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总结
- 格式:xls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5
1. 诸论:分类阶元(等级)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中间阶元:如在某一分类等级下可加设亚-(Sub-)即:亚门、亚纲、亚科等。
在某一分类等级上可加设总-(Super-)即:总纲、总目、总科等。
物种的概念:物种是最基本的分类阶元,由一系列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理机能相似,能在自然情况下相互交配、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代的个体组成。
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在自然情况下,不同物种的个体不发生杂交或杂交不育。
生殖隔离的形式:(1)不发生交配。
由于性行为不同、雌雄性器官不相配合等。
(2)配子不亲和。
即使发生交配,但雌雄配子不能完成受精或受精后杂种胚胎不能正常发育。
(3)杂种不育。
杂种即使能够生长和发育,但不能繁殖后代。
品种与亚种:♦亚种(subspecies):物种内部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上有一定差别的群体。
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如果消除了地理隔离,亚种可互相交配和繁衍后代。
♦品种(variety or breed):经过人工选择,物种内部所产生的具有特定经济性状或形态的群体。
如:家鸭可分为肉用型(如:北京鸭)、卵用型(金定鸭)等不同品种。
学名:属名+种本名命名人姓氏2.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是自然界中最原始、最简单的动物类群,包括一切单细胞和多细胞群体的生物。
其中既有明显属于动物界的草履虫、变形虫等,又有明显属于植物界的衣藻、团藻、绿藻等,还有介于动物界、植物界和真菌界之间的眼虫、粘菌等。
重要名词: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固态的营养物质,如细菌、有机碎片等被细胞膜包围,脱离细胞膜成为食物泡进入细胞内,并随原生质而流动,这种获得营养的方式称为~。
胞饮作用:液态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蛋白质等被细胞膜内陷形成的胞饮管包围,脱离细胞膜成为胞饮小泡进而细胞内,并随原生质而流动,这种获得营养的方式称为~。
一、体制和分节•1、体制 :躯体结构的大体形式、对称型表现动物的进化进程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无对称型:变形虫等,部份海绵动物;–辐射对称:海绵动物、腔肠动物;–两辐对称:海葵等;–双侧对称:扁形动物~节肢动物;–次生不对称:内脏团左右不对称,腹足纲。
–次生辐射对称:棘皮动物•2、躯体分节分节:躯体分节或分部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特点之一。
–不分节:多孔动物、腔肠动物等;–原始分节(假分节):涡虫等,内部结构几乎分节,外形没分节;绦虫纲显现–同律分节:环节动物典型;–异律分节:节肢动物(躯体分部)–软体动物胚期有个别种类明显分节(如单板类);二、体壁和骨骼•原生动物:细胞膜、石灰质外壳(有孔虫);•海绵动物:皮层、中胶层、胃层;•腔肠动物: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有刺细胞;•扁形动物:皮肌囊,寄生类皮层为合胞体;•原体腔动物:皮肌囊;•环节动物:皮肌囊;•软体动物:贝壳、外衣膜;•节肢动物;基膜、上皮细胞层、几丁质外骨骼;•棘皮动物:表皮和真皮组成。
•无脊椎动物的骨骼一样由外胚层分化而成,故称外骨骼;•棘皮动物的骨骼是起源于中胚层;头足类的软骨也是起源于中胚层。
•三、体腔•腔肠动物消化循环腔;•扁形动物无体腔;•原腔动物:初生体腔(原体腔);•软体动物:次生体腔包括围心腔、生殖器、排泄器内腔。
原体腔:血窦(组织间隙);•环节动物:真体腔(次生体腔);•节肢动物:混和体腔(血腔);•棘皮动物:宽广次生体腔、围脏腔、中轴窦、围血系、水管系。
•四、营养和消化•原生动物,多孔动物:细胞内消化。
•腔肠动物:不完全消化道细胞内、细胞外消化。
•扁形动物:和腔肠动物大体相同,但寄生的种类消化管有退化乃至消失。
•原体腔动物:完全消化道,无明显分化,胞外消化。
•软体动物:完全消化道,消化道发达。
•环节动物:前、中、后肠分化,口腔、咽、食道、嗉囊、砂囊、后肠。
消化腺。
•节肢动物:完全消化道,消化道发达。
•棘皮动物:完全消化道。
八年级生物无脊椎动物总结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构成了动物界中最庞大的类群。
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繁多,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海绵动物是最简单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没有组织器官,由多孔的胶状体构成。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许多小孔,水通过这些小孔进入体腔,带走食物和废物。
海绵动物的营养方式是滤食,它们通过滤食来获取食物颗粒。
刺胞动物是具有刺细胞的动物,如水螅、珊瑚和水母等。
刺胞动物的刺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结构,可以释放毒液并捕获猎物。
刺胞动物的身体分为两层,内层是消化和生殖器官,外层是构成身体的细胞。
扁形动物是身体扁平的动物,如蛔虫和吸血虫等。
它们的身体结构简单,没有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扁形动物的消化和排泄通过一个口来完成,它们的生殖方式多样,有的是雌雄同体,有的是雌雄异体。
线形动物是身体呈圆形或扁形的动物,如蚯蚓和环节动物等。
线形动物的身体由一系列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一对刺毛和一对运动肌。
线形动物的消化系统是完全的,它们通过体表呼吸。
环节动物是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动物,如蛔虫和水蛭等。
它们的身体由一系列相似的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具有运动肌和刺毛。
环节动物的消化和排泄通过一个口来完成,它们的呼吸通过皮肤来完成。
软体动物是具有软体的动物,如蜗牛、蛞蝓和鳃螺等。
它们的身体由足、头和内脏组成,有的还有壳。
软体动物的壳是由钙质或贝壳素构成的,可以保护身体。
节肢动物是具有节肢的动物,如昆虫、螃蟹和蜘蛛等。
它们的身体由头、胸和腹部组成,每个身段都有一对节肢。
节肢动物的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
棘皮动物是具有棘刺的动物,如海星、海胆和海参等。
它们的身体外表多为圆形或扁平形,有许多棘刺。
棘皮动物的消化系统是完全的,它们通过水管系统来进行运输和呼吸。
八年级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无脊椎动物的知识。
它们形态各异,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无脊椎动物总结一、体制:即身体的对称形式1.不对称:大多数原生动物、珊瑚和苔藓动物2。
球面辐射对称性:例如放射虫和太阳虫。
3、辐射对称:如腔肠动物、原生动物中的表壳虫、钟虫、许多海绵动物。
4、两辐对称:栉水母动物门、海葵。
5、两侧对称:扁形动物及以后的动物所具有。
此外,棘皮动物是五辐对称的;腹足动物的内脏质量是不对称的,但它的头和脚是对称的。
二、胚层1.无生殖层:多孔动物没有生殖层。
原生动物不关心生殖层的结构。
2.两个胚层:腔肠动物,在形态和功能上有分化和分工。
3.三个胚层:都有三个来自扁平动物的胚层。
三、体节玛瑙:以前称为线形动物的各种动物。
2.同节律亚段:环节动物3、异律分节:环节动物的一部分及节肢动物。
四、运动器官和肌肉(一)运动器官1.运动细胞器:原生动物的纤毛、鞭毛和伪足。
2、鞭毛、纤毛(指多cell动物):如:海绵动物的幼体、腔肠动物的幼体、扁形动物幼体。
疣足和鬃毛:环节动物的原始附属物。
节肢动物和翅膀:节肢动物的运动器官。
斧足类、腹足类和头足类:软体动物。
6.手腕和气管足类:棘皮动物有(II)肌肉1、皮肌cell:腔肠动物。
2、皮肌囊:蠕形动物所具有。
3.束肌:属于节肢动物。
五、体腔1.无体腔:腔肠动物和扁平动物。
2.体腔1)假体腔:线形动物具有。
2) Eucoelom:属于环节动物之后的所有动物。
3)混合体腔: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是真、假体腔同时存在,环节动物中的蛭纲也具真体腔,但退化,里面填充了结缔动物,也充满血液,称血窦。
固着生活的苔藓腕足和帚虫动物的真体腔却很发达。
棘皮动物的真体腔一部分变成围血系统和水管系统。
六、体表和骨骼单细胞原生动物的体表是细胞膜,有保护、吸收、分泌、物质交换、粘附等功能。
动物的胃由皮层和多孔的体壁组成。
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发育而来。
扁形、线形、环节具皮肌囊,环节动物的体表具较薄的角质膜。
软体动物表面有壳,可分为外壳和内壳。
它由地幔分泌。
节肢动物有甲壳素外骨骼。
第十四章无脊椎动物总结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比较形态和比较解剖一、体制所谓体制就是身体的对称形式1、无对称:大多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的珊瑚虫纲、苔藓动物2、球形辐射对称身体呈圆球形,通过中心轴可分为无限或有限个相同的两半,此对称形式适应于在水中生活,上下、左右环境都一样。
如放射虫、太阳虫。
3、辐射对称通过身体和固定的轴可分为若干对称面,也适应于水中漂浮和固定生活,能分为上、下端,身体的其余部分相似。
eg:腔肠动物、原生动物中的表壳虫、钟虫、许多海绵动物。
4、两侧对称是扁形动物及以后的动物所具有,是适应于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由于两侧对称的出现,使动物的生理机能有所加强。
5、两辐对称界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之间,也可算辐射对称,是栉水母动物门所具有的。
另外:棘皮动物为五辐对称腹足类为不对称,但它的头部和足是左右对称的,它身体的一部分器官,系统退化掉。
二、胚层1、无胚层:多孔动物无胚层。
原生动物无所谓胚层的构造。
2、两胚层:腔肠动物,在形态和机能上有分化和分工。
3、三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都具三胚层。
中胚层的产生在动物进化上有重要意义,也是动物由水→陆的一个重要基础。
它有端cell法——原口动物和体腔囊法——后口动物。
三、体节1. 无体节:线形动物以前的各类动物。
扁形动物的绦虫类是假分节现象,具有真体腔的动物才有分节现象,但软体动物无分节,而棘皮动物的幼体具有分节现象,它具有三个体腔囊。
所以可能是由3体节的祖先进化而来。
2、同律分节:环节动物同律分节是指组成躯体的体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大致相同,且内部器官按体节排列,同律分节较原始,但它起源于中胚层,它为高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3、异律分节:环节动物的一部分及节肢动物所具有是指组成躯体的各体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均有不同,在分节中的体节出现愈合现象,在愈合中出现了体节群现象,异律分节对身体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体节群具有不同的功能。
象节肢动物不仅身体分节,而且附肢也出现分节现象,且附肢与身体之间通过关节相连结。
无脊椎生物知识点总结一、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的不同,被分为多个门,其中最常见的有:1. 海绵动物门:全身由一种细胞构成,无组织结构。
2. 刺胞动物门:有刺胞,多种生活在水中。
3. 腔肠动物门:身体总被具有腔肠的软体。
4. 扁形动物门:身体扁平,呈片状。
5. 线形动物门:身体圆柱形,呈线状。
6. 软体动物门:多数有壳,生活在水中的有周环基。
7. 轮形动物门:圆形或卵形,外部有环状毛。
8. 节肢动物门:身体呈节肢状,多有外骨骼。
9. 脊索动物门:有脊索和椎骨,属于基本的脊椎动物。
二、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特征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特征非常丰富,这些特征使得它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下面简要总结一下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特征。
1. 外骨骼:节肢动物有外骨骼,可以保护身体和提供支撑。
2. 软体:软体动物的身体上有硬壳,主要是碳酸钙,可以保护身体,提供保护。
3. 刺胞:刺胞动物以具有刺细胞为特征,可以迅速捕捉猎物。
4. 轴索:脊索动物的外形呈板状,中间有脊索,与脊椎动物有相似之处。
除了上述主要形态特征外,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特征还包括不同的体节构造、不同的身体外形、不同的呼吸器官等,总体上反映了无脊椎动物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特点。
三、无脊椎动物的生理特征无脊椎动物的生理特征也非常丰富,这些特征使得它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下面简要总结一下无脊椎动物的生理特征。
1. 消化系统:无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呈多样化结构,但都能满足其生活需要。
例如,软体动物的口器和食道可以适应不同的捕食方式。
2. 呼吸系统:各种无脊椎动物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各异,但都能满足其生活需要。
例如,输泵式呼吸的多毛纲动物;3. 循环系统:无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也呈多样化结构,但都能很好地满足其生活需要。
例如,蜗牛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可以维持其生活需求;4. 神经系统: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也呈多样化结构,但都能很好地满足其生活需要。
六大无脊椎动物知识点总结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椎的动物,它们构成了所有动物中最多的一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性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它们在地球上生活了数亿年,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就六大无脊椎动物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海绵动物海绵动物是最简单的多细胞生物,它们是半固体的,靠水流吸收食物和氧气。
海绵动物的身体由蛋白质和无机物质所组成,上面的皮肤细胞会形成许多小孔,通过这些小孔流动的海水,将有机和无机杂质排除体外。
这样的循环使得海绵动物的体壁处于连续自净状态。
海绵动物通常是体壁孔核性的,这就意味其细胞并没有组成器官或组织。
它们是动物中最简单的一类,也是最原始的一类。
它们可以通过放线菌培养液和单体结节体两种方式进行增殖,前者通常是自然繁殖的方式,后者是实验室繁殖的方式。
海绵动物通常生活在海洋中,最为典型的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海绵。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海绵动物。
2. 刺胞动物刺胞动物是一类原始的动物,它们都具有特化的胞胀——刺胞。
刺胞是一种可以释放毒液的胞害,可以帮助这些动物狩猎和自卫。
刺胞动物有两个主要的分支,即水母和珊瑚。
刺胞动物中最典型的就是水母了,水母常常生活在海洋中,它们的身体呈现出伞状形态,上部有口腔,下部有触手。
水母是自由漂浮着的,在水中随波逐流,常常靠风和水流来控制自己的运动。
而珊瑚则是一种栖息型的刺胞动物,它们生活在海底,可以分泌钙质外骨骼。
珊瑚通常寄生在硬基物上,它的体内有单细胞藻类,这些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珊瑚靠这些藻类与月落活动性腔肠蓝藻的共生来维持生命,因此它也成为了热带海洋中的一个生态系统。
3. 扁性动物扁性动物是一类扁平的体型的动物,它们的身体呈片状。
这类动物通常都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并且没有真正的腔肠。
扁性动物的体表有多种不同的表皮细胞,它们的身体中也没有真正的组织器官。
扁性动物的生殖是通过趋异,即两个成体之间交换精子和卵子进行繁殖,也可以通过放射状生殖的方式进行增殖。
一、体质不对称(多孔动物)↓对称(辐射对称【某些原生动物、腔肠动物】→两辐对称【珊瑚纲】→两侧对称【扁形动物】)两个例外:软体动物腹足纲:次生性左右不对称棘皮动物:次生性辐射对称二、体节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不分节或假分节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环节动物:周律分节节肢动物:异律分节三、细胞和胚层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少数多细胞群体多孔动物:两层细胞(皮层或胃层)、逆转腔肠动物:真正的两胚层(外胚层和内胚层)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环节动物三胚层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四、体表和骨骼原生动物:细胞膜(质膜、表膜、外壳)多孔动物:两层细胞(皮层或胃层)、骨针或海绵丝腔肠动物:外胚层、内胚层、中胶层、珊瑚纲的外骨骼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皮肤肌肉囊比较涡虫、蛔虫和换毛蚓体壁的组成?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外套膜+贝壳表皮(角质膜、外骨骼)①外骨骼的组成?②外骨骼的意义?节肢动物上皮基膜棘皮动物:来源于中胚层的内骨骼、体表的三种突起五、肌肉和运动原生动物:运动细胞器(鞭毛、伪足和纤毛)多孔动物:固着生活腔肠动物:固着或漂浮生活、上皮和肌肉组织尚未分开(内、外皮肌细胞)扁形动物:开始出现肌肉细胞(中胚层形成)、自由或寄生假体腔动物:只有纵肌,无环肌环节动物:疣足和刚毛软体动物:足节肢动物:①附肢分节②独立肌肉束、横纹肌棘皮动物:管足六、体腔多孔动物:中央腔腔肠动物:消化循环腔真正胚与假体腔动物的区别?扁形动物:无体腔、实质填空(中胚层形成)真体腔的意义?假体腔动物:初生体腔(原体腔)体腔和中胚层形成的两种方法?环节动物:次生体腔(真体腔)软体动物:真体腔缩小,仅留围心腔、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的内腔节肢动物:混合体腔(血腔)棘皮动物:真体腔发达,分为围脏腔、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七、消化系统原生动物:3种消化方式(光合、渗透和吞噬)多孔动物:细胞内消化(领细胞)肠腔动物:消化循环腔,细胞内消化(内皮肌细胞)和细胞外消化扁形动物:不完全消化假体腔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完全消化道节肢动物蚯蚓、河蚌、乌贼、蜘蛛、绦虫消化道德结构?棘皮动物八、呼吸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体表渗透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环节动物:体表保持湿润软体动物:鳃(鳃瓣、栉鳃、楯鳃)、外套膜或肺节肢动物:水生(鳃和书鳃)陆生(书肺和气管)棘皮动物:皮鳃和管足九、排泄原生动物多孔动物体表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原肾管原肾管的结构?假体腔动物:原肾管环节动物:后肾管软体动物:肾脏(后肾管)肾口:开口于围心腔+围心腔系肾孔:开口于外套膜+围心腔系触角膜节肢动物:腺体结构(与原肾管同源)颚腺 +马氏管基节腺十、循环原生动物:原生质流动多孔动物:水沟系腔肠动物:消化循环腔扁形动物:实质假体腔动物:体腔液环节动物:闭管式循环(特殊例子:蛭纲开管式循环)软体动物:开管式循环(特殊例子:头足纲闭管式循环,具有鳃心)节肢动物:开管式循环,复杂程度和呼吸系统有关昆虫纲的血液特点?十一、神经和感官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神经组织,网状神经系统(特点?)扁形动物:开始出现神经中枢,梯形神经系统假体腔动物:开始出现神经中枢,梯形神经系统环节动物:神经中枢进一步集中,链式神经系统(组成?)软体动物:4对主要神经节(脑、侧、脏、足)及联系它们的神经连锁[头足类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神经系统]节肢动物:集中型链式神经系统,神经节愈合程度不同棘皮动物:背神经索(前端为背神经管)和腹神经索十二、生殖原生动物:无性生殖(4种)+有性生殖多孔动物:无性生殖(出芽和形成芽状)+有性生殖(中胚层的细胞)腔肠动物: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具有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或外胚层)多有世代交替扁形动物:完善的生殖系统(生殖腺、生殖导管和附属腺)多雌雄同体假体腔动物:雌雄异体,异形生殖腺,管状软体动物:轮虫的生殖?环节动物:雌雄同体(多毛纲例外)、生殖细胞由中胚层形成田螺的生殖?节肢动物:有性生殖,生殖方式多样变态的类型?十三、发育(一)胚胎发育原口动物后口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毛颚动物、须腕动物和背索动物(二)胚后发育多孔动物:两囊幼虫腔肠动物:浮浪幼虫扁形动物:牟勒氏幼虫环节动物:担轮幼虫软体动物:担轮幼虫和两囊幼虫、河蚌的钩介幼虫节肢动物:多个幼虫期棘皮动物:短腕幼虫。
无脊椎动物总结、原生动物门一、名词解释:·无脊椎动物:体内无脊椎,除脑外,中枢神经系统均位于消化管腹侧的一类低等动物。
·类器官:原生动物的细胞是一个能营独立生活的有机体,除了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外,还由细胞分化成了一些相当于高等动物体内器官的结构,以此完成各种生活机能。
这些结构称做细胞器,又称做类器官。
·包囊:是原生动物不摄取营养的阶段,周围有囊壁包围,富有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是原虫的感染阶段。
·滋养体:是原生动物摄取营养的阶段,能够活动、摄取营养、生长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植物性营养:有些生物体内具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光合营养(植物性营养),也称自养。
动物性营养:有些生物靠吞食固体的食物颗粒或微小生物来补充自身的有机质,称为吞噬营养(动物性营养)。
腐生性营养:有些生物通过体表渗透吸收周围呈溶解状态的有机物,以此补充自身有机质,称为渗透营养(腐生性营养)。
·伪足:在变形虫体表任何部位形成的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是变形虫的运动器官,还具有摄食功能。
·变形运动:细胞中溶胶质和凝胶质的转换和流动造成了原生动物(常为肉足纲动物)的变形运动。
(由于肌动蛋白在肌球蛋白上的滑动造成)二、简述题:1、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在人体内:红血细胞前期:疟原虫的子孢子随雌按蚊的唾液进入人体内,侵入肝细胞,以胞口摄取肝细胞质为营养(这时称为滋养体),成熟后通过复分裂进行裂体生殖。
即核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
裂殖体分裂形成很多裂殖子或潜隐体。
疟原虫侵入红血细胞以前,在肝细胞里发育的时期称为红血细胞前期。
裂殖子成熟后,涨破肝细胞,散发在体液和血液中,一部分裂殖子被吞噬,另一部分侵入红血细胞,开始红血细胞内期的发育。
还有一部分又侵入其他肝细胞,进入红血细胞外期。
红血细胞内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中,逐渐长大,成为环状体。
几小时内环状体增大,变成大滋养体,由此再一步发育成裂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