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公文的写作要求
- 格式:docx
- 大小:18.67 KB
- 文档页数:9
各类公文的写作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文的撰写已成为重要的社会规范。
公文的撰写不仅影响到单位的形象,而且对工作效率和沟通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各类公文的写作要求十分复杂。
本文将详细说明各类公文的写作要求和标准。
一、公文的形式要求1. 抬头格式:公文抬头必须包括机构名称、公章、文号、日期等信息,其中文号和日期必须与全文一致。
2. 简介:简介必须明确简洁,简介括号内为一行字,使用五号字体,顶格写出该公文的要求,简明地说明该公文所表述的主要内容。
3. 正文格式:公文的正文格式必须以序号、标题、开头、中间、结尾、落款等六个部分构成。
各部分具体规定如下:序号:必须以阿拉伯数字标识,序号后另起一段标明标题。
标题:必须语言简洁、表达明确、内容具体,必须在正文开头行下,居中排版,使用小四号字体。
开头:主要表明事实、主体、对象、时间、地点等,文稿内容的“五W”(Who、What、When、Where、Why)及“一H”(How)。
中间:主要是核心部分,即阐述所要表达的内容,严谨、合理、具有可信度,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避免使用无关累赘的杂语。
结尾:主体部分表达完后,在末尾结尾处紧扣主题、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总结目的,可加入致谢等文字内容。
落款:包括主要领导的姓名和职务、年月日。
二、公文的语言要求1. 语言规范:公文的语言要求必须规范,处理好语法和词汇的用法,要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方面的规定,杜绝口语化现象。
2. 内容准确:公文的内容必须准确,严肃、重要性强,必须符合事实真相,不能出现夸张或歪曲的现象,不能超出实际情况。
3. 信息完整:公文的信息必须完整,包括事件的相关数据、事实的涉及人员和部门等。
三、发文单位的规范要求1. 发文单位名称:即公文的抬头中所提到的单位的名称必须正确,包括全名称和缩写,不能出现拼写错误,否则会影响公文的正常阅读。
2. 公章规范:公章是单位对外发出的一道重要“签名”,对公章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否则无法取得法律效力。
公文材料写作要求公文材料是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团体等机构发布的具有公开性和约束力的文件。
公文材料一般包括通知、通告、公告、报告、部署、决定、命令、函件等类型,其写作要求如下:1.规范性:公文材料应遵守相应的法规和规范,符合规定的格式和格式要求。
例如,公文材料的抬头、称谓、行文方式、签名、装订方式等都应按照规定进行。
2.明确性:公文材料要求明确、简明扼要地表达内容,语言清晰,逻辑严密,具备直观性,避免使用歧义、模糊或太过抽象的词语。
3.客观性:公文材料应以客观的态度表达事实,忌用主观性强的个人情感、评价或立场,避免带有私人色彩的言辞。
4.正式性:公文材料是一种正式的文件,因此写作应尽量避免口语化或俚语化的表达,保持文雅庄重的风格。
5.逻辑性:公文材料应具备合理的结构,按照总-分-总的思路展开,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要注意使用标题、分段、标点等手段,使得整体结构具备良好的逻辑性。
6.准确性:公文材料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文件,要求严谨、准确。
写作中要细致入微地考虑每个字词的使用,特别注意专业术语的准确使用,避免笔误和错别字。
7.简练性:公文材料应力求简练明了,尽量避免重复、啰嗦或长篇大论的陈述。
句子应短逻辑清楚,段落应简练明了,以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
8.具体性:公文材料中应提供具体的数据、事实和细节,以增加文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9.公正性:公文材料必须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准确地反映处理问题的情况和结果。
10.授权性:公文材料应明确授权单位和审批人的签名和批准意见,并保证文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总之,公文材料的写作要求应回应文字的专业化、规范化、正式性、可读性和操作性等方面的需求,以达到更好地传达信息、实现管理和实施工作的目的。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行文规则及一般步骤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规范的书面表达方式,用于传达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
下面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行文规则以及一般步骤:一、基本要求:1.准确性:公文要求准确、详实和全面地传达信息,避免主观臆断或错误的表述。
2.规范性:公文要遵循规定的格式、用语和布局,符合公文的行文规则和文体。
3.简明扼要:公文要求言简意赅,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累赘的叙述和废话。
4.客观公正:公文要客观中立,公正对待不同利益相关方,避免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
5.清晰明确:公文要求表达清晰,信息明确,避免歧义和模糊不清的表述,以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
二、行文规则:1.语言简练:公文语言应简练、朴实,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2.结构合理:公文要求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包括标题、主题、正文、附件等部分。
3.格式规范:公文格式包括信头、发文单位、日期、页眉、页脚等,要根据规定进行设置,并保持一致性。
4.用语规范:公文用语要求严谨、正式,避免使用俚语、口头化的表达方式,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5.逻辑严谨:公文要求逻辑严密、层次清晰,遵循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确保内容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三、一般步骤:1.确定写作目的和读者:明确写作目的和要传达的信息,分析读者的需求和接受能力,以便选择合适的写作策略和语言风格。
2.收集和整理信息: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整理好资料,并进行适当的筛选和归纳。
3.拟定提纲: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逻辑关系,拟定公文的提纲,确定行文框架和内容的安排。
4.撰写草稿:按照提纲,逐步撰写公文的各个部分,注意语言的准确和格式的规范性。
5.修改和润色:对草稿进行修改和润色,注意逻辑的清晰和信息的准确,修正语言表达上的不准确和不完美之处。
6.审阅和校对:请他人进行审阅和校对,确保信息准确、语言规范、格式正确,并及时修改错误或遗漏。
7.最终定稿:修正稿件中的错误和不足,对格式、用词准确性进行最后确认后,进行最终定稿。
常用公文写作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内容要求:
1.主题明确:公文的主题应该明确,避免含糊不清或含有二义性。
2.内容全面:公文要求内容全面、准确,不可有遗漏和夸大。
3.见解明确:公文要突出主旨,见解明确,表达清晰。
4.事实真实:公文中所陈述的事实和数据应真实可信,不可捏造和歪曲。
5.信息科学:公文要科学,及时,并付诸具体的信息。
展现行政机关
的决策和服务功能。
二、结构要求:
1.标题:公文应该有恰当的标题,概括主旨,简洁明了。
2.要点突出:公文的要点应该突出,具有层次感。
可以通过主次分明,逐级递进的方式进行组织。
3.逻辑严密:公文要求逻辑严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晰,不可有跳
跃和闭塞。
4.强调重点:公文要突出重点,加插适当提示,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5.条理清晰:公文中条理清晰,排布有序,不可过分冗长或缺乏条理性。
三、语言要求:
1.准确性:公文语言要准确,保证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准确性。
2.通顺性:公文应该通顺,避免拗口和生涩的语言表达方式。
3.规范性:公文要求使用规范的语言,遵守语法、标点、用词等方面
的规则。
4.简洁性:公文要求语言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冗长和啰嗦的表达方式。
5.得体性:公文要求使用得体的语言,避免夸张、夸大等不适当的修
辞手法。
总之,常用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在内容、结构、语言等各方面进行
合理、准确、简洁、规范的表达和组织,以确保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公文写作各类公文的写作要求公文是指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正式发表的文件。
公文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和正式性的特点,对于公共事务的处理和沟通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类型的公文有其特定的写作要求,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公文的写作要求。
1.通知公文通知是一种公开向相关人员传达信息或安排事项的一种公文形式。
通知公文写作要求明确、简洁、准确、直接。
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标题醒目,准确概括通知主题;-开头部分简洁明了,提出通知目的和要求;-正文内容详实,表达清晰,避免废话和不必要的揣测;-结尾部分要明确要求接受通知的行动,如回复、参加等。
2.命令公文命令是一种主管部门向下级机构或个人发布的行动指令。
命令公文写作要求明确、简洁、严谨。
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标题简洁明确,表达命令目的;-开头部分简明扼要,明确命令对象、命令原因和目的;-正文内容简练,语言严谨,强调行动和执行结果;-结尾部分明确命令的起止日期、具体行动要求和法律依据。
3.报告公文报告是向领导、上级机构或相应组织反映工作情况、问题或提出建议的一种公文形式。
报告公文写作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
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标题简明扼要,概括报告内容;-开头部分介绍报告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按照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或事务顺序展开,条理清晰;-结尾部分总结报告主要内容,给出建议或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4.请示公文请示是下级机构或个人向上级机构或个人请求批准、指示或征求意见等的一种公文形式。
请示公文写作要求恳切、明确、礼貌。
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标题明确概括请示主题;-开头部分说明请示目的,询问事项的情况等;-正文部分具体解释请示的事项、理由、必要性等;-结尾部分婉转表达请求批准、指示或意见,并表示感谢。
5.通告公文通告是一种向相关人员公开发布重要信息、通知重大决策或政策的一种公文形式。
通告公文写作要求简明扼要、准确清晰。
-标题简洁明了,准确表达通告主题;-开头部分概括通告目的、发布的决策或政策;-正文部分详实清晰,表述通告事项、有效期、具体要求等;-结尾部分可以强调宣传目标、效果或妥善安排通告事宜。
公文基本写作要求公文是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在行政管理、工作安排、通知布告等方面所发布的正式文件。
公文具有严肃、权威、规范的特点,其写作要求较高,下面是公文基本写作要求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格式要求1.纸张尺寸一般为A4大小,字体以宋体为主,字号一般为小四号。
2.公文的页眉一般包括机关全称或机关代字、文件类型、文号和发文日期;如有副标题、签发人姓名等也要适当列出。
3.正文格式一般分为标题、正文主体、正文结尾、骑缝章、落款和注记等几个部分。
4.页脚格式一般包括附件和分送机关等信息。
二、内容要求1.标题要求简明扼要,能够准确概括公文内容。
2.正文主体根据具体的公文类别进行相应的内容填写,比如公告、通知、决定、报告等。
3.正文结尾要有合适的结束语,如“希望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请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安排”等。
4.骑缝章是公文的主要格式特点之一,主要包括标题号、发文日期、机关名称等。
要求规范、准确,位置和大小要合适。
5.落款一般包括发文机关全称、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和署名日期等,要统一规范格式。
6.注记是对公文的特殊标识,包括机关章、印鉴、经办人签名和文件编号等。
三、语言要求1.公文要求语言简练、明确、准确。
句子结构要规范,不宜过长或过短,应避免夹杂生僻词汇和过多的修饰语。
2.公文不宜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要求用正式的书面语言,要求使用公文常用词汇和固定搭配。
3.公文要求符合逻辑、通顺,句与句之间要有连贯性。
要求使用正确的语法和标点符号,不误导歧义。
4.公文要求内容真实、客观,不可夸大事实或虚假。
四、文风要求1.公文要求庄重、正式,避免使用过多的感情色彩。
2.公文要求控制修辞手法的使用,不宜使用夸张或隐喻等修辞手法。
3.公文要求适应接收者的角色,要有针对不同接收方的写作风格。
以上是公文基本写作要求的一些主要内容,公文的写作要求严格而规范,需要注意格式、内容、语言和文风等方面的准确和规范。
写好公文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的积累,并且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公文写作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要求公文,作为一种特定的写作形式,有其独特的规范和要求。
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写作,需要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在公文写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和要求。
一、格式规范公文的格式是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它可以分为标题、发文机关、正文和署名四个部分。
1. 标题:公文的标题应简明扼要,能够准确概括文中内容,不宜过长。
通常使用黑体字或加粗字体,位于页面的正中央位置。
2. 发文机关:在公文中,一般会标明发文机关的全称或缩写,通常位于标题之下,靠左排列。
3. 正文:正文是公文的核心部分,它需要清晰准确地表达发文机关的意图和决定。
正文内容一般可以分为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4. 署名:在公文的最后一部分,需要标明发文机关的全称或缩写以及具体的日期。
二、语言规范公文的语言应该具备正式、规范、简明的特点。
1. 正式性:公文需以正式的语言表达,不能使用口语化、俚语等非正式的词汇。
需要使用到的词汇应准确无误,不应有歧义。
2. 规范性:公文语言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使用正确的词汇、语法和句式结构。
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比如省略主语、宾语等。
3. 简明性:公文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赘述和啰嗦。
用词要简练,句子结构要清晰,语句要通顺,力求语言精炼,达到简明易懂的效果。
三、逻辑规范公文的逻辑性是其重要的要求之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思路清晰:公文需要表达清晰明了的思路,逻辑性强。
在写作中要注意观点的层次分明,按照事实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2. 条理分明:公文需要按照一定的章节结构进行组织,不可纷乱无章。
可以根据主题和内容的逻辑关系分段,以提高篇章的可读性。
3. 语句连贯:公文中的语句要求连贯,句与句之间要有明确的逻辑关系。
可以通过使用过渡词、连接词等手段来使得文章的整体逻辑性更好。
四、准确性和权威性公文的语言使用要准确无误,重视专业性和权威性。
1. 用词准确:公文要求用词准确,尽可能精确地表达文中的意思。
公文写作规范要求公文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形式,具有严格的格式、语言和内容要求。
良好的公文写作规范不仅可以提高文档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还可以减少歧义和误解,确保公文的有效传达。
以下是公文写作规范的一些建议:一、格式要求:1.公文应使用A4标准纸张。
2.页边距应保持一致,一般为上3厘米、下2.5厘米、左3厘米、右2.5厘米。
3.使用宋体或仿宋字体,字号一般为小四(12号)或五号(10.5号)。
4.标题居中,段落首行缩进两个字。
各层次标题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5.公文正文行间距一般为1.5倍或2倍。
二、标题要求:1.公文标题精炼准确,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花哨的词汇和修辞手法。
2.标题应居中书写,加粗或使用大号字体突出显示。
三、公文结构:1.公文一般包括“题目”,“日期”,“发文单位”,“正文”,“落款”,“附件”等要素,按照顺序排列。
2.公文正文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内容要有逻辑顺序,结构清晰。
四、语言要求:1.公文语言要求准确、简练、明确,以表达信息为主。
2.语言应规范、正式,避免使用夸张、隐晦或庸俗的表达方式。
3.使用较少的缩略词和专业术语,必要时应解释清楚其含义。
4.避免使用感情化、主观性的词语和句子,保持客观中立。
五、内容要求:1.公文要求内容准确,信息完整,无漏洞和错别字。
2.公文内容应简明扼要,避免冗长和不必要的重复。
3.公文中应注重条理性和逻辑性,在每一段开头使用开门见山的陈述句。
4.公文内容要求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需要对相关政策依据或背景进行引用。
六、文风要求:1.公文要求写作正规、庄重,不得使用非正式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2.公文要求用词精准,避免使用模糊、含糊和多义的词语。
3.公文中应使用客观、中立、客观和专业的语气,避免主观感情色彩。
总之,良好的公文写作规范能够提高公文的可读性和专业性,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正规的格式、准确的语言、清晰的逻辑和简明的内容都是公文写作的关键要素,需要写作人员充分理解和掌握。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公文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通常用于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或单位内部之间进行文件传递和沟通。
公文的基本要求如下:1.正式性和规范性:公文是正式文件,具有严肃性和正规性。
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和规范来撰写,包括文件标题、发文单位、发文日期、文号、收文单位等信息。
2.明确性和简洁性:公文应该言简意赅,表达清晰明确。
使用准确的词汇和措辞,以避免歧义和误解。
句子结构简明扼要,避免冗长和累赘的表达,使读者可以快速理解要点。
3.客观性和中立性:公文需要做到客观公正,不带个人感情色彩或主观观点。
避免使用主观的评价词语,而是使用客观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持陈述。
5.正确性和准确性:公文要求准确无误地表达信息,包括数据、日期、时间等细节。
避免出现错误或模糊不清的表述,以免给读者造成困惑或误解。
6.专业性和严谨性:公文通常是在特定领域或行业中撰写,因此要求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的运用。
同时,公文要求严谨,不可随意扩大或缩小范围,需要精确描述要点。
7.结构合理性和条理性:公文要求有良好的结构,文字组织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可以采用标题、序言、正文、结论等部分,以使读者能够迅速了解文档的内容和结构。
8.格式规范性:公文需要遵循特定的格式规范,包括纸张大小、字体大小、字体类型、行间距等。
公文还需要按照一定的排版要求,如页边距、标题居中、段落首行缩进等。
总之,公文具有正式性、明确性、客观性、简练性、准确性、专业性、结构合理性和格式规范性等基本要求,以确保公文的有效传达和解读。
(公文写作)各类公文的写作要求各类公文的写作要求决定的写作要求决定是行政机关普遍使用的壹种下行文,它带有稳定性和约束性的特点,壹般可分为知照决定和指挥性决定俩大类型。
壹、标题要完整、规范决定的标题,壹般应写明发文机关、事由、文种,而且要规范、准确,特别是事由要准确概括出来。
下面几个标题写得不规范:如《关于召开中共××省全体会议的决定》,“中共××省”应是“中国共产党××省委”或“中国共产党××省委员会”。
又如,《关于召开中共××省第×次党代会的决定》。
乍见没问题,其实是不规范的,“中共”即“中国共产党”的简称,后面又来个“党代会”就重复了,规范的应是《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省第×次代表大会的决定》或《关于召开中共××省第×次代表大会的决定》。
作为党的代表大会,壹般不用简称,要全称,以示庄重,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名称则常用简称。
又如《××省人民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决定》,这个标题事由写得不够明确,太简单,表意不清,应该写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
二、时间标注要准确决定的时间标注要注意俩个问题:壹是成文日期要以会议通过的日期或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不能以起草或打印的时间为成文时间。
二是决定的时间壹般要标注于标题下方,可用括号括起来。
决定的时间不能标于文尾,因为决定壹般不写抬头和落款。
三、原由要准确、合理决定的原由是事项的依据、理由。
写作时要注意交代清楚,简明扼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泛泛而谈,根据不足,说理不清的原由没有说服力,不可取。
四、事项要明确、清楚壹般来说,内容比较复杂的决定,事项要壹条壹条地表述,把主要的、重要的放于前面,次要的放于后面。
结构要合理,层次要分明,内容要合乎逻辑。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等
机构中普遍应用。
公文的写作要求很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公文的实用性
和权威性。
下面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内容准确全面:公文需要传递具体、准确的信息,不能含糊其辞,
避免产生歧义。
公文的内容应该包括事件、请求、决策、通知等方面的信
息并尽量详细、全面。
2.语言规范简练:公文要求使用规范的汉字和正式的语言,避免使用
方言、俚语或网络用语。
同时,公文要求语言简练、明确,避免冗长和啰
嗦的表达。
3.结构清晰合理:公文通常包括标题、正文、落款等部分,要求各部
分分明、层次清晰,上下文之间要有逻辑关系。
标题要突出主题,正文要
分段、逻辑有序,使读者易于理解。
4.语气持重庄重:公文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要求使用正式、
客观、中肯地词语和句式,避免情绪化的表达。
语气要庄重,态度要诚恳,客观地对待问题。
5.准确无误的函电格式:不同的公文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如公告、通知、请示、批复等。
公文格式要正确无误,包括标题、编号、开头、正文、结尾、落款等部分,以保证公文的统一、规范性。
6.考虑读者需求和背景:公文的读者通常是相关部门或个人,所以在
写作时应考虑读者的需求和背景知识,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并确
保信息传达准确,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公文写作要求准确全面、语言规范简练、结构清晰合理、语气持重庄重、准确无误的函电格式,同时要考虑读者需求和背景。
通过合乎要求的公文写作,可以确保公文的实用性和权威性。
法定公⽂的种类和写作要求公⽂种类:(⼀)决议。
适⽤于公布会议讨论通过的重⼤事项。
⽐如董事会决议、监事会决议。
(⼆)决定。
适⽤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
适⽤于公布政府规章、宣布施⾏重⼤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员。
(四)公报。
适⽤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事项。
(五)公告。
适⽤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
适⽤于在⼀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
适⽤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解和处理办法。
可以作为下⾏⽂、上⾏⽂、平⾏⽂使⽤。
(⼋)通知。
适⽤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的事项,印发、批转、转发公⽂。
(九)通报。
适⽤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报告。
适⽤于向上级机关汇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
适⽤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批复。
适⽤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三)议案。
适⽤于各级⼈⺠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代表⼤会或者⼈⺠代表⼤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四)函。
适⽤于不相⾪属机关之间商洽⼯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五)纪要。
适⽤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可以记载会议存在的分歧意⻅和问题等。
⼀般不需向社会公开。
基本要求:1、⾏⽂关系根据⾪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2、政府各部⻔依据部⻔职权可以相互⾏⽂和向下⼀级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除以函的形式商洽⼯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般不得向下⼀级政府正式⾏⽂。
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
3、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上级政府部⻔与下⼀级政府可以联合⾏⽂;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政府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政府部⻔与同级⼈⺠团体和具有⾏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
主要公文文体及写作要求1.公告:通常用于向公众或特定群体宣传、通知或公布事项。
写作要求如下:-标题简明扼要,能够准确概括所公布的事项;-正文内容要清晰明了,表达简练,避免使用太多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公告的内容应该客观、准确,不得包含主观判断和个人情绪;2.通知:用于向特定对象传达信息,强调对方的被动参与。
写作要求如下:-开头要明确写明通知的目的和发起方;-正文要简洁明了,语气要正式,用词要准确、得体,避免使用口语化表达;-如果需要对方采取一些行动,要明确指示具体的要求和截止日期;3.公函:正式的书面通信方式,用于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正式沟通。
写作要求如下:-使用正式的信头和格式,包括机关名称、日期、编号等要素;-信函的开头要明确表明发函人的身份和目的,可以包括引言和自我介绍;-正文要表述清晰,用词要准确得体,措辞要正式客观;-结尾处可以表达感谢、期待或表示进一步合作的意愿;4.报告:用于向上级、同级或下级组织汇报工作、研究结果等。
写作要求如下:-标题要简明扼要,能够准确概括报告的内容;-报告要有明确的结构,包括引言、目的、调查分析、结论、建议等部分;-使用准确、具体的数据和事实来支持论点,避免主观判断和偏见;-语气要客观、理性,用词要准确有力,表达要简明扼要;-结尾处可以总结核心要点,并提出进一步的行动建议。
总而言之,不论是何种公文文体,都应注意正式、简洁、明了的写作风格。
公文应该准确传达信息,避免个人情感和主观判断的介入。
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公文类型,采用相应的文体和格式,以确保公文的效力和专业性。
公文写作常见格式要求咱来说说公文写作常见的格式要求哈。
一、标题。
1. 简洁明了。
标题就像人的眼睛,得一下子抓住重点。
可不能搞那些花里胡哨又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比如说要写个关于公司年终总结的公文,就别写成“那些关于公司一年以来发生的林林总总事情的总结”,直接来个“公司[具体年份]年终总结”,多干脆。
2. 准确反映内容。
标题要和公文内容对得上号。
要是内容是讲怎么提升员工福利的,标题写个“公司新产品研发规划”,那就闹笑话了。
就像你去饭店点菜,菜单上写的是鱼香肉丝,结果端上来一盘麻婆豆腐,这可不行。
二、主送机关(也就是公文发给谁)1. 顶格写。
这就好比你跟人说话,要先正儿八经地看着对方。
写的时候要顶格写主送机关的名称,像“尊敬的各位领导”或者“各部门”之类的。
可不能缩在角落里写,那样不礼貌,也不符合规范。
2. 写准确。
你得搞清楚到底是发给哪个部门或者哪些人。
要是把发给销售部门的公文,写成发给研发部门,那不是乱套了嘛。
就像寄快递,地址写错了,东西可就到不了正确的地方喽。
三、正文。
1. 开头。
目的式开头。
比如说你要写个通知,开头就可以说“为了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现发布如下通知”。
这就像你要做一件事之前,先告诉大家为啥要这么做,给个理由先。
根据式开头。
“根据公司最新的发展战略,我们要开展一项新的项目,具体情况如下……”,这就像是有了个依据,然后顺着这个依据来讲事情。
2. 主体内容。
条理清晰。
可以用“首先、其次、最后”或者“一、二、三”这样的序号来把内容分开。
就像把东西分类放好,别人看的时候一目了然。
要是一股脑儿地把所有内容都堆在一起,就像把衣柜里的衣服全扔在床上,乱得很,别人找个信息都费劲。
语言准确。
别用那些模棱两可的词。
比如说“大概、可能、也许”这些词尽量少用。
你不能说“这个项目大概会在明年也许能完成”,这谁知道到底啥时候能完成啊。
要明确地说“这个项目预计在明年[具体月份]完成”。
3. 结尾。
总结式结尾。
公文写作各类公文的写作要求公文是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部门在办理公共事务过程中所使用的书面文件。
公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文书,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和专业性,为保证办公效率和工作质量,各类公文都有其特定的写作要求。
下面将就几种常见的公文进行介绍。
1.通知通知是机关、单位向特定对象告知事或项要求、要求对方按照通知内容采取相应行动的一种公文形式。
通知的写作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标题简明扼要,突出通知的主要内容;-开头部分注明通知发文的机关、单位名称和发文日期;-正文内容必须清晰明了,表达简洁、准确;-用语要规范、典型,避免太多修辞手法,注意语气端正、风格得体;-结尾部分应指明行动要求和限定时间;-签发人要具备相应的职务资格和权限,并注明发文单位的公章。
2.请示、报告请示和报告是部门向上级机关请示决定或报告工作情况的公文形式。
请示和报告的写作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标题应简洁明了,表达请示或报告的主要内容;-开头部分注明发文机关、单位、日期,同时注明请示事项的意见或报告的目的;-请示和报告要详尽具体,描述问题或情况需准确明确;-科学组织材料,清楚列出事实、数据、依据等,以增强说服力;-使用逻辑强、表达准确的文字,组织结构清晰;-结尾部分应表明请示的具体要求或报告的结果;-签发人要具有相应的职务资格和权限,并注明发文单位的公章。
3.公告公告是机关单位向公众发布的一种书面宣传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类重要活动、政策法规宣传等场合。
公告的写作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标题应简洁明了,突出公告的主要内容;-正文内容应表达清晰明确,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使用适当的排版和格式,以突出公告的重要信息;-语调要庄重端正,注意避免夸大和误导;-结尾部分应注明注意事项、报名方式等相关信息;-公告具备一定的时效性,需要确定发布和撤销的时间;-签发人要具有相应的职务资格和权限,并注明发文单位的公章。
以上仅是几种公文形式的写作要求,实际上不同类型的公文还有更具体的要求,如公函、备忘录、告知、警示等。
公文写作的规范要求公文作为一种行文形式,其写作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
本文将从格式、语言、表达和排版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公文写作的规范要求。
一、格式要求1. 纸张规格:公文一般使用A4纸张,纸质要求统一、整洁。
2. 文字字体:使用常规字体,如宋体、黑体等,字号一般为小四至小五。
3. 页边距设置:上、下、左、右边距一般为3厘米。
4. 页眉页脚设置:页眉中可填写机构全称或简称,页脚中可填写页码和文件名。
5. 抬头格式:抬头一般包括公文名称、发文机关、文号、签发日期等。
二、语言要求1. 表述方式:公文语言应简练、准确,不使用夸张和华丽的修辞手法。
2. 语句结构:句子通顺、平实,语法准确,避免长句过多,使用简单句和复合句为主。
3. 用词规范:使用规范的词汇,避免使用方言、难懂的行业术语或生僻词汇。
要注重用词精确,避免歧义。
三、表达要求1. 标题要明确:公文标题要简洁明了,能准确概括主题,避免使用模糊、抽象的词语。
2. 内容层次分明:内容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展开,各部分之间要有明确的标题,段落之间要有合理的过渡。
3. 重点突出:重要信息可以用粗体、加下划线或者特殊颜色标注,以便读者快速获取关键内容。
4. 文字配图:适当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材料,以使内容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四、排版要求1. 空行设置:标题与正文之间空一行,正文段落之间也空一行,以提高可读性。
2. 首行缩进:开头段落首行空两个字。
3.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注意断句和标点的正确使用。
4. 对齐方式:正文一般采用两端对齐的方式,行与行之间要保持整齐、对称。
5. 段落间距:段落之间的间距要一致,一般为1.5倍行距。
综上所述,公文写作的规范要求主要包括格式、语言、表达和排版等方面。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这些要求,使公文更加规范、清晰,提高工作效率和沟通效果。
公文写作的要求及其格式与注意事项公文是指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组织机构发出,用于传达命令、决议、通知、批复等正式事务的文件。
公文一般具有严肃、正式、规范、准确的特点,因此,公文写作具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公文写作的要求、格式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公文写作的要求1.正式准确:公文是一种正式的文件,需要使用正式的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和短语,应该用词准确,表达明确,力求简练、精确。
2.条理清晰:公文应该按照逻辑顺序,从重要到次要,由前到后排列内容。
要确保思路清晰,结构合理,用词通顺,减少理解上的困惑。
3.公正公平:公文的语言应该客观、公正,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偏见。
要表明事实,讲求公平,避免夸大和说教的倾向。
4.简洁明了:公文应力求简练明了,用词简洁,句子通顺,避免冗长的句子和长篇大论的文字。
语言简明扼要,以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和掌握文意。
5.规范一致:公文的格式、用词和表达方式应符合公文的规范性要求,体现统一性。
公文应遵循一定的标准格式,如标题、日期、主题、正文、落款等要素的排列应按照一定规则进行。
二、公文的基本格式1. 纸张:公文常采用A4纸张,国际标准纸张尺寸为210mm×297mm。
2. 页边距:上、下、左、右边距一般为2.54cm。
3.标题:标题居中排列于正文上方,一般使用字体较大、粗体,如小三号粗体宋体。
4.日期:公文中一般在标题下方或靠右边写明具体的日期,如2024年5月1日。
5.主题:主题应该明确简洁,常置于正文的开头处,用粗体黑体居中排列。
各类公文的写作要求决定的写作要求决定是行政机关普遍使用的一种下行文,它带有稳定性和约束性的特点,一般可分为知照决定和指挥性决定两大类型。
一、标题要完整、规范决定的标题,一般应写明发文机关、事由、文种,而且要规范、准确,特别是事由要准确概括出来。
下面几个标题写得不规范:如《关于召开中共××省全体会议的决定》,“中共××省”应是“中国共产党××省委”或“中国共产党××省委员会”。
又如,《关于召开中共××省第×次党代会的决定》。
乍看没问题,其实是不规范的,“中共”即“中国共产党”的简称,后面又来个“党代会”就重复了,规范的应是《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省第×次代表大会的决定》或《关于召开中共××省第×次代表大会的决定》。
作为党的代表大会,一般不用简称,要全称,以示庄重,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名称则常用简称。
又如《××省人民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决定》,这个标题事由写得不够明确,太简单,表意不清,应该写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
二、时间标注要准确决定的时间标注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成文日期要以会议通过的日期或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不能以起草或打印的时间为成文时间。
二是决定的时间一般要标注在标题下方,可用括号括起来。
决定的时间不能标在文尾,因为决定一般不写抬头和落款。
三、原由要准确、合理决定的原由是事项的依据、理由。
写作时要注意交代清楚,简明扼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泛泛而谈,根据不足,说理不清的原由没有说服力,不可取。
四、事项要明确、清楚一般来说,内容比较复杂的决定,事项要一条一条地表述,把主要的、重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
结构要合理,层次要分明,内容要合乎逻辑。
(2)各类公文的写作要求(决定、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通告的写作要求通告是机关单位广泛使用的告晓性公文。
一、标题通告的标题一般有三种写法,一是写明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工商总局、海关总署关于打击走私、投机倒卖进出口物件的通告》。
二是省略了事由,只写明发文机关和文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通告》。
三是省略了发文机关、事由两项,只写《通告》。
一般来说,高级机关发布比较重要事项的通告,标题都应用前两种;事项比较具体,不那么重要的,一般可用第三种。
总之,用哪种标题,要根据内容来定。
二、正文通告的正文包括原由、事项、结尾三部分。
原由是发布通告的原因、根据、目的,回答为什么发此通告。
事项,即通告的具体内容。
内容比较简单、单一的,可不分条来写;如果内容比较多,则应分列一条一条地写。
结尾,也叫结语,一般写“特此通告”之类的话,以示强调,提起注意。
有些通告干脆不用结语,干净利落。
通告是对公众的,一般不用写抬头,标题已有发文机关,并在标题下方署上了日期,则可不用落款,如果标题没有发文机关,又没有日期,落款必须签署清楚发文机关名称和日期。
三、写作通告要注意以下问题(一)不要把“通告”写成“通知”。
“通告”与“通知”是两种不同的公文,其特点、作用和受文对象范围等都不相同。
有的单位往往把握不准它们的特点和作用,以为让人们知晓的事项都可用通告行文,结果把一些该用通知的用了通告,该用通告的用了通知。
(二)发文目的要明确。
发布通告的目的或原因一般要在原由部分扼要地交代清楚,让人们一看就知道为什么要发此通告。
有的通告在原由部分没写明目的,或表达不清,有的通告甚至不写原由部分,这是不规范的。
(三)通告事项要符合政策规定。
(四)通告语言要通俗简洁。
通告是一种周知性公文,一般用张贴和登报的方式发布,使全社会都知道通告的内容。
因此,写通告要注意语言通俗和简洁,简单明了,一看就懂,篇幅不宜过长,便于张贴和阅读。
通知的写作要求通知是最常用的一种公文,使用频率很高,运用范围广泛。
一、标题通知的标题有完全式和省略式两种,完全式是发文机关、事由、文种齐全的标题。
省略式则是根据需要省去其中的一项或两项。
省略式标题有如下三种情况:(一)省略发文单位如果标题太长,可省略发文机关。
如××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县级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这个标题省略了发文单位“××省人民政府”。
省略了发文机关的通知标题很常见。
如果是两个单位以上联合发文的,一般不能省略,如《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批转<全省稳定山权林权、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试点工作座谈会议纪要>的通知》。
(二)省略文种公文的标题一般是不能省略文种的。
转发性通知,有时由于被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中已有“通知”二字,或者被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比较长,这时,通知的标题一般可省略文种,省去“通知”二字。
如《××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厂长(经理)实行任期制度的通知》。
碰到这种情况,如果不省略文种,就会出现“……的通知的通知”的现象,标题就显得很长,读起来也拗口。
有时,也会因层层转发而出现长标题的情况,如:《××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关于转发《省政府关于转发<国家外事办关于认真做好外事接待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这个标题四个层次,用了三个“关于转发”,三个“的通知”,不顺口。
对这个长标题,应改为《××县政府转发国家外事办关于认真做好外事接待工作的通知》。
(三)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如果通知发文范围很小,内容简单,甚至张贴都可以,这样的通知标题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只有文种,即“通知”二字。
例如在单位内部的会议通知、政治学习通知、简单的工作通知,等等。
二、正文通知的正文包括原由、事项、要求三部分。
主体在事项部分。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通知正文的写法。
(一)转发性通知的写法可以把批转通知称为“批语”,把被发布、批转的文件看作是通知的主体内容,批语表明发文机关的态度,提出贯彻执行的要求,一般起提示、按语的作用。
(二)事项性通知的写法正文一般分三部分。
开头部分,一般是通知的原由和目的,说明为什么要发此通知,目的是什么。
正文的主体部分,即事项部分,把通知的具体内容一项一项列出来,把布置的工作或需要周知的事项,阐述清楚,讲清目的、要求、措施、办法等。
这类通知多数用于布置工作,因此有人称之为“工作通知”。
第三部分是结尾,提出贯彻执行要求,如“请遵照执行”,“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研究贯彻”,等等,也有的通知结尾没有习惯用语。
写事项性通知,要开门见山,不要转弯抹角。
在叙述通知时,要突出重点,把主要的、重要的写在前面。
根据需要,主要的内容可详写,讲清道理,讲明措施,次要的内容,尽量简略,扼要交代即可。
在语言表达方面,通知的语言主要是以叙述为主,对下级单位提出要求。
(三)会议通知及任免通知的写法这两种通知的内容没有转发性通知、事项性通知那么复杂,比较单一,篇幅简短,知照性强。
会议通知的内容一般包括:会议名称,会议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报到的时间、地方、需带材料、文件等。
会议通知的格式比较固定,只要把以上内容写清楚就可以。
任免通知的写作比会议通知更为简单,一般有固定格式,按任免决定写上即可。
通报的写作要求一、标题通报的标题可省略发文机关,比较重要的通报则不省略。
在拟通报标题时,特别要注意准确、简明地概括出事由。
例如,《关于必须严肃处理党员干部中的违法乱纪案件的通报》,就省略发文单位。
而《国务院关于一份国务院文件周转情况的通报》则写明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
通报的署时可以在标题下方,这时,通报不需写抬头和落款;通报也可以有抬头、落款,时间在发文机关下面。
这两种格式都是正确的。
二、正文不同类型的通报,其正文写法有所不同。
下面分别介绍表扬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的正文写法。
(一)表扬性通报表扬性通报的内容一般包括介绍事迹,分析评价事迹意义,概括主要经验,作出表彰决定,提出希望等。
表扬性通报的正文,大致包括三个部分:叙述事迹。
事迹要典型,叙述时尽可能简明扼要。
把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主要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
要根据篇幅,抓住主要特征和梗概来写,不必要叙述全过程,只要概括介绍就可以了。
通报还常在介绍事迹的基础上再加上简要的评价和意义分析,节省笔墨,点到即止。
表彰决定。
凡表彰性通报都有表彰的具体决定。
这部分一般是略写,写清楚给予什么奖励即可。
希望和要求。
发通报的目的是表彰先进,号召人们向先进单位和个人学习。
通报的结尾部分一般有希望和号召的内容。
(二)批评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将典型的不良行为、倾向,或重大事故公布出来,旨在使大家从中吸取教训,受到教育。
其写法与表扬性通报大致相同,正文内容主要包括错误事实、根源和教训、处理决定、希望和要求四部分。
错误事实。
批评性通报要实事求是地反映事实真相,不能夸大或缩小,因为这是批评的依据,必须真实。
根源和教训。
对错误进行分析,指出错误的原因,点明危害。
这部分要写得准确、中肯,实事求是,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或者故意夸大,无限上纲。
处理决定。
在摆明事实,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提出处理决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希望和要求。
这部分是通过对错误的处理,要求当事者如何对待错误,希望大家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三)情况通报情况通报是为使下级机关单位了解某阶段的工作情况,或某重大事件、活动的情况,指导工作,往往用通报将有关情况予以公布。
这种情况通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比如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或重大的事件和活动,对各单位都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1.注意时效性发通报必须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抓住时机,及时将先进典型和经验向社会宣传推广,对反面典型予以揭露,引起警戒,或对某些重大事项和重要情况,及时予以通报,以起到交流情况、信息,指导工作的作用。
2.注意指导性不是事无巨细都要发通报,要选择对面上工作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事项来发通报。
要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应选择典型。
先进的典型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能揭示时代的本质,体现时代的精神。
反面的典型,应有一定的代表性,有鉴戒的作用。
3.注意真实性通报中所涉及的事例,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经过反复调查,真实可靠的,绝不允许捏造和虚构。
另外,事例的反映要准确,不能夸大或缩小,要实事求是。
通报有时要在结尾部分提出希望和号召,也必须切合实际,不脱离现实,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使读者接受号召,受到启示。
报告的写作要求报告是机关单位向上级机关陈述事项的上行文。
是最常见、使用最多的公文之一。
一、标题报告的标题可根据需要省略发文机关。
事由和文种是不能省略的。
另外,报告的标题容易出毛病的是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