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钢结构工程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19
10个国内钢结构建筑国内钢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是现代建筑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艺的改进,国内的钢结构建筑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国内十个具有代表性的钢结构建筑,展示它们在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和成就。
1.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标志性的超级高层建筑,位于上海中央商务区。
这座摩天大楼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其中包括钢结构框架。
它的建筑特点是超薄且高度灵活的结构,为城市天际线增添了独特的美感。
2. 广州塔广州塔是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之一,也是具有创新设计的钢结构建筑之一。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莲花,外观优美且结构稳定。
该建筑由多个钢制材料组成,支撑着整个建筑,并提供了各种功能,包括观光、餐饮和会议。
3. 鸟巢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
它的钢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创新和可持续性。
鸟巢的外观采用了大量的钢制材料,创造出一种极富动感的雄伟效果。
这座建筑还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是位于山西的一座具有创意设计的建筑。
它运用了大量的钢结构材料,将摄影艺术与建筑完美结合。
建筑外观独特,富有现代感,而内部则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展示空间,以展示摄影作品。
5. 南京奥体中心南京奥体中心是为2014年青奥会而建造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场。
它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创新的设计而闻名。
整个建筑采用了复杂的钢结构系统,可容纳大量观众,在体育赛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 中华世纪坛中华世纪坛是北京一座富有象征意义的建筑,也是一座巨大的纪念碑。
它的设计结构复杂,使用了大量的钢结构材料。
这座建筑的外观独一无二,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景点。
7. 成都天府新区体育中心成都天府新区体育中心是一座集体育比赛、文化娱乐和商业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采用了创新的钢结构设计,具有高效和环保的特点。
它不仅满足了市民的体育需求,也为城市增添了现代的氛围。
盘点中国十大钢结构摩天大楼在当前全球十大高楼中,中国以5座占据半壁江山。
除了82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在阿联酋迪拜之外,世界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九高楼分别位于中国的台北、上海、香港、南京和广州。
让我们来见识见识中国最高的十座高楼。
1、深圳地王大厦楼高:383.95米深圳地王大厦信兴广场是全国第一个钢结构高层建筑深圳地王大厦,正式名称为信兴广场,是一座摩天大楼。
因信兴广场所占土地当年拍卖拍得深圳土地交易最高价格,被称为“地王”,因此公众称之为地王大厦。
建成时是亚洲第一高楼,现在是深圳第一高楼,也是全国第一个钢结构高层建筑,位居目前世界十大建筑之列。
主题性观光项目"深港之窗",就坐落在巍峨挺拔的地王大厦顶层,是亚洲第一个高层主题性观光游览项目。
在此可以俯览深圳市容,远眺香港市容。
地王大厦作为深圳的樗性建筑,与周围的人文,自然景观相配合,成为深圳独特的旅游景点。
而新开业的主题性观光项目——“深港之窗”,就坐落在巍峨挺拔的地王大厦顶层,是亚洲第一个高层主题性观光游览项目。
地王大厦设有15个分主题游乐区:1、世纪创举———“看伟人不动声色的世纪交锋,观百年风云挥洒于谈笑之间。
”以天安门广场和香港岛中环的大型电脑喷画为背景,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亲切交谈的仿真蜡像造型,表现出世纪伟人运筹帷幄、把握重大历史转折的雄才伟略的气度风范。
2、深港巡礼———“日新月异的国际商港,一夜新城的开放之窗。
”迎面墙上是江泽民与董建华亲切握手的壁画图片;9个屏幕组成电视屏幕墙,配以轻快的音乐,循环播放深港巡礼的短片。
3、南望香港———“俯仰百年都市风光,远眺岭南明珠秀色。
”在半弧形的墙面上镶有香港本世纪历史发展画卷;6架高倍望远镜,可南眺香港。
4、深港百年———“再观深港世纪风云,一览两地百年历史。
”配以环绕立体声音响,多个宽银幕放映“香港割让”、“九龙强租”、“香港回归”、“首届特区政府成立”、“深港经济腾飞”等重大历史题材的纪录短片。
我国建筑钢结构又一精品力作“广州塔”3篇我国建筑钢结构又一精品力作“广州塔”1我国建筑钢结构又一精品力作“广州塔”广州塔,也称为“小蛮腰”,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珠江新城中心区,是世界上最高的钢结构塔,也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最高塑钢结构。
广州塔的高度达到了600米,塔上设置了观光吊篮、空中贵宾厅、高空卡丁车等多个观光、娱乐体验项目,成为了广州城市的一张新名片。
广州塔的建造可谓闻名全球。
首先,它采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最先进的钢结构工艺,使得塔身轻盈美观,同时又非常坚固耐用。
由于其高度达到了600米,因此在塔身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克服多种困难,特别是在强风和地震的情况下,还需要保证整座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建筑工程师们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多轮设计方案,最终成功地建造了这座高度达到了600米的钢结构巨塔。
广州塔的外观设计也非常独特。
它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双锥体结构”的设计方案,其塔身也自上而下分为三个部分:塔桶、塔颈和天线桅杆。
而在夜晚,广州塔外表面还会发出彩虹般的色彩,是城市的一道绝美风景线。
广州塔除了在设计上采用了创新性的钢结构技术和独特的外观设计,还在建造过程中注重了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在塔身外表面的钢构造物中,使用了2万余根钢管,总重量达到了1.2万吨,在经历过关闭强度、运输、组装和安装等多个步骤后最终完成。
而在塔身的内部,采用的是多角度形状的钢箱型构造材料,这一特别的结构设计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和风力。
广州塔的建造不仅是我国钢结构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全球钢结构设计建造的一个典范。
它的建造过程为我们展示了我国建筑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创新精神,证明了我们可以在高端建筑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媲美。
总之,广州塔是我国在建筑钢结构领域又一重要的精品力作。
它不仅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更是向世界展示了我国顶尖技术和创新精神的一个象征。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的建筑领域将会越来越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助力中国实现更加美好的发展总体而言,广州塔代表着中国建筑技术的巨大飞跃和创新精神的伟大成就。
中国钢结构代表性建筑1大运中心主体育馆大运中心主体育馆钢结构工程总用钢量约为5800吨,采用单层折面空间网络结构,钢结构屋盖集高耸结构和大跨度空间结构于一体,由16个(8组)形状相近的结构单元构成,直径为158米。
安装方法采用“高空定点拼装、累计旋转滑移”的施工思路。
2 鸟巢主体钢结构形成整体的巨型空间马鞍形钢桁架编织式“鸟巢”结构,钢结构总用钢量为4.2万吨,混凝土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看台混凝土结构为地下1层,地上7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钢结构与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脱开,互不相连,形式上呈相互围合,基础则坐在一个相连的基础底板上。
国家体育场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膜和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声学吊顶。
3 国家大剧院上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基础埋深的最深部分达到-32.5米。
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
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
4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还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纪录――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预应力弦支穹顶,最大跨度达93米。
这种结构的上部是一个球冠顶面的单层网壳,由很多钢管组成,下部用钢索撑起来。
5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采用的是巨型结构,该结构体系将原先17根的宽柱改为巨型角柱和三个窄柱,这样建筑可以提供给用户一个更加开放和视觉无障碍的空间。
巨型结构在玻璃幕墙的里面,尤其在结构的低部,其巨大的体量可以给人们一种强烈的安全感和力量感,而这种感觉正是建筑师和业主希望大楼能具有的。
6 广州新电视塔新电视塔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内筒-钢结构斜交网格外筒体系,其腰部纤细,体态生动,形成向上旋转的优美曲线。
10个国内钢结构建筑国内钢结构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在城市综合体、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也在高层住宅、桥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10个国内著名的钢结构建筑,展示它们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1.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目前中国第一高楼。
该建筑采用了大量的钢结构,不仅在结构上具有高度稳定性,还赋予了建筑独特的外观。
2. 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鸟巢和石榴花篮,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该建筑采用了大量的钢结构,使其在视觉上更具震撼力。
3. 广州塔广州塔是中国第一高塔,也是世界最高的塔式建筑之一。
其独特的外观、高度的观光设施以及采用的创新钢结构技术,使广州塔成为了广州的新地标。
4.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是中国最高的摩天大楼之一。
该建筑采用了先进的钢结构设计,拥有高度稳定性,并通过独特的外观设计,成为了上海的地标建筑。
5. 重庆长江索道重庆长江索道是世界上最长的都市交通索道,主要通过钢索和大跨度的钢结构框架来支撑运输系统。
它连接着两个重庆市区,成为了当地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
6. 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国东海湾跨海大桥群的一部分,全长约36.48公里。
该大桥采用了大跨度的钢结构桥梁设计,不仅改善了杭州湾地区的交通状况,还成为了当地的旅游景点。
7. 广州亚运会主体育馆广州亚运会主体育馆是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而建造的,该建筑采用了先进的钢结构技术,使得建筑物在视觉上更加开放和宏伟。
8. 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中国航空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的主要建筑采用了钢结构设计,通过独特的曲线形状展现了航空飞行的动感。
9. 深圳大运中心深圳大运中心是为2011年深圳大运会而建造的综合建筑。
该建筑采用了大量的钢结构与玻璃幕墙相结合,使得建筑外观现代化、明亮开放。
东方之门双塔连体超高层钢结构关键构件施工技术3篇东方之门双塔连体超高层钢结构关键构件施工技术1东方之门双塔连体超高层钢结构关键构件施工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的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
随之而来的是建筑结构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钢结构作为一种工业化和现代化建筑结构体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而作为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东方之门双塔连体也采用了钢结构,本文就介绍了其关键构件的施工技术。
东方之门双塔连体位于中国上海黄浦江畔,高度达到了112.5米,是一座极具代表性的超高层建筑。
由于建筑结构复杂,因此施工难度也相应非常大。
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建筑构件就是连接双塔并支撑整座建筑的连体横梁和悬臂梁,这些构件的搭建和安装需要精密的技术和强大的设备支撑。
一、连体横梁的施工连体横梁是连接东方之门双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采用了采用钢桁架结构,长度高达58米,宽度也不菲,达到了10米。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整个横梁的各个部分在地面上进行组装,然后借助于起重机将其升到预定位置。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多项技术来保障。
其一是大型起重机的运用。
在运输这58米长的钢桁架的时候,需要使用数台大型起重机协同作业,完成组装和提升吊装等多个工序,整个过程需要十分精确和稳定,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其二是钢结构的稳定性。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障连体横梁的稳定性,需要使用临时支撑结构,将整个横梁支撑在预定的位置,这不仅可以保持施工现场的稳定性,还有助于减少物料的损失和现场人员的风险。
二、悬臂梁的施工除了连体横梁之外,东方之门双塔的悬臂梁也是再施工中的一个关键构件。
悬臂梁是一种非常长的横跨结构,采用了著名的“悬臂梁+钢管混凝土”结构,长达30余米,其中最大超出建筑外部的部分达到了13米,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悬臂梁的施工同样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在使用大型起重设备的同时,需要调整悬挂的重量和支撑的位置,整个过程相当复杂。
10个国内钢结构建筑国内钢结构建筑是指以钢结构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具有较高的强度、稳定性和抗震性。
以下是国内十个著名的钢结构建筑。
1.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的超高层建筑,高度632米,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建筑之一、该建筑采用了先进的钢结构技术,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
2.中国银行大厦:位于北京的超高层建筑,高度329米。
该建筑采用了创新的金字塔式结构设计,是目前中国首座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钢结构建筑。
3.广州塔:位于广州的标志性建筑,高度600米。
该建筑采用了复杂的钢结构设计,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钢结构电视塔之一4.上海外滩金融中心:位于上海的高层建筑群,包括多座超高层建筑。
其中,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高度492米的钢结构建筑,是上海市最高的建筑之一5.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位于深圳的超高层建筑,高度600米。
该建筑采用了精密的钢结构系统,具有优异的抗风和抗震性能。
6.广州亚洲奥运会体育场:位于广州的大型体育场馆,是2024年亚洲奥运会的主场馆。
该建筑采用了轻质钢结构设计,具有较高的柔性和可塑性。
7.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的世界知名体育场馆,是2024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
该建筑采用了创新的钢结构设计,展现了中国建筑工程的技术实力。
8.北京国家大剧院(水立方):位于北京的大型艺术表演中心,是2024年北京奥运会的游泳比赛场馆。
该建筑采用了特殊的钢结构和透明材料,形如一个巨大的水泡。
9.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航站楼:位于天津的国际机场航站楼,是中国最大的单体钢结构建筑。
该建筑采用了大跨度钢桁架结构,展现了国内领先的钢结构技术水平。
10.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的大型公路和铁路桥梁,是中国长江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该桥梁采用了大跨度钢桁架结构,是中国桥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这些国内钢结构建筑代表了中国在钢结构技术领域的突破和创新,展现了中国建筑工程的实力和水平。
同时,这些建筑也为国内其他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1 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停车楼及交通中心简介工程地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东侧承建单位: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建设单位:北京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中咨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建筑面积:132.6万m2建筑层数:建筑高度:45.5m幕墙类型: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开工日期:2004年3月28日竣工日期:2007年12月25日工程简介:1、工程基本情况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工程位于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东侧,采用了“国际征集、专家论证、社会公示、国家批准”的优选设计方案。
建筑造型新颖独特,金顶红柱,庄重大气,体现北京的文化特色,展现了国门的崭新形象。
同时服务于第29届北京奥运会。
3号航站楼由T3A、T3B、T3C和一座停车楼及交通中心等四个独立单元组成,主航站楼T3A建筑面积51.5万m2,地下两层,地上五层, T3A主航站楼为3号航站楼的核心,包括了所有国内和国际旅客使用的值机、候机、迎客空间、行李分检设施、中转设施,以及供国内旅客出发、到达使用的空侧设施。
工程于04年3月28日开工,07年12月25日竣工。
2、工程的特点、难点和科技创新点本工程建筑规模宏大,为国内目前最大的单体建筑,功能复杂、先进,施工工期紧。
T3A 航站楼建筑面积达到51.5万平方米,绑扎钢筋21万吨、浇筑混凝土75万方、安装玻璃幕墙14.6万平米、钢结构安装4.2万吨,工程量巨大。
三号航站楼功能定位为东北亚地区的枢纽机场,设计功能先进、完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涵盖了常规的机电和弱电系统、高速行李输送分拣系统、国内首次采用的旅客捷运系统、以及机场航站楼特有的航班显示、引导表示、引航导航、安检监控等40余项。
同时为满足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需求,施工工期与国外同类机场相比,施工工期缩短近2年时间。
为确保工期,总承包采用总进度计划、季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的4级网络计划管理,确保计划具有操作性和指令性;结构施工过程中,采用“大平行、小流水”施工原则,保证工序合理搭接,有效保证了施工工期要求,仅用3年9个月完成了国外同类机场需要6年的施工任务。
专业分包单位多,施工协作单位多,加强总包协调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点。
本工程功能先进,特别是行李系统、捷运系统现代化程度高,由国际专业承包人施工,再加之金属屋面、幕墙、精装修、弱电等分部分项工程,专业分包单位多达170余家。
在航站楼施工同时,站坪、跑道、室外市政管线等配套设施同步施工,施工协作单位多达40余家。
保证整个航站楼工程按照总进度计划有机、协调施工,总承包采取区域化负责制、建立现场巡视例行制、施工工序会签制等多种管理措施,保证了各施工分包、各施工工序的有效衔接,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要求。
科技含量高,质量要求严格。
本工程钢结构体量大,钢结构安装多达4万余吨,施工工艺复杂。
大直径钢管柱采用Q345GJC高强度钢材,焊缝等级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单根柱重量大且距离结构边缘远,采用常规的吊装设备无法满足吊装要求。
通过优化焊接工艺、圆管成型工艺,采用长距离轨道滑移、桅杆提升等“两滑一提”的创新技术,解决了大直径高强钢管柱制作及安装难题。
屋顶钢网架面积达到16万平米且为双曲面造型,对焊接变形、温度变形以及安装累计误差等安装精度要求高,通过合理组织网架安装顺序,减少网架合拢缝数量保证了网架安装精度;根据不同部位网架结构形式,采用单元滑移、高空散拼、整体吊装等安装方法,保证了大面积双曲面空间网架安装进度和质量。
3、工程投入使用后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3号航站楼于2008年2月29日顺利投入运行,圆满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接机任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在国际上因其优美的建筑造型、完善的服务功能受到广泛的赞誉。
自开通运行以来,日均旅客接待量达13万人次,日均进出港航班700架,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东南侧承建单位: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单位: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瑞士赫尔佐格、德麦隆、奥雅纳,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联合体监理单位:中咨建设工程监理公司工程造价:33亿元建筑面积:25.8万m2建筑高度:69.2米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和弯扭构件钢结构开工日期:2003年12月24日竣工日期:2008年6月28日1、工程基本情况(1)、工程名称:国家体育场(2)、工程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东南侧(3)、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总造价23亿人民币(4)、工程用途:2008年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闭幕式主会场和田径主赛场,奥运会后将供人们参观和市民群众体育活动场所;经过部分改造后完善餐饮、商业、文化设施进行其它运营经营。
2、工程的特点、难点和科技创新点,突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设理念和节能环保的总体要求,重点总结填补国内空白,获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的关键点。
(1)、工程特点: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主会场和田径主赛场。
由主体育场,室外热身场,室外基座,市政、园林绿化,硬质景观,体育工艺,开、闭幕式设施建筑群组成。
建筑造型呈椭圆的马鞍形,外罩由弯扭构件编织成的“鸟巢”状重钢结构,内部三层碗状看台下为四-七层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内设一个标准的田径赛场及跑道和标准的足球场,容纳观众9.1万人。
国家体育场工程建设规模宏大,设计新颖,造型奇特、结构型式复杂,交叉作业多,专业分包、供货单位多,斜梁、斜板、斜柱、异型结构多,耐久性为100年,施工工期紧,社会各界关注度高,影响大。
(2)、工程难点:(一)、工程基础受力复杂,抗浮水位高,桩基抗压、抗水平、抗拔荷载极大,土质复杂。
桩基设计参数确定复杂。
各类承台深浅不一,保证桩的垂直度、桩位准确和桩的灌注质量难度大。
(二)、由于“鸟巢”独特的建筑效果,由不规则的斜梁、斜柱、斜板、异型构件,大型转换梁等组成的混凝土碗状看台空间结构造型复杂,没有标准层和标准构件,结构外边缘不规则,施工架体搭设难度大,特别是长达21米的斜柱和顶部空间环梁模板设计、选型、现场支立方法,混凝土浇注方案选定国内外尚无先例,都具有很大的难度。
(三)、单块超长、超厚基础底板无伸缩缝混凝土结构抗裂、耐久性指标要求高,地上结构裂缝控制难度大。
(四)、15000块2400种预制清水混凝土看台板的制作、安装和300个现浇清水混凝土通道要求构件尺寸准确、强度稳定、平整光滑、色泽均匀,对模板、混凝土浇筑、养护等提出了很高要求。
(五)、由于钢结构310公里的全焊接连接工艺,包括了从110㎜到15㎜的不同厚度,从Q460E到普通钢板的1200×1200矩型断面的空间弯扭构件在空中对口组装焊接要跨过两个冬季和一个夏季,所造成的焊接质量控制难度非常大。
(六)、由各类空间弯扭钢构件组成的大跨度钢结构的深化设计、构件加工、现场组拼、吊装对接、合拢、支撑卸载、空间施焊都具有很大的难度。
(七)、由斜梁、柱、板异型混凝土框架与巨型空间钢桁架交织,空间尺寸大,构件不规则,空间定位和施工误差调整难度大,对测控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八)、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相互穿插,受温度作用两种结构间存在达72㎜的大变形量,变形缝防水难度大。
(九)、单层ETFE和PTFE膜结构空间大面积施工难度大,每个单元的形状和尺寸都各异不相同,裁剪、热合不易操作,钢结构肩部为园弧状悬挑结构,肩部膜单元的安装施工架体及安全保障措施难度更大。
(十)、装饰装修,使用纯手工制作,在红、黑、白三种色调下,外墙大面积采用轻钢龙骨轻质隔墙,在装饰工艺上采用无踢脚、无贴脸、无压角的三无装饰节点设计,施工质量控制难度非常大。
(十一)、机电设备系统多,功能特殊,各类管线、设备纵横交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多,需要进行精心策划和布暑,通过深入细致地方案论证和深化设计才能完成。
(十二)、由于工程设计大量采用四新技术,有多个分项工程施工没有标准,没有成熟的施工经验和工艺可借鉴。
(十三)、工程施工工期紧,实际施工工期只有4年时间,开闭幕式排练、两次测试赛都对施工进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十四)、由于社会高度的关注度和开闭幕式的需要,对工程设计的修改和变更较多,进一步加大了整体工程的质量控制难度。
(十五)、8个子单位工程和14个专项验收项目,场地狭窄,立体交叉作业多,工期紧,专业门类多、分包单位多施工组织、协调和技术、质量控制难度大。
(3)、工程的科技含量针对工程特点进行了科技信息查新和检索,进行科研项目的立项,并成立了14个课题组具体负责实施。
完成在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科研立项18项。
被列入第5批建设部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应用推广建设部推广十大类新技术中的50项新技术,并取得良好效果,于2008年3月通过了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验收。
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强钢厚钢板焊接,异型复杂钢结构综合安装技术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该项工程投入使用后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工程于2008年3月20日运行团队进入和开、闭幕式团队进入,4月18日开始经过测试赛、好运北京邀请赛,至2008年9月17日残奥会圆满落下帷幕,历时5个月,工程承受了累计观众1000万人次以上,1200余台次各类大型设备的各种作业、使工程地基与基础,结构,防水,装饰、装修,机电设备的各项功能承受集中高负荷的运转及考验,在长达5个月的连续使用时间内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和返修项目,保证了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国家体育场工程承载了历史上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精美绝伦、无以伦比的第29届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的开、闭幕式及全部田径比赛,奥运会田径47项比赛中,有15项刷新了世界纪录,受到了世界各国观众、运动员、官员、媒体及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重要的关键使命。
已成为宝贵的世界知名奥运历史文化遗产和北京市地标性建筑,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刚劲雄宏,庄重美丽,粗旷博大、气势非凡的璀璨明珠。
4.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设计、优秀施工质量、科技创新成果及节能环保奖项情况(1)、工程建设过程中获得04、05、06、07年度奥运工程安全质量杯;(2)、北京市建筑工程结构长城杯金杯;(3)、北京市建筑工程长城杯金杯;(4)、中国建筑工程钢结构金奖;(5)、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6)、第五批全国建筑新技术示范工程;(7)、詹天佐大奖;(8)、15项QC小组成果中13项获得北京市质量协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奖;1项获得北京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成果奖;(8)钢结构工程Q460E-Z35厚板焊接技术及应用研究2006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9)、矩形钢管永久模板混凝土斜扭柱施工技术及应用研究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100年)两项关键技术研究获2007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