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概论》马工程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31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计划
英文课程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World Economy
总学时:48
总学分:3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世界经济概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经济的基本理论,了解世界经济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特别要了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危机的最新发展问题、国际金融监管与协调问题等等一系列新近发生的重大问题。
同时还应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从全球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如何能更好地为发展中国经济服务进行深入思考。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尽量通过鲜活的案例辅助理论的讲解,也可适当安排课堂讨论,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经济理论和思想,了解世界经济的历史与现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生要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课前做好预习,课上认真听讲并作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案例讨论,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并通过报刊、网络等资源了解当前世界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学习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有关理论和原理,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不要死记硬背,要以科学的态度和学习方法达到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三、学时分配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 平时成绩:依据平时作业、课堂测验及纪律情况打分,占30%
2 期末考试成绩:采取闭卷笔试方式,占70%
五、说明。
世界经济概论马工程教材
《世界经济概论》是马工程重点教材之一,由多所高校教师联合编写,系统地介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以及世界经济与中国的关系。
《世界经济概论》的编写目的是为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本系统介绍世界经济基本理论和国别区域经济的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经济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色和差异。
该教材分为总论和分论两个部分。
总论部分介绍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情况,包括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概况、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趋势、国际经济关系等。
分论部分则分别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情况,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等。
该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对世界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同时,该教材也注重与国际接轨,引用了大量国际组织和机构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经济的实际情况。
总的来说,《世界经济概论》是一本系统介绍世界经济的教材,适合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适合对世界经济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各国货币政策不一二、全球贸易失衡加大,保护主义蔓延三、发达国家财政赤字依然庞大四、通货膨胀压力显现结合主要大国兴衰成败的历史说明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一章第一节二-第三四段+最后一段第二讲世界经济运行的体制基础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经济计划(Commandconomy),或计划,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分配以及产品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
由于几乎所有计划体制都依赖政府的,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 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和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所引导。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资源的配置方式。
在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上,市场将会透过和服务的产生复杂的相互,进而达成的效果混合经济混合经济体系是指混合了传统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体系以解决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有机整体,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
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经济学理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亚当斯密1个人主义:经济体制之建构,应以保障个人之生存及发展为原则。
因为每个人若能充分发展自我,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进步。
2财产私有制:就是主张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
因为如此才能使个人充分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的发展。
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大纲)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国际分工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之间互相依赖的劳动分工,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的延伸和继续,是一国内部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1、垂直型国际分工2、水平型国际分工3、混合型国际分工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一)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近代国际分工的萌芽(二)18世纪产业革命使近代国际分工形成(三)19世纪末的垄断资本主义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分工的新变化四、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1、由生产力水平先进的国家决定分工格局2、分工程度不断深化3、不完全分工4、经济发展战略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第二节世界市场一、世界市场的含义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内跨越国界的交换过程。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领域。
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世界市场产生于16世纪,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贯穿于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一)世界市场的出现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从国别市场发展到区域性国际市场,最终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的过程。
区域性市场通过两个重要的因素连接成了一个统一的早期世界市场。
一是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产生及其带来的殖民政策,二是15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及其带来的地理大发现。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从18世纪最后的30年到19世纪初,欧洲国家和美国先后进行了产业革命,建立起大机器工业生产,这对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世界市场的特点(一)扩展性(二)统一性(三)不平衡性(四)广阔性(五)竞争性四、当代世界市场中的跨国公司世界市场结构跨国公司的成长打破了完全竞争或完全垄断的世界市场结构。
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主要围绕跨国公司展开。
所谓市场结构,是指在某一市场上产业组织形态,即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和产品分布的状态或相对关系。
马工程发展经济学第一章课件
本课件主要介绍马工程发展经济学的第一章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马工程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马工程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包括马工程的起源、发展和应用领域等。
2. 马工程发展的意义:分析了马工程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促进农业、运输和旅游业等方面的发展。
3. 马工程发展的条件:介绍了马工程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条件。
4. 马工程发展的策略:探讨了马工程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包括政府支持、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措施。
5. 马工程发展的前景:展望了马工程发展的前景,包括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可以全面了解马工程发展经济学的第一章内容,对马工程的发展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 1 -。