9、记得小时侯,一个晚上,表弟和小伙伴到隔壁村偷西瓜,没想到在偷的时候被看瓜的人发现了,小伙伴们分散逃跑,看瓜的在后面狂追啊。
关键是我表弟他就趴在瓜地里,用瓜鞅把自己盖起来,等看瓜的去追其他人去。
这货吃饱,还弄一袋子大摇大摆地回家了。
10、晚上,我和女儿一起散步。
我问她有什么理想。
小丫头从小就爱吃鸡蛋,她想了想说:“将来我最想成为一个卖鸡蛋的,想吃多少鸡蛋都可以”我笑着说:“这理想还行,只是有点儿小,你有什么大理想?”女儿想了想,郑重其事地说:“西瓜比较大,我将来要去卖西瓜,这理想够大吧”11、本人是幼师,今天班上的一个小屁孩中午不肯睡觉,在床上翻跟头,结果把发的苹果掉到床下的尿尿的痰盂里,我在那偷偷看他怎么办。
1~6年级的成语故事(10篇)1~6年级的成语故事1信口雌黄西晋时期,朝廷大臣有位出名的清谈家名叫王衍,他在年少的时侯就伶牙俐齿,神采不凡。
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他做太子舍人,任尚书郎。
王衍做官以后仍然对老子和庄子十分崇拜,“无为而治”的道理从不离嘴。
由于他学富五车,所说的道理又十分精辟,所以在当时赫赫有名,读书人对他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衍在解说老庄玄理时习惯性的拿着一把拂尘,表现得从容不迫的样子,即便是偶尔把道理说错了他也能随口改正,于是人们便说他是“口中雌黄”。
南朝.梁.刘孝标(峻)《广绝交论》说:“雌黄出其唇吻。
”李善注引《晋阳秋》说:“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1~6年级的成语故事2同仇敌忾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穆公是个礼贤下士的人,他懂得知人善任。
卫国的宁武子想到秦国来谋事,秦穆公设下宴席为他接风洗尘。
席间秦穆公让乐队为宁武子奏了一首名叫《湛露》的欢迎曲,然后送了一把雕弓给他。
受到主人如此隆重的招待,通常都会吟诗作画以回谢主人,但是宁武子在宴席结束的时侯仍然没有丝毫的表示。
秦穆公觉得自己恐怕有地方做得不到位于是让人去向宁武子打听。
宁武子跟前来问侯的人说道:“诸侯支面见天子是想要接受天子的教导,天子对诸侯盛情款待并演奏《湛露》,这意思是说:天子像是太阳,诸侯如同露水。
于是诸侯便把天子的敌人当作自已的敌人,把天子的仇恨当作自已的仇恨,各自带着部队与天子同仇敌忾,共同奋勇杀敌。
待到胜仗归来,天子给诸侯雕弓和羽箭以示奖励。
我今天坐在席上只不过是在陪衬,却不料秦穆公却给我如此待遇,我实再是不敢当啊,要不然不是辱没了秦穆王一片苦心吗?”正是因为这种不拘一格的态度,秦穆公吸引到了更多的人才毛遂自荐投奔他而来。
1~6年级的成语故事3人微权轻在齐国危如累卵的时侯,田穰苴被任命为统帅指挥全军反击敌军,任命前他对齐景公说道:“微臣行伍出身,人微权轻,恐怕不能服众。
”齐景公鼓励他大胆行权,为了使田穰苴能够树立威信他派亲信庄贾担任监军。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阅读版本1、南辕北辙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管中窥豹成语故事史料记载:“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
’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此段文字中的王子敬即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聪明伶俐。
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
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
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划策,说上几句行内话。
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献之听到他们这样说自己,很是气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
”说完,就甩开袖子走了。
“管中窥豹”的成语便出于此。
该成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褒义的,意指人们可以从观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来推测该事物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