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33.06 KB
- 文档页数:8
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规定一.培养目标培养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政策招生工作按“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和“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
三.生源范围1.西部12省(区、市),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4省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和湖北省恩施自治州。
上述地区汉族考生应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工作3年以上,且报名时仍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工作。
2.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少数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四.报考条件符合生源范围的参加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全国统一招收硕士研究生考试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
2.毕业后保证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就业。
其中,在职考生回原单位;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全部回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承认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6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为了促进我校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提高,保证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现就我校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作如下规定。
理工科类本规定适用于在我校理学、工学门类所有学科申请学位的博士研究生。
一、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博士研究生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须达到以下要求:在国内外SCI、EI(核心)检索源期刊上发表(含被录用)或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或所属学科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并被SCI、EI(光盘版)收录的学术论文2篇。
博士研究生发表的满足上述要求的学术论文中,须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用英文发表,须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已公开发表。
SCI、EI(核心)检索源期刊以学术论文录用时公布的版本为准。
二、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国际重要学术期刊(见附表1)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视为达到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三、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申请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发明专利。
凡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相当于1篇SCI或EI(光盘版)收录的学术论文。
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学科本规定适用于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艺术学四个一级学科所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金融工程与管理、创新工程与管理、工程与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科技与教育管理、产业经济学、设计艺术学等十个二级学科申请学位的博士研究生。
一、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学术论文为:在本学科重要学术期刊(见附表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所列期刊(以学术论文录用时公布的版本为准,且均不含以上期刊的增、特、专刊等)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SCI、SCI、A&HCI、EI和ISTP 收录的学术论文。
二、在本学科重要学术期刊(见附表2)被列为A类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视为A类期刊论文;被列为B类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视为B类期刊论文.。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
选拔实施细则
2017年11月30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方案(2014—2018)》(武大研字〔2014〕11号)、《武汉大学关于深化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选拔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高博士研究生选拔质量,拓展优质生源,根据《武汉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相关要求和精神,特制定本细则。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报考学科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
2018年我院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人数(含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及学科专业见《武汉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招生专业目录。
“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等专项计划具体招生办法见研究生院相关规定。
三、学习年限。
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和《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16]9号)规定,从2017年起,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考生根据国家招生政策和我校招生简章自主报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一.报名条件(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为了促进我校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提高,保证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现就我校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作如下规定。
理工科类本规定适用于在我校理学、工学门类所有学科申请学位的博士研究生。
一、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博士研究生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须达到以下要求:在国内外SCI、EI(核心)检索源期刊上发表(含被录用)或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或所属学科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并被SCI、EI(光盘版)收录的学术论文2篇。
博士研究生发表的满足上述要求的学术论文中,须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用英文发表,须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已公开发表。
SCI、EI(核心)检索源期刊以学术论文录用时公布的版本为准。
二、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国际重要学术期刊(见附表1)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视为达到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三、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申请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发明专利。
凡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相当于1篇SCI或EI(光盘版)收录的学术论文。
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学科本规定适用于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艺术学四个一级学科所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金融工程与管理、创新工程与管理、工程与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科技与教育管理、产业经济学、设计艺术学等十个二级学科申请学位的博士研究生。
一、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学术论文为:在本学科重要学术期刊(见附表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所列期刊(以学术论文录用时公布的版本为准,且均不含以上期刊的增、特、专刊等)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SCI、SCI、A&HCI、EI和ISTP 收录的学术论文。
二、在本学科重要学术期刊(见附表2)被列为A类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视为A类期刊论文;被列为B类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视为B类期刊论文.。
航运学院
2018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方案
一、学院简介
航运学院是武汉理工大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院,已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
学院现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302)和导航与信息工程(0810Z1)、绿色船舶与环境保护(0824Z3)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共建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7名,在读博士研究生20余名。
近5年学院承担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30多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科研经费累计超过3.0亿元。
经过不断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在船舶控制与智能航海、交通信息控制与装备、海事管理理论与技术、交通环境与安全保障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具有较高的行业声誉。
二、考生参加“申请--考核”制报名基本条件
1、符合《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博士生招生简章》上规定的报考条件。
2、考生前置学历(学位)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本科毕业院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至少一个为高水平大学以上层次院校、或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具有独立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科研院所
(2)取得硕士学位的单位为全球排名前500名的国外院校。
(3)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均为国内拥有独立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等院校。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纲水声工程专业综合一、考试性质《水声工程专业综合》是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水声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通过本科目综合考查考生是否熟练地掌握了本《水声工程专业综合》考查要点所涵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满足硕士生阶段专业学习和相关研究的需要。
考试对象:2017年报考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水声工程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学科范围及考试中所占比例考试范围:水声学原理、噪声与振动控制以上考试的范围包含在《水声工程专业综合》考试中均占50%的比例。
三、考查要点水声学原理:1. 掌握声呐参数及其物理意义;主动声呐方程和被动声呐方程;2. 掌握海水中的声速;海水中的声吸收;3. 掌握波动方程及定解条件;波动声学基础;射线声学的基本方程和应用条件;4. 掌握表面声道中的声传播特性;深海声道中的声传播特性;5. 掌握目标强度的定义及物理意义;常见声呐目标的目标强度及一般特征;目标强度的实验测量和常见声呐目标的目标强度;6. 掌握舰船、鱼雷的辐射噪声;舰船、潜艇和鱼雷的自噪声;舰船噪声控制简介。
噪声与振动控制:1. 掌握质点振动学基本概念;2. 掌握噪声控制基础知识:声音的产生,噪声的基本概念,噪声的声学特征,噪声的传播特性;3. 掌握振动与噪声测量的基本方法,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 答题时长:180分钟。
3. 试卷分数分配总分为150分。
其中,水声学原理、噪声与振动控制分数各占总分的50%。
4. 题型比例(1)填空题约20%;(2)简答题约80%;1。
物流工程学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方案
一、学院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是培养港口机械装备、物流工程、物流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并从事机械与物流领域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特色学院。
学院具有“机械设计与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五个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设计与理论学科为交通部重点学科。
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37人。
二、“申请--考核”制报名基本条件
符合《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博士生招生简章》上规定的报考条件。
三、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及成员
组长:肖汉斌邵新建
副组长:刘志平张秋艳
成员:李文锋赵章焰李立杰曹小华朱泽
四、专家组组成原则
根据学科方向和研究方向,选择具有正高级以上职称的博导组成物流工程学院博士招生专家组,专家组负责学院当年博士研究生申请材料的审核、学院考核、面试等相关工作。
五、选拔流程
1、网上报名、缴费
考生登录https:///(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完成网上报名和缴费,并打印《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
2、考生申请
(1)网上报名时打印的《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一份,此表需要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签署意见并盖章,应届毕业生由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签署意见并盖章。
(2)一份报考导师接收函,并且要接收导师亲笔签名;
(3)两份攻读博士学位副高及以上专家推荐书;。
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8年“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实施细则
2017年11月13日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及《武汉大学关于深化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选拔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第一临床学院2018年博士生“申请-考核”制选拔实施方案。
一、录取原则
坚持“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原则。
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招生计划、考生综合考核总评成绩确定初录考生名单,初录考生名单须报研究生院审核,经政审、体检合格后,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并公示。
二、考生报考基本条件
申请考核的考生须具备报考博士研究生基本条件,详见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官方网站《武汉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以下简称“招生简章”)。
三、考核程序
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的考核程序包括:网上报名、提交材料、资格审查、外语综合水平考试、确定候选人、现场确认、综合考核与录取。
(一)网上报名
时间:2017年11月16日—12月15日;
具体流程:见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招生简章”
所有考生(含2018年9月入学的硕博连读生与直博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并缴纳报名费,恕不接收规定时间外的补报及缴费。
(二)提交材料
1.提交时间:网报成功后至2017年12月31日每周四14:00-16:00;。
/2018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学科、专业名称(代码)及研究方向 拟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备注002交通学院(Tel:86581133)含: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Tel:86581133)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学术学位招生专业: 力学(080100)01(全日制)流体力学 02(全日制)工程力学结构工程(081402)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1)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3) 01(全日制)交通规划与管理 02(全日制)交通工程物流管理(0823Z2)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全日制拟招生人数:238 (招收 “推荐免试生”人数不超过5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选一) ③301数学一④825流体力学、866工程力学、867船舶流体力学(选一)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选一) ③301数学一 ④866工程力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选一) ③301数学一 ④866工程力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选一) ③301数学一 ④866工程力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选一) ③301数学一④914交通规划与管理综合、915交通工程综合(选一)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选一) ③301数学一④897物流管理专业综合一。
【必看】2020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能动学院)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线摘要:本文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为大家详细解析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考试科目、研究方向介绍、本专业近3年复试分数线对比、本专业近3年报录比情况、本专业考研参考书目、往年录取名单及武汉理工大学备考经验。
一、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试科目招生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招生专业:交通运输工程(082300)(学术学位)研究方向:01(全日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机械系统监测诊断、性能优化与运用保障;摩擦学系统及表面工程;船舶节能与环保新技术;油气储运系统安全与环境保护)02(全日制)智能交通工程(交通信息与安全;交通感知与控制;交通风险评价与应急决策;综合交通规划与管理)考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203 日语(选一)③301 数学一④825 流体力学、833 材料科学基础、837 机械设计、839 机械原理、847 发动机原理、848 自动控制原理、876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一)、877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915 交通工程综合(选一)二、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分数线三、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参考书目825流体力学1.熊鳌魁等编著,《流体力学》,科学出版社 20162. 吴望一著,《流体力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3. 朗道、栗弗席兹著,李植译,《流体动力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4. 约翰芬纳莫尔、弗朗兹尼著,钱翼稷等译,《流体力学及其工程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37 机械设计通工程方向)(二)复试考核方式及内容专业素质和能力(笔试)(100分)1. 笔试内容:(1)测试技术(50分)、(2)综合能力测试(50分)。
2. 笔试成绩满分为100分,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成绩低于60分为不合格,笔试成绩不合格不予录取。
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纲《流体力学》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目的流体力学是研究自然界和工程问题中流体流动现象的基础理论。
本门考试的目的是检验考生在本科期间掌握所学流体力学知识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流体力学理论基础,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考试对象:2018年报考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力学专业流体力学方向学术型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要点(1)流体的基本性质和研究方法连续介质概念;流体的基本属性及分类;作用在流体上的力的特点和表述方法。
(2)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平衡微分方程;流体静压分布规律;测压计;静止流体对壁面作用力计算。
(3)流体运动学研究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流体流动的分类;流线、流管等基本概念;连续性方程;流体微团运动分析;流函数、势函数。
(4)流体动力学动量定理;本构方程;欧拉/N-S运动微分方程;拉格朗日积分、伯努利积分及其意义与应用。
(5)旋涡理论旋涡运动基本概念;涡量和速度环量;汤姆逊定理、海姆霍兹定理;毕奥---萨伐尔定理。
(6)因次分析和相似定理相似概念;相似准则数;因次分析法与Л定理及其应用。
(以下内容根据本科所学知识可选)(7)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一元流动流体运动的两种流态;粘性流体的伯努利方程;沿程阻力系数、局部阻力系数。
(8)边界层理论边界层的基本概念;排挤厚度、动量损失厚度;平板层流、湍流边界层及其计算。
(9)势流理论势流叠加原理;达朗贝尔谬论;麦格鲁斯效应;附加惯性力与附加质量。
(10)机翼理论机翼的几何特性;库塔-茹可夫斯基升力定理;机翼的流体动力特性;有限翼展机翼。
(11)波浪理论微振幅波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波速、波长、周期等波参数基本概念;水波分类;流体质点的运动;前进水波中的压力分布,波群与波群速;波能。
(12)可压缩气体动力学基础可压缩流基本概念;音速;激波;一维定常气流基本方程;气体在变截面喷管中的流动;在等截面管中有摩擦的绝热流动;缩放喷管在非设计工况下流动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选拔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鼓励优秀学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是指从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直接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本博生”)和从已完成硕士课程的在学硕士中选拔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博生”)。
第三条凡我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均可开展硕博生的选拔培养工作。
本博生原则上限在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内选拔培养。
第二章选拔第四条选拔对象本博生须从取得推荐免试学术型研究生资格的应届本科生中选拔;硕博生须从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被我校录取的非定向学术型或推荐免试录取的学术型二年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中选拔。
第五条选拔条件(一)硕博生需思想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积极参与科研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学位课平均成绩80分以上,学位课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无补考及重修课程,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25分及以上(或达到国家公派留学外语要求),(二)本博生须是取得推荐免试学术型研究生资格的应届本科生。
(三)选报的博士专业原则上须与硕士阶段的专业同属一个一级学科。
(四)选报的导师应具有博士招生资格,承担有省部级及以上研究课题,并至少指导过一届以上博士毕业生。
第六条选拔程序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坚持“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选拔。
本博生的选拔按当年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的相关办法执行。
硕博生按以下程序选拔:(一)个人提出申请,相关导师填写推荐意见。
(二)各学院根据评审条件进行初审,并向研究生院推荐初审通过名单。
(三)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网上公示,无异议后确定录取人选。
第三章培养管理第七条确定为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列入下一年度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按博士报到注册后享受博士生待遇。
第八条本博生学制为五年,最长不超过七年,实行学分制。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校研究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的要求,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申请我校博士、硕士学位(不含港澳台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适用本规定。
第二章申请博士学位学术成果规定第三条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论文送审前,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与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须达到以下要求:(一)工学学科至少发表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可结合各学科综合实力和特点,选择满足以下要求之一:1.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国际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2篇SCI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2.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SCI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且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EI收录期刊、中文B类及以上学术期刊或国际顶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每个一级学科仅限1个)发表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3.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SCI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且获得国内或国外授权发明专利1项。
(二)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至少发表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可结合各学科综合实力和特点,选择满足以下要求之一:1.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SCI收录、EI收录、SSCI收录的学术期刊或A类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2.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SCI收录、EI收录、SSCI收录的学术期刊或A类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且在B类及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三)工学学科下的部分二级学科申请人学术成果应符合上述(一)中工学学科申请博士学位的学术成果要求,或符合下列要求:1.申请交通运输规划及管理学科(082303)、物流管理学科(0823Z2)或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学科(0814Z2)博士学位,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国际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2篇SCI或EI 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国际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SCI或EI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且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中文A类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中文B类期刊上发表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招生简章一、招生对象湖北省内高等学校毕业生(不得满24周岁,研究生期间年龄要求不得满30周岁)二、申请材料1. 入学申请表:本校网站下载的《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申请表》;2. 复印件:本科和研究生学历证书及成绩单复印件(须将备注成绩转换成本校标准);3. 本科、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4. 推免考生:推荐信、本科成绩单、学位证书复印件;5. 专家推荐信:若有本校专家推荐,应在申请截止日之前将推荐信通共学院。
三、统一考试时间:8月18日上午09:00;地点:武汉理工大学学生餐厅;内容:英语、专业考试;注:凡有推荐的考生,不需参加英语考试。
四、研究生入学方式1. 择优录取:招生报名考试成绩综合排序,根据报名人数,录取一定比例的优秀考生;2. 推免录取:推荐部分考生进行学院推免,通过推免者获得录取资格。
五、入学时间学校统一安排,暂定在每年9月份入学。
六、申请时间申请报名从7月1日开始,到8月15日结束,在此期间申请人须将入学申请表和相关材料一并上交。
七、费用收费报名费为100元/人(具体费用须遵照报考院校的实际规定);学费全额减免(毕业论文费、毕业表演费、住宿费除外)。
八、其他1. 有效期:申请材料有效期不超过2个月;2. 开放学科:分冶金院、机械院、自动化院、电气院、材料院、电子院、环境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及一般(包括工业工程学院)开放进入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试的学科;3. 国家助学金:若符合条件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其余费用可申请学校助学金资助;4. 国际学生:外国学生可以参加统一招生考试,成绩优异者可接受录取。
****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办法根据《**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试点办法》,我校决定在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试点实施“申请考核”选拔方式,面向校内外优秀的应届或往届硕士研究生遴选博士研究生。
一、试点学院二、工作原则1.坚持全面考查,科学选拔的原则。
进一步改革人才选拔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对具有特殊学术专长和突出创新能力人才的选拔机制,坚持能力、素质与知识考核并重,特别注重考查考生的思想品德、科学精神、学术道德、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培养潜质、诚实守信等综合素养。
2.进一步强化基层学院在博士研究生招生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要使基层学院成为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实体,转变职能部门博士研究生招生职能,形成学院为主体、职能部门以服务和督导为主的工作格局。
3.规范发挥博士生导师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中的重要作用。
博士研究生是导师的重要科研助手,导师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在充分发挥导师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中的积极、关键作用的同时,要加强导师自我约束的自律机制建设,坚决抵制不正之风的干扰,维护学术道德和规范,提高选才质量。
4.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信息公开,监督机制健全,切实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5.坚持择优录取、宁缺勿滥的原则。
严格掌握录取标准,坚持质量第一,真正选拔出综合素质高、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博士研究生。
三、基本申请条件1.申请者必须符合我校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中所规定的报考条件。
2.须以非定向培养类别脱产攻读博士学位,即入学前须将全部人事档案、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且在学习结束前不得将本人人事档案转出学校(原培养方式为定向或委培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必须在选拔时出具原定向委培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该生全脱产攻读博士的公函)。
3.申请者硕士研究生学习经历原则上应满足以下条件:国内重点院校,或所学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或重要科研院所的硕士毕业生(在入学前须取得硕士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书)。
交通学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方案
一、学院简介
交通学院现有教职工201人,专职教师143人,含教授44人,副教授60人,讲师39人,实验人员25人,含高级实验师6人,有1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担任ISSC专家委员会委员、3人担任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所设专业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4个一级学科,有5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点和博士点、3个专业硕士领域,并建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交通运输工程3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拥有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及服务于教学、科研及社会的实验中心、中交船舶与桥梁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桥梁与道路健康维护工程中心。
学院经过70余年的发展,在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斐然,形成了围绕交通领域的水陆并举、软硬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多学科发展格局。
二、考生参加“申请--考核”制报名基本条件
符合《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博士生招生简章》上规定的报考条件。
三、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及成员
学院成立2018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博士生招生录取工作。
具体成员如下:
组长:朱凌王世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