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时事热点专题九关注青少年降成长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九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时事背景材料一:2016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以青少年的视角为孩子们讲述长征路上真实的历史和感人的故事。
材料二: 2016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
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
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热点解读1. 当代中学生为什么要传承先辈们为国家奉献的精神?(1)是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需要。
(2)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需要。
(3)是增进中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需要。
(4)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2. 校园暴力事件有什么危害?(1)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会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心理阴影,施暴者也会因此受到法律的惩罚。
(2)会对双方家庭造成伤害。
(3)破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氛围。
(4)败坏社会风气,渲染暴力文化,不利于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3. 为什么李克强总理要对校园暴力作出特别批示,要求坚决遏制校园暴力现象?(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党和国家给予特殊保护。
(3)校园暴力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破坏了良好的校园氛围、社会和谐。
4.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有哪些?(1)社会:电视、网络中充斥着暴力文化,影响了未成年人的价值判断;法制宣传力度不够,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震慑力不强。
(2)学校:片面重视文化教育,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校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3)家庭: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监护不力,对孩子过于溺爱。
(4)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道德修养较低,缺乏宽容、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
2022中考政治热点专项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一、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我国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打算1、启动实施营养改善打算充分说明了什么?2、为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党和政府近几年先后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全面免除义务教育时期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3、假如你是受益于营养改善打算的一名中学生,你会如何做?(或者假如你是享受免费午餐的学生,你将如何更好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二、校车事故频发促使制定《校车安全条例》1、校车事故频发侵犯了学生的什么权益?什么缘故要爱护这一权益?2、校车事故暴露了什么问题?给了我们什么警示?3、政府对校车事故相关责任人的处理说明了什么?(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爱护,不容侵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爱护人民群众的全然利益;不承担责任、危害社会、危害他人,造成严峻后果的还要承担法律责任;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等)4、请你就保证校车安全给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狼爸教育”和“斗妈大全”1、狼爸的做法侵犯小孩的什么权益?2、什么缘故会显现10岁女学生创作“斗妈大全”的现象?3、小女孩创作斗妈大全,对父母正确教育子女有哪些启发?家长应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小孩,专门是要尊重小孩的自尊心。
4、你是否赞同小女孩的做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赞同。
因为如此做不仅能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调剂情绪,而且能探究与父母发生矛盾时的解决方法。
不赞同,因为如此做可能损害父母的感情,小孩应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
)5、遇到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你会如何做?6、“绿领巾”、“红校服”、“分色作业本”的做法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什么权益?法律对爱护这一权益作出了如何样的规定?这种做法有哪些危害?未成年学生如何爱护自己的合法权益?7、4、顾雨自从进入初中以后,慢慢变得与小学时不一样了:嘴角长了毛茸茸的胡须,开始不行意思和女生说话,还经常反对老师和家长的观点;遇事总爱发怒,一发怒就管不住自己,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吵架,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
2019年中考热点净化网络环境关注未成年人成长一、时政材料1、在中宣部、中央政法委、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经过三年时间,“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全面铺开,并进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阶段。
截至2018年11月,全国共建立“扫黄打非”基层站点51万余个,先后创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两批次400个。
“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全面开花结果,基层“扫黄打非”工作在团结鼓舞人民群众、抵御有害思想和文化侵袭、维护未成年人文化权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巩固基层宣传思想阵地等多方面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2、近期,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问题,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从10月20日起,已依法依规全网处置“唐纳德说”“傅首尔”“紫竹张先生”“有束光”“万能福利吧”“野史秘闻”“深夜视频”等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
近日,国家网信办又依法约谈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其主体责任缺失,疏于管理,放任野蛮生长,造成种种乱象,提出严重警告。
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自查自纠,积极整改,严格管理。
3、《英烈保护法》亮剑网络“恶搞”叶挺后人提起诉讼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公共场所、互联网或者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出版物等,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日前,陕西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叶挺将军后人诉西安摩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名誉侵权纠纷一案。
这是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后文简称《英烈保护法》)施行以来,由英烈家属作为原告起诉侵权者第一案。
4、石家庄一学校官微发笑话恶搞3位烈士?石家庄网警:已关注并展开调查5、根据中央网信办统一部署,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于9月17日至23日在全国范围内举办,此次宣传周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专题九守护生命健康,关爱未成年人一、单项选择1.(2022·精练)2021年7月21日,中央网信办决定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大力整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乱象。
开展此次专项整治行动( )A.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B.能够杜绝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C.能够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D.有利于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2.(2022·精练)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下列对预防校园欺凌理解正确的是( )①学校主动履行执法职能,严厉打击欺凌行为②公安机关坚持严格执法,依法惩处欺凌者③学校加强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和敬畏生命④严惩校园欺凌行为,开除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2022·精练)2021年以来,“净网2021”等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至2021年5月底,已取缔关闭非法网站6 400余个,查办涉网“扫黄打非”案件960起。
对于未成年人而言,这些举措( )①能够消除网上有害信息②是保障其健康成长的治本之策③有利于营造安全清朗的网上家园④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的表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2022·精练)2021年9月17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成立网络表演(直播、短视频)经纪机构委员会,并向全行业发出倡议,不为未成年人提供经纪服务,所有内容制作环节严控未成年人参与,涉未成年人内容建立专审机制。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政府保护B.司法保护C.社会保护D.学校保护5.(2022·精练)2021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多地中小学开展了紧急疏散演练、防火防震演习等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
开展上述活动( )①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安全自救的能力②能够保护未成年人免受各方面的侵害③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文化素质④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A.①④B.②④C.②③ D.①③6.(2022·精练)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初中生应关注的政治时事在校园的喧嚣中,初中生们正忙于学习、交友和探索世界。
然而,在这片充满青春气息的土地上,政治时事如同一位智慧而又严肃的长者,默默地观察着他们的成长。
虽然初中生们或许对这些宏大的社会议题并不感兴趣,但其实,关注政治时事对他们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
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逐渐加深。
在这个阶段,关注政治时事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更广阔的视野。
每一个国际事件、国内政策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比如,关于教育改革的新闻,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而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则影响着未来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都与他们的未来息息相关。
与此同时,政治时事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据和新闻报道,它们背后蕴藏着无数的故事和人情。
初中生们通过关注这些事件,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复杂性以及人类的多样性。
例如,某国的选举结果不仅仅是数字的游戏,它反映了民众的声音、希望与失望。
这让年轻人明白,政治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每一个人都有密切的联系。
当初中生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时,他们会发现,自己同样可以成为改变的一部分。
许多青年运动和社会倡议都是由年轻人发起的,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和行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通过了解这些活动,初中生们可以找到自己的立场,培养批判性思维,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参与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也为他们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关注时事也意味着要面对复杂的信息和观点。
网络时代的信息量巨大,初中生们需要学会甄别信息的真伪。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对事物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些技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此外,政治时事的关注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讨论某一热点话题时,学生们可以分享各自的看法,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这种讨论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通过相互倾听和理解,他们学会了尊重不同的意见,这对于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至关重要。
专题九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
时事背景材料一:2016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以青少年的视角为孩子们讲述长征路上真实的历史和感人的故事。
材料二: 2016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
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
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热点解读
1. 当代中学生为什么要传承先辈们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1)是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需要。
(2)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需要。
(3)是增进中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需要。
(4)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2. 校园暴力事件有什么危害?
(1)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会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心理阴影,施暴者也会因此受到法律的惩罚。
(2)会对双方家庭造成伤害。
(3)破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氛围。
(4)败坏社会风气,渲染暴力文化,不利于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3. 为什么李克强总理要对校园暴力作出特别批示,要求坚决遏制校园暴力现象?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党和国家给予特殊保护。
(3)校园暴力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破坏了良好的校园氛围、社会和谐。
4.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1)社会:电视、网络中充斥着暴力文化,影响了未成年人的价值判断;法制宣传力度不够,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震慑力不强。
(2)学校:片面重视文化教育,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校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3)家庭: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监护不力,对孩子过于溺爱。
(4)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道德修养较低,缺乏宽容、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
5. 如何遏制校园暴力事件?
(1)国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监管,净化文化氛围,严禁渲染、传播暴力文化;加强对学校及其周围环境的治理,净化社会环境。
(2)学校: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育守法公民;注重学生品德的养成和人格的发展,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建立问题学生的跟踪帮教制度。
(3)家庭:家长要肩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职责,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4)青少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面对校园暴力侵害时,要采取灵活方式与其斗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6. 青少年应怎样避免遭受校园暴力的侵害?
(1)上下学尽量结伴而行,按时回家。
(2)尽量不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应及时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通过合法途径解决。
(3)遭遇校园暴力时,冷静对待,必要时向家长或老师等求救。
跟踪练习
1. 李克强总理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
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这一举措 (B)
A. 能够使青少年彻底远离校园暴力的伤害
B. 能够更好地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
C. 能够杜绝校园“小霸王”的出现
D. 对学生的作用不大
2. 2016 年6月16日中新网消息,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
意见提出,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要提供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
这一举措 (B)
A. 彻底解决了家庭困难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
B. 彰显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
C. 体现了义务教育的统一性
D. 有利于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
3. 2016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的第一堂课“信念不移”中,展现了红军战士“为国家奉献一切”的信念。
第二堂课讲述的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在第三堂课“百折不挠”中,104岁的老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