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 格式:ppt
- 大小:956.50 KB
- 文档页数:50
浅谈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发表时间:2017-11-02T14:43:25.51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7期作者:肖毓[导读] 本文主要探讨了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现状、原则和主要方法。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全州高级中学马玉生特级教师工作坊肖毓【摘要】叙事类材料作文是目前常见的新材料作文类型之一。
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找到切入点,写出优秀的作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现状、原则和主要方法。
【关键词】叙事;材料作文;身体;立意引言给材料写作文,一直是高中生写作文的常见方式。
目前,新材料作文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必然,学生根据新材料,学会审题立意,写出合适的作文,则成为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
本文主要从叙事类材料作文教学中入手,探讨学生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相关方法。
一、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现状叙事类作文首先要正确理解材料,对材料进行有效取舍和再加工,从而具备合适的立意。
立意的高低见证了学生的思想深度和知识掌握程度,同时也是成为优秀作文的前提。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正确的理解,并进行立意。
在叙事类作文教学中,这是最关键的。
由于叙事类作文的语言魅力很强,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因此必须要将作文写的吸引眼球。
这就需要结合材料内容,找到材料的主题,准确找到切入点。
目前,许多学生在进行叙事类作文写作的时候不会审题,抓不到关键点,对材料的主要内容认识不到位,或者只认定材料的某些细节是作文的主体,从而造成理解偏差。
还有一些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根据材料立意,用天马行空的想法进行写作,甚至一度脱离材料本身,这样的立意必然是有问题的。
还有一些学生有很多想法,却无法进行取舍,在进行立意时不能做到果断、明确选择,以至于到了最后什么也没写出来,或者写作方向混乱,没有明确主题。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遵循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掌握相关方法开展写作。
二、叙事类材料审题立意原则新材料作文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写作形式。
记叙文审题三大方法记叙文审题三大方法小学生写记人、叙事文章常犯的毛病之一是"文不切题"。
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审题能力和正确的审题方法。
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审题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三要"。
一要帮助学生审清题目是要求写人的还是记事的。
写人必记事,记事必写人。
写人尽管必记事,但叙述的重点是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的语文、行为等,来刻划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写事尽管必写人,但写人是为写事服务的,叙述的重点不在表现人物的语文行动,刻划人物的性格上,而是通过事件因果过程生动具体的叙述来表现主题。
何谓写人,何谓记事,小学生往往分不清楚,因此必须首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反上面这些简单的分辨标准教给学生。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依据题目,判断文章应该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
一般来说,我们给小学生命的作文题都有明显的,利于学生审题的文字标志。
审题时应该提示学生注意。
例如,《我们的老师》《我心目中的妈妈》、《助人为乐的红领巾》等文题中有"老师"、"妈妈"、"红领巾"表示人物信号标志的中心词,因此这类文章是写人的。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放学路上的奇遇》《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难忘的星期天》等文章中有表示事件、场所、时间信号标志的中心词,因此这类文章一般是词的。
学生掌握了这些,就会避免由于审题不清,写人写事发生错位的现象。
二是帮助学生审清题目规定的题材范围。
题材除了受思想内容制约以外,还要受人称、时间、场所和人物、事件数量的限制如《我的妈妈》、《我的辅导员》等题目受叙事述人称的限制,只能用第一人称来写,用别的人称就不合要求;《他们都是我的好老师》、《我的同桌》、《一件小事》、《假日新事二则》等题目受人物、事件数量的限制;《难忘的时刻》、《电影放映之前》等题目受时间的限制:《放学路上的奇遇》、《赛场见闻》等题目受场所的限制。
在审题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弄清题目中规定的题材范围。
材料作文(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们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立意解读:这是材料作文,格式是材料+要求。
材料从飞机及机场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问题具有思辨性。
“行为”词典解释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写作时,“行为”可以引申,可以具体化,如“勤奋苦读”是行为,“踏实苦干”是行为,“执着追求”是行为,“在困难面前毫不屈服”是行为,;反之,“懈怠懒散”是行为,“萎靡不振”“自暴自弃”亦是行为,“位置”词典解释为:“(1)所在或所占的地方;(2)地位。
”从材料中看,正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所以他们分别处于“头等舱”“经济舱”,由此,写作时,“位置”可以理解为人的社会地位、人的生命价值以及社会评价等。
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情况:(一)行为影响了位置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
(二)位置影响了行为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动,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三)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所选立意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都是切合题意的较佳立意;如果所写内容只涉及“行为”或“位置”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涉及“行为”“位置”的关系的,属于基本合题,如果所写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另起炉灶的,则属于跑题。
具体要求:关于议论类文章1. 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说理表达基本过关、观点基本突出,材料基本充实的议论类文章,可以按45-47分档次赋分。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画意原在慧心中。
作文审题立意第三发来啦~什么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近十几年在传统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作文形式,目前已经在中高考作文命题中占据主导地位。
它往往只提供材料,而不再提供导引语,也不再给定题目或话题,一般要求“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这就给了考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审题立意的难度。
就像你要入山去看风景,可是到了山前,却发现没有“导游”(导引语),甚至连“路标”(题目或话题)也没有。
这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双“慧眼”,把“山”(材料)的形状、特点、走势观察明白,找到入山的方向;还要有一颗“慧心”,选择恰当的角度,构出最美的画图。
“观山”就是审题,“构图”就是立意。
关于审题严格说来,材料作文并不能称为“审题”,因为它根本没有“题”,既没有“命题”,也没有“话题”,只能称为“审材料”。
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审读材料,把“题”从材料中找出来。
我们可以通过五个步骤来进行。
1. 审清对象。
一段材料,无论是事例、寓言,还是名句、诗歌,甚或是一幅漫画、几组数据,里面总得有那么一个或几个关键“对象”。
它有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甚至可能只是几个抽象的词语。
我们第一步的任务,就是首先找出这些“对象”。
如2006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大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叙事类材料作文立意的路径与方法——基于语义学、逻辑学
的研究
胡斌;丰继奎;尹劲
【期刊名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5
【摘要】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最常见的命题形式。
叙事类材料作文的立意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难点。
目前,相关研究普遍缺乏学理性,也未弄清论点形成前的思维活动的具体过程。
借助语义学、逻辑学相关理论,以近年高考漫画作文(属于叙事类材料作文)为例,提出了立意三步法:借语义格找关键词、抽象关键词形成主题概念、联结概念建立命题(中心论点)。
教学实验证实:该立意路径与方法能显著提升学生材料作文立意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总页数】8页(P105-112)
【作者】胡斌;丰继奎;尹劲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德阳市旌阳区教育研培中心;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2.立足材料以法析意——高中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探究
3.引入图表支架增强逻辑思辨——破解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
迷局4.引入图表支架增强逻辑思辨——破解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迷局5.单个叙事类材料作文的潜在开放性和多角度立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考作文]2021年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2021年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典例示法]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1)请提炼这则材料的中心:(2)确立你的文章的立意:[思维导引]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立意参考](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议论类材料作文。
[典例示法]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1)请找出这则材料的关键句:(2)确立你的文章的立意:[思维导引]分析这则材料,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可以立意。
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直接决定了作文的成败。
叙事类材料的审题,只要掌握了以下四个步骤,便可迎刃而解,即1. 有几个主要对象就有几个角度2.各说各的事3.溯因求果挖本质4.整体把握命题者情感倾向。
材料中的对象,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反面的。
但我们一般要抓相对主要的对象,然后捋清各自的事件,再对事件进行或由果溯因、或由因求果、或透析本质的分析,得出观点。
最后要关注整则材料中命题人暗含的情感倾向,把握住正确的价值取向。
下面就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几种类型分别解说:第一种:单一对象单一事件型。
海滩上撒满了五彩的贝壳。
一个小男孩在捡贝壳,一整天他都没找到心目中那最亮、最美的贝壳。
夕阳西下,伙伴们已经拾了满满的一篮子贝壳。
只有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在海滩上寻找,然而他的篮子仍然是空空的。
材料所反映的主体事件是小男孩捡贝壳,不中意沙滩上五彩的贝壳,最终篮子空空。
运用溯因法追问:为什么这个小男孩篮子空空?因为:1.小男孩的愿望太高,不符合实际。
立意:要正视现实,理想要切合实际。
2.小男孩过度追求完美。
立意: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多一点包容。
b过度追求完美,常常一事无成。
求果法:天黑了,小男孩依然在寻找,寻找的结果会怎样?可能因最终无果而放弃,也可能第二天继续寻找。
由此可立意:a过高的期望,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失落;b做一个永远的追梦人;c有梦想的人生就是充实的人生。
d有梦想才会有奋斗。
第二种,多个对象单一事件型。
一生物学家在一家农场,见鸡群里有只老鹰,于是问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到与鸡为伍的地步?”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它在鸡舍里长大,所以一直不想飞,而且它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
”生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是一只老鹰啊!应该一教就会的。
”经过一番讨论,两人准备将鹰放飞,。
第一天失败了,第二天又失败了,第三天,生物学家把老鹰带到山上,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和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奇迹出现了,老鹰张开了翅膀,最后发出一声胜利的长鸣,冲向天际。
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例文【篇一: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叙事类材料作文材料类型根据材料中的涉及的人物、对象、事件等关键要素,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第二类多个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第三类,多则材料,多个人物、多个对象对多个事件。
二、立意方法详解(一)、第一类,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
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人(或一类人),一个对象(事或物),只讲述一个故事。
故事有起因、经过和结局。
这类故事或来源于现实生活,时政新闻,或来源于寓言故事。
出题者的目的就是让考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比较深刻的认识。
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概括事件;第二步,抓关键句;第三步,由过溯因;第四步,探究深意。
以2013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材料为例来示范审题过程。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
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
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
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
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认真阅读材料后,第一步,概括事件:探险人员在山洞中点燃蜡烛,发现大量大蝴蝶,虽然屛住呼吸,放慢脚步,但数日后再去则发现蝴蝶已退到山洞深处。
第二步:抓关键句: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第三步,由过溯因。
大蝴蝶为何会退到山洞的深处?虽然探险者出于对蝴蝶的爱护而离开但蝴蝶还是对人类不信任。
第四步,探究深意。
从以上三步,故事,关键,因果都已经渐渐清晰,是要反映人与环境的问题,人与自然的问题。
所以可以立意为:对自然应有人文大爱,关爱自然哪怕是微小的蝴蝶,给他们生存空间;保护小生灵,保护生态资源;倡导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作文材料一位小女孩骑单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奔驰车。
司机让他给家长打电话来处理问题。
女孩儿紧张得哭了起来,路人纷纷过来围观。
有人觉得司机不近人情,劝他不要为难孩子。
司机说赔偿事小,但要让女孩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017年苏锡常镇二模作文)材料分析很多对故事型材料的审题指导或评分标准中,会根据人物角色区分立意角度。
那样的立意梳理方法只适用于在叙事中有平行角色的材料。
而在这则材料中,三个人物承担的叙事功能是不同的。
女孩在故事中只是行动者。
她的行为,起于违规,成于剐蹭,终于哭,表现出了对于规则的不重视和担责的不情愿。
司机是行动者,用索赔的行为推动了女孩的哭,暴露出女孩需要加强的责任意识。
同时司机又是评论者,既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角度点明女孩的缺陷,又从教育角度论证了自己索赔行为的合理。
路人是评论者,以“人情”为理由批评司机。
他们“不要为难孩子”的看法,既可以理解为强势的司机不该为难弱势的女孩,也可以理解为司机不该当众要求女孩给她家长打电话。
前一种理解引出对于索赔目的的讨论,后一种理解引出对于索赔方式的讨论。
我们可以认为:故事中的行动者的作为串联成了本题需要讨论的事件(A),即题干中常说的“材料内容”;故事中的评论者的言论是本题对于学生立意的引导,即题干中常说的“材料意蕴”。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评论”也看成一种行动,女孩与司机的冲突,司机和路人的发言,共同构成了事件(B),立意时也可以讨论司机和路人对违规女孩采取不同态度的深层原因。
写作指导我校高二年级就这个作文题进行了一次写作练习。
我们的阅卷体会是:学生立意和论述时涉及材料的要点越多,其文章越能深刻。
有些学生只抓住女孩违规的行为,那就只抓住了事件的由头。
虽然不被认为偏题,但其立意仅停留在“要守规则”“规则不容破坏”等常识上,文章注定平庸。
有些学生完整把握了“违规——问责——哭”的全过程,论述中就会涉及“为过错负责”和“责任教育”等话题,完成的文章自然内容丰富许多。
2019中考作文审题方法叙事类材料如何立意
时光从来不等人,转眼间,12月已经过去了一半,就要迎来2019年了!也就代表着2019年中考即将到来。
很多学生中考语文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写作文,而作文差的根源就在于不会审题。
2019中考作文如何审题呢?接下来小编就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叙事性材料作文如何立意?
我们常常碰到的作文材料,就要属叙事性材料最典型。
题目一般会给出一件事,然后让你从中选取角度,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
如果想要写好这类作文,就是要从这件事上着手,也就是我们一定要先审对题。
我们审题的时候可以抓住这个人,做了什么事,它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个人做这件事的主旨就是我们立意的来源,也是我们起标题的根据。
举个例子:一篇作文给出的叙事性材料围绕着贝多芬成名展开,描述了他经历了命运的不公,最后终于成为了音乐界的风云人物。
那么你审题的时候就可以抓住贝多芬成名的特点,就是围绕着他如何面对音乐的不公,从他个人性格上去挖掘。
你就可以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和永不放弃这些字眼确定标题。
当你写作文看到叙事性材料,你知道怎么立意了吗?这样的主旨确定法可以让你的题目更加切合题意,突出中心,获得更高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