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负氧离子观测及其空气质量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36.97 KB
- 文档页数:7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纯天然次生林保护区。
该保护区面积广达1370平方公里,其中森林占据了绝大部分面积,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本文将对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效益进行分析。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多样性宝库。
该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结构复杂,保护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
森林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境之一,它为许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源。
通过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许多植物和动物提供了安全的繁衍生息环境,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
二、气候调节效益森林在调节气候、水分和土壤保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参与到全球碳循环中。
森林通过蒸腾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夏季气温、增加降水量,稳定气象环境。
森林还对土壤保持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流失,水土保持效益显著。
三、水源涵养效益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有着良好的水源涵养效益。
森林能够吸收降雨水分,并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汽,维持地区水量的稳定。
森林覆盖能够减少径流量,减缓雨水冲刷土壤速度,提高水的透过性和滞留性,减小地表径流的冲击力,使水资源得以有效地储存和利用。
森林还能够保持水质,减少水源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品质。
四、生态景观效益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能够提供优美的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
游客可以在森林中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观赏各种珍稀濒危的动植物,体验大自然的宁静与神奇。
生态旅游的开展还能够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态效益。
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生态景观等方面的效益,保护区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抚顺市东北部,是中国最早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安全的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占地面积达2.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80.8%。
保护区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包括珍稀物种如东北虎、豆松、银杏等。
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其生态效益进行分析非常有意义。
森林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对整个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维持平衡和稳定的作用。
辽宁医巫闾山保护区内的森林丰富多样,涵盖了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阔叶林等类型,栖息着大量的动植物物种。
通过对保护区内森林生态系统的效益分析,可以直观了解到森林的重要性和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护区内栖息着大量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其中包括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
森林为这些珍稀物种提供了适宜的生境,为它们的繁殖和生存提供了条件。
保护区内的森林还为其他物种提供了栖息地,促进了物种多样性的稳定。
森林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方面作用显著。
保护区内的森林覆盖率高,根系众多,能够有效保持土壤湿度和保水能力。
森林起到了天然的水源涵养作用,通过保护区内森林的存在,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源污染和土壤侵蚀,保护了周边地区的水源安全。
森林生态系统在气候调节和环境改善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森林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森林能够降低温度,减缓气温变化。
保护区内森林的存在,能够有效改善周边地区的气候和环境质量。
森林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多项经济价值。
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丰富,可以进行林木采伐、草药采集等经济活动,提供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
森林还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其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和作用,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北部,总面积约125.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为51.5平方公里。
该保护区包含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涵盖了森林、草地、荒漠、湿地等多种不同的生态系统,拥有大量珍稀濒危的物种和森林资源。
本文将重点分析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效益。
一、森林生态效益的概念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北方地区罕见的森林保护区,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森林资源非常丰富。
保护区内的森林主要以桦木、松木和樟树为主,其中桦木面积占比最大。
其中,桦木是地区特有的植物,其生长速度较快,木材质地良好,是工业和家居建材的重要来源,同时还是许多动物的聚居地和食物来源。
1. 防风固沙作用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作用。
森林覆盖率高、且植被繁茂,可以防止风沙侵蚀,保护土地。
同时,森林可以减少干旱和晒伤,改善气候环境,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 涵养水源保护区内许多头水(水源)都在山林跟踪起源。
森林的植被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源的稳定不变,从而对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生水源。
这一方面能够促进当地的农业,另一方面还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提供了保护。
3. 生态旅游保护区的森林资源是区内生态旅游的核心资源之一。
森林本身就是旅游景点,而且森林里的野生动植物也为旅游者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观赏和体验。
因此,通过农家乐、露营和探险等多种方式的生态旅游,森林资源实现了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为了充分利用和保护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需要加强保障措施,以确保其持续性。
具体包括:1. 生态保护:森林保护必须得到重视,必须在平衡开发和保护时找到相应的方法。
保护区内的森林应该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管理,加强火灾预防和管理,尽可能减少人为破坏和非法伐木。
2. 生态修复:现有的森林应得到合适的维护和管理,同时,要加强森林的修复和比较少量的再造。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北部锦州市境内,面积约为15.3万公顷。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森林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保护功能明显。
该区域内森林覆盖率高,森林植被茂密,保护了大量的濒危物种和珍稀植物。
保护区内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如狍子、獾、山猪等,形成了完整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有力地维护了该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保护和恢复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提高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对水土保持起到重要的作用。
森林植被能够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地表水源和土壤质量。
特别是在该地区山地区域,森林植被的覆盖可以有效减少降雨对地表的冲刷和侵蚀,减少土壤流失,保护水源。
保护区内的森林还起到了水源涵养和改善气候的作用,有利于维持区域的生态水平和气候环境的稳定。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对于气候调节和空气净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森林植被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缓解气候变化。
森林植被还可以起到降温和湿度调节的作用,提高气候舒适度。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对于生态旅游和科学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科研人员来此观光和研究。
保护区内的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系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对象。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它的保护功能、水土保持作用、气候调节和空气净化功能以及对生态旅游和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都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作者:王国军张爽妍来源:《吉林农业》2019年第08期摘要: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医巫闾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其所保护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在该地区,乃至辽河平原的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辽宁医巫阊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阊山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任务是保护医巫阊山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综合体,保护华北植物区系现存较完整的天然针阔叶混交林,恢复医巫阊山自然植被,发挥天然屏障作用,为研究顶极油松阔叶混交林的演替规律,为珍禽黑鹳、白头鹤、天鹅、鸳鸯等候鸟的栖息和迁徙创造条件,促进生态平衡。
同时,建设好生态旅游区更造福于人民。
闾山保护区地处华北、蒙古、长白3个植物区系交错地带,又是动物区系古北界华北区、东北区、蒙新区3个区的交汇地区。
因此,区内成分复杂,动植物种类繁多,明显地反映出植物植被的多样性和动物的区系过渡特点。
保护区分5个植被类型组,即针叶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栽培作物。
有6个植被型,18个群系,31个群丛。
保护区内有植物191科620属1459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2种。
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272科1049属1587种,其中,兽类38种,隶属15科30属;鸟类271种,隶属52科139属;两栖动物22种,隶属10科13属;鱼类35种,隶属6科33属;昆虫1114种,隶属177科800属;蜘蛛107种,隶属23科73属。
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黑鹳、金雕、大鸨、白头鹤、丹顶鹤),二级保护鸟类32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种(黄羊)。
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8种,其中,兽类10种,两栖爬行类4种,鸟类154种。
保护区内数以千种的昆虫及其他动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和自然资源宝库。
闾山保护区是医巫阊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它所保护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在该地区,乃至辽河平原的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北部,总面积8659公顷。
该保护区由巫山与闾山组成,是辽宁地区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该地理位置特殊,地势崇山峻岭,森林覆盖率高达85%,植被类型丰富,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丰富,起到了重要的生态效益。
该保护区的森林能够保持水土资源,减少土壤侵蚀。
由于林木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肥力,保持水资源的供给。
森林能够调节气候,减少气温的变化。
森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降低空气中的温度,减少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森林还能够净化空气,过滤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降低雾霾天气的发生。
森林是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了大量珍稀物种的繁衍生息。
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拥有300多种野生动物和1200多种植物,包括一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植物。
森林为这些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环境,保护了它们的生存。
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的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也日益增加。
非法砍伐、乱砍滥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旅游带来的人员涌入,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如垃圾处理不当、过度开发等。
我们需要加强对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
加大对非法砍伐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巡逻,依法打击违法砍伐行为。
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管理,规范旅游行为,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减少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
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推动植被的多样性保护,增加珍稀物种的保护力度。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该保护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类型,其森林生态效益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一、生物多样性维护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其中包括珍稀濒危物种如东北豹、东北虎、朱鹮等。
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为这些珍稀濒危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持续发展,不仅让这些濒危物种得以生存,同时也为区域的生态平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护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有助于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护。
森林的植被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维护了水源的稳定和土壤的肥沃。
保护区内的森林能够在降雨时吸收大量雨水,延缓降雨径流速度,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森林的植被还能净化水质,改善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使得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三、气候调节森林具有良好的气候调节功效,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改善当地气候和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森林还能够减少土地的辐射和热岛效应,缓解区域的气候酷热和高温天气,保障了周边地区的气候舒适性。
四、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当地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保护区还在生态教育和环境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增强了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提高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环境素养。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62XIANGCUN KEJI 2020年4月(上)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运行情况及发展对策艾红伟(锦州市林业草原保护中心,辽宁锦州121000)[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然后从景区管理体系、景区环境管理、景区宣传与保护、景区从业人员管理、景物受众范围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6个方面分析其运行情况,最后简要提出促进森林公园发展的对策,希望对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发展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10-62-21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概况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简称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隶属于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北镇市、义县交界处。
闾山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1993年,共开发了4个景区,即大朝阳景区、宝林楼景区、老爷岭景区和大石湖景区,总面积1482.3hm 2,于2008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该森林公园景色秀丽,有独占鳌头、飞龙瀑、鞭打石门等主要景观120余处,像一幅恢宏博大的泼墨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想。
2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运行情况闾山国家森林公园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驻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年接待游客人数逐年增加,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2010年,该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AAA ”级旅游景区。
此外,闾山国家森林公园还荣获第二届、第三届辽宁生态旅游“十佳”森林公园、国家级科学教育普及基地、辽宁省旅游服务文明窗口等荣誉称号。
当前,闾山国家森林公园已被辽宁大学生命科学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确定为教学实习基地,同时还是北镇市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北镇市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是人们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体验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场所。
2.1景区管理体系景区管理体系是景区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管理体系建设经历了不断强化的过程。
******景区负氧离子监测分析报告******-***是国家AAA级旅游区,位于**省***,***三省交界处的*****。
景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主要以漂流、探险、休闲作为旅游项目。
***系**水系为**河之源头。
其流域近30公里,有十峰八潭,其水清澈纯净,蜿蜒流淌;两岸杨柳、斑竹沿河翩翩摇曳,奇山异峰,鸟语花香,水远山长,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
***环境监测站组织开展了***风景区负氧离子监测工作,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这些数据为***优良的空气环境质量和极佳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利佐证,为研究开发***优秀的旅游资源提供了数据基础。
一、负氧离子及其作用空气中某些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自由电子,自由电子易附着在一些分子或原子上而形成空气负离子。
由于空气中的自由电子绝大部分被氧分子获取,因此空气负离子一般都是指负氧离子(以下均称“负氧离子”)。
自然界负氧离子无处不在,打雷闪电、植物的光合作用、瀑布水流撞击等自然现象都可以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这就是人们在雷雨天气、森林里、瀑布旁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的原因所在。
负氧离子可通过对人呼吸道或皮肤的刺激引起其神经反射,并影响全身各系统,从而起到促进新陈代谢、预防流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恢复人体平衡的功效。
另外,空气负离子还具有杀菌、降尘、清洁空气及预防疾病的功效,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的负氧离子的标准浓度为1000-1500个/cm3。
而医学研究证明,人体对负氧离子浓度的要求为:浓度400-1000个/ cm3时,可以维持人体健康的基本需要;浓度低于200个/ cm3时,将引起亚健康。
负氧离子对生命必不可少,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其浓度水平已经成为评价地方空气清洁度的重要指标,负氧离子的含量也是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参考指标之一。
表1 负氧离子浓度与空气质量的对应标准表2 常见的负氧离子等级标准及与健康的关系表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受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主要有地理、气象、植被、水体、人类活动、大气污染物、局部小生态、微生态等,一般来说公园、郊区田野、海滨、湖泊、瀑布附近和森林中含量较多。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总面积约为22.3万亩,是我国辽宁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该保护区生态环境优美,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珍稀植物和兽类的重要栖息地。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该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生态资源,进行对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的深入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其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进一步制定保护和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结合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可以为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具体包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全面了解该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对周边环境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贡献。
通过对这些效益的分析,可以为保护区的管理和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研究旨在为学术界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以推动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同时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更好管理和保护。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深入挖掘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力,为其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针。
2. 正文2.1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总面积约为4600公顷。
该保护区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保护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保护区内的植被主要由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丛组成,其中包含了多种珍稀植物和动物种群。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形复杂,海拔从200米至800米不等,气候温和湿润,是大熊猫、东北虎、东北豹等珍稀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
该自然保护区地处辽东丘陵山区,是我国东北部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在6℃左右,年降水量在700-1000毫米之间,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10549公顷,其中森林面积达9294公顷,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8%以上。
森林植被类型主要以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松林为主。
保护区内具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有价值的珍稀树种很多,如红杉、水曲柳、油松等,以及众多珍稀的野生动物资源。
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山泉众多,水质清澈,是中国东北地区非常优良的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对于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效益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中森林在生态保护和生态效益中的重要性,为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森林生态效益是指森林资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所起的作用和效果。
首先就是气候调节作用。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是维持大气环境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净化空气质量,稳定气温和湿度,保护水源地,调节气候,对改善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森林对于维护水土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高,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护坡固土作用,能有效减少土壤流失和水土流失,减少洪涝灾害发生,保护地下水和河流水质,维持地区生态平衡,提高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森林还具有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的作用。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具有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食物链完整性的功能,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森林还具有丰富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
保护区内森林资源的丰富性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可通过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康复等多种形式来开发,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辽宁省本溪市,是一片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塔河杉原始森林,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建立。
作为重要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对保护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植被保护方面,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
其中塔河杉是该保护区的特有树种,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这种在古老时期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的树种,能够有效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缓解全球变暖。
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还有大量植物物种,这些植物为当地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保持了生态平衡。
植被的保护不仅有效减轻了生态环境压力,还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净化空气、保持水源、保持土壤稳定等。
在水源和水土保持方面,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效益也非常明显。
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较高,能够有效保护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灌溉效率和农作物产量。
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也能够吸收并存储大量的雨水,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这样的保护措施对于维护地区的水资源和水土生态平衡,减少了农作物的自然灾害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地区内生活着大量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东北豹等。
在这片原始森林中,这些珍稀动植物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保持了它们的数量和种群结构的完整性。
通过保护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效减少了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行为,保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保护区内的植物物种也得到了很好的维护,这些植物对于医学研究和新药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效益还能够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通过保护地区内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开展科学考察和旅游观光等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北部的辽阳市,总面积约为5000多公顷。
该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包含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的濒危物种。
对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森林生态效益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保护区内的森林可以有效地保持水土,降低泥沙冲击,减少洪灾发生的可能性。
森林生态系统能够稳定水源,保持水质,对土地侵蚀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森林还能吸收二氧化碳,保护大气环境,缓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区内有着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其中包括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
这些物种在维持生态平衡、调节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护区的森林提供了独特的生境类型,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活环境,保护了它们的栖息地,从而保持了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对于保护水源有着重要意义。
森林是水源涵养的重要场所,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源流失和保持水质。
森林可以拦截和吸收降水,减少径流量,提高土壤渗透性,促进地下水补给。
保护区内的森林还可以保持水源的稳定性,确保区域内人类生活和农业用水的持续供应。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可以用于旅游开发,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保护区内的种子、药材等非木质森林资源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收入。
森林生态系统还可以提供休闲、娱乐等多样化的服务功能,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森林具有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环境调节功能,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保护人类健康。
森林还具有抚慰心灵、缓解压力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和重要的经济价值,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着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数量逐渐减少。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变得愈加重要。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森林地带,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因此,对其森林生态效益的分析,对于更好地进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森林生态效益现状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泉水和河流数量众多,动物种类丰富,具有非常高的生态价值。
同时,其还有着显著的经济价值,包括林产品采集、旅游、科研等领域。
在这一过程中,它滋养生命、创造财富、促进社会福利,使得聚居于此的人们得到了无限的恩惠。
从气候调节方面考虑,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对气候变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气候温和、凉爽的闾山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优良的典范。
从保护水源方面来看,闾山的护林、保水作用超群。
自然保护区内水源稳定、水质纯净,保护着上游近千万人的饮水安全。
而且,闾山还是淮河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其保水作用对于滋养下游平原的耕地非常有益。
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林资源也是其最大的财富。
自然保护区规定了山林资源的划分和开放的方式,严格管理其可采伐面积和次数。
同时,保护区利用自然山歌和本地旅游资源等,开展了特色旅游经济,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气候调节森林具有极高的气候调节作用。
它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调节温度,减少气候变化的幅度,并保护水分再循环。
其中,森林的吸水保水能力可以帮助减轻洪水、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危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水源保护森林扮演着自然的护林员和水库管理员。
它能够强化水源涵养,在雨水含淤泥等大气降水物的过滤、沉淀、吸收、蓄水、渗水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森林还防止农民和人类侵占生态环境且利用生态系统的方法带来的环境危机,保障着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和谐。
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为其名胜古迹、奇峰异石、乔木繁茂等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境内,占地面积约24000公顷,是辽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天然氧吧,被誉为“北国绿肺”。
该保护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其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为当地乃至全国乃至亚洲乃至世界的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恢复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木资源方面,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常见的树种有云杉、落叶松、梭梭松、樟子松等。
这些树种对于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保护区还有一些珍贵的药用植物资源,如野生人参、黄柏、枸杞等。
这些药用植物在中药材市场上有着很高的价值,对于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改善生活条件有积极作用。
动物资源方面,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多种珍稀动物资源,包括东北虎、狍子、白鹿、金钱豹等。
这些动物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的生存和繁衍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物种多样性。
这些动物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如东北虎的皮毛、狍子肉等。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动物资源,禁止捕杀和销售。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
其山体森林能够吸收降雨水分,缓解山洪暴发和洪水灾害,并且通过植被的保护和根系的固土作用,减少水土流失,稳定水土资源,对于保护当地的水源涵养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具有重要的景观资源。
保护区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仙山瀑布、健康坊等。
这些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对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效益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为当地乃至全国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做出了重要贡献,还为农民增收、改善生活条件,促进旅游经济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应该加大对该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推动森林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221年4月第7期总第473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EconomyApril221No.7Total No.473阿尔山五里泉负氧离子预报方程的建立及检验胡亚男(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利用阿尔山五里泉空气负氧离子自动测报系统的实时监测数据和阿尔山气象站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了负氧离子浓度的季节差异和日变化规律,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通过T检验的预报因子,建立了负氧离子浓度逐小时和逐日预报方程,并检验预报效果,结果表明,春夏秋季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夜间高,白天低的特征,最低值出现在午后14:00;负氧离子浓度在春夏秋季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在冬季相关性较差$通过建立4个季节负氧离子浓度逐小时和逐日预测模型,实现了负氧离子预报的定量化,经检验预报方程效果显著$关键词:负氧离子;逐步回归法;预报方程中图分类号:X823(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2021)07—0068—03负离子是空气中带负电荷离子的总称,由于带负电的氧气所占比重最大,称为负氧离子,空气中负氧离子的生成与植物尖端放电、水分子裂解,以及与大气分子受紫外线、雷电等电离有关#因此在有森林、瀑布、溪流的地方负氧离子浓度较高°负氧离子能降解中和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等,被誉为“空气中的维生素”和“长寿素&除了能直接影响人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还是反映空气质量和大气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内陆续开展负氧离子浓度监测,以及预报模型建立等工作,尤其针对旅游景区°由于负氧离子浓度的变化特征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关系密切,不同地区的负氧离子变化特征不尽相同°研究表明口〜4*,负氧离子浓度有显著日变化特征,表现为夜间高、白天低,最大值出现在早晨#最小值出现在午后,白天负氧离子浓度变化波动较大,夜晚变化平缓°负氧离子浓度与气温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周德平⑸,张宝贵⑹,胡晓梦)7*,等研究表明夏季负氧离子浓度最高,其他季节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因地而异°谭静,等⑻对湖北省旅游景区大气负氧离子的研究还发现负氧离子浓度在晴天大于阴天,雾霾和小雨天浓度较小#中雨以上降水和闪电活动与负氧离子浓度呈正相关'目前,国内大多研究主要针对负氧离子的时空分布、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关于建立负氧离子预报模型的研究还比较少°王宝,等⑼使用温度和湿度通过二次多项式法分别建立了玉溪市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逐小时预报方程,经检验预报误差在士30%°赵蕾,等)10*对海南5个景区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报方程,只有两个景区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预报效果不太理想°笔者首先分析了阿尔山五里泉的负氧离子浓度的季节差异和日变化规律,进一步使用逐步法筛选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因子,分季节建立逐小时和逐日负氧离子浓度预报方程,以期为旅游气象服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1资料与方法所用资料为2017年5月17日〜2019年1月4日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五里泉空气负氧离子自动测报系统实时监测的负氧离子浓度(个/cm3)、相对湿度(%)和气温(°C)以及阿尔山气象站气象要素日值资料:平均气压(hPa)、最高气压(hPa)、最低气压(hPa)、平均气温(C)、最高气温(C)、最低气温(C)、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平均总云量(.1)平均低云量(.1)最小水平能见度(m)、lh最大降水量(mm)、20〜08时降水量(mm)、08〜20时降水量(mm)、20〜20时降水量(mm)、08〜08时降水量(mm)、蒸发(mm)、积雪深度(cm)、平均地面温度(C)、最高地面温度(C)、最低地面温度(C)、日照时数(h)°首先剔除异常值和缺测值,将数据按照3月〜5月为春季,6月〜8月为夏季,9月〜11月为秋季,12月〜次年2月为冬季划分四季,分析各季节负氧离子浓度、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曲线及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法筛选通过T检验的预报因子,建立逐小时和逐日负氧离子浓度的预报方程并检验°2结果与讨论2.1负氧离子浓度与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特征及相关性春夏秋季负氧离子浓度的小时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夜间高,白天低的特征,且最低值出现在午后14:00,春季在凌晨2:00〜3:00高于其他季节,夏季在6:00〜7:00高于其他季节°春夏秋季负氧离子浓度与气温呈负相关,相关系数高达收稿日期!020—12—08作者简介:胡亚男(1992—),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68・胡亚男・阿尔山五里泉负氧离子预报方程的建立及检验2021 年第7 期—0. 87 —— 0. 98,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咼达0”89〜0 . 99°冬季负氧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曲线与其他季节不同,在11 : 0 0〜17 : 0 0出现峰值,且与气温和相对湿度的相关性较差,考虑是冬季仪器测量误差导致°(g w y鰹煤旧WW E00000o '—负氧离子浓度-—•—相对湿度R= 0. 89• 一▲一气温 用-0. 93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春季(时刻)00004 3 21 0n - .0- o ------8 5 2 0 0 011 11 11 9 6 3o £5000<4000豐M褪壘o Oo O o O 3 2O'—负氧离子浓度~ 相对湿度治0. 99• 气温 皆-0. 98(P )®唄、(%)®®s娶oo o O 4 3 2 1 0n - -O ------ 8 5 2 0 0 011 1111 x o03o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夏季(时刻)(S W豐旧養昌00500o ooO 4 3 2 1O「—负氧离子浓度~ -•-相对湿度皆0. 98• —▲—气温 皆-0. 87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秋季(时刻)(P )®聘二£)駆谢友天 oo o O 4 3 2 1 0- O - - - - - - 852 0 0 0 11 11 11 o 笔 5000Q若 400032W 疑中W W岐oo O O—负氧离子浓度T —相对湿度R= 0. 31 一▲一气温 用-0. 39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冬季(时刻)(p g sl 二%)翌®衩 SI40200-20-40 0.O1- o - -- - - -85 2 0 0 01i 1- 1± 96 3 O图1负氧离子浓度、气温和相对湿度的逐小时变化曲线2. 2 负氧离子浓度逐小时预报方程的建立由于气温和相 对湿度与负氧离子浓度相关性较高,且均通过T 检验,因此将负氧离子作为因变量, 温度X T 和相对湿度X rh 作为自变量,春夏秋冬季分 另U 使用时间段 20170517 — 20170527( 20170601 —,N (Cm —C 0),N ( C m — C 0 + C q — C q )017063120170901 — 2017090520171201 —20180131的逐小时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的8/2O5004000300020009/25O /35/35预报方程如下:0040再分别使用时间段20170528 — 20170531(Y 春$=1 214. 0 98 + 28. 155口 + 2. 378'丫夏$=2 271. 321 + 15. 532'加—42. 413'?(2)Y 秋$=2 914. 733 + 9. 009'加—83. 065'Y冬=$ — 7 080. 107 + 222. 39'.>+ 241. 708'?")(E UIO 'J )^Kbb M w ^o Oo O o O 3 2008/——夏_观测——夏—预报20170801 — 20170831( 20170906 — 20170910(2018022—20180227 的 逐 小 时 数 据 作 为 各 季 的 检验样本,将气温和相对湿度代入公式进行检验°如 图2所示,春夏秋季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和预报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峰值分布基本一致,相关系数高达0” 90〜0” 91,秋季在峰值处预报偏高;冬季预 报效果相对其他季节较差,相关系数为0. 54。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82XIANGCUN KEJI 2020年7月(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系统建设研究——以辽宁医巫闾山为例赵立舰(锦州市林业草原保护中心,辽宁锦州121000)[摘要]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重视度的提高,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本文通过实地认真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对该保护区生态定位监测站建设的必要性、遵循的原则及主要内容等进行论述,以期促进闾山保护区科学经营、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系统;医巫闾山[中图分类号]S71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19-82-2长期定位观测是国际上为研究、揭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规律而采用的重要手段。
其是通过在典型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地段建立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在长期固定样地上,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物生产力、养分循环、水循环和能量流动等在自然状态下或某些人为活动干扰下的动态变化格局与过程进行长期监测,阐明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演替的内在机制和生态系统自身的动态平衡,以及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等不可替代的研究方法[1]。
保护区不仅是我国自然资源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保护区能力、建设繁荣文明生态保护区的重要举措。
闾山保护区在我国保护区生态系统国家建设和保护效果中具有代表性,在闾山保护区进行生态能力提升建设,对保护区进行水分、土壤、气象及生物全指标体系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1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1.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中国林业改革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目前,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中突出的民生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通过提升保护区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市民生态意识、营造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社会氛围,把保护区科学研究与生态知识普及结合起来,把环境因子监测分析与居民康养游憩环境的预测预报结合起来,让保护区成为生态知识普及站、生态行为倡导者、森林环境体验站、市民游憩环境预报站,真正使科学研究服务于民,对环境污染和生态建设的形势进行科学严判,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是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变化监测及其保健价值开发曹梦露;程南洋【摘要】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等植物挥发物的变化特征及其旅游产品开发是健康休闲研究的热点.对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含量的动态变化的长期跟踪监测表明: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主要集中在Ⅴ级、Ⅳ级,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客流量呈负向相关,适宜的光照和湿度有利于负氧负离子的产生,植物资源密度与空气负离子浓度正向相关,而植物资源的种类与负离子浓度的相关性不明显.增加植被面积,改善资源质量,提高空气湿度,采用适当的空气离子化等方式,有利于增加森林公园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提高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及休闲保健功能.【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12【总页数】4页(P212-215)【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保健价值【作者】曹梦露;程南洋【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9.91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作为较高层次的旅游消费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回归自然,森林保健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日益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热点。
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森林保健旅游资源,从1889年德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空气中负离子的存在至今的100多年的研究中,有关空气负离子的来源、改善空气的机理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探究逐渐清晰,并建立了多种评价指数,关于负离子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这些大方向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
空气负离子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物质,它能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机能产生促进作用[1]。
医学研究表明,负离子对人体的7个系统、近30多种疾病具有抑制和辅助治疗作用。
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的生产和应用在医疗上已成为一种辅助医疗手段[2]。
然而我国目前关于森林保健旅游的具体发展方向和保健休闲效益方面的研究仍然很少有人触及。
公园空气负氧离子及PM_(2.5)浓度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虎头山森林公园为例俞欣妍【期刊名称】《绿色科技》【年(卷),期】2024(26)2【摘要】为了研究三明市区周边的森林康养环境,以福建省三明市虎头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负氧离子及PM_(2.5)浓度,研究了该森林公园的负氧离子及PM_(2.5)浓度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虎头山地区的负氧离子浓度各个季节,最低值都大于3000个/cm~3,符合森林公园的负氧离子要求;各样点PM_(2.5)浓度含量分季节表现为:冬季PM_(2.5)的含量为30~50μg/m~3,而其他季节的PM_(2.5)含量在20μg/m~3左右,虎头山地区的冬季PM_(2.5)浓度远高于其他季节;结合气温与湿度可以看出,4个季节中,由于冬季气温过低、空气PM_(2.5)含量略高于其他三季,故冬季的康养性和游玩性低于其他3个季节;春、夏、秋3个季节则是具有高负氧离子浓度、适宜气温和适宜湿度,是虎头山游憩功能效益最好的3个季节,非常适合森林康养旅游业的发展。
故虎头山的空气负氧离子与PM_(2.5)含量符合森林康养的要求,可以满足游客放松、养生、游憩的生态需求和精神修养。
【总页数】7页(P20-25)【作者】俞欣妍【作者单位】福建三明林业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6【相关文献】1.香溪洞公园主要林分生长季负氧离子及PM2.5浓度日变化特征研究2.九连山国家森林公园负氧离子浓度时空变化及影响要素研究3.灵鹫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4.南宁市典型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5.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处珍贵自然资源,该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了47.28平方公里,是目前辽宁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
闾山地区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保存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拥有着极高的生态价值。
本文将围绕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
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北部,地处辽宁省最北端的白塔派出所所在地,东经121°58′,北纬41°09′,地势高度从300-970米不等,是一处典型的山地自然保护区。
该区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7℃,年降雨量为800-1200毫米。
该自然保护区由山地森林和草甸、湿地、溪流等自然景观组成,其中以森林生态环境最为显著。
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着大面积的针阔混交林和纯阔叶林,其中主要树种为松树、落叶松、水曲柳和毛白杨等。
森林内的植被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保护区内的部分植物和动物种类已经评估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如东北虎、三趾树懒、豹猫、黑麂、朝鲜狍、大鸨等。
1. 生物多样性保护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环境是当地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
自然保护区内拥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不乏珍稀的物种,例如东北虎、三趾树懒、天鹅等,这些物种在该区域的保护下得以得以长时间存活繁衍,同时这也丰富了该地区的生态文化、生态旅游等产业。
2. 水源涵养森林作为山地的天然屏障,在土壤水分、水体的蒸发和降水之间起到了天然的调节作用,使得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水位情况得到有效的维护和改善,不管是当地的生产还是人们的生活,得到很好的保障。
3. 空气净化森林通过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减少了大气的温室效应,同时也能够吸收和分解有害气体和灰尘颗粒,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
4. 土壤保持和改良保护区内的森林有助于土壤的保持和改良,森林高度的覆盖率和厚重的枯叶层可以起到保护和保持土壤的作用,同时林木根系通过长时间的土壤钻探,使得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微量元素和土壤的结构得到有效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