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16
测试验收报告测试验收报告项目名称:XXX系统测试验收报告项目编号:XXX测试日期:XX年XX月XX日编写人:XXX1. 测试目的本次测试的目的是检查XXX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判断系统是否可以正式交付使用,以便给出合理的测试结论和建议。
2. 测试内容本次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功能测试: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全面测试,包括登录、注册、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
(2) 性能测试: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包括响应时间、并发处理能力等方面的测试。
(3) 稳定性测试:对系统进行长时间运行测试,观察系统是否存在崩溃、死锁等现象。
3. 测试环境(1) 硬件环境:XXX服务器,XXX台客户端设备。
(2) 软件环境:XXX操作系统,XXX数据库,XXX浏览器。
4. 测试方法(1) 需求测试:根据用户需求文档,逐项测试系统的功能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2) 冒烟测试:对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快速测试,确保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
(3) 压力测试:模拟多用户同时访问系统,观察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表现。
(4) 兼容性测试:测试系统在不同浏览器和不同操作系统下的兼容性。
(5) 安全性测试:测试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登录鉴权、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测试。
5. 测试结果(1) 功能测试结果:系统的各项功能均能正常运行,符合用户需求。
(2) 性能测试结果:系统的响应时间在合理范围内,具备较好的并发处理能力。
(3) 稳定性测试结果:系统在长时间运行测试中表现稳定,无明显崩溃或死锁现象。
6. 测试结论(1) 系统功能满足用户需求,操作简单便捷。
(2) 系统性能良好,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能够处理较大的并发请求。
(3) 系统稳定性良好,运行较长时间后未发现系统崩溃或死锁等现象。
7. 测试建议根据测试结果,针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以下建议:(1) 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性能优化,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并发处理能力。
(2) 定期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稳定性问题。
性能测试报告目录一、性能测试概述 (3)1.1 测试目的 (3)1.2 测试环境 (4)1.3 测试范围 (5)1.4 测试方法 (6)二、硬件配置 (7)2.1 服务器配置 (8)2.2 网络配置 (9)2.3 存储配置 (11)三、软件环境 (12)3.1 操作系统版本 (13)3.2 数据库版本 (14)3.3 应用程序版本 (15)3.4 其他依赖软件版本 (16)四、性能测试指标 (18)4.1 响应时间 (18)4.2 并发用户数 (19)4.3 CPU使用率 (20)4.4 内存使用率 (21)五、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22)5.1 响应时间分析 (23)5.2 并发用户数分析 (24)5.3 CPU使用率分析 (26)5.4 内存使用率分析 (27)5.5 磁盘I/O分析 (27)5.6 网络带宽分析 (28)5.7 吞吐量分析 (29)5.8 错误率分析 (30)5.9 稳定性分析 (31)5.10 可扩展性分析 (33)六、性能优化建议 (34)6.1 响应时间优化建议 (35)6.2 并发用户数优化建议 (36)6.3 CPU使用率优化建议 (37)6.4 内存使用率优化建议 (38)6.5 磁盘I/O优化建议 (39)6.6 网络带宽优化建议 (40)6.7 吞吐量优化建议 (41)6.8 错误率优化建议 (43)6.9 稳定性优化建议 (44)6.10 可扩展性优化建议 (45)一、性能测试概述性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软件在特定负载和环境下,其性能表现是否满足预期的业务需求和用户要求。
通过性能测试,我们可以了解软件在不同场景下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表现,从而为优化软件提供有力支持。
本次性能测试旨在对XX软件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磁盘IO、网络带宽等关键指标。
测试环境采用模拟真实生产环境的硬件和软件配置,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总述1.1测试对象数据采集测试系统1.2测试目的确定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系统的处理能力能达到2次请求/分钟)1.3测试环境1.4测试依据1.5参考资料1.6术语及缩写词●测试时间: 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并发线程数: 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
注意, 由于测试过程中, 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 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 所以, 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 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 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 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 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 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 在某一特定环境下, 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 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 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 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 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1.7用户习惯操作频率: 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 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 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
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 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 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1.8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 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
注意, 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时间, 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1.9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 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
这个数据就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1.10计算公式●成功率=成功次数÷(成功次数+失败次数)●处理能力=成功次数÷测试时间●最短平均响应时间=MIN(平均响应时间)●最高处理能力=MAX(处理能力)×(1-cache影响系数)2. 最大并发用户数=(最高处理能力-1÷(预期平均响应时间-最短平均响应时间+(1÷最高处理能力)))÷用户习惯操作频率, 此公式要注意各时间单位的不同和转换3. 测试方法3.1测试模型3.2测试过程简述3.3通过编写特定的测试流程, 使用多线程技术, 模拟多个浏览器持续一段时间并发访问被测系统, 记录系统相关的一系列信息, 计算出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3.4需记录的数据测试时间平均响应时间成功次数失败次数web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数据库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4. 测试用例5. 测试结果5.1查看记录内容5.1.1 测试日期2006.03.125.1.2 数据测试时间5 (分钟)并发线程数每次时间间隔(秒)平均响应时间(秒)成功次数失败次数成功率处理能力(次/分)web服务器CPU占用率(%)数据库服务器CPU占用率(%)平均最大平均最大1 0 7.469 40 0 100.00% 8.00 34.45 47.15 60.16 80.671 0 7.909 36 0 100.00% 7.20 32.62 48.96 54.41 71.333 0 17.333 50 0 100.00% 10.00 43.37 53.65 87.73 98.673 0 16.805 52 0 100.00% 10.40 42.93 58.85 89.72 984 0 22.096 52 0 100.00% 10.40 43 54.92 93.25 99.344 0 22.187 52 0 100.00% 10.40 43.49 56.25 93.81 99.675 0 27.007 52 0 100.00% 10.40 43.64 58.03 96.56 99.34cache影响系数最短平均响应时间(秒)7.469最高处理能力(次/分)10.4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次/天)30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秒)10 13 15 20最大并发用户数50.74 81.45 94.22 113.945.1.3 说明不断增加并发线程数, 系统处理的成功次数并没有增加, 说明系统已经达到最大处理能力6. (虽然从cpu占用率上看, 系统的处理能力还能够达到更高的数值, 但由于测算出的处理能力已经远远超出2次/分钟的预期值, 所以, 不需要再继续测试更高的数值)7. 附件7.1excel格式的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
系统测试报告范文系统测试报告。
项目名称,XX系统。
测试日期,2022年10月1日-2022年10月15日。
测试人员,XX测试团队。
1. 测试目的。
本次测试的目的是对XX系统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性能。
2. 测试范围。
本次测试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登录功能测试。
用户管理功能测试。
数据管理功能测试。
安全性测试。
性能测试。
3. 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浏览器,Chrome、Firefox、Safari。
设备,PC、手机、平板。
4. 测试方法。
本次测试采用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黑盒测试主要是针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白盒测试主要是对系统的代码进行测试。
5. 测试结果。
5.1 系统登录功能测试。
系统登录功能测试主要是测试用户能否成功登录系统,以及登录后是否能够正常操作系统功能。
经过测试,系统登录功能正常,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5.2 用户管理功能测试。
用户管理功能测试主要是测试系统管理员能否对用户进行管理,包括添加用户、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等操作。
经过测试,用户管理功能正常,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5.3 数据管理功能测试。
数据管理功能测试主要是测试系统能否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包括数据的录入、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
经过测试,数据管理功能正常,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5.4 安全性测试。
安全性测试主要是测试系统的防护机制是否完善,能否有效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
经过测试,系统的安全性较高,没有发现严重的安全漏洞。
5.5 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主要是测试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速度、并发处理能力等。
经过测试,系统的性能表现良好,能够满足日常业务需求。
6. 测试结论。
经过本次测试,XX系统的各项功能正常,安全性和性能良好,可以投入使用。
建议在系统上线前再进行一次全面的测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7. 测试建议。
在系统上线前,建议对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和性能测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性能检测报告性能检测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项目名称:XXXXXXXX1. 检测目的:本次性能检测主要目的是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发现潜在的性能瓶颈和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2. 检测环境:系统硬件环境:- CPU:XX核,主频X.XGHz- 内存:XGB- 存储:XGB- 网络:XXMbps系统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XXXXX- 数据库:XXXXX- Web服务器:XXXXX3. 测试方法:本次性能检测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测试:- 负载测试:通过模拟实际用户请求,并逐渐增加并发用户数,以评估系统响应时间和并发请求处理能力。
- 压力测试:通过不断增加请求量,测试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响应能力和稳定性。
- 容量测试:测试系统在特定数据量下的处理性能和稳定性。
4. 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系统在正常负载情况下,响应时间平均为X秒。
- 在50并发用户的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延迟超过了Y秒。
- 在100并发用户的情况下,系统出现了部分请求超时。
- 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出现了部分错误和异常情况。
5. 问题分析: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响应时间明显增加,无法满足用户的实时需求。
- 系统在并发用户数较高的情况下,出现了请求超时和错误的情况。
- 存在一些性能瓶颈,例如数据库查询速度慢、网络带宽不足等。
6. 优化建议: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对系统进行性能调优,优化关键代码和算法,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和并发请求处理能力。
- 对数据库进行优化,如增加索引、缓存数据等,提升数据库查询速度。
- 对网络进行优化,如增加带宽、使用CDN等,提升系统的网络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 进行系统容量规划,提前预判并解决潜在的性能瓶颈问题。
7. 总结:本次性能检测报告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希望能为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提升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系统测试报告(详细模板)一、测试概述本次系统测试是针对XXX系统的测试,旨在发现问题并改善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测试内容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模块,本次测试时间为XX天,测试范围为系统的核心功能和常用功能。
二、测试环境1. 硬件环境:CPU:Intel(R)Core(TM)*******************3.70GHz内存:16.0 GB硬盘:600 GB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浏览器:Chrome、Firefox、IE三、测试目的本次测试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2. 发现并解决系统存在的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测试系统的安全性,确认没有安全漏洞,保障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四、测试内容1. 功能测试2. 性能测试3. 安全测试五、测试结果1. 功能测试结果在本次功能测试中,我们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包括登录、注册、搜索、发表评论等。
测试结果如下:1.1 登录功能测试结果:登录功能正常,可以成功登录。
问题描述:无1.2 注册功能测试结果:注册功能正常,可以成功注册账号。
问题描述:无1.3 搜索功能测试结果:搜索功能正常,可以返回符合搜索条件的结果。
问题描述:无1.4 发表评论功能测试结果:发表评论功能正常,可以成功发表评论。
问题描述:无1.5 其他功能测试结果:其他功能也正常,没有出现异常。
问题描述:无2. 性能测试结果在本次性能测试中,我们测试了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并发性能,测试结果如下:2.1 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为2秒。
问题描述:无2.2 并发性能在同时有100个请求的情况下,系统仍可以正常处理请求。
问题描述:无3. 安全测试结果在本次安全测试中,我们测试了系统的账号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测试结果如下:3.1 账号安全所有账号信息均使用加密方式存储,可有效保障用户账号安全。
问题描述:无3.2 信息安全所有敏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均采用加密方式,可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X项目A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项目编号:XXXXXX-ACP101项目名称:X项目编写:XXX编写日期:审核:XX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前言1.1.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通过测试获取与主机、后台流程平台交互过程中终端服务器处理性能及资源消耗情况。
评估目前处理性能是否满足业务需求。
2.测试方法压力测试采用自动化测试来实现,使用业界主流的压力测试工具LoadRunner8.1及其方法论完成对被测系统进行测试和结果分析。
压力测试工具LoadRunner通过使用虚拟用户模拟真实用户的操作,发起交易,完成对被测系统的加压,监控并记录被测系统的交易响应能力,各服务器的资源使用情况,获取交易响应时间、吞吐率等各项性能指标,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系统的性能瓶颈,评估系统的整体性能。
压力测试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在被测系统中录制压力测试中使用的交易脚本,形成可以多次重复并发运行的测试脚本,由LoadRunner的控制台调度这些脚本,并发地执行交易,从而模拟真实生产系统的压力,形成对被测系统的加压,并监控和记录被测系统在这样的压力状况下表现出来的各项特征,例如:交易响应时间变化趋势、吞吐率变化趋势和系统资源(CPU)利用率的变化趋势等,获取被测系统在大压力情况下的各项性能指标。
2.1.测试准备(1)开发测试交易,交易首先进行圈存,然后发任务给流程平台(2)使用grinder交易执行过程作为测试交易的脚本(3)使用下列测试数据(帐号)进行维护。
测试时随机获取不同行所的账号进行测试。
压力测试账号(4)准备一台台式机作为调试测试脚本、发起测试的客户端。
配置:CPU intel core 2duo cpu(2.93GHz);2GB Memory;os windows xp sp3.IP为10.2.45.92(5)安装被测试交易到被测试的ABS终端服务器上。
2.2.被测试系统的系统配置系统名称Ip地址os CPU Memory(GB)Network(M)应用程序参数ABS10.2.39.13AIX5.364bit POWER52.3*241000Java:1.4.2(64bit)SR9mem:ms256;mx1536Log:errorGateway10.2.39.14AIX5.364bit POWER52.3*241000Java:1.4.2(64bit)SR9mem:ms256;mx1280Log:error2.3.资源监控本次压力测试监控的资源是操作系统AIX资源。
第1篇一、报告概述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系统测评在确保软件质量、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测评旨在对某公司开发的某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测试,评估其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及易用性等方面,为后续系统优化和升级提供依据。
二、测评目的1. 验证系统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2. 评估系统性能,确保系统满足业务需求;3. 发现系统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系统安全性;4. 评估系统易用性,提升用户体验;5. 为系统优化和升级提供依据。
二、测评方法本次测评采用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如下:1. 黑盒测试:主要针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验证系统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2. 白盒测试:主要针对系统内部逻辑进行测试,验证系统代码的完整性和正确性;3. 性能测试:通过模拟实际业务场景,评估系统性能,确保系统满足业务需求;4. 安全测试:通过渗透测试、漏洞扫描等方法,发现系统潜在的安全隐患;5. 易用性测试:通过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系统易用性,提升用户体验。
三、测评过程1. 测试准备阶段:组建测试团队,制定测试计划,准备测试环境及测试用例;2. 测试执行阶段:按照测试计划,执行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和易用性测试;3. 测试总结阶段: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测试报告。
四、测评结果与分析1. 功能测试:通过黑盒测试,验证系统功能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共发现功能缺陷X个,其中严重缺陷Y个,一般缺陷Z个。
2. 性能测试:系统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性能指标如下:(1)响应时间:系统平均响应时间为XX毫秒,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2)并发用户数:系统在并发用户数为XX时,仍能稳定运行,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3)吞吐量:系统在并发用户数为XX时,每秒处理请求XX次,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
3. 安全测试:通过渗透测试和漏洞扫描,共发现安全漏洞XX个,其中高危漏洞Y 个,中危漏洞Z个,低危漏洞A个。
xxxxxxxxxxxxxxx 系统测试报告xxxxxxxxxxx公司20xx年xx月版本修订记录目录1引言 (1)1.1编写目的 (1)1.2项目背景 (1)1.3术语解释 (1)1.4参考资料 (1)2测试概要 (3)2.1系统简介 (3)2.2测试计划描述 (3)2.3测试环境 (3)3测试结果及分析 (5)3.1测试执行情况 (5)3.2功能测试报告 (5)3.2.1系统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5)3.2.2功能插件模块测试报告单 (6)3.2.3网站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6)3.2.4内容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6)3.2.5辅助工具模块测试报告单 (6)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7)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7)3.5易用性测试报告 (8)3.6安全性测试报告 (9)3.7可靠性测试报告 (9)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10)4测试结论与建议 (12)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12)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12)4.3测试结果分析 (12)4.4建议 (12)1引言1.1 编写目的本测试报告为xx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测试报告, 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 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 项目背景➢项目名称: xxxxxxx系统1.3 开发方: xxxxxxxxxx公司1.4 术语解释系统测试: 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1.5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 逻辑是否正确。
1.6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 形成报告, 便于交流和保存。
1.7 参考资料1)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原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2)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3)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4)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5)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2测试概要2.1 系统简介xxxxxxxxxxxxxxxxxxxx2.2 测试计划描述本测试报告按照xxxxx系统使用手册介绍系统的功能, 测试系统的能力是否满足《xxxx 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XX项目性能测试报告(副标题)【可选】修改记录目录1 引言 (1)1.1 目标与范围 (1)1.1.1 测试目标 (1)1.1.2 测试范围 (1)1.2 参考资料 (1)1.3 术语说明 (1)2 测试设计 (2)2.1 测试指标 (2)2.2 测试交易 (2)3 测试环境 (2)3.1 软硬件环境 (2)3.1.1 部署结构图 (2)3.1.2 配置清单 (2)3.2 网络环境 (3)3.3 基础数据环境 (3)4 测试执行情况 (3)4.1 测试轮次 (3)4.2 测试场景 (3)4.3 问题记录 (3)5 测试结果与分析 (4)5.1 基准测试 (4)5.1.1 测试结果 (4)5.1.2 结果分析 (5)5.2 并发测试 (5)5.2.1 单业务并发测试结果 (5)5.2.2 混合并发测试结果 (6)5.2.3 结果分析 (7)5.3 稳定性测试 (7)5.3.1 测试结果 (7)5.3.2 结果分析 (9)5.4 EOD批处理测试 (9)5.4.1 日常批处理 (9)5.4.2 结息批处理 (9)5.4.3 年终批处理 (10)5.4.4 结果分析 (10)6 性能测试结论 (10)7 建议 (10)附录 (10)1 引言1.1 目标与范围1.1.1 测试目标【编写提示:描述本次系统性能测试的主要目标。
】如:本次XXX系统的性能测试,主要是验证系统的健壮性和稳定性;在现有测试环境下获取相应性能指标,为确定该系统是否满足业务需求提供参考数据,同时为性能调优提供参考依据。
1.1.2 测试范围【编写提示:描述本次系统性能测试的主要范围,是所有系统还是某个系统,主要关注什么】1.2 参考资料【编写提示:描述本次系统性能测试相关需求文档、技术参考文档等。
】表X 参考资料列表1.3 术语说明【编写提示:说明该文档内有关的术语,并解释术语的英文含义。
】是指每秒钟完成的事务数,事务是事先在脚本中定义的统计单元;表1.术语表2 测试设计2.1 测试指标【编写提示:根据性能需求,列出本次性能测试指标。
系统测试报告范文
项目名称:XX信息管理系统系统测试报告
测试日期:20xx年xx月xx日
一、测试目的
本次系统测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全面的测试,检验XX信息管理系统
是否可以稳定可靠地按照要求运行,从而保证软件的质量。
二、测试方法
1.功能测试:根据XX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功能测试,验
证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是否完善。
2.性能测试:根据XX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器要求,进行系统负载及
响应时间的测试,验证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3.安全性测试:测试系统是否具有较强的安全性,防止非法用户登录
系统,从而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4.用例测试:根据系统需求文档,按照系统的使用场景,编写用例,
验证系统能否满足各种用例的要求。
三、测试环境
本次测试环境主要由操作系统、服务器、测试工具及开发环境等组成:操作系统:Windows7;服务器:Tomcat7;测试工具:AutoTest;开发环境:Eclipse。
四、测试结果
1.系统功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各个功能模块均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系统功能完善,无明显缺陷。
2.系统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系统负载及响应时间符合要求。
测试问题报告报告人:XXX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测试对象:XXX系统测试版本:XXXX一、问题描述1. 在XXXX模块中,XXX功能出现了异常。
XXX操作后,页面没有任何反应,无法完成对应的操作。
2. 在XXXX模块中,XXX功能出现了错误。
当用户执行XXX 操作时,系统弹出错误提示:XXX。
3. 在XXXX模块中,XXX功能出现了缺陷。
XXX操作后,页面显示的内容与预期结果不一致。
二、问题影响度分析这些问题的影响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用户体验度受到影响,需要反复操作才能完成相应的功能,降低了系统的易用性。
2. 故障频率较高,会导致系统的可靠性下降,系统稳定性不足。
3. 用户操作出错率较高,可能导致有价值的数据丢失,降低了系统的数据可靠性。
三、问题原因分析1. 对于第一个问题,猜测可能是由于系统被占用导致的。
所以我们需要进行性能测试,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怀疑是由于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不合理所导致。
因此我们建议对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并在开发过程中加强代码的检测和测试。
3. 对于第三个问题,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需求分析上的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在下一阶段需求分析上更加注重用户的需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减少缺陷的出现。
四、解决方案1.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以确保系统运行平稳,提高稳定性。
2.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建议对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开发,并在开发过程中加强代码的测试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3. 对于第三个问题,我们建议在下一个阶段需求分析上更加注重用户的需求,与用户进行充分沟通,确保产品的质量,减少缺陷的出现。
五、问题修复计划1.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将在XXXX年XX月XX日之前完成性能优化,并进行模块测试,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将在XXXX年XX月XX日之前完成系统的重新设计和开发,并在开发过程中加强代码的检测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XXXX系统测试报告模板XX有限公司XXXX年XX月XX系统测试报告目录1 概述 (1)1.1编写目的 (1)1.2术语 (1)1.3参考资料 (2)2 测试说明 (2)2.1测试时间 (2)2.2测试环境要求 (2)2.3测试人员 (3)2.4测试工具 (3)2.5测试方法 (3)3 测试准则 (4)3.1功能测试准则 (4)3.2数据测试准则 (5)3.3用户界面测试准则 (6)3.4安全性测试准则 (6)3.5性能测试准则 (7)4 测试执行情况 (8)5 测试分析 (10)6 测试结论与建议 (11)1概述本报告是系统测试的总结,该测试活动依据测试计划、测试用例为本文档的参考文档,测试重点是XXXX系统的课程资料,XXXX等模块,测试对象请参考文档测试用例。
1.1编写目的编写本文档的目的在于说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为纠正软件缺陷提供依据,对软件质量做出评价,使对系统运行建立信心, 预期的读者有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以及项目经理等。
依据系统测试等情况,对XXXX系统功能进行总结分析。
1.2术语●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其目的是通过与系统的需求相比较,发现所开发的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
●功能测试:基于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在不知道系统或组件的内部结构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孤立页面:没有链接指向该页面,只有知道正确的URL地址才能访问。
●响应时间:系统提交一个请求到做出响应之间的间隔时间。
●思考时间:系统在收到响应后到提交下一个请求之间的间隔时间。
1.3参考资料2 测试说明2.1测试时间测试总体时间段:2.2测试环境要求环境配置:2.3测试人员2.4测试工具2.5测试方法第一条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等价类测试、边界值分析、基于因果图的测试、基于猜错的测试、基于场景的测试、基于随机的测试。
XXX系统项目性能测试报告XXXX有限责任公司日期:年月日修订控制页目录1. 测试目的 (1)2. 测试地点 (1)3. 测试环境 (1)3.1. 服务器、客户端环境 (1)3.2. 测试工具 (2)4. 测试规模及限制 (2)5. 测试过程说明 (2)5.1. 测试模型 (2)5.2. 测试案例 (3)5.3. 测试场景 (3)测试场景与虚拟并发用户分配表 (3)6. 测试结果 (4)6.1. 平均响应时间 (4)6.2. 差错率统计 (5)6.3. 主机系统资源消耗 (5)7. 性能测试总结 (5)8. 大数据量业务测试数据 (6)8.1. 测试参数 (6)8.2. 测试结果 (6)1.测试目的本报告是针对XXX系统的功能完整性、高可靠性的集群、系统容量等多方面而进行的。
其目的主要是验证系统架构设计决策的正确性,检验架构设计是否有能力承受高并发登录系统进行交易和大数据量的批量处理业务,根据用户提出的业务需求组织利用典型业务来验证XXX系统是否能够适应,发现现有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性能方面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尽可能降低后续工作风险,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主要测试目标如下:(1)获得XXX系统的性能表现,为系统上线提供依据。
(2)考查XXX系统的并发性和效率情况,为代码优化提供指导。
(3)获得系统性能较优的参数配置,为XXX系统调优提供依据。
(4)获得XXX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主机资源消耗情况,为硬件配置提供依据。
2.测试地点XXX3.测试环境3.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本次测试的服务器环境为XXX系统的生产主机,客户环境为1台P4 1.6G 的便携式笔记本。
本次测试使用的设备清单如下:3.2.测试工具测试工具特点介绍:LoadRunner是用于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压力测试工具。
它通过模拟大量用户来对整个企业的基础设施进行测试,以发现问题。
LoadRunner 使用虚拟用户来最小化测试的硬件和人员需求。
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一、引言XX系统是一款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软件系统,旨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效能。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本次测试旨在对XX系统进行性能测试,以评估其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并找出系统在高负荷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瓶颈。
二、测试环境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24- CPU:Intel Core i7-7700 3.6GHz-内存:16GB- 网络:1Gbps Ethernet-数据库:MySQL5.7- 浏览器:Google Chrome三、测试目标1.测试系统在正常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2.测试系统在高负荷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和系统稳定性。
3.发现系统在高负荷下的瓶颈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测试内容和方法2.峰值测试:逐步增加负载,模拟高负荷情况下的用户并发访问,记录系统响应时间的变化。
五、测试结果1.基准测试结果:在100个同时用户进行常规操作的情况下,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500ms,吞吐量为50个请求/秒。
2.峰值测试结果:随着并发用户数量的增加,系统的响应时间逐渐增加。
在1000个同时用户的情况下,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达到2秒,并发请求的吞吐量为100个请求/秒。
3.稳定性测试结果:在高负荷下进行持续操作,系统的稳定性表现良好。
在连续30分钟的测试中,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在2.5秒左右,并发请求的吞吐量一直保持在100个请求/秒。
六、分析与建议1.分析: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正常负载下系统的性能表现良好,响应时间和吞吐量都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然而,在高负荷下系统的响应时间有所延迟,吞吐量也有一定的下降。
2.建议:-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包括数据库的优化、代码的优化和服务器的升级,以提高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针对系统的瓶颈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修复,以提高系统在高负荷下的表现和稳定性。
-对系统进行定期的性能测试,以监测系统的性能变化和发现潜在问题,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性能测试报告模板项目名称:XXX测试时间: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测试人员:XXX测试结果:一、测试环境概况1.测试目的:本次性能测试主要针对XXX系统进行测试,测试主要在XXX环境下进行。
2.测试环境:操作系统:XXX服务器规格:XXX数据库:XXX软件版本:XXX硬件配置:XXX网络带宽:XXX3.测试工具:压力测试工具:XXX性能监控工具:XXX4.测试场景: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设计合理的测试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户登录测试2)用户访问首页测试3)用户查询数据测试4)用户上传数据测试5)用户下载数据测试6)用户同时在线测试二、测试结果1.响应时间:压力测试过程中,XXX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XXX毫秒,最大响应时间为XXX毫秒。
在高峰期,响应时间可能会较长,但不会影响正常使用。
2.吞吐量:在测试过程中,XXX系统的吞吐量为XXX个/秒。
在高峰期,吞吐量有所下降,但仍可满足日常业务需求。
3.并发用户数:在测试过程中,XXX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为XXX个。
在高峰期,系统会自动进行调整,保证并发用户数不会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4.系统资源消耗:在测试过程中,XXX系统的CPU使用率平均为XXX%,内存使用率平均为XXX%。
系统资源消耗较低,可满足日常业务需求。
5.错误率:在测试过程中,XXX系统的错误率非常低,仅有XXX%的请求产生了错误。
这些错误主要是由于网络不稳定或数据异常等原因引起的,不会对系统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三、测试结论1.测试结果显示,XXX系统在高并发、大数据量和复杂查询等方面均能够稳定运行,并能够满足日常业务需求。
2.建议系统管理员针对系统资源消耗情况进行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3.建议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四、测试总结本次性能测试旨在检测XXX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针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X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1 项目背景
为了了解XXXX系统的性能,特此对该网站进行了压力测试2 编写目的
描述该网站在大数据量的环境下,系统的执行效率和稳定性3 参考文档
4 参与测试人员
5 测试说明
5.1 测试对象
XXXX系统
5.2 测试环境结构图
5.3 软硬件环境
XXXXX
6 测试流程
1、搭建模拟用户真实运行环境
2、安装HP-LoadRunner11.00(以下简称LR)
3、使用LR中VuGen录制并调试测试脚本
4、对录制的脚本进行参数化
5、使用LR中Controller创建场景并执行
6、使用LR中Analysis组件分析测试结果
7、整理并分析测试结果,写测试总结报告
7 测试方法
使用HP公司的性能测试软件LoadRunner11.00,对本系统业务进行脚本录制,测试回放,逐步加压和跟踪记录。
测试过程中,由LoadRunner的管理平台调用各前台测试,发起
各种组合业务请求,并跟踪记录服务器端的运行情况和返回给客户端的运行结果。
录制登陆业务模块,并模拟30、50、80、100 个虚拟用户并发登陆、添加和提交操作,进行多次连续测试,完成测试目标。
测试评估及数据统计
此次测试通过同一台客户机模拟多个并发用户在因特网环境进行,未考虑因特网的稳定
性的问题。
此次测试用户操作流程相对简单,只录制了三个事务,即:用户登录、添加和信息提交,从测试的数据来分析,各项性能指标基本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但在测试过程中也发
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予以重视。
1 、模拟80 个用户并发操作时,出现1 个未通过的事务,具体原因需结合程序、网络和服务器综合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非无可挑剔。
2 、用户登陆事务的平均响应时间与其他两个事务相比等待的时间要长,且波动也较大,
在网速变慢、用户数增加的外部条件下,有可能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
建议优化系统登录页面程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3、点击基本情况页面时,偶有长时间等待的现象,具体原因存疑。
4、首次测试时登录界面无验证码、部分页面对常用浏览器不兼容,尽管新版本解决了上述问题,但系统的整体兼容性、安全性有待全面核实。
5、服务器无专人管理、监控,测试过程中有病毒感染的现象,尽管通过重装系统、杀毒等办法予以解决,但服务器的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由于不能邀请技术开发人员亲临测试现场,对测试过程中一些情况不能从程序角度去进
行详细分析,故一些相关性能数据有缺失,对系统的性能不能作更深层次的分析。
9数据统计
9.1总体统计表
9.2 HP LoadRunner Analysis图表分析9.2.1 Number of Vusers事务总数)
正在逗肯的VllVHF数理寸古金兌甦
&we.JaqEnN
00:00&? 00 10 DO 15 30
已用场最时网mm:33
卜个并发用户
正在运狞的Vii^er & -每秒事务总豔
Gfi fc 42UBC47C0F 4SC sc- 4 2CSB 4 2 5 4^ A-J-4^33^323223 111 11
i3:cn
已用场SBtfW mm:3333J3 22Z22S 11 4r11Q OD O
J
LIL
BI
44"
石fa r- - I. l l-FL.BI
-l lL KLk-
r M T r liu.LJ.Iii.1 - r w L r* L - rB^L -i t - —Kk L
■
■
二
L "
正在运荷的贾数-母补事务轨驻
」
^
q
已用场B mm ss
八十个并发用户
正在逗轩的Vll^r数-每秒事第皑布
gjasn>b
」
qEr±
w-^m
落
5 c
F
7 7
fi■
1 n*
ST
I
-- r;
:: J, J
"" I
—
-
"
I
—
J
- T
I
—
■
-
——
::
:
寸
—
J " T
—
J
------
--
«
■
1 '
=
—
J
■
J1
JJ
«—
In 1 J
-
1 i - - 1J
■
- --1J -
1-
N
o
£ Q
Fu
ul
£
Q
•
os
o
U
* ©
E G
塔
J
D IO
□
!
r
o & 9
&
Mu 7 7 G
6 5
D
d-
4 3
3
2
_2 1 1
A
一百个并发用户
9・2・2 Running Vusers用户运行
表)
!
-
C& 勺曲杞侖«w Q血«iao idio IT<i 12® - " :-'K liflC u«i iTk wta i9in Srifl HIE TZIJD 0QC
卜个并发用户
鉅If Vuser
鏈U Vuxr
已足场旨严刊八十个并发用户
廷U Vuaer
923每秒点击次数
◎
虧
相
£
荒
卜个并发用户
X
知
荒
込
相
呼
.
八十个并发用户
毎为丄在女敦
9.2.4吞吐量
•如畑
2X)4£:
旳0妙
拆:)OC
2H JCC -
二转、电' :
处血:
JI:潮:
和:曲
1X D«
13C JO2
」加眦T
焰血,
1=»QOC
悴;JQC “
iWOffi;
1M 4«
111 QW'
UCOCC"
® :KU
au»e ?nxt
EJ3CC
4JX1:-;
MM即3J3C
13JGC^
C4r^
oxn
>3C J P X O&ZM 洱笛HCM rm !;:u ui»tiflC It K V JO IMF £CB iflOO 即顶EftO
已.13岗旨厂r «WJi
卜个并发用户
婷:媲:
■412
50C : m
o«;®
QOC-
J L K
炖:_r:
::1 3&2
3CC- 加诃
00* 抄備
扫:3E :
iwioc:
S1-2 1® -
洒临!
»JW ZS:
JO:
2K JCC-
企:30Q ' :
«5« : SC
JOC- 热
血: Rang
沏30C
muni 悝]
0C - 啊屈\
W a® - 恢
临
Hwao;
E :■:=:
1X 10C -
rsJGt!
«UHC 50 KC - 4QJ0d 卫闆刁zsjeci nwc;
T1 -
oxn dico moo 炯曲MD ostfi m加c?«8皿CB^恰m ii A 住on T-roff utn i»w n鬥漳ira I$:M却加r M tt< 窈洒
已罔坊盲严師他L亦
Tvpn.si 八十个并发用户
9.2.5平均事务响应时间
:A coco 勺"D■加0 ■却 ortte oft Cd 轉如IG-K im iza; -zU u«i I^QQ ISIB VOO a toQ USAC ZJW 2»=OD竹Ki
已罔场盲产ff
卜个并发用户
爭均務冬利虫幷问
CH
□E . h _____________ … ____ —
旷孔 Q2«J •山0 «■« 嗟;R
八十个并发用户 爭均車搭稍竺厅甸
常■> MO 4W i 做 "苗 a KS -?CQ -7® 叔 1HKR 蔔切 $1 越 蛙规 £!l4tl
QSiSSr f ^.u
926事务摘要
冋画
卜个并发用户
八十个并发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