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部分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60.34 KB
- 文档页数:16
第一章思考题及习题1.1何谓控制通道?何谓干扰通道?它们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有什么影响?答:所谓“通道”,就是某个参数影响另外一个参数的通路,这里所说的控制通道就是控制作用(一般的理解应当是控制器输出)U(s)对被控参数Y(s)的影响通路(一般的理解是控制作用通过执行器影响控制变量,然后控制变量通过被控对象再影响被控参数,即广义对象上的控制通道)。
同理,干扰通道就是干扰作用F(s)对被控参数Y(s)的影响通路。
干扰通道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影响如下表所示。
控制通道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影响如下表所示1.2如何选择控制变量?答:①所选控制变量必须是可控的。
②所选控制变量应是通道放大倍数比较大者,最好大于扰动通道的放大倍数。
③所选控制变量应使扰动通道时间常数越大越好,而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应适当小一些为好,但不易过小。
④所选控制变量其通道纯滞后时间应越小越好。
⑤所选控制变量应尽量使干扰点远离被控变量而靠近控制阀。
⑥在选择控制变量时还需考虑到工艺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生产负荷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量,不宜经常变动,在不是十分必要的情况下,不宜选择生产负荷作为控制变量1.3控制器的比例度δ变化对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有何影响?对控制系统的动态质量有何影响?答:当G c(s)=K c时,即控制器为纯比例控制,则系统的余差与比例放大倍数成反比,也就是与比例度δ成正比,即比例度越大,余差也就越大。
K c增大、δ减小,控制精度提高(余差减小),但是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1.4 4:1衰减曲线法整定控制器参数的要点是什么?答:衰减曲线法是在系统闭环情况下,将控制器积分时间T i放在最大,微分时间T d放在最小,比例度放于适当数值(一般为100%),然后使δ由大往小逐渐改变,并在每改变一次δ值时,通过改变给定值给系统施加一个阶跃干扰,同时观察过渡过程变化情况。
如果衰减比大于4:1,δ应继续减小,当衰减比小于4:1时δ应增大,直至过渡过程呈现4:1衰减时为止。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1 下列系统中哪些属于开环控制,哪些属于闭环控制?①家用电冰箱②家用空调器③家用洗衣机④抽水马桶⑤普通车床⑥电饭煲⑦多速电风扇⑧高楼水箱⑨调光台灯开环控制:③家用洗衣机⑤普通车床⑦多速电风扇⑨调光台灯闭环控制:①家用电冰箱②家用空调器④抽水马桶⑥电饭煲⑧高楼水箱1.2 图1-14所示为一压力自动控制系统,试分析该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和扰动变量是什么?画出该系统的框图。
图1-14 压力自动控制系统图1-15 加热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容器P被控变量:罐内压力操纵变量:物料输入流量扰动变量:出口流量系统框图如下:1.3 图1-15所示是一加热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试分析该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和扰动变量是什么?画出该系统的框图。
被控对象:加热炉被控变量:炉内温度操纵变量:燃料流量扰动变量:进料量系统框图如下:1.4 按设定值的不同情况,过程控制系统分为哪几类?过程控制系统分为三类: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1.5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有哪几种基本形式?过程控制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称为过程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有五种基本形式:发散振荡、单调发散、等幅振荡、衰减振荡和单调衰减。
1.6 某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在单位阶跃干扰作用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1-16所示。
试分别求出最大偏差、余差、衰减比、振荡周期和调整时间(设定值为200℃)。
图1-16 题1.6图最大偏差:30℃余差:5℃衰减比:5:1振荡周期:15min调整时间:22min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2.1 求取图2-55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图中物理量角标i代表输入,o代表输出。
a)b)图2-55 习题2.1图a)(由分压公式求取)上式中,,。
b)上式中,,2.2 惯性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可近似为比例环节?又在什么条件下可近似为积分环节?惯性环节在T很小的时候可近似为比例环节;T很大的时候条可近似为积分环节。
1-2热电阻测温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热电阻要用三线接法?答:a、在-200到+500摄氏度范围内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不需要冷端温度补偿,测温范围比热电偶低,存在非线性。
b、连接导线为铜线,环境温度变化,则阻值变,若采用平衡电桥三线连接,连线R使桥路电阻变化相同,则桥路的输出不变,即确保检流计的输出为被测温度的输出。
1-3说明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实现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
在什么情况下要做零点迁移?答:a、结构:其核心是一个直流低电平电压-电流变换器,大体上都可分为输入电路、放大电路及反馈电路三部分。
b、工作原理:应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检测其温度传感器通常为热电阻,热敏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然后通过转换电路将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变准电流信号或标准电压信号。
c、由铜丝绕制的电阻Rcu安装在热电偶的冷端接线处,当冷端温度变化时,利用铜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向热电偶补充一个有冷端温度决定的电动势作为补偿。
桥路左臂由稳压电压电源Vz(约5v)和高电阻R1(约10K欧)建立的恒值电流I2流过铜电阻Rcu,在Rcu上产生一个电压,此电压与热电动势Et 串联相接。
当温度补偿升高时,热电动势Et下降,但由于Rcu增值,在Rcu两端的电压增加,只要铜电阻的大小选择适当,便可得到满意的补偿。
d、当变送器输出信号Ymin下限值(即标准统一信号下限值)与测量范围的下限值不相对应时要进行零点迁移。
1-4定义:第十五页第二段工业上会出现共模干扰是因为现场有动力电缆,形成强大的磁场。
造成信号的不稳。
共模干扰是同时叠加在两条被测信号线上的外界干扰信号,是被测信号的地和数字电压表的地之间不等电位,由两个地之间的电势即共模干扰源产生的在现场中,被测信号与测量仪器间相距很远。
这两个地之间的电位差会达到几十伏甚至上百伏,对测量干扰很大使仪表不能正常工作有时会损坏仪表共模干扰在导线与地(机壳)之间传输,属于非对称性干扰,共模干扰幅度大、频率高、还可以通过导线产生辐射,所造成的干扰较大。
过程控制习题集一、判断题1.过程控制系统中,需要控制的工艺设备(塔、容器、贮糟等)、机器称为被控对象。
()2.扰动量是作用于生产过程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随机因素。
()答案:扰动量是除操纵变量外作用于生产过程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随机因素。
3.由调节器输出至被调参数间的所有环节称为干扰通道。
()答案:由调节器输出至被调参数间的所有环节称为调节通道。
4.过程控制系统的偏差是指设定值与测量值之差。
()5.由控制阀操纵,能使被控变量恢复到设定值的物料量或能量即为操纵变量。
()6.按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是否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可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7.在闭环控制系统中,按照设定值的情况不同,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答案:在闭环控制系统中,按照设定值的情况不同,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8.在一个定值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平衡状态,也即被控变量变化率等于零的状态,称为系统的动态。
()答案:在一个定值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平衡状态,也即被控变量变化率等于零的状态,称为系统的静态,静态是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9.对一个系统总是希望能够做到余差小,最大偏差小,调节时间短,回复快。
()10.时间常数越小,被控变量的变化越慢,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答案:时间常数越大,被控变量的变化越慢,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11.时间常数指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达到新稳态值的63.2 %所需要的时间。
()12.对干扰通道时间常数越小越好,这样干扰的影响和缓,控制就容易。
()答案:时间常数越大越好,这样干扰的影响和缓,控制就容易。
13.放大倍数K取决于稳态下的数值,是反映静态特性的参数。
()14.对象特性放大系数K m是动特性,时间常数Tm和滞后时间T m是测量元件和变送器的静态特性。
()答案:对象特性放大系数K m是静特性,时间常数Tm和滞后时间T m是测量元件和变送器的动特性。
1.1 何谓控制通道?何谓干扰通道?它们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有什么影响?答:所谓“通道”,就是某个参数影响另外一个参数的通路,这里所说的控制通道就是控制作用(一般的理解应当是控制器输出)U(s)对被控参数Y(s)的影响通路(一般的理解是控制作用通过执行器影响控制变量,然后控制变量通过被控对象再影响被控参数,即广义对象上的控制通道)。
同理,干扰通道就是干扰作用F(s)对被控参数Y(s)的影响通路。
干扰通道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影响如下表所示。
控制通道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影响如下表所示1.2 如何选择控制变量?答:① 所选控制变量必须是可控的。
②所选控制变量应是通道放大倍数比较大者,最好大于扰动通道的放大倍数。
③ 所选控制变量应使扰动通道时间常数越大越好,而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应适当小一些为好,但不易过小。
④所选控制变量其通道纯滞后时间应越小越好。
⑤所选控制变量应尽量使干扰点远离被控变量而靠近控制阀。
⑥ 在选择控制变量时还需考虑到工艺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生产负荷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量,不宜经常变动,在不是十分必要的情况下,不宜选择生产负荷作为控制变量1.3 控制器的比例度δ变化对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有何影响?对控制系统的动态质量有何影响?答:当Gc (s)=Kc时,即控制器为纯比例控制,则系统的余差与比例放大倍数成反比,也就是与比例度δ成正比,即比例度越大,余差也就越大。
K c 增大、δ减小,控制精度提高(余差减小),但是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1.4 4:1 衰减曲线法整定控制器参数的要点是什么?答:衰减曲线法是在系统闭环情况下,将控制器积分时间 T i 放在最大,微分时间 T d 放在最小,比例 度放于适当数值(一般为 100%) ,然后使δ由大往小逐渐改变,并在每改变一次δ值时,通过改变给定值给 系统施加一个阶跃干扰,同时观察过渡过程变化情况。
如果衰减比大于4:1,δ应继续减小,当衰减比小 于 4:1 时δ应增大,直至过渡过程呈现4: 1 衰减时为止。
(完整版)过程控制习题与答案第1章绪论思考题与习题1-1 过程控制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解答: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2. 控制⽅案丰富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种主要控制形式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1-2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部分组成?解答:过程控制系统:⼀般是指⼯业⽣产过程中⾃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些变量的系统。
组成:控制器,被控对象,执⾏机构,检测变送装置。
1-3简述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扰动(⼲扰)量、设定(给定)值和偏差的含义?解答:被控对象⾃动控制系统中,⼯艺参数需要控制的⽣产过程、设备或机器等。
被控变量被控对象内要求保持设定数值的⼯艺参数。
操纵变量受控制器操纵的,⽤以克服扰动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设定值的物料量或能量。
扰动量除操纵变量外,作⽤于被控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因素。
设定值被控变量的预定值。
偏差被控变量的设定值与实际值之差。
1-4按照设定值的不同形式, 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类?解答:按照设定值的不同形式⼜可分为:1.定值控制系统定值控制系统是指设定值恒定不变的控制系统.定值控制系统的作⽤是克服扰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使被控变量最终回到设定值或其附近.以后⽆特殊说明控制系统均指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的设定值是不断变化的.随动控制系统的作⽤是使被控变量能够尽快地,准确⽆误地跟踪设定值的变化⽽变化3.程序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的设定值也是变化的,但它是⼀个已知的时间函数,即设定值按⼀定的时间程序变化。
1-5 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解答: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设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引起系统被控参数变化的就是扰动信号。
1-6 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为什么说研究控制系统的动态⽐其静态更有意义?解答: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稳态时控制过程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第一章 概述1.1 过程控制系统由哪些根本单元构成?画出其根本框图。
控制器、执行机构、被控过程、检测与传动装置、报警,保护,连锁等部件1.2 按设定值的不同情况,自动控制系统有哪三类? 定值控制系统、随机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1.3 简述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单项品质指标,它们分别表征过程控制系统的什么性能?a.衰减比和衰减率:稳定性指标;b.最大动态偏差和超调量:动态准确性指标;c.余差:稳态准确性指标;d.调节时间和振荡频率:反响控制快速性指标。
第二章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方法习题2.10某水槽如下图。
其中F 为槽的截面积,R1,R2和R3均为线性水阻,Q1为流入量,Q2和Q3为流出量。
要求:(1) 写出以水位H 为输出量,Q1为输入量的对象动态方程;(2) 写出对象的传递函数G(s),并指出其增益K 和时间常数T 的数值。
〔1〕物料平衡方程为123d ()d HQ Q Q Ft-+= 增量关系式为 123d d HQ Q Q Ft∆∆-∆-∆= 而22h Q R ∆∆=, 33h Q R ∆∆=, 代入增量关系式,那么有23123()d d R R hh F Q t R R +∆∆+=∆ 〔2〕两边拉氏变换有:23123()()()R R FsH s H s Q s R R ++=故传函为:232323123()()()11R R R R H s KG s R R Q s Ts F s R R +===+++K=2323R R R R +, T=2323R R F R R +第三章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1. 有一蒸汽加热设备利用蒸汽将物料加热,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拌物料,到物料到达所需温度后排出。
试问:(1) 影响物料出口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如果要设计一温度控制系统,你认为被控变量与操纵变量应选谁?为什么?(3) 如果物料在温度过低时会凝结,据此情况应如何选择控制阀的开、闭形式及控制器的正反作用?解:〔1〕物料进料量,搅拌器的搅拌速度,蒸汽流量〔2〕被控变量:物料出口温度。
练习题一、填空题1.定比值控制系统包括:(开环比值控制系统)、(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和(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
2.控制阀的开闭形式有(气开)和(气关)。
3.对于对象容量滞后大和干扰较多时,可引入辅助变量构成(串级)控制系统,使等效对象时间常数(减少),提高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
4.测量滞后包括测量环节的(容量滞后)和信号测量过程的(纯滞后)。
5.锅炉汽包水位常用控制方案为:(单冲量水位控制系统)、(双冲量控制系统)、(三冲量控制系统)。
6.泵可分为(容积式)和(离心式)两类,其控制方案主要有:(出口直接节流)、(调节泵的转速)、(调节旁路流量)。
7.精馏塔的控制目标是,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使塔的总收益最大或总成本最小。
具体对一个精馏塔来说,需从四个方面考虑,设置必要的控制系统,分别是:物料平衡控制、(能量平衡控制)、(约束条件控制)和(质量控制)。
1.前馈控制系统的主要结构形式包括: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和(多变量前馈控制系统)。
2.反馈控制系统是具有被控变量负反馈的闭环回路,它是按着(偏差)进行控制的;前馈控制系统是按(扰动)进行的开环控制系统。
3.选择性控制系统的类型包括:(开关型)、(连续型)和(混合型)。
4.常用控制阀的特性为(线性)、(快开)、(对数)、和(抛物线)特性。
5.阀位控制系统就是在综合考虑操纵变量的(快速性)、(经济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系统。
6.压缩机的控制方案主要有:(调速)、(旁路)和节流。
7.化学反应器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它的控制一般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物料平衡控制、(能量平衡控制)、(质量控制)和(约束条件控制)。
二、简答题1.说明生产过程中软保护措施与硬保护措施的区别。
答:所谓生产的软保护措施,就是当生产短期内处于不正常情况时,无须像硬保护措施那样硬性使设备停车,而是通过一个特定设计的自动选择性控制系统,以适当改变控制方式来达到自动保护生产的目的。
1、交换节点能够完成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转接接续四种接续。
2、简述交换节点的功能。
1)、能正确接收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呼叫信号;2)、能正确接收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地址信号(由电话号码生成);3)、能按目的地址(被叫号码)正确的进行选路以及在中继线上转发信号;4)、能控制连接的建立;5)、能按照所收到的释放信号拆除连接;3、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呼叫建立、信息传送(通话),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4、按照传输信道的占用方式交换技术分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5、报文交换的基本思想是存储转发6、交换技术按照接续控制方式方式分类可分为程控交换和布控交换。
7、分组交换有两种服务方式,分别是数据报和虚电路。
8、分组交换的路由选择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扩散式路由法、查表路由法、虚电路路由表法。
9、MRCS是多速率电路交换的缩写10、属于面向连接的交换:电路交换、虚电路、ATM交换11、无连接的交换:报文交换、数据报交换。
补充:1、交换技术怎么分类?按照传输信号的方式分类:模拟交换和数字交换按照接续控制的方式分类:布控交换和程控交换按照传输信道的占用方式分类: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按照传输带宽的分配方式分类:窄带交换和宽带交换2、程控交换是数据交换和窄带交换,交换方式分为点对点和全互连两种方式。
3、实现通信的三个要素:终端、传输、交换。
4、路由选择是指选择从源点到达终点的信息传送路径5、报文交换技术将信息分成一个个单元,称为报文,包括报头(信息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及误码检测信息)、正文(正文信息)和报尾(结束标志,可省略)。
通信之前,双发不需要建立连接。
缺点:时延大时延的变化也大,不利于实时通信;需要大量的存储器。
6、分组的交换:分组交换是将报文分成多个分组来独立传送,收到一个分组即可以发送,减少了存储的时间,因而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报文交换。
分组长度的选择(时延和开销)。
分组交换的特点:优点:第一,为用户提供了在不同速率、不同代码、不同同步方式、不同通信控制协议的终端之间能够相互通信的灵活的通信环境;第二,采用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出现差错可以重发,提高了传送质量和可靠性;第三,利用线路动态分配,使得在一条物理线路可以同时提供多条信息通路。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1-3 常用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
答: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类:
1. 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的,最终达到或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
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过程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控制的,扰动是控制的依据。
3
)
5.过程过渡时间ts:过渡过程时间定义为从扰动开始到被控参数进入新的稳态值的±5%或±3%(根据系统要求)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
它是反映系统过渡过程快慢的质量指标,t s越小,过渡过程进行得越快。
6.峰值时间tp: 从扰动开始到过渡过程曲线到达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根据系统要求)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
称为峰值时间tp。
它反映了系统响应的灵敏程度。
静态指标是余差,动态时间为衰减比(衰减率)、最大偏差、过程过渡时间、峰值时间。
第二章 思考题与习题
2-1 如图所示液位过程的输入量为Q1,流出量为Q2,Q3,液位h 为被控参数,C 为容量系数,并设R1、R2、R3均为线性液阻,要求:
(1) 列出过程的微分方程组;
(2) 求过程的传递函数W 0(S )=H (S )/Q 1(S ); (3) 画出过程的方框图。
解:(1)根据动态物料平衡关系,流入量=流出量: 过程的微分方程的增量形式: 中间变量: 消除中间变量: 同除 (R2+R3) 得到: 令: 上式可写为:
(2)Laplace 变换得到: 传递函数:
(3) 过程的方框图:
dt dh )Q Q (Q 321=+-dt h d C )Q Q (Q 321∆∆∆∆=+-22R h Q ∆∆=33R h Q ∆∆=h )R R (dt h d R CR Q R R 2332132∆∆∆++=h dt h d R R R CR Q R R R R 323213232∆∆∆++=+3232R R R R R +=h dt h d CR Q R 1∆∆∆+=)
S (H )S (CRSH )S (RQ 1+=1RCS R )s (Q )s (H )s (W 10+==
2-2.如图所示:Q 1为过程的流入量,Q 2为流出流量,h 为液位高度,C 为容量系数,若以Q 1为过程的输入量,h 为输出量(被控量),设R 1、R 2为线性液阻,求过程的传递函数 W 0(S)=H(S)/Q 1(S)。
解:根据动态物料平衡关系,流入量=流出量:
过程的微分方程的增量形式: 中间变量:
传递函数:
如果考虑管道长度l , 即出现纯时延,由于管道流量恒定,所以l
Q =τ
其传递函数为:
2-5 某过程在阶跃扰动量Δu =20%,其液位过程阶跃响应数据见下表:
t/s 0 10 20 40 60 80 10
140 180 260 300 400 500 h/cm 0 0 0.2 0.8 2.0 3.6 5.4 8.8 11.8 14.4 16.6 18.4 19.2
(1) 画出液位h 的阶跃响应曲线
dt h d C Q Q 21∆∆∆=-22R h Q ∆∆=h dt h d CR Q R 212∆∆∆+=)
S (H )S (SH CR )S (Q R 212+=1S CR R )s (Q )s (H )s (W 2210+==τ
S 2210e 1S CR R )s (Q )s (H )s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