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胶质瘤的治疗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脑胶质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0%~50%,恶性脑胶质瘤5年存活率仅5%[1]。
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成人多见,发病率为(2~3)/10万[2]。
脑胶质瘤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颅压增高所致的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症状,以及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西医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最大限度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化疗及降低颅压、营养支持等综合疗法。
中医药治疗能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生存期。
李秀荣教授从医近30年,在脑胶质瘤中医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诊治脑胶质瘤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1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古代并无“胶质瘤”这一病名,与其有关的描述散见于“真头痛”、“头痛”、“头风”、“癫痫”、“偏枯”等疾病,历代医籍均有记载。
关于本病的临床症状,《素问·至真要大论》描述其“头项囱顶脑户中痛,目如脱”;《灵枢·厥病篇》言“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中藏经》载:“头目久痛,卒视不明者,死”,这些论述均表明了本病症状严重且预后不理想。
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也”;张景岳强调“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距之”。
DOI :10.3969/j.issn.1672-0512.2020.03.0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1303028);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2014GSF119038);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2017-40,2019-0107,2019-0094)。
[通信作者]张立娟,E -mail :zhlj -。
李秀荣教授治疗脑胶质瘤的经验王康锋1,张立娟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①脑病科,②临床教育管理处,山东济南250014)[摘要]脑胶质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0%~50%,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西医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化疗治疗,不良反应大,患者常不耐受。
中医怎么治胶质瘤?中医治胶质瘤的方法胶质瘤的治疗,最常见的就是手术治疗,因为通常药物治疗其实并不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命,那么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1、药物治疗。
一般药物不起作用,包括化疗药。
原因,一是因为血脑屏障的阻挡过滤原因,二是胶质瘤的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化疗在治疗脑瘤上争议较大,许多医生不主张化疗,认为效果太微,而副作用太大,得不偿失。
2、放疗。
对常规的放、化疗有很强的抵御能力。
脑瘤当中,只有“髓母细胞瘤”对放疗高度敏感,另有“室管膜瘤”对放疗中度敏感,其它的脑瘤对放疗均不敏感。
3、手术。
很明显,一是手术只能对付一时,过后还复发,具有“韭菜样”再生增殖的特点;二是胶质瘤是在脑内多呈蟹爪样浸润性生长,与正常的脑组织无明确的边界,手术时难以完全切干净,不便于手术;三是,这种切不干净的手术,会刺激并加速肿瘤的增植速度和恶变程度。
4、脑瘤不要忘了中药的施用。
不能认为手术了、放化疗了就万事大吉不管了(手术、放化疗结束之后,仍然任重道远,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复发了。
这是个医学常识。
许多患者,就是觉得已经手术切掉了,并且医生明确地说了“手术成功”,就以为是病好了。
这明显是缺乏医学常识,结果就吃了这方面的亏)。
应该在手术后吃药,不停药的话,能不复发,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很了不起的成绩了。
何况不吃药。
5、用化瘀散结、解毒消肿,针对疙瘩、肿瘤类的中药丸来施治。
找对了药则增强效果。
笔者深知中药的魅力,亲眼目睹了大量脑瘤、淋巴瘤与胃肠恶性肿瘤等被中药治得很典型的病例,验证了祖国中医药的独特之处。
中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对于抵制癌细胞的发展,缩小肿瘤体积,减轻病人的痛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患者感觉身上有劲了饭量增加了,以及脑瘤所引起的癫痫、积水及头痛头晕等的明显改善。
对比效果患者更是满意。
消缩疙瘩、肿块效果显著,至于单纯的消除积液、水肿,自不必说,如脑瘤引起的脑积水,肺结核引起的肺积水,盆腔炎引起的盆腔积液;至于单纯的止痛,那是在消缩肿块的过程中附带的一个功能。
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好治疗方案
胶质母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为三到四级。
对于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患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案是多方面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案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手术治疗。
手术是胶质母瘤治疗的首要选择,通过手术可以尽可能地切除肿瘤组织,减轻患者的症状和压力。
对于三到四级的胶质母瘤,手术难度较大,需要由专业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
手术后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保证术后恢复顺利。
其次是放疗治疗。
放疗是胶质母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对于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患者来说,放疗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式。
放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包括放疗剂量、照射范围和照射方式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最后是化疗治疗。
化疗是通过药物来杀灭癌细胞的治疗方式,对于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患者来说,化疗可以在手术和放疗后起到补充和巩固的作用。
化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肿瘤的特点来确定,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综合来看,对于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患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案是多方面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也需要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希望通过科学的治疗手段,能够帮助更多的胶质母瘤患者战胜疾病,重返健康的生活。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免疫和靶向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之一。
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发病率最高,占全部胶质瘤的46.1%,年发病率约为3.20/10万。
包括最大程度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同步放化疗和化疗(替莫唑胺:TMZ)在内的现代综合治疗,仅能延缓胶质母细胞瘤的进程,肿瘤不可避免地复发。
中位的进展时间6.9个月,总生存期14.6个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急需开拓新的治疗策略。
靶向治疗主要是针对已经明确的肿瘤细胞致癌位点,从基因到蛋白分子水平,从而诱发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死亡。
靶向治疗后的细胞反应可以引起或不引起相应的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肿瘤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对效应细胞杀伤的敏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并应用免疫细胞和效应分子输注宿主体内,协同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生长。
最近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系统(CNS)存在淋巴管和活跃且被严密调控的免疫系统[1],打破了中枢神经系统是"免疫豁免(immune privileged)"区的传统认识,同时GBM的生长可以破坏血脑屏障的紧密性,有利于淋巴细胞进出脑组织[2];即便是血脑屏障完整,淋巴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也可穿过血脑屏障[3]。
这些为脑GBM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对CNS免疫系统的重新认识、以及免疫治疗在其他实体肿瘤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脑胶质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方式。
并且,从整个肿瘤的领域来看,随着肿瘤免疫学机制的逐渐阐明,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肿瘤的治疗策略将从以肿瘤为中心转向以患者(包括免疫系统)为中心。
为规范和提高胶质瘤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和上海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牵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经反复讨论和修改,首次制订了《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免疫及靶向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供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参考和应用,希望能有助规范和推动我国胶质瘤的治疗,最终造福于广大患者及其家属。
胶质瘤健康教育
一、概述
胶质瘤(glioma) 是指源自神经上皮的肿瘤统称为脑胶质瘤,占颅脑肿瘤的40%~50%, 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
二、治疗原则
1.降低颅内压。
2.手术治疗。
3.放射治疗。
4.化疗治疗。
5.其他治疗:如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
三、疾病指导
1.帮助患者树立恢复期的信心,对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
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多进食高蛋白食物,保证良好的营养。
2.按时服药,切忌自行停药,尤其是抗癫痫药物,定时门诊随访,了解病情的转归。
3.去颅骨骨瓣患者,术后要注意局部防护,外出要戴帽,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出院后半年可来院做骨瓣修补术。
头部愈合良好后即可做头部清洗,一般在术后4周左右。
4.低级别胶质瘤每半年复查头颅增强核磁共振,高级别胶质瘤需3月复查头颅增强核磁共振,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5.如患者术后出现偏瘫、失语等并发症,建议尽早做相关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青年护士在职培训指南》
拟定:许**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脑胶质瘤的治疗目前仍是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各种疗法均难以根治,大部分病例在不同时间复发,如何提高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任何单一的手段都难以达到真正的治愈,特别是广泛浸润生长的恶性胶质瘤。
另外中医一直以来,被怀疑,不受重视(几个方面,就不详细论述了),大部分患者都是通过其他办法治疗后没有效果,被逼无奈这才找中医,话说回来,患者确实很难及时正确地找到选择很有经验、疗效好的中医脑肿瘤专家和有效的针对性强的中药治疗。
下面苗老中医将就大家所关心的、有关中医药治疗胶质瘤方面的话题、从八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帮助到胶质瘤患者及家属,为中医学研究治疗胶质瘤贡献绵薄之力。
(一)中医治疗胶质瘤有没有祖传下来的方子虽然古代许多描述已包括现代脑瘤的常见症状。
比如头疼、真头痛、呕吐、癫痫、瘫痪等。
由于历史条件所限,祖国医学没有脑瘤这个病名,所以没有成熟针对性的祖传药方,都依靠现在的经验积累,苗振江老中医相对是比较常时间专业从事中医药治疗脑胶质瘤这方面研究的,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综合治疗是脑胶质瘤的重要治疗方法,苗老中医主张中西医结合有效治疗,借助现代高科技医学仪器科学诊断,治瘤为主,以辩证为辅,一方面对于生长位置适宜手术者,积极进行手术大部切除,放疗敏感者积极进行放疗;另一方面对于无法手术、术后复发或对放化疗不敏感者,可应用中药内服外贴进行治疗,改善整体,减轻病情,有效抑瘤抗瘤,减少复发,延缓肿瘤发展进程,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二)中医治疗胶质瘤的方法颅内肿瘤,病在脑、症在体外,因此在治疗上,首先着手于在脑之病进行攻伐,同时也要对整体功能进行调理。
在选药配方中,一方面调理肝肾,另一方面取药物升降之性,调机体升清降浊之功能,使作用于肿瘤的中药归经入脑,以达病位,使败退之邪,上解于汗,下解于二便,从而使药入有门,病出有路。
肝主筋藏血,肾藏精,主骨生髓,髓通于脑,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作用,病理上相互影响。
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好治疗方案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佳治疗方案胶质母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三到四级的胶质母瘤被认为是高度侵袭性和恶性的类型。
对于这一级别的瘤体,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佳治疗方案。
一、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胶质母瘤治疗的首选。
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可有效减少肿瘤负荷,缓解病人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手术切除的方式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进行选择,包括完全切除、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
然而,在胶质母瘤治疗中,单纯的手术切除常常难以完全根除肿瘤,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胶质母瘤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高能射线的照射,可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阻止其进一步增殖和扩散。
这一治疗方法几乎可用于所有胶质母瘤患者,不论是术前、术后还是病情复发的患者。
放射治疗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手术切除或化疗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三、化疗化疗是胶质母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抗肿瘤药物,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命周期,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对于胶质母瘤三到四级患者,化疗通常作为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可以在手术和放疗前后进行应用。
化疗药物的选择和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肿瘤的分级和分型进行个体化制定。
四、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逐渐应用于胶质母瘤的治疗中。
靶向药物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胶质母细胞中的特殊靶点,干扰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的增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的选择和使用需根据患者的遗传学和分子学特征进行个性化定制。
五、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胶质母瘤治疗领域的一个新兴方法。
通过激活和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治疗可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对胶质母瘤的免疫治疗目前正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中,包括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综上所述,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佳治疗方案并不是单一的方法,而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过程。
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颅内疾病。
它起源于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主要发生在脑和脊髓中。
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通常是综合性的,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1.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可以尽可能地去除瘤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手术切除的难度和风险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的影响。
在手术中,医生会尽量去除肿瘤,并且留下正常的组织。
手术后可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功能,并且密切监测病情。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放射治疗使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
它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消灭残留的癌细胞,也可以用于术前减小肿瘤尺寸。
放射治疗的剂量和方案会因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肿瘤特点而有所不同。
副作用包括头发脱落、恶心和疲劳等,但一般是可控制的。
3. 化疗:化疗是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胶质母细胞瘤通常对化疗敏感,这意味着化疗药物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卡巴班波和替莫唑胺等。
化疗通常与手术或放射治疗联合使用,以减小肿瘤的尺寸和防止复发。
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免疫抑制等,但可以通过适当的支持疗法来减轻。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某些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的药物治疗方法。
胶质母细胞瘤中常见的分子靶点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等。
针对这些分子的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和帕尼单抗等。
靶向治疗通常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该治疗。
副作用可能包括皮疹、腹泻和高血压等,但与化疗相比较为轻微。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抑制和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等。
免疫治疗的优势在于具有持久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但目前在胶质母细胞瘤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
颅内胶质瘤的治疗策略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类型就是颅内胶质瘤。
如果是高级别的胶质瘤,主要就是指星形的细胞瘤,胶质肉瘤或者是胶质母细胞瘤等形式。
一般来说,如果是高级别的胶质瘤可以占据整个颅内体积的一半或者是以上,这种肿瘤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其生长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直以来,治疗都具有较大的难度。
颅内胶质瘤的治疗方式较多,因此,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标签:颅内;胶质瘤;治疗策略
对于颅内胶质瘤的研究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以前的治疗方式都是对患者大脑半球切开,即使这样,患者仍然会受到肿瘤复发的困扰。
现如今,医学研究人员会将手术切除、手术之后的化疗和放疗进行综合使用。
近年来,一些新的观念和研究方式层出不穷,医学研究人员在不断进行临床研究,效果明显。
1胶质瘤的手术前评估和手术切除
一般来说,手术切除是治疗胶质瘤的一种具体的途径[1]。
在进行手术之前,工作人员应该对肿瘤的生长速度,具体的部位以及血供情况进行全面地探讨和分析,做到全方面地了解。
不仅如此,医学研究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年龄,遗传信息等进行调查,将其写到治疗方案当中,做好预测工作。
正常来说,手术应该以全切形式为主,现如今,医生所应用的手术形式就是以荧光引导。
由于人体内部所含有的氨基乙酰丙酸是血红素合成的主要产物,这种物质可以被肿瘤转化为卟啉,能够用以辅助残留肿瘤,其本身的实用价值比较高。
在实际的研究中证明,全切的手术方式不仅效果比较明显,而且还会减少复发率。
功能磁共振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式往往应用到无创性手术。
研究人员可以在不造成任何损坏的情况下进行明确地定位,对于成像效果来说,采用弥散张量成像的形式是比较常见的。
可以通过对白质纤维受压位移情况进行了解之后,才能够提供更为合理的建议。
对术前的信息进行全面地了解,可以推动肿瘤切除手术的敏感程度,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脑功能,同时还有助于肿瘤切除组织的高效发展。
现如今的安全手术方式有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神经影像学。
但是这种治疗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通过对局部的血流量进行判定。
皮层功能存在着严重的误差,严重地影响到影像判定的精准度。
另外,手术过程中的电生理监测也是一种标准的检测方式,对语言区肿瘤的切除手术的正常进行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
为了对手术切除程度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地了解,研究人员做出
了不同的实验,结果发现,肿瘤全切之后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等要明显高于肿瘤半切的患者。
因此,在实际的治疗工作中,最好采用全切肿瘤的形式。
2术后的治疗与放射治疗
在高级别的胶质瘤进行切除手术后,很容易出现复发的现象。
因此,做好放疗和化疗工作是治疗肿瘤的重要途径。
但是现如今的放疗和化疗的效果度不是非常理想,主要的原因就是血脑屏障会对化疗药物的吸收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耐药性也比较强。
传统的辅助化疗方式对胶质瘤不会产生任何的改善作用。
从相关的临床试验中可以看出,很多药物可以被应用到胶质瘤患者的放化疗中,其中替莫唑胺就是典型的代表,不良反应也比较小。
但是,胶质母细胞瘤等恶性的肿瘤对于替莫唑胺这种药物也具有一定耐药性,在手术的早期就应用相应的化疗药物可以药物的药效。
因此,在手术之后采用替莫唑胺药物进行化放疗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对颅内胶质瘤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甲基转移酶也是研究人员研究的重点。
如果胶质瘤呈现出阳性则耐药性就比较强。
因此,同样可以也可以采用替莫唑胺来进行治疗。
另外,放射治疗也是比较重要的治疗方式。
在实际的诊疗工作中主要是通过高能射线引入到肿瘤组织当中,形成大分子的物质结构,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DNA物质。
在这些大分子物质遭到损坏之后,就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根据研究人员的实际研究,对于三级以上的恶性颅内胶质瘤而言,手术后放疗的方式几乎是一种普遍的治疗方式。
但是,不排除有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防渗治疗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些放射线可以对活跃期的细胞造成严重地破坏,而且肿瘤组织也会对放射线非常敏感。
TMZ无论是在体外胶质瘤,还是胶质瘤异体种植模型中均被作为放射增敏剂使用,其作用是导致有丝分裂死亡的增加而不是促进细胞凋亡或细胞周期转折点的激活。
这进一步巩固了TMZ作为联合放化疗药物的地位。
3胶质瘤的基因治疗及其他新思路
基因治疗是指使用病毒等载体将外源性基因转染至患者肿瘤细胞,以对其进行杀灭或抑制其生长,主要的治疗方案有:反义癌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抗血管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以及反义癌基因治疗等。
在体外实验中,这些治疗方案均在不同水平上被证明有效,然而,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显示其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及限制肿瘤生长的效果并不显著[3],主要问题在于载体无法完整地分布于肿瘤组织,另外,载体DNA转染的效率也偏低,如何在安全的基础上提升基因转运效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神经干细胞为基础的基因治疗得到人们的重视。
4结论
总而言之,现阶段颅内高级别胶质瘤的基本治疗策略是在完善的术前评估下,进行以手术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
凭借术中导航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可以在保护脑重要功能结构的前提下尽量全切肿瘤,这为随之而来的术后放、化疗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以TMZ为基础的辅助化疗和联合放化疗已经成为新的治疗标杆,对MGMT的测定为化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赵世光.荧光引导鼠脑胶质瘤切除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02):125-127.
[2]山下纯宏.颅内胶质瘤的放射治疗[J].国外医学情报,2012(18):36-42.
[3]柳文斌.放射治疗颅内胶质瘤152例临床分析[J].中国放射肿瘤学,2011(0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