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9
v1.0 可编写可改正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查验方法JGJ53-921、质量要求: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应切合表①的要求表①级配状况连续粒级单粒级公称累计筛余按重量计(%)粒级筛孔尺寸(圆孔筛)(mm)mm)5-1095-1080-100-150——————————005-1695-1090-1030-600-10000————————5-2095-1090-1040-700-10000————————5-2595-1090-10——30-70——0-50————0095-1090-1070-90——15-45——0-50——005-40——95-1075-90——30-65————0-5010-20——95-1085-10——0-150——————0095-10 85-10 0-10 0 —— 0 —— 0 —— —— ——20-40 —— —— 95-10 —— 80-10 —— —— 0-100 0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切合表②的规定表②1v1.0 可编写可改正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小于C30针、片状颗粒含量按重量计(%)≤15≤25等于及小于C10级的混凝土,其针、片状颗粒含量可放宽到40%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应切合表③的规定表③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 小于C30含泥量按重量计(%)≤≤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余特别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不该大于%。
等于及小于C10级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其含泥量可放宽到%。
碎石或卵石中的泥块含量应切合表④的规定表④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 小于C30泥块含量按重量计(%)≤≤有抗冻、抗渗和其余特别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应不大于%,对等于或小于C10级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其泥块含量可放宽到%2、查收购货单位应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查收。
用大型工具运输的,以400m3或600t为一查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的,以200m3或300t为一查收批。
石子压碎值试验步骤石子压碎值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石子抗压强度的常用试验方法。
该试验可以确定石子在受到压力时的抗压能力,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石子压碎值试验的步骤。
一、试验前准备在进行石子压碎值试验之前,需要准备一些试验设备和材料。
首先,需要准备一台电子天平,用于称量石子和试验样品。
其次,需要准备一个压力机,用于施加压力。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试验样品,通常是将石子按照一定规格进行筛选后得到的标准试验样品。
二、试验样品制备将筛选后的石子样品称重,并记录下质量。
然后,将样品放入压力机的试验模具中,并调整好试验模具的高度和压力机的压力。
确保试验样品在施加压力时不会发生侧向位移。
三、试验过程开始进行石子压碎值试验。
首先,将压力机的压力慢慢施加到试验样品上,使其受到均匀的压力。
然后,根据试验要求,逐渐增加压力的大小,直到试验样品发生破碎为止。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记录下每次增加的压力值,并及时观察试验样品的破碎情况。
四、试验结果计算试验完成后,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
首先,根据试验记录,确定试验样品的破碎压力值。
然后,根据破碎压力值和试验样品的尺寸,计算出石子的压碎值。
通常,压碎值是以单位面积的破碎力来表示的。
五、结果分析与应用根据石子的压碎值,可以评估石子的抗压强度。
一般来说,石子的抗压强度越高,其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范围就越广。
因此,通过石子压碎值试验,可以为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结:石子压碎值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试验方法,用于评估石子的抗压强度。
通过准备试验设备和样品,进行试验过程,并计算和分析试验结果,可以得到石子的压碎值。
这个值可以用于评估石子的质量和适用性,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进行石子相关实验时,石子压碎值试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试验。
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我一开始接触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时候,那真的是一头雾水。
就说这个碎石或卵石的质量标准吧。
颗粒级配是很重要的一点。
我当时就在想,这就好比挑豆子,大中小豆子得有个合适的比例,这样才能让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像砼里的碎石和卵石一样。
要是全是大颗粒,中间就会留好多空隙;全是小颗粒呢,又不结实。
我经过好多次尝试才大概弄明白怎么看颗粒级配合格不合格。
我会把一堆碎石或者卵石用筛子筛,不同大小筛孔的筛子就像一个个关卡,不同大小的石子分别被留下或者通过。
我开始的时候经常搞错,有时候觉得差不多就行,结果后来在实际用于砼的时候就出问题了。
含泥量也是个关键因素。
泥土就像坏东西混在里面,多了肯定不行。
我检验含泥量的时候也走了不少弯路。
刚开始是简单冲洗一下看看水流浑浊程度来判断,这太不靠谱了。
后来我学习到有专门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去做,用实验室仪器来准确测定。
我照着做之后才知道之前自己判断得有多离谱。
还有针片状颗粒含量的检验。
这针片状的颗粒就像混在里面的不好的小刺一样,也是需要控制量的。
我试过用手工挑,挑得眼睛都花了也挑不准。
后来才知道要用仪器来做更准确的测量。
在强度方面呢,碎石或卵石得硬,才能让砼也硬。
我之前想着随便找点石子,看着硬就行,从来没好好做过强度检测。
结果导致用这些石子做出来的砼有的地方一压就出现裂缝或者变形。
这之后我学会了要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利用压力机等仪器去做准确的强度试验。
在检验的过程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做平行试验。
就像人不能只靠一次考试成绩来评判他的学习能力一样,多做几次平行试验能更准确地知道这些材料的质量情况。
我以前就偷懒,做一次就当完事了,后来发现这样误差太大了。
我还想强调一点,在做这些检验的时候,设备要经常校准。
设备如果不准了,那测量的结果肯定也不对。
就像秤不准,称东西的重量就乱来一样。
有的时候我没注意到设备精度不够,结果做出来的检验结果完全不可靠,还得重新做,真是费时费力。
一.目的检测石子各项指标,指导检测人员按标准操作,确定石子的规格和类别,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空隙率、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值、针片状颗粒含量等。
执行标准:GB50204-2002(2011年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7.2.5条GB/T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
四.职责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在料堆上取样时,应均匀在料堆顶部,中部和底部的五个部位,铲除表面,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5份,组成一组样品。
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
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
规格产地相同。
取样数量不少于80kg。
六.仪器设备1.鼓风烘箱:温度控制在(105±5)℃;2.台秤:称量10kg,感量1g;3. 摇筛机4. 针状规准仪与片状规准仪;5. 受压试模 (测定压碎值);6.WE-300B压力试验机:量程300 kN.,示值相对误差2 %;7.方孔筛:孔径为75μm-90 mm的筛共14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8.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直径16 mm、长600 mm,的圆钢;9.容量筒;10L、20L10. 广口瓶:1000 mL,磨口,带玻璃片;11. 温度计、搪瓷盘、毛巾、毛刷、直尺,小铲等。
七.环境条件操作室:20 ±5℃。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1. 颗粒级配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
根据最大粒径称取规定数量的样品,精确到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然后用摇筛机筛分10分钟。
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种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为止。
四、试验步骤(一)水泥混凝土用粗骨料干筛法试验步骤1.称取按表2 .1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1%,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附底筛的套筛上进行筛分。
2.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筛分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尺寸大小顺序逐个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0.1%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 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0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
4.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总质量的0.1%,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和筛底上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后的试样总量(m0)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0.5%。
注:由于0.075mm筛干筛几乎不能反沾在粗集料表面的小于0.075mm, 部分的石粉筛过去,而且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而言,0.075mm通过率意义不大,所以也可以不筛,且把通过0.15mm筛的筛下部分作为0.075mm的分计筛余,将粗集料的0.075mm通过率假设为0.(二)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骨料水洗法试验步骤:1 . 称取一份试样,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3),准确至1%,2 . 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但不得使用任何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
3 . 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 . 根据集料大小选择一组套筛,其底部为0 .075mm标准筛,上部为2 .36mm或4 .75mm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不得有集料倒出。
5. 重复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
6. 将套筛的每个筛子上的集料及容器中的集料倒入搪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石子压碎值试验方法石子压碎值试验是评价石子抗压强度的重要指标,在道路、桥梁、机场等工程中广泛使用。
本文将介绍10条关于石子压碎值试验方法的规范,并展开详细描述。
1. 试验原理石子压碎值试验是将标准规格的石子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压碎,以确定其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
试验原理是将一定质量的石子置于试验机的压力板下,施加规定的载荷,当石子完全压碎或达到规定的压碎比例时,记录所施加的最大载荷。
2. 试验设备石子压碎值试验设备主要包括压力机、筛分机、天平、计时器、铁锤等。
压力机是进行石子压碎值试验的主要设备,应符合GB/T50081和JTG E42-2005标准的要求。
筛分机用于筛分试验前的石子,应符合GB/T6003标准。
3. 试验样品试验样品应按照规范从标准规格的石子中取样,样品应充分混合。
试验前应进行筛分,保留符合规定规格要求的试验样品。
4. 试验方法4.1 试验前准备将试验样品从标准规格的石子中取样后进行筛分,保留符合规定规格要求的试验样品。
清洗试验样品并晾干。
4.2 试验过程将试验样品放置于压力机的压力板下,开始施加载荷。
当试验样品达到规定的压碎比例或完全压碎时,记录所施加的最大载荷。
每个样品进行3次试验,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4.3 试验结果计算按照规范,计算试验样品的平均压碎值。
如果有2个或3个结果相差很大,应该重新进行试验。
5. 试验条件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不应大于75%。
试验机的增速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为1.25~2.5mm/min。
6. 计算公式计算试验样品的平均压碎值公式如下:PS=(P_1+P_2+P_3)/3PS为试验样品的平均压碎值,P1、P2、P3为进行3次试验所得的压碎值。
7. 报告要求试验结果应写入试验报告,报告应包括样品来源、试验室温度、相对湿度、试验机参数、试验过程和结果。
8. 试验注意事项试验过程中应注意下列事项:(1) 试验样品不应有吸水性,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试验标准操作⽅法⼀.⽬的检测⽯⼦各项指标,指导检测⼈员按标准操作,确定⽯⼦的规格和类别,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检测参数及执⾏标准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空隙率、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值、针⽚状颗粒含量等。
执⾏标准:GB50204-2002(2011年版)《混凝⼟结构⼯程施⼯质量验收规范》7.2.5条GB/T14685-2011《建设⽤卵⽯、碎⽯》。
JGJ52-2006《普通混凝⼟⽤砂、⽯质量及检验⽅法标准》三.适⽤范围适⽤于建设⼯程中⽔泥混凝⼟及其制品。
四.职责检测员必须执⾏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及抽样⽅法在料堆上取样时,应均匀在料堆顶部,中部和底部的五个部位,铲除表⾯,然后由各部位抽取⼤致相等的⽯⼦15份,组成⼀组样品。
⼤型运输⼯具的,以400m3或600t为⼀验收批,⽤⼩型⼯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 为⼀验收批。
不⾜上述数量以⼀批论。
规格产地相同。
取样数量不少于80kg。
六.仪器设备1.⿎风烘箱:温度控制在(105±5)℃;2.台秤:称量10kg,感量1g;3. 摇筛机4. 针状规准仪与⽚状规准仪;5. 受压试模 (测定压碎值);6.WE-300B压⼒试验机:量程300 kN.,⽰值相对误差2 %;7.⽅孔筛:孔径为75µm-90 mm的筛共14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8.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直径16 mm、长600 mm,的圆钢;9.容量筒;10L、20L10. ⼴⼝瓶:1000 mL,磨⼝,带玻璃⽚;11. 温度计、搪瓷盘、⽑⼱、⽑刷、直尺,⼩铲等。
七.环境条件操作室:20 ±5℃。
⼋.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1. 颗粒级配准备好试验⽤的⼯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
根据最⼤粒径称取规定数量的样品,精确到1g。
将试样倒⼊按孔径⼤⼩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然后⽤摇筛机筛分10分钟。
混凝土石子压碎值试验步骤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看似无聊但其实挺重要的话题,那就是混凝土石子的压碎值试验。
听上去像个专业术语,但其实没啥复杂的,咱们就像喝茶聊天一样轻松地来聊聊这个过程。
混凝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材料,而石子作为混凝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可是直接影响到咱们建筑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呢!1.1 为何要做压碎值试验首先,咱们得搞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这个试验。
简单来说,石子的压碎值就是它在承受压力时的表现。
想象一下,如果石头太脆,像个小玻璃球,那咱们的建筑能稳稳当当地屹立不倒吗?当然不行!所以,压碎值试验就像给石子“体检”,确保它的强度和可靠性,防止未来出现“开裂”的尴尬局面。
2. 试验准备好吧,接下来我们进入到试验的准备阶段。
首先,咱们得准备好一大堆工具和材料。
包括石子样品、压碎机、筛子、称量工具等等。
听着可能有点复杂,但其实就跟准备做一顿大餐似的,只要准备齐全,后面的过程就轻松了。
记得把所有的工具都擦拭干净,毕竟我们可不想在实验中让杂质“搅和”我们的结果,对吧?2.1 收集样品然后,咱们需要收集石子样品。
一般来说,石子的种类和大小对试验结果有很大影响,所以最好选取不同尺寸的石子,确保数据全面。
这就像挑选水果一样,要挑最新鲜、最优质的!选好后,把石子清洗干净,确保没有泥土和杂质,这可是个细致活儿,别偷懒哦。
2.2 设定参数一切准备就绪后,咱们要设定试验的参数。
包括试验的标准、压力的设置等等。
这个阶段就像是在为比赛定规矩,得确保一切都按照“游戏规则”来进行。
通常,石子样品的重量要精确到克,这样才能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进行试验现在,终于到进行试验的环节了!先把准备好的石子放进压碎机里,然后逐步增加压力,直到石子出现破碎的情况。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压榨”石子的潜力,期待它展现出最真实的一面。
注意观察哦!别眨眼,因为石子破碎的瞬间,可能就是你科研生涯的“高光时刻”!3.1 记录结果一旦石子破碎了,赶紧记录下破碎前后的重量和样品情况。
碎石或卵石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每验收批取样方法:1、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5份,组成一组样品。
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8份,组成一组样品。
3、从汽车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6份,组成一组样品。
三、若检验不合格,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验,若仍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应做不合格处理。
四、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1、对单一项试验,所需碎石或卵石的最小取样数量(kg),应满足下表规定:
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
可用同组样品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五、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以避免细料散失及遭受污染。
并应附有卡片标明样品编号、取样时间、产地、规格、样品、所代表验收批的重量或体积、要求检验的项目及取样方法等。
六、试样的缩分:将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混均匀,并堆成锥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径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锥体,重
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为止。
七、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堆积密度、紧密密度检验所用的试样,不经缩分,拌匀后可直接进行试验。
石的检验方法1、碎石的筛分析试验(1)本方法使用于测定碎石的颗粒级配(2)设备仪器1)方孔筛:孔径为2.63 mm、4.75 mm、9.50 mm、16.0 mm、19.0 mm、26.5 mm、31.5 mm、37、5 mm、53.0 mm、75.0 mm 及90.0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 mm)。
2)台秤——台秤的称量10kg,感量1g;3)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50 ±5)℃;4)搪瓷盘、毛刷等。
(3)试样制备试验前,应将所取样品根据不同规格按表1——1缩分为最少质量的试样,并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表1——1 筛分析所需试样的最少质量(4)检测流程1)按材料进场规格按表1——1的规定称取试样,精确到1g。
2)将套筛放在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鱼试样重量的千分之一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当筛余的颗粒粒径大于2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拔动颗粒。
3)称出各号筛的筛中剩余量,精确到1g。
(5)结果计算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筛中剩余量与试样总质量之比),精确至0.1%;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分计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1%。
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筛余量之和同原试样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实验。
3)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2、碎石含泥量试验(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中的含泥量。
(2)仪器设备1)天平——称量10kg,感量1g;2)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3)方孔筛——孔径为1.18 mm及70μm的筛各一只。
4)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5)搪瓷盘、毛刷等(3)试样制备将样品缩分至表1——2所规定的量(注意防止细粉丢失),并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量,冷却至室温后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1-3粒径石子检验标准1-3粒径石子检验标准是用于评估和判断1-3粒径石子质量的准则和依据。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1-3粒径石子检验标准说明:一、概述1-3粒径石子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主要用于混凝土、道路铺设等领域。
在购买、使用1-3粒径石子时,需要对石子的各项指标进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工程要求和相关标准。
二、检验项目与标准外观检验(1)石子应具有较为规则的形状,无严重缺角、掉边和明显裂纹。
(2)石子表面应干净、无泥土、杂物等附着物。
(3)石子的粒径应符合规定要求,不得有过大或过小的现象。
尺寸检验(1)测量石子的最大粒径和最小粒径,应符合规定的范围。
(2)使用卡尺或千分尺测量石子的粒径,误差应控制在±2%以内。
重量与含水率检验(1)使用天平或电子秤测量石子的重量,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
(2)使用烘干法或酒精燃烧法测量石子的含水率,误差应控制在±2%以内。
强度检验(1)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以确定石子的抗压强度。
(2)抗压强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一般不低于20MPa。
(3)使用压力试验机进行强度试验,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
耐磨性检验(1)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进行耐磨试验,以确定石子的耐磨性能。
(2)耐磨指数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一般不低于60%。
(3)使用磨耗试验机进行耐磨试验,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
耐久性检验(1)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进行耐久性试验,以确定石子的耐久性能。
(2)耐久性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如抗冻性、抗腐蚀性等。
(3)使用相应的耐久性试验机进行试验,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
化学成分检验(1)对石子的化学成分进行化验分析,以确定其主要成分及杂质含量。
(2)根据需要测定石子中的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等杂质含量,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使用相应的化学分析仪器进行成分分析,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
石子容重试验方法石子容重是指在相同的体积下,石子所占的质量的重量,是石子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在工程实践中,石子容重的测量与确定对于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及路面工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石子容重试验方法。
一、试验仪器及设备1、称重器具:选用精度要求高、分度值小的天平。
2、试验容器:试验容器一般选择规格为10L、20L、50L的容器,必须具备耐腐蚀、不透气、光滑平整的特点。
3、筛网和筛分器:钢丝细筛和筛分器应满足规范的要求,筛孔应该均匀、排列整齐。
二、试验步骤1、样品准备:从原材料中取足量试样,使其充满试验容器并略过盛出杂物。
2、称重:将空试验容器先称重并记录重量。
将准备好的样品放入容器中,并清除容器边缘上的石子,用称重器具称出试验容器+石子总重并记录下来。
3、容重计算:计算石子的容重,公式如下:容重= (试验容器+石子总重-试验容器的重量)/试验容器的容积4、石子分级:将石子样品使用筛分器分级,确定分别占全样品重量不同比例的石子颗粒的质量和容重。
5、试验数据分析:根据试验结果,求出石子样品的平均容重值,统计各个分级的石子颗粒质量及容重比例,判别选择的石子样品是否符合工程用石标准要求。
三、注意事项1、在称重之前要将贮存在容器旁的石子全部清除。
2、在称重之前,需将试验容器彻底清洗干净,确保无水分及异物。
3、在称重石子总重之前需确定新鲜石子容器的重量。
4、筛分时筛孔屑塞应及时清除,尽量保证筛孔的通畅。
5、多次试验后应取其平均值,可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度。
总之,石子容重试验是工程中常见的试验之一,它对于保证工程材料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做好实验记录,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度及有效性,为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碎石试验方法及操作程序1.1颗粒的级配试验步骤(筛分析)1)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重于下表规定的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按上表规定称取试样2)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一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时,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种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
3)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量的0.1%。
•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差不超过1%。
4)计算结果a.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重量计算得出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b.每号筛计算得出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总和,计算得出其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1%)。
c.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1.2针片状含量试验步骤1)按粒度分别用规准仪逐粒检验,凡颗粒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应间距者视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视为片状颗料,称其是质量。
2) 结果计算与评定石子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ωp=m1/ m1×100%式中:ωp -针片状颗粒总含量(%)m1--试样质量(g)m1--试样中新含针片颗粒总质量(g)取两次试验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1.3表观密度试验步骤1)按下表规定取样2)取试样一份装入吊篮,并浸入盛水的容器中,水面高出试样大于等于50mm。
3)浸水24h移放到称量用的盛水容器中,•用上下升降吊篮的方法排除气泡(严禁试样出水面),每次为1s升降高度30~50mm。
4)测定水温,用天平称取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重量,称量时盛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由容器的溢流孔控制。
5)提起吊篮,将试样置于成盘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末放正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o)。
6)称取吊篮在同样温度的水中重量(m1),称量时盛水容器的水面高度仍应由溢流口控制。
压碎指标实验1、设备名称:石子压碎2、设备说明:主要用于石子等混凝土骨料的压碎值指标测定。
3、技术参数承压桶内径φ152㎜承压桶高度120㎜压头直径φ150mm4、配件与材料石料压碎值试验仪:由内径150㎜、两端开口的钢制圆形试筒、压柱和底板组成。
试筒内壁、压柱的底面及底板的上表面等与石料接触的表面都应进行热处理,使表面硬化,达到维氏硬度65。
并保持光滑状态金属棒:直径10㎜,长450㎜~600㎜,一端加工成半球形天平:称量2㎏~3㎏,感量不大于1g。
标准筛:筛孔尺寸13.2㎜、9.5㎜、2.36㎜方孔筛各一个。
、压力机:500kN,应能在1Omin内达到400kN。
、金属筒:圆柱形,内径112.0㎜,高179.4㎜,容积1767㎝3。
5、试验准备1)采用风干石料用13.2㎜和9.5㎜标准筛过筛,取9.5㎜~13.2㎜的试样3组各3000g,供试验用。
如过于潮湿需加热烘干时,烘箱温度不得超过100℃,烘干时间不超过4h。
试验前,石料应冷却至室温。
2)每次试验的石料数量应满足按下述方法夯击后石料在试筒内的深度为100㎜。
6、石子压碎仪在金属筒中确定石料数量的方法如下:将试样分3次(每次数量大体相同)均匀装入试模中,每次均将试样表面整平,用金属棒的半球面端从石料表面上均匀捣实25次。
最后用金属棒作为直刮刀将表面仔细整平。
称取量筒中试样质量(m0)。
以相同质量的试样进行压碎值的平行试验。
7、试验步骤1)将试筒安放在底板上。
2)将要求质量的试样分3次(每次数量大体相同)均匀装入试模中,每次均将试样表面整平,用金属棒的半球面端从石料表面上均匀捣实25次。
最后用金属棒作为直刮刀将表面仔细整平。
3)将装有试样的试模放到压力机上,同时加压头放入试筒内石料面上,注意使压头摆平,勿楔挤试模侧壁。
4)开动压力机,均匀地施加荷载,在10min左右的时间内达到总荷载400kN,稳压5s,然后卸荷。
5)将试模从压力机上取下,取出试样。
石子压碎值标准一、试验原理石子压碎值是指按规定条件下,通过压力机对石子进行压缩,测定石子抵抗压碎的能力。
它是衡量石子质量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估石子的坚硬程度和承载能力。
本试验方法主要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二试验设备1. 压力机:压力荷载范围应在200kN至400kN之间,压力机的精度应为±2.5%以内。
2. 压碎器:应配备足够大的开口和坚固的结构,保证在压碎过程中不发生变形或损坏。
3. 标准筛:用于筛选压碎后的石子,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 天平:用于称量压碎前后的石子质量,精度应为±0.1g。
5. 其他:计时器、钢尺、手套等。
三、试样准备1. 按照规定取样,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 将样品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3. 按照规定的粒径范围,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石子样品。
四、试验步骤1. 将压碎器放置在压力机上,确保其稳固不动。
2. 将标准筛放置在压碎器下方,防止压碎的石子散落。
3. 按照规定的加载速率,对样品进行加载,直到样品破碎。
4. 记录加载过程中的荷载值和时间。
5. 取出破碎后的样品,用标准筛筛选出不同粒径的石子。
6. 称量破碎前后的样品质量,并记录数据。
7. 重复以上步骤三次,以得到稳定的试验结果。
五、压碎值计算1. 根据试验数据,绘制荷载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2. 在曲线上找到最大荷载值(Fmax)。
3. 计算压碎率(C),公式为:C=m1/m2×100%,其中m1为最大荷载值对应的试样质量,m2为试样破碎后的平均质量。
4. 根据压碎率和相关标准,评估石子的质量和坚固程度。
六、结果表示1. 将试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包括试样编号、最大荷载值、压碎率、评估结果等。
2. 根据试验结果,对不同粒径的石子进行分类和评估,给出相应的使用建议。
3. 如果需要,可以绘制压碎率与粒径的关系图,以便更直观地观察不同粒径石子的坚固程度。
七、试验报告1.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试验目的、试验原理、试验设备、试样准备、试验步骤、压碎值计算、结果表示等。
一.目的检测石子各项指标,指导检测人员按标准操作,确定石子的规格和类别,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空隙率、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值、针片状颗粒含量等。
执行标准:GB50204-2002(2011年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7.2.5条GB/T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
四.职责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在料堆上取样时,应均匀在料堆顶部,中部和底部的五个部位,铲除表面,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5份,组成一组样品。
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 为一验收批。
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
规格产地相同。
取样数量不少于80kg。
六.仪器设备1.鼓风烘箱:温度控制在(105±5)℃;2.台秤:称量10kg,感量1g;3. 摇筛机4. 针状规准仪与片状规准仪;5. 受压试模 (测定压碎值);6.WE-300B压力试验机:量程300 kN.,示值相对误差2 %;7.方孔筛:孔径为75μm-90 mm的筛共14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8.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直径16 mm、长600 mm,的圆钢;9.容量筒;10L、20L10. 广口瓶:1000 mL,磨口,带玻璃片;11. 温度计、搪瓷盘、毛巾、毛刷、直尺,小铲等。
七.环境条件操作室:20 ±5℃。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1. 颗粒级配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
根据最大粒径称取规定数量的样品,精确到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然后用摇筛机筛分10分钟。
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种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为止。
通过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到1g。
a.计算分计算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质量之比,计算精确至%。
b.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1%。
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2.表观密度(广口瓶法)a.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
筛除小于4.75mm的颗粒,然后洗刷净,分为大至相等的两份备用;表观密度试验所需试样数量b.试样浸泡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
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玻璃片覆盖瓶口。
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c.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
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讯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
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G1,精确至1g。
d.将瓶中试样倒入浅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G0,精确至1g。
e.将瓶洗净并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G2,精确至1 g。
表观密度按公式:ρρ⨯⎪⎪⎭⎫ ⎝⎛-+=01200G G G G 水计算。
式中 ρ0---表观密度,kg/m 3;G 0---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G 1---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 ;G 2---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 ;ρ水---1000kg/m 3。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 3,须重新试验。
对颗粒村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20kg/m 3,可取4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3.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与空隙率按抽样方法取样,烘干后,拌匀并把试样分为大至相等两份备用。
取试样一份,用小铲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积,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除去凸出容量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至相等(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G 1,精确至10g.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公式:V G G P 211-=计算。
式中:P 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 3;G1—容量筒和试样的总质量,g ;G2—容量筒质量,g ;V —容量筒的容积,L 。
空隙率按公式:1001210⨯⎪⎪⎭⎫ ⎝⎛-=P P V 计算;式中:V 0-—空隙率%;p 1—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 3;2P —试样的表观密度,kg/m 3。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精确至10 kg/m 3。
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4.含泥量a .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规定粒径的量称取一定数量的试样一份1G ,精确到1g 。
将试样放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150mm ,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 ,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石子颗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mm 及0.75mm 的套筛上(1.18mm 筛放在0.75mm 筛上面),滤去小于0.75mm 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小心防止大于0.75mm 的颗粒流失。
b .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c .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75mm 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出中石子颗粒上表面),以充分洗掉小于0.75mm 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筛的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中,置于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2G , 精确至1g 。
含泥量按下式计算:100121⨯-=G G G Q b式中:a Q -- 含泥量,%;1G --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 ;2G --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含泥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5.泥块含量a.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规定粒径的量称取一定数量的试样一份1G ,精确到1g 。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
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4h 。
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2.36 mm 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为止。
b .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地从筛中取出,装入搪瓷盘后,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到1g 。
泥块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2G ,精确至%。
泥块含量按下式计算:100121⨯-=G G G Q b式中:b Q --泥块含量;1G --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 ;2G --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6.压碎指标值a.风干后筛除大于19.0 mm 及小于9.50 mm 的颗粒,并去除针片状颗粒,分为大至相等的三份备用。
称取试样1G =3000g ,将试样分两层装入圆模内,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一径10mm 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次,两层颠实后,平整模内试样表面,盖上压头。
b.把装有试样的模子置于压力机上,开动压力机,按1 kN/s 速度均匀加荷至200kN 并稳荷5s ,然后卸荷。
取下加压头,倒出试样,用孔径2.36mm 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出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2G 。
精确至1g 。
压碎指标值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0121⨯-=G G G Q e式中:e Q ---压碎指标值,%;1G --试样的质量,g ;2G --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g 。
压碎指标值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7.针片状颗粒含量a.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
b. 按规定粒径的量称取一定数量的试样一份1G ,精确到1g 。
然后按规定的粒级进行筛分。
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的粒级划分及其相应的规准仪孔宽或间距,mmc.按表规定的粒级分别用规准仪逐粒检验,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相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孔宽者,为片状颗粒。
称出其总质量2G ,精确至1 g 。
d.石子粒径大于37.5mm 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检验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下列表的规定:针片状颗粒含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10012⨯=G G Q c式中:c Q ---针、片状颗粒含量,%;1G ---试样的质量,g ;2G ---试样中所含针片状颗粒的总质量,g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九.结果判定1.颗粒级配卵石、碎石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用途: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
2.表观密度表观密度≥2600kg/m3;3. 松散堆积密度与空隙率连续级配空隙率:Ⅰ类:≤ 43 %, Ⅱ类: ≤45% , Ⅲ类: ≤47 %。
4、含泥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指标(按质量计);含泥量Ⅰ类:< %, Ⅱ类: < % , Ⅲ类: < %。
5、泥块含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指标(按质量计);泥块含量 --Ⅰ类:0 % ,Ⅱ类: < % ,Ⅲ类: < %。
6.压碎指标值压碎指标值应符合以下规定指标;碎石压碎指标:Ⅰ类:< 10 % ,Ⅱ类: < 20 % ,Ⅲ类: < 30 %。
卵石压碎指标:Ⅰ类:< 12 % ,Ⅱ类: < 14 % ,Ⅲ类: < 16 %。
7.针片状颗粒含量卵石、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指标:Ⅰ类: < 5 % ,Ⅱ类: < 10 % ,Ⅲ类: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