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复习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格式:ppt
- 大小:14.34 MB
- 文档页数:108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1、地理位置:⑴、纬度位置:赤道从中部穿过,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主要位于热带地区。
⑵、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面临大西洋,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
热带草原上有许多野生动物:如羚羊、鸵鸟、长颈鹿、大象、斑马、狮子3、本区的地形特点P61图⑴、特点:地形多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⑵、主要地形区:①、埃塞俄比亚高原一非洲屋脊”;南非高原,东非高原②、乞力马扎罗山一一非洲最高的山峰(山顶积雪);③、刚果盆地-----世界最著名的大盆地;④东非大裂谷----世界最长,地球的伤疤”⑤、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770万平方米);⑥、几内亚湾——非洲最大海湾;⑦、马达加斯加岛------非洲最大岛屿。
4、气候⑴、非洲绝大部分在热带,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国家。
⑵、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状分布。
⑶、本区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特点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5、河流⑴、尼罗河一世界上最长河,注入地中海;⑵、刚果河一一水量次于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
6、资源丰富(“富饶大陆”)(1)矿产资源:金刚石、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矿产资源:咖啡、椰枣和油棕的原产地⑵、经济落后的原因:殖民主义的长期占领和疯狂掠夺,使本区成为殖民国家农矿产品的供应地和工业产品的倾销地。
⑶、经济出路:a努力发展民族工业;b发展多样化的农业。
7、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⑴、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
(2)解决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措施(课本66页活动题的A-F):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③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八年级区域地理知识点之撒哈拉以南非洲1、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处于低纬度地区。
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以高原为主。
(图8.26:印度洋、大西洋、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撒哈拉沙漠、尼罗河、好望角、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峰,称为赤道雪峰)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在热带草原地区的国家常受到旱灾的威胁。
本区90%以上是黑种人,是黑种人的故乡,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称。
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几内亚湾沿岸和刚果盆地,即主要分布在本区的西部。
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出口物品主要有矿产、森林、畜产等初级产品:进口物品为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
这样的经济特点使非洲许多国家失去了市场主动权。
①概念: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生产的经济;②弊端: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制约了本国经济的发展;③形成原因: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④出路:发展多样化农业,振兴民族工业,建立出口加工区,发展旅游业,以改变本国经济依赖单一产品的局面。
3、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①人口问题②粮食问题③环境问题●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为2.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更高达3.0%),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及经济增长速度,已构成了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
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和控制,本区科学技术落后,农牧业生产水平很低,粮食始终不能自给。
而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解决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本区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因此是很多热带经济作物的故乡,如咖啡、可可。
●本区很多矿产资源在世界中占有有重要地位,如金刚石、铜。
备考复习知识点速记(040)——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人故乡1.地理位置:绝大部分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属于热带。
2.人文特征:本区是黑种人的故乡,居民大多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的天赋,生活中鼓是主要的乐器,茅草屋是典型的民居。
自然环境(1)轮廓特点:海岸线平直,海湾、岛屿较少;最大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最大海湾几内亚湾。
(2)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非洲中西部有世界最大的盆地A 刚果盆地。
(3)河流:本区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B 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4)气候:气候类型有C 热带雨林气候,D 热带草原气候,E 热带沙漠气候,F 地中海气候。
各种气候中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该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
快速发展的经济1.资源优势:(1)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宝库,金刚石、黄金储量和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2)生物资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咖啡、椰枣、油棕和香蕉的原产地。
2.经济特点——“单一商品经济”。
(1)进出口产品:出口价格低廉的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等类的初级产品;进口价格高昂的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
(2)不利影响:造成了国家财富不断流失,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3)形成原因:长期遭受殖民主义的占领和掠夺。
(4)改变措施:积极发展民族工业和多样化的农业,改变经济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生产的情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人口、粮食与环境1.人口问题:本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第一位,产生了严重的粮食和环境问题。
2.粮食问题:本区农牧业生产落后,许多地方经常受旱灾威胁,农产品产量很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非常普遍。
3.环境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位置和范围 (一) 位置(二)范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等岛屿二、自然地理概况(一)地形——高原为主,海岸线平直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山脉:德拉肯斯山脉盆地:刚果盆地【地壳(内陆湖)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东非高原、红海至西亚死海。
地壳断裂形成,继续扩大;谷底湖泊连串。
(被称为地球的伤痕)(二) 气候——湿热气候为主【补充】非洲气候类型的特点:1、 以热带气候为主。
2、 干旱沙漠面积广大。
3、 气候类型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呈条带状分布。
4、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热带草原气候:雨林两侧,东部高原,分布最广热带沙漠气候:北部撒哈拉沙漠、西南部南回归线沿海地区地中海气候:南部沿海【补充】一、撒哈拉(北非)沙漠形成的原因:1、撒哈拉沙漠(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且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范围大,干热面积大。
2、撒哈拉(北非)与亚洲大陆相邻,东北信风从东部大陆吹来,难以形成降水,是北非更加干燥。
3、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有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水汽的影响。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使沙漠直逼西海岸。
5、北非地形单一,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气候单一,形成大面积的沙漠气候。
二、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为什么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1、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地处热带,全年高温。
2、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3、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三、东非高原上赤道地区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东非高原,由于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三)水文刚果河:发源于南部高原,主要流经刚果盆地,注入大西洋,流量丰富为世界第二大河。
经纬度位置:热带大陆(20°N —35°S )20°W —50°E 海陆位置: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赞比西河:注入印度洋,上游有世界上著名的瀑布—维多利亚瀑布(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尼日尔河:尼日尔河是西非最大的河流,也是非洲第三大河,注入大西洋几内亚湾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的湖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的湖,仅次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初二地理会考复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黑种人的故乡⑴人口:有6亿多,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称。
⑵自然环境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⑴两个概念:①初级产品:没有经过加工或经过简单加工的原料、半成品②单一商品经济:过分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产品生产的经济⑵特点: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⑶原因:殖民主义者长期占领和疯狂掠夺⑷出路:例如西非的科特迪瓦,被称为“非洲成功的经验”。
①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减少对工业品的进口。
②发展多样化农业,进行农产品加工。
③联合、团结、协作,发挥本区的资源优势,保障各国的基本利益。
3、人口、粮食与环境⑴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各大洲之首,达2.4℅。
⑵粮食:生产落后,产量低。
⑶环境:开垦草原、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恶化。
⑷人口、粮食、环境的内在联系:⑸解决途径: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特点:全年高温,降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富,干季干燥少雨。
分布:分布在非洲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呈“马蹄形”,是世界最大的热带草原分布区。
影响:容易形成严重的旱灾。
初二地理会考复习:欧洲西部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⑴位置:亚欧大陆西部,三面临海,大部分处于40°~60°N.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除前苏联以外的欧洲地区,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⑵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共有30多个国家。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英、法、德三个国家影响最大,号称“三驾马车”。
⑶高度一体化的区域性组织——欧洲联盟(欧盟):欧洲西部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
欧盟的建立,加强了本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发出同一个声音,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