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38
初中生物生物体的组成复习课教案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1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掌握细胞的基本功能,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
1.2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作用和组成。
细胞质的流动和对物质交换的影响。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和叶绿体。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复习细胞的基本结构,观察细胞模型。
讨论细胞的功能及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小组活动:学生制作细胞结构的功能海报。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海报展示:小组制作的海报,评估学生对细胞结构功能的掌握。
第二章:组织与器官2.1 教学目标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分类。
掌握器官的形成和功能。
2.2 教学内容主要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器官的概念和组成:以心脏、肺、肝脏为例。
2.3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组织的切片,识别其特征。
讨论器官的形成和功能,以心脏为例。
制作器官模型,加深对器官结构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切片识别:学生识别不同组织的切片。
器官模型:评估学生制作的器官模型的准确性。
第三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体结构层次的概念。
掌握从细胞到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2 教学内容细胞到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实例解析:人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3.3 教学活动构建结构层次的概念图,引导学生复习。
小组讨论:分析人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案例研究:学生选择一个生物体,分析其结构层次。
3.4 教学评估概念图:评估学生对结构层次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
第四章:遗传与变异4.1 教学目标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
掌握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遗传的概念和方式:细胞遗传、性染色体遗传。
变异的类型和原因: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4.3 教学活动讨论遗传和变异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其概念。
实验活动:进行简单的遗传实验,如孟德尔豌豆实验。
第2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复习目标1.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说明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4.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5.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复习重难点1.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2.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异同点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甲图表示的是植物细胞结构。
乙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结构。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⑴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相同点:都具有细胞膜(控制细胞物质进出)、细胞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⑵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不同点:植物具有细胞壁(支持、保护作用)、液泡(含有细胞液,其成分有水、无机盐、有机酸、糖分、色素等)、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知识点2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及动植物组织的类型1.细胞分裂⑴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不断分裂和体积增大。
⑵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①染色体复制加倍;②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③细胞质分成两份;④形成两个新细胞。
⑶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数目的增多。
注意: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染色体的复制加倍。
2.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
知识点3 多细胞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
2.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肌肉组织(运动)、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1.教材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内容。
在教材的结构上,首先从宏观上认识生物体由哪些器官构成的,然后分析构成生物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分裂与生长,以及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再通过细胞的分化,进一步引出组织、器官、系统等相关知识。
这种生物体的层次结构是它们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今后学习生物学知识至关重要。
这节课就是把前面单一独立的知识进行整合,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体。
2.学情分析我授课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科学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乐于在生活中探索各种现象,并积累了一些成熟或不成熟的经验,他们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知道绿色开花植物体和人体的初步构成,但有些学生不会区分组织、器官,且对知识的把我缺乏整体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循序渐进,通过多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从而促进学生的理性升华。
3.教学设计意图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设计和展开教学活动的。
以风景照引课并设问,让学生对生物体有宏观而又整体的认识,再由宏观到微观,从细胞入手,通过一段“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视频让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有感性的认识,再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结构,再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应用于实践中。
然后通过对比,得出动物体与植物体内部结构层次的异同点,使学生对本章的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使学生初步树立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能识别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知道细胞、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3.能说明细胞通过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和系统。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概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使用显微镜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
2、通过解题目培养解题的能力和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培养解题技能和技巧。
教学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去实验室练习使用显微镜,下面我让一位同学来介绍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1号)生:一人操作,其他同学观看并听讲。
师:鼓励并表扬。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使用显微镜来观察根尖的结构。
应该是属于那种玻片?生:切片。
师生共同复习玻片标本的三种类型。
(36号)生:一人操作,其他同学观察。
师:站在旁边讲解并纠正或点评。
新课学习:师:有关显微镜的题目在每年的会考中占5—8分,举足轻重。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常见的考题。
师:展示题目。
2013年考题——请将显微镜各结构与其作用进行合理配伍。
①目镜和物镜[ ] A.转换物镜②粗准焦螺旋[ ] B.反射光线③转换器[ ] C.放大作用④反光镜[ ] D.快速升降镜筒生:解答。
师:归纳。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分析:播放显微镜构造及各结构的作用。
(板书)师:展示题目。
2013年考题——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显微镜的哪一位置?()A.目镜B.镜筒C.物镜D.反光镜2012年考题——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要转换物镜,需要调节( )A.光圈 B.转换器 C.反光镜 D.目镜生:解答。
(提问)师:归纳。
考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分析:播放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板书)展示题目:2010年考题——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放大倍数最小的镜头组合是(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5×,物镜40×C.目镜10×,物镜10× D.目镜10×,物镜40×2009中考考题——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镜头组合是()A. 目镜 5 ×,物镜 10 ×B. 目镜 5 ×,物镜 40 ×C. 目镜 15 ×,物镜 10 ×D. 目镜 15 ×,物镜 40 ×拓展题:(2013•济宁)图为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大,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甲和丁B.乙和丁C.甲和丙D.乙和丙生:解答。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第一章:生物体的基本组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2. 让学生理解各种组成单位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2. 细胞的功能和特点。
3. 组织的分类和功能。
4. 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5. 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功能。
2. 利用实物、图片等展示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和结构。
3.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理解各种组成单位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体结构知识。
2. 讲解细胞的功能和特点,展示细胞的结构图。
3. 讲解组织的分类和功能,展示各种组织的图片。
4. 讲解器官的组成和功能,展示器官的实物或图片。
5. 讲解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展示系统的实物或图片。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绘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图,标注各个层次的名称和功能。
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器官和系统,说明它们的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让学生理解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细胞膜的功能和特点。
3. 细胞质的作用和组成。
4.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2. 利用实物、图片等展示细胞的结构。
3.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理解细胞各结构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细胞知识。
2. 讲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特点,展示细胞膜的图片。
3. 讲解细胞质的含义和组成,展示细胞质的实物或图片。
4. 讲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展示细胞核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