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中国古代音乐史精品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1.01 MB
- 文档页数:45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
第一章远古及先秦时期的音乐
第一章远古及先秦时期音乐
第一节远古音乐
第二节夏商时期音乐
第三节西周时期音乐
第四节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第三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第四章宋元时期的音乐
第五章明清时期的音乐
第一章远古及先秦时期的音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远古及先秦时期的音乐历史及文化背景。
2、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古代音乐现象的分析能力,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智力。
3、通过欣赏当时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西周音乐制度对后世封建时期音乐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周音乐的特点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思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分析讨论法赏析法
〔授课时数〕12 课时
〔教学过程〕。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i[A]第一讲授课内容:上编中国古代音乐(远古——公元1840年)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55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音乐的起源和先秦乐律学教学目的:学习本节应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掌握先秦乐律学的成就;对中国古代十二律应熟悉。
重点、难点:三份损益法、十二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教学过程:1音乐的起源首先是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音乐的表现内容。
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声,这是原始音乐发端的最初萌芽。
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延伸;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乐器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原始艺术的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2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①异性求爱说②语言扬抑说③摹仿自然说④信号说⑤巫术起源说2先秦乐律学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但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
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公元前六世纪时,周景王(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2年在位)向伶洲鸠问乐的故事,可以向我们揭示中国音阶发展的历史线索。
3 三分损益法是齐桓公时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员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
“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是“增”(即再加三分之一),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律管加上其自身的三分之一长,便又产生出一个新的律管来。
这样延续的一损一益,便产生出十二律。
“三分损益法”每制出新的律管与原律管的音高都是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又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的关系,但需要再按音高次序调整排列,才能得出十二律,所以它又叫“五度相生律”,亦有称之为“五度相生法”。
中国音乐史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
2. 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人物、作品和音乐制度。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中国音乐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 中国古代音乐制度的理解。
2.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变革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提出问题:“你们对中国音乐历史了解多少?”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和观点。
二、中国古代音乐(15分钟)1. 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包括远古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等。
2. 讲解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人物、作品和音乐制度,如《诗经》、楚辞、汉乐府、唐宋词等。
3.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如《梅花三弄》、《广陵散》等。
三、中国近现代音乐(15分钟)1. 介绍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包括鸦片战争后的音乐变革、学堂乐歌的兴起、民国时期的音乐发展等。
2. 讲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重要人物和作品,如沈心工、李叔同、赵元任等。
3.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代表作品,如《茉莉花》、《两只蝴蝶》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中国音乐历史的演变及其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
2. 展望未来中国音乐的发展前景。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音乐会,加深对中国音乐历史的了解。
2. 邀请音乐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对中国音乐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以及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变革及其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欣赏中国音乐的代表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对中国音乐历史的思考和兴趣。
初中关于历史的音乐教案
主题:历史中的音乐
年级:初中
目标: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和音乐,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对音乐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历史和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活动一:了解古代的音乐
1.介绍古代音乐的概念和传统
2.播放古代音乐的录音或视频
3.讨论古代音乐的特点和影响
活动二:探究近代音乐和历史事件的关系
1.介绍近代历史事件和音乐的联系
2.播放近代重要历史事件的音乐作品
3.讨论音乐如何反映历史事件和情绪
活动三:制作音乐作品
1.让学生根据历史事件创作音乐作品
2.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
3.讨论音乐作品如何体现历史事件和思想
活动四:反思历史和音乐的关系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体验,总结历史和音乐的关系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历史和音乐的见解
3.体会历史和音乐对人们思想和情感的影响
评价: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事件和音乐的联系,提高对历史和音乐的兴趣和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2课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音乐(三)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远古人类也是有感情的,如孙家寨舞蹈纹陶盆的群舞,人们互相拉着手跳舞,这就是表达感情的方式。
远古人类在获得猎物以后,常常聚集在一起以歌舞庆贺,也就是娱乐,从现在世界上比较原始的民族中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
原始人类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创造了原始情歌。
在表达劳动感受过程中,原始人类还创作了描绘劳动生活的歌曲。
《吴越春秋》记载了一首大概是黄帝时期产生的《弹歌》,整首歌只有“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音‘肉’,意亦同)”八个字,但所含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几乎可以说是一首小型的、完整的叙事性歌曲。
它描绘了一种原始狩猎生活的场景:在原始丛林中,身着兽皮和树叶的先民们,砍断了丛林里的竹子,将它做成弓,附上泥丸,带着这种狩猎工具,穿梭于丛林之中,争相追射奔走的猎物。
可见,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往往与人类表达思想感情有着密切关系。
《礼记·乐记》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而生也。
”音乐的产生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的缘故,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起来时,人们就会用声音来表达,这种声音有高低之分,存在着很多的变化,但又合乎一定的音频规律,于是,慢慢地被演化为音乐。
所以说,音乐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四)与人类劳动生活直接联系在远古社会中,人类劳动的产生以学会制造生产工具为标志。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主要是以集体劳动为主,这对于锻炼原始人类的音乐节奏感有特殊的意义。
《吕氏春秋·审应览·淫辞篇》记载:“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謣,后亦应之。
此其于举大木者善矣。
”意思是:现在抬举大木头的人,前面的人呼叫“舆”,后面的人就应和他,这对于举起巨大的木头很有利。
可见,在抬木头过程中,以呼声节奏为主的音乐对劳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刘安在其著作《淮南子·道应训》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意思是:举大木的人,前边的人高呼“邪许”,后面的人相呼应。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学大纲《中国古代音乐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为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音乐教育专业高中起点本科班”、“音乐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班”专业课,亦可用于“音乐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在于对中国远古时期至封建社会末期音乐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作有选择的概括阐述;对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音乐品种、作家、作品和成就,作较系统的分析介绍。
增长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认识。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一)教学原则1.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分析、解释和评价中国古代音乐历史中的现象、问题、特点和成就。
2.吸纳本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成果于教材之中,对不能成为“定论”的某些意见,视需要作有选择的客观介绍。
(二)教学方式与考核1.本课程以网上电子课件教学讲授为主;2.配合以文字教材的阅读(现代远程音乐教育从书:《中国古代音乐史讲义》);3.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定时回答学员们提出的学习问题;4.本课程平均每周由各地认证课室安排1学时的面授辅导,每学期考试前集中安排2学时的面授辅导;5.考试方式为笔试;6.本课程为1学期,共17周,4学分。
讲授15周,复习2周。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第1周第一讲远古、夏、商音乐一、中国古籍记载的远古音乐二、远古音乐的内容形式与艺术特点三、远古和夏、商时期的乐器四、乐器的音乐特性与音阶的确立、发展第2周第二讲西周、春秋、战国音乐(一)一、周代宫廷礼乐和音乐教育二、社会音乐生活与表演艺术的发展三、《诗经》与《楚辞》的音乐第3周第三讲西周、春秋、战国音乐(二)四、乐器的发展与八音分类五、乐律科学成就第4周第四讲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一)一、秦汉乐府及其沿革二、鼓吹乐的兴起与应用三、相和歌曲、大曲、清商乐第5周第五讲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二)四、乐器、乐律、记谱法五、百戏和民间歌舞六、琴的定型、琴谱的出现、古琴艺术的发展第6周第六讲隋、唐、五代音乐(一)一、山歌、曲子、声诗二、隋唐燕乐和雅乐三、宫廷音乐机构第7周第七讲隋、唐、五代音乐(二)四、变文和散乐五、乐器、乐律、记谱法六、琴家与琴曲第8周第八讲两宋音乐(一)一、两宋市民的游艺生活二、新兴的艺术歌曲三、说唱音乐的发展四、散乐和歌舞音乐的演变五、乐器与器乐第9周期中复习第10周第九讲两宋音乐(二)六、宋代杂剧七、词乐与文人词乐创作第11周第十讲辽、西夏、金、元音乐(一)一、辽国音乐二、西夏音乐三、金国音乐四、元朝音乐(上)第12周第十一讲辽、西夏、金、元音乐(二)四、元朝音乐(中)第13周第十二讲辽、西夏、金、元音乐(三)五、元朝音乐(下)第14周第十三讲明、清音乐(一)一、民间、小曲二、说唱音乐第15周第十四讲明、清音乐(二)四、戏曲音乐五、弋阳腔之流变与梆子腔之盛行六、皮黄腔与京剧的形成第16周第十五讲明、清音乐(三)七、乐器的改良和引进八、民间器乐的兴盛九、乐律科学的辉煌成就第17周期末复习。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代表性音乐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难点:古代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鉴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古代音乐作品录音、相关历史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古代音乐发展历程,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交流对古代音乐的认识。
二、古代音乐概述1. 教师讲解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如乐器种类、音乐风格、表现形式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古代音乐的特点。
三、代表性音乐作品鉴赏1. 教师播放古代音乐作品录音,如《高山流水》、《阳关三叠》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音乐风格及表现手法。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古代音乐的喜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古代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古代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二、古代音乐与社会文化1. 教师讲解古代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如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等。
2. 学生讨论古代音乐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作用。
三、古代音乐乐器介绍1. 教师介绍古代音乐乐器,如古琴、琵琶、笛子等。
2. 学生分组进行乐器演奏,感受古代音乐的魅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古代音乐的热爱。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古代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测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古代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高中中国古代音乐鉴赏教案高中中国古代音乐鉴赏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中国古代音乐鉴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中国古代音乐鉴赏教案1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幼儿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记忆力及音乐的表现力。
3、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唱歌,鼓励幼儿为第二段填编新词。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一、导入:1、律动:根据优美音乐,跟师做春夏秋冬四季的`有关动作。
2、发声练习:(1)师生问好。
引起兴趣:小朋友闭上眼睛,数3下睁开,教师吹白色碎纸屑,问:“是谁从天空飞下来?”“小雪花是怎样飞下来的?”(沙沙沙,轻轻飘下来。
)二、展开(一)看图片学第一段:1、看图片第一段语言节奏朗诵:“每年的冬天,小雪花都要来到小朋友中间,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2、理解分析歌词:(1)咱们一起问问“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小雪花会怎样回答?”(2)“小雪花怎样来的?”(3)“小雪花要来告诉我们什么?”(冬天来到了)3、语言节奏朗诵:(1)师问第一句,幼儿朗诵后三句。
(2)集体完整朗诵。
4、学唱歌曲:“今年小雪花还是唱着歌飘来的呢,你听”!(1)看图片欣赏范唱。
“你听到什么?”“第一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高?”(上行音)“第二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低?”(下行音)(2)完整演唱两遍。
(二)填编第二段:1、填编歌词:“冬天过去了,春天来到了,你听,猜猜是谁‘滴滴滴滴答’?”“小雨滴会说些什么?”“小雪花飘下来,那小雨滴呢?”(落下来)“小雨滴想告诉我们什么?”(春天来到了)2、朗诵歌词:(1)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填编不一样的后半句。
(2)语言节奏朗诵。
3、唱第二段:小雨的也想唱着歌来玩行不行?(1)学着第一段试着唱一唱。
《中国古代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中国古代音乐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古代音乐概述1. 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分期2. 中国古代音乐的分类及特点第二章:先秦音乐1. 先秦时期的音乐文化2. 先秦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形式:诗经、楚辞等第三章:秦汉音乐1. 秦汉时期的音乐发展2. 汉赋、琴曲等代表性音乐形式第四章:魏晋南北朝音乐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2. 代表性音乐形式:琴歌、相和歌等第五章:唐代音乐1. 唐代音乐的繁荣2. 代表性音乐形式:燕乐、曲子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和代表性音乐形式。
2. 欣赏法:播放古代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古代音乐演奏或合唱,亲身体验古代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音乐欣赏:评估学生在欣赏古代音乐时的感受和理解。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古代音乐演奏或合唱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音乐教程》2. 音响设备:CD、音响等3. 网络资源:相关古代音乐的音频、视频资料4. 乐器:古筝、琵琶、笛子等古代乐器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古代音乐,引起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古代音乐形式,介绍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3. 欣赏:播放代表性古代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古代音乐演奏或合唱,亲身体验古代音乐的魅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掌握代表性音乐形式。
难点:理解古代音乐的特点和审美观念,能够欣赏和分析古代音乐。
课程名称:音乐学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XX周XX节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音乐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音乐家和音乐作品。
2. 培养学生对音乐历史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自豪感,拓宽国际视野。
教学内容:一、中国古代音乐史1. 先秦音乐:介绍古代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
2. 秦汉音乐:以相和歌、清商乐为例,讲述汉代音乐的发展。
3. 魏晋南北朝音乐:介绍佛教音乐、道教音乐、民间音乐等。
4. 唐宋音乐:以唐诗、宋词为例,讲述音乐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5. 元明清音乐:介绍戏曲音乐、民间音乐、宫廷音乐等。
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 近现代音乐先驱:介绍萧友梅、冼星海、聂耳等音乐家。
2. 近现代音乐创作:以《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作品为例,讲述音乐创作的发展。
3. 近现代音乐教育:介绍国立音乐院、中央音乐学院等音乐教育机构。
4. 近现代音乐交流:介绍中国音乐家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的表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
2.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史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中国古代音乐史1. 逐个介绍各个时期的重要音乐和音乐家。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音乐史的发展脉络。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理解。
三、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 介绍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2. 通过音乐作品欣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撰写一篇关于中国音乐史的短文。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撰写短文的质量。
3. 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中外音乐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中外音乐史》2. 多媒体课件3. 音乐作品音频、视频资料备注: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讲初中历史的音乐教案
主题:初中历史的音乐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音乐文化发展。
2. 能够欣赏并理解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音乐作品。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历史意识。
教学内容:
1. 古代中国历史的音乐发展概述。
2. 欣赏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音乐作品。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古代中国历史时期的音乐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猜测这段音乐所代表的历史时期。
2. 授课(15分钟):讲解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音乐文化发展,包括不同时期的音乐特点、代表作品等。
3. 欣赏(20分钟):播放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其中的历史意义和音乐特点。
4. 总结(10分钟):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总结所学内容,并分析古代中国历史中音乐的作用。
教学资源:
1. 古代中国历史时期的音乐片段录音或视频。
2. 相关音乐作品的欣赏资料。
评价方法:
1. 学生对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音乐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2. 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音乐作品。
3. 学生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古代中国历史中音乐的作用和特点。
扩展活动:
1. 让学生自己选择一段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音乐作品,并进行分析和演奏。
2.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音乐发展的研究报告,并展示给全班。
师生互动:
1. 让学生自由讨论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音乐文化发展,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2. 老师及时给予学生现场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授课内容\教学目的\知识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音响图像资料\思考题\参考文献第一周授课内容: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述一、音乐史和音乐史学二、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与目的三、中国音乐史学的学科特点四、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方法五、谈谈如何学习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教学目的:使同学们在开始学习具体的中国音乐史内容之前,对该学科的学科性质、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发展状况有所了解。
为今后的中国音乐史的学习和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本章知识点:(略)教学过程:一、乐史和音乐史学1、什么是音乐史(1)音乐史是人类从事音乐活动的历史,从理论上说他包括人类创造音乐的一切物化形态的历史。
(2)如何看待音乐是研究音乐史的基本出发点,不同的音乐历史观将产生不同的音乐史学理论。
2、音乐史和音乐史学人类从事音乐活动的历史是一部客观的音乐史,而音乐家写的音乐史著作则是一部主观的音乐史。
前者是音乐史,后者是音乐史学,后者是前者在音乐史家头脑中的反映。
3、音乐史学的研究目的一是把历史上的优秀作品搜集整理起来,介绍给每一代人。
二是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研究,总结音乐艺术的规律,给今天的创作以资借鉴。
三是把历史上优秀音乐文化的各个方面(音乐的表观手法、音乐的体裁、乐器的形制、音乐创作思想、社会的音乐制度、音乐教育体制与其思想等,介绍给今天的人,使之发扬光大。
4、音乐史学的学科性质所以说,音乐史学是一门包括音乐艺术和音乐文化同时又涉与音乐历史方面的学术研究,它是一门人文科学性质很强的艺术史学学科。
二、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与目的研究范围: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音乐,其时间上限要追溯到中国音乐的起源,下限时至中国古代史的结束,即清王朝的灭亡。
研究对象:具体地说,这门学科主要的研究对象有这样几方面:乐器与其音乐的产生和演变乐;律学的形成与其发展;作品与其演变的分析与研究;乐谱的解读与研究;器乐、戏曲,说唱、歌舞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少数民族的音乐与其研究;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音乐史的发展规律的分析与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